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许名奎撰
《劝忍百箴》导读
《劝忍百箴》四卷,元朝著名思想家许名奎编著。该书是一部探讨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重要“处世”书籍,详细记述了“忍”在中国历史人物的各类行为中的体现,史料极为丰富。对于人们研究儒家的伦理规范,以及进一步的实际运用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也对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的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忍”从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角度看,是一个重要的范畴。首先,它是为了某种崇高的精神而采取的惩忿窒欲、自我克制的精神境界;其次,它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孔子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为了大谋,才对小事忍。第三,从儒家哲学来看,事有可忍与不可忍之分,并不是一切都可以忍。孔子所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对真正破坏社会秩序的、违反周礼的行为是不能忍的。孟子所谓人皆有不忍之心,是出于对人性的要求,触动人类善良天性的事件是不可忍受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忍”字头上一把刀,说明“忍”是意志坚定的表现,而不是丧失意志的懦弱表现。
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忍”字经过了相当复杂的变异过程。“忍”字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更多地揉进了道家所谓“贵柔”、“守雌”、“不争”、“顺命”的思想,使之逐渐成为东方人性格的重要方面。这种性格的涵义是多方面的,在一种场合下,它表现为吃苦耐劳,乐于牺牲,委曲求全;在另一种场合下,它可能表现为“阿Q”精神,逆来顺受,并且安于贫困,不思进取,甚至还表现为一种计谋。
这本书所述的“忍”,远远超出了忍耐、守柔、克己的范围,内容既涉及忠孝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范畴,也涉及喜怒好恶、骄矜急躁等情感领域和酒食声色、名誉权势等物质和精神需求。
它适用于君臣、父子、师生、兄弟、夫妇、朋友等各种关系,也适用于工农商学兵等各行各业;它适用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大局,也适用于日常生活小事;大则关系到天下国家之兴亡,小则关系到个人事业之成败,全方位、多层次,包罗万象,洋洋大观。
作者用丰富的历史事实,让你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中浏览、咀嚼和回味。居家一体,朝夕披阅,无论男女老幼,修身养性,均大有裨益。因此,元代至今,流传甚广。
《劝忍百箴》序
予读唐史,见高宗幸张公艺家,问其九世不分之状,书忍字百余以对,于是兴感。嗟乎,人为血气所使,至于凶于而身害于而家何限?昔成王之命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叔孙豹之慨季孙。”其御者曰:“鲁以相忍国。”赵襄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平曰:“吏醉污丞相车茵当斥。”丙吉曰:“西曹第忍之。”柳玭《家训》曰:“肥家以忍顺。”杜牧之《遣兴诗》曰:“忍过事堪事。”司空图曰:“忍字敌灾星。”《说苑丛谈》云:“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吕存仁亦云:“忍诟二字,古之格言,学者可以详思而致力。”然则忍之一字,自宰相至于士庶,人皆当以此为药石。予自壮至老,以贱且贫故受侮于人屡矣。复思前哲有“德量自陷忍中大”之语,益自勉励,逆来顺受不与物竞,因作《劝忍百箴》,愿与天下共之。每箴皆事为之句,入经出史,各在考据。公卿大夫四民十等,家置一本,朝夕看阅,亦足少补德量之万一,毋忽幸甚!
时至大三年良月吉旦四明梓碧山人许名奎叙
《劝忍百箴考注》序
四明梓碧山人许名奎著《劝忍百箴》四卷。考注者为上竺前堂芳林释觉澄,不知何时人。其书刻于万历甲申春,余所得为司礼监本。杨升庵《丹铅杂录》著之,顾误名奎为奎鄞。《艺文志》既误列许氏为朱明时人,又“劝忍”为“勤忍”,由于未见原书也。考山人自序作于至大三年,为元武宗时,范氏天一阁有其书。惜山人生平无可稽,然受而读之,淹惯经史,洞达事量,每箴以“可不忍欤”。终,使人惕然憬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诚有心人也。夫忍字人刃从心,谓心坚而能决绝也。《说文》:“忍,能也。”《广雅·释言》:“耐也。”凡坚而能止曰容忍,坚而能行曰强忍。容忍仁也,强忍义也,残忍同不仁不义矣。《荀子·儒效》篇:“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修。”注:忍,谓矫其性也。《吕览·去私》篇:“忍所私以行大义。”《晋语》:“以忍去过。”注以义断也。要之非存仁义之心者不能忍也。道家言忍为多,儒家言忍为少,鲁以相忍为国,孔子于季氏舞八俏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反之,即小不忍则乱大谋之意。吾向以为天下事有可忍者,有不可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争,此可忍而不忍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所谓坚而能正也。忍也不忍,断之于义可矣。岂忍而与之终古乎?则又所谓坚而能行矣。山人《百箴》,因物付物,悉取其当,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大之天下国家,无所不包,鉴往知来,然后可以临大事决大疑。前乎山人者,吾有取于杨诚斋之《易传》;后乎山人者,吾有取乎刘念台之《人谱》,合是书而三之,以矫其性亦庶几可以寡过矣。君子之于世也,变时中而已矣,时当未至,进德修业,终日乾乾,进退得丧,无失其正,及时既至,发于事业,美在其中,以厚德载物之身,支玄黄天地之局,剥极而复无平不陂矣。若《贾子·道儒》篇所云:“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彼反慈者,其亦知存亡之道手?”余既有感于时,因重刻许氏《劝忍百箴》而纵论之如此。
民国二十九年一月后学张寿镛序
卷一
言之忍第一
恂恂,便便,侃侃,;忠信笃敬,盍书诸绅;讷为君子,寡为吉人。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口三五之门,祸由此来。
有起羞之戒,《诗》有出言之悔,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缄口之铭。
白珪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为。齿颊一动,千驷莫追。噫,可不忍欤!
