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诗经·鄘风·载驰》节选
不幸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许国。
令人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此刻,她归心似箭,乘着飞奔的马车急速赶往卫国,“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马蹄翻飞,车轮滚滚,尘土飞扬,她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故乡。
尽管她曾多次劝说哥哥励精图治,卫懿公却始终置若罔闻,如今,故国已经沦陷,埋怨谁都已没有意义。家乡正在遭受敌人铁蹄的践踏,国破家亡,亲人离散,子民危在旦夕,许穆夫人不可能置身事外,又怎不忧心如焚?
临行前,许穆夫人跪拜于大殿之上,向丈夫行着君臣之礼。一身素衣,两行清泪,她急切地向丈夫说明了意图:卫国国小民弱,本来就风雨飘摇。如今狄寇来袭,卫国自然不堪一击。现在百姓流离失所,她祈求丈夫许穆公能助她一臂之力。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许穆夫人言辞诚恳,情真意切。大殿之上,许穆公却是正襟危坐,不发一言。他生性懦弱,比起为夫人报仇,自然更怕引火烧身。夫君的漠不关心,让许穆夫人在万分的焦急和无奈中又增了一层深深的恨。她恨丈夫的无能,更恨丈夫的无动于衷。敢作敢为的许穆夫人决心靠自己了。她往马车上塞满粮食和衣物,带着从卫国陪嫁过来的奴婢,毅然朝着故土的方向扬鞭而去。尽管生性懦弱,遇事不敢决断,但许穆公一直很欣赏妻子的敢爱敢恨。对妻子的负气出走,他持了默许的态度,他也只能如此。
再回故土,家国已是惨不忍睹。狄寇已将卫国城池劫掠一空,只有淇河呜咽着流淌。整个卫国到处是断壁残垣和尚未散尽的战火。
望着惨遭蹂躏的故园,夫人泪流满面。许穆夫人在漕邑会聚起逃难的子民,将带来的衣物、食物分发给他们,并和幸存的大臣及他们新拥立的君主共商复国之策。
因了许穆夫人的到来,失去了家园的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们在淇水一侧,重新安营扎寨,在荒野里劈山掘土,播种劳作,整饬军队……劫后余生的残败之邦,不仅需要重建家园,还得继续抵
抗外敌。路,还很长。
正在此时,许国的大臣也接踵而至。他们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匆匆而来,不是为支援卫国的重建,而是赶来对许穆夫人横加指责。
当着卫国臣民,他们一个个趾高气扬,“身为许君夫人,怎能不考虑对许国造成的不好影响,实乃虑事不周。”“身为一国之母,怎能如此有失体统地在人前抛头露面!”“卫国已经灭亡,这样做徒劳无益。”“这种抛头露面的行为,是有失体统、不守妇道。”……甚至还有的人令她停止在卫国的一切活动,快快返回许国。
他们命令的口吻像极了许穆公的口气。尽管此前许穆公对她的急切返家未置一词,但是因了国中大臣的指责,本就摇摆不定的许穆公动摇了。
许君不但没有丝毫的援助,甚至连半句安慰的话语也没有,许穆夫人愤懑不平。而面对士大夫的无理指责,许穆夫人怒火中烧,义正词严地驳斥了他们的鼠目寸光和胆小如鼠:“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许穆夫人为了拯救卫国而义无反顾,她要与新君和臣民一道,为国力的恢复努力。强势的狄族依然频频来袭,手段愈加疯狂。在最无助的时候,她想到了齐国的他。如在黑暗里摸索了许久之后突然点亮的明灯,如有他的一臂之力,故乡定能转危为安。往事一幕一幕,携着逝去的青春再次浮现在许穆夫人的眼前:无忧无虑的他们曾经在淇水河畔一道游玩,用带着温情言语的锦囊鸿雁传书……他们因长辈的选择失之交臂,也因此,成为彼此心中不断哀痛的伤。
此时的许穆夫人有些犹豫——齐国的他可还记得在淇水畔与他邂逅的自己?那段刻骨的情,在他心中,如今还剩了几许?她可还是当初他心中的她?
正是因为政治和父亲的一念之私,她才不得不离他而去。如今,同样也是因为政治,负了他多年以后,自己不请自来,胜算会有几许?
美好的过往、相思的情愫,在许穆夫人的脑海里潮水般泛起。如今,狄寇的侵略、家乡的沦陷,使她别无选择。不论成功与否,她都必须亲自前往。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诗经·鄘风·载驰》节选
夫人出发前,青涩的过往还历历在目,而当下的沧桑世事,更令她五味杂陈。
深思良久,最后她还是为自己描了眉,用木梳篦理了凌乱的鬓,还换上了一身与他初见时颜色相近的衣裳。
岁月总是这般无情,在悄无声息中检验着每一个人的过往。春日的黄昏里,他们再见。大殿之上,除了卫国新立的国君和陪同的使节,便是神情忧伤的她。
他很快看到了她,愕然非常。他没有想到会在这样的场合遇见她。疑惑中,他朝她呆望了许久,以至于堂下的卫国新君说了什么都一概不知。
所要言说的话,是昨夜她和子民们反复商讨过的,于是她抬起头回视殿上的他。
他们一为齐国国君,一为许国夫人,只是在四目相对时,却愕然发现,那些旧日的过往,谁也不曾遗忘过。
他在心中暗暗惊讶,时光飞逝,眼前的她却容颜依旧。不仅是她在温柔间喷薄而出的卓绝智慧,还有那源自骨子里的从容淡定,以及许许多多他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其他情愫,都让他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殿下的许穆夫人细数了卫国的劣势,来袭的狄族对卫国的损伤程度,她那个不听劝解、最终“玩鹤丧志”的国君兄长,以及她与新立储君戴公在丛林山野中找回四散的卫国百姓的举措,还有如何在黄河腹地扎下营地,燃起炊烟整军习武,准备逐渐恢复基业的现状。至于在这个时候许穆公为何不能挺身而出,她却只字未提。逃亡中的卫国子民,衣食不饱,人心涣散。许穆夫人此行,只求强大的齐国能够助卫国一臂之力,令频繁来袭的狄族避而远之,不再来扰。若如此,将是救卫国于水火,这个弱小却英勇之邦将永远臣服于齐。她言已毕,高殿之上的齐桓公却依然若有所思,沉默不语。
他一直知道,她的柔情似水,既能包容满溢的情怀,也能承载一切的慌乱,只是他不知道,原来女子并非只会柔弱。眼前的她,话语铿锵,掷地有声,条分缕析,将两国利弊分析得头头是道。
他想到了许多年前,他与她初见的时候。那时,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可以肆无忌惮地出现在父亲的宫殿、议事厅。那日天气依旧晴好,对一切都好奇万分的她又来看父亲议事。
彼时,她的父亲正为政务烦扰。乖巧的她进到殿中,便立在了父亲的身旁静静地听。
奢华的宫殿里,由齐国而来的他正与她的父亲商讨着关于诸侯列国的结盟、通婚等事。谈判几次陷入僵局,因为她在旁边打着圆场,数次正在聚拢的寒霜也迎刃而解。
那真是一朵盛开在春日里的花,他记得自己这样想着。因了阳光的照耀,那朵春日的花青春艳丽又不含半点杂质。男女间的情爱启蒙,只在一个眼神,或一句情话之间,即可蔓延。爱花的他,动了收藏那朵独一无二的花朵的心。
会谈,在后来他的不知所云里结束。他什么也没有记下,唯有她和她甜甜的笑容被他铭记在心。那种温暖,如同夜雨过后悄悄绽放的花一般,虽静而无声,却芬芳四溢。她靓丽的身影不断地出现在他的梦里、他围猎场上拉开弓箭的手中。
也因此,他频繁地出入卫国,为公务,也为了卫国的她。