【译文】
诚实、善辩、刚直、和悦、忠实、诚信、厚道、恭敬,这些都是说话做人的行为准则。古人把言语谨慎迟钝的人称为讷,话很少的人称做吉人或君子。
祸乱的产生,是以言语作为阶梯的;口是三五之门,祸乱从这儿产生。
《尚书》有引起羞辱的告诫,《诗经》有说话失误的悔恨,天上有卷舌星识别谗言,金铸人像背后有闭口不言的铭文。
白珪上有了缺损还可以琢平,言论上有了过失就无法补救。话一说出口,多少匹马也追不上。唉,怎能不忍呢!
气之忍第二
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与火值,扇炎起凶。
气动其心,亦蹶亦趋,为风为大,如鞴鼓炉。养之则为君子,暴之则为匹夫。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噫,可不忍欤!
【译文】
使万物燥热的,没有比火更厉害的;使万物折弯的,没有比风更迅疾的。风和火共同作用,煽动火焰引起不幸。
气可以使人心动,能使人跌倒,能使人奔走;人如果不培养正气反而损害它,对自身的危害就会更大,这好像用皮囊向火炉鼓风一样,越鼓火势越旺。所以培养出正气就是君子,培养出粗暴之气就是匹夫。
因一时愤怒,忘记了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这不是糊涂吗?唉,怎么能不忍呢!
色之忍第三
桀之亡,以妹喜;幽之灭,以褒姒。
晋之乱,以骊姬;吴之祸,以西施。
汉成溺,以飞燕,披香有“祸水”之讥。
唐祚中绝于昭仪,天宝召寇于贵妃。
陈侯宣淫于夏氏之室,宋督目逆于孔父之妻。败国亡家之事,常与女色以相随。
伐性斤斧,皓齿蛾眉;毒药猛兽,越女齐姬。枚生此言,可为世师。噫,可不忍欤!
【译文】
夏桀的灭亡,是因为妹喜;周幽王的灭亡,是因为褒姒。晋国五世大乱,是由于骊姬;吴国的祸患都是由于西施。汉成帝溺爱赵飞燕,披香殿里传有“祸水”的讥讽。唐朝盛世帝运中断是因为武则天,天宝年间招来安禄山叛乱是因为杨贵妃。陈灵公因在夏姬家中公开淫乱而死,宋国的华父督目送孔父嘉之妻离去而终遭杀身。这些亡国败家的事情,大多是因为迷恋女色而造成的。
杀伐性命的斧子是年轻貌美的女子;危害人的毒药猛兽是越女齐姬。枚乘的这句话,可以作为世人的老师。唉,怎能不忍住自己的淫欲之念呢!
酒之忍第四
禹恶旨酒,仪狄见疏。周浩刚制,群饮必诛。
窟室夜饮,杀郑大夫。勿夸鲸吸,甘为酒徒。
布烂覆瓿,箴规凛然;糟肉堪久,狂夫之言。
司马受竖谷之爱,适以为害;灌夫骂田蚡之坐,自贻其祸。噫,可不忍欤!
【译文】
禹在位时,有个叫仪狄的人很会酿酒,禹喝了之后,感叹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就疏远了仪狄。《尚书》载,周成王曾告诫康叔:“对酒要严加控制,如果有人聚众饮酒,要全部处斩。”
《左传》载:郑伯有嗜酒如命,并有地窖专供夜里饮酒,后被人打死;唐朝李适之喝酒就好像大海中鲸鱼吞吸百川的水一样。甘为酒徒,花了万两黄金,最终还赊帐喝酒。
晋朝王导劝诫爱喝酒的孔群说:“你常喝酒,难道没看见过盖酒坛的布,时间长了就会腐烂吗?”孔群回答说:“你没有见肉,用酒糟腌了保存时间更长吗?”此一问一答,自然使人明白什么是箴言,什么是狂言。
春秋时楚晋鄢陵之战,楚司马子反口干想喝水,佣人谷阳拿着酒给他,司马以酒当水,结果醉卧不起,贻误军情,招致斩首。西汉灌夫因饮酒过量,在丞相田蚡的婚礼上口出狂言詈语,结果遭到弹劾,连帮他辩解的窦婴也一同被杀。唉,面对酒的诱惑,怎么能不忍呢!