不仅他笃定他们会在一起,情窦初开的她也天真地认为以父母的疼爱之深,定可以让自己选一个喜欢的人做夫婿。
岂知,父亲贪慕许国的丰厚聘礼,又考虑到长久以来齐、卫两国的水火不容,将她许给了许穆公。得知了消息,她便竭力反对。她还试图用“自己的婚姻对父母的国土有所帮助”的建言,来说服父亲改变初衷。可是,一切已经注定了,他与她,终会错过。岁月荏苒,流逝了过往,也将回忆铸成一抹淡淡的哀伤。
回忆来袭,齐桓公的眼睛湿润了。当一切已成过眼云烟之后,已经妻妾如云、儿孙环绕的他,本以为已经释然,但没有想到,对于这场属于青涩时节的爱恋,原来自己一直不愿释怀。
分分合合的爱情故事没有隆重的开幕,亦无热闹的谢幕。此刻,她就在眼前。数载之后,她依旧是原来的她。只是因了故乡的危难,眼前的她有几分焦虑和凄然。
对于这场来访,齐桓公早知道他们为何而来,原本想着应酬一番之后再婉言回绝。但是大殿之上,那相思许久的期盼中的人儿,还有彼此无心的对视,将齐桓公再次拽入与她有关的记忆里。
他记得,得知卫宣公将她许配他人的时候,她不顾宫人的阻挠,冲破重重囚禁,独自步行数日,来到了有他的齐国。
日暮时分,面容憔悴的她向自己诉说着要与卫国的家人决裂,同自己共度一生的时候,齐桓公那颗原本绝望的心,在如水的伤感中慢慢融化。
她爱我呀,他这样想着,这就足够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所以尽管赶来的卫宣公对女儿的行为愤怒不已,说着怨恨齐国的狠话,但那时,心境已如水一般的他,已然接受了命运这样的安排。
“是为故土,与君同在!”父亲的马车上,她对着他就这样大声诵读着。这个声音,他觉得过了很久、走了很远之后自己也还能听到。
那时候的自己,还不太懂这些话啊,他这样想着,但泪眼蒙眬中,他却清晰地记得她的频频回首。
从此,她便成了他的情感国度里永远的风景。若干年后,虽然那份离别的伤感历经了夏的炎烈和冬的萧瑟已渐渐归于平淡,虽然美艳环绕的宫廷里,舒心与愉悦时刻充斥着齐桓公的视野与心灵,但总会在某个漆黑的夜晚,有一丝叹息在他心间悄然滑过。
大殿之上,齐桓公也从许穆夫人的眼神里读到了期盼。这份期盼,就像当时从卫国赶来的她,想要他鼓起勇气,与她一起与现实抗争,与她一起相知相守一样。
于是齐桓公又一次陷入沉思。他该如何权衡?如何为她挽救卫国于水深火热?
齐桓公毕竟是善于决断的英才,稍作思索后,当即做出决定:出兵三千、战车三百乘,由自己的儿子做主帅,帮助卫国收复国土。
也因为齐国的出手相助,卫国周边的小国也纷纷派来了人手,一同参战。
强大的对手面前,狄族落荒而逃。
卫国重建都城于楚丘。为了不再被敌寇蚕食,大力发展生产,君臣在许穆夫人的感召下励精图治,国家逐渐稳定。后来,戴公亡故,临危受命的文公也在许穆夫人的教导之下兢兢业业,奋发图强。卫国日渐强盛,得以延续四百年之久。
多少年了,在淇水叮咚的歌声里,有思乡的吟咏,有女儿的嬉闹,有忧国忧民的思绪和愤懑情怀。她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或许,也有通商惠工,或秉烛苦读,或躬耕农桑。
只是对于他而言,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或许他会在卫公面前竭力地争,争那一抹长相厮守的可能。
不为别的,只为那句渐行渐远的“是为故土,与君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