声之忍第五
恶声不听,清矣伯夷;郑声之放,圣矣仲尼。
文侯不好古乐,而好郑卫;明皇不好奏琴,乃取羯鼓以解秽。虽二君之皆然,终贻笑于后世。
霓裳羽衣之舞,玉树后庭之曲,匪乐实悲,匪笑实哭。
身享富贵,无所用心;买妓教歌,日费万金;妖曲未终,死期已临。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不听邪恶的音乐,伯夷是清高的人;取缔郑国的靡靡之音,孔子是圣人。
《乐记》载:魏文侯正襟危坐地听古乐,生怕听不懂;躺在卧榻上听郑国的音乐,却兴趣盎然。唐玄宗不喜欢听琴声,却爱听夷人的羯鼓。以上二位不喜欢圣哲先王的雅乐,却偏爱市井俗乐,成为后世的笑柄。
唐明皇创作了《霓裳羽衣曲》,却疏于朝政,致使安史之乱发生,其欢歌不正是变成了悲歌吗?陈后主常到后花园同众人游乐,共唱《玉树后庭花》的曲子,导致朝政松懈而亡国。其一时的欢笑不是变成了永久的哭泣吗?
晋代石崇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没有什么可费心的;每天挥霍掉万金,买来妓女教她们歌舞,动听的歌曲还没有结束,死期却已经到来。唉,对于声色的诱惑,怎能不忍呢!
食之忍第六
饮食,人之大欲,未得饮食之正食,以饥渴之害于口腹。人能无以口腹之害为心害,则可以立身而远辱。
鼋羹染指,子公祸速;羊羹不遍,华元败衄。
觅炙不与,乞食目痴,刘毅未贵,罗友不羁。
舍尔灵龟,观我朵颐,饮食之人,则人贱之。噫,可不忍欤!
【译文】
《礼记》中说:饮食,是人的一个很大的欲望。不能体会饮食的正常味道的人是由于饥饿口渴伤害了口腹。人如果能不把腹内饥渴而受的伤害当做对心灵的伤害,就可以树立己身而远离侮辱。
《左传》载:郑灵公没有让子公喝鳖汤,子公很生气,染指于鼎,拂袖而去,郑灵公大怒,正想杀掉子公,子公却先下手杀了郑灵公。宋郑交战时,宋将华元宰羊慰劳士卒,却忘了给车夫羊斟吃,作战时,羊斟驾车直接把华元送到郑国的军队,而使他被俘。
晋朝人刘毅在宴席上,向庾悦要一块烤鹅吃,庾悦不给,反倒羞辱了刘毅,其记恨在心,得势后报复了庾悦。晋朝人罗友大大咧咧,小时候人们视为痴呆,一听说人家要祭祠,就早早地跑到别人家去讨饭,离开时毫无羞愧之色。
舍弃自己如同灵龟般的智慧,却贪图饮食的享受,遭受别人的轻贱。唉,难道不应该忍一忍吗?
乐之忍第七
音聋色盲,驰骋发狂,老氏预防。
朝歌夜弦,三十六年,嬴氏无传。
金谷欢娱,宠专绿珠,石崇被诛。
人生几何,年不满百;天地逆旅,光阴过客;若不自觉,恣情取乐;乐极悲来,秋风木落。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五音使人耳聋,五色使人眼瞎,驰骋打猎会使人发狂。这是老子告诫别人的话。
白天歌舞,晚上奏乐,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三十六年。
石崇在金谷园内纵情欢乐,宠爱绿珠,因此被人杀害。
人的生命最长也不过百年时光;天地只是暂居的旅所,光阴只是匆匆的过客。如果不自我警惧而肆情享乐,就会乐极生悲,像秋风吹落树叶一般。唉,怎能不忍呢!
权之忍第八
子孺避权,明哲保身;杨李弄权,误国殄民。
盖权之于物,利于君,不利于臣;利于分,不利于专。
惟彼愚人,招权入己,炙乎可热,其门如市,生杀予夺,目指气使,万夫胁息,不敢仰视。
苍头庐儿,虎而加翅,一朝祸发,迅雷不及掩耳。
李斯之黄犬谁牵,霍氏之赤族奚避?噫,可不忍欤!
【译文】
西汉张良为汉高祖平定天下后,放弃权位,明智的抉择以至于保全自身;唐朝杨国忠、李林甫玩弄权柄,祸国殃民,最终身首异处。
但凡权势这种东西,利于君主,不利于臣子;利于等级名分,不利于专权夺势。只有那些蠢人,才将权力揽入自己的手中,气焰无比,进入他大门的人犹如赶集一般,人们的生命财产任他处理,用眼色和气势指使别人,致使众人见他屏气低头。
小人得势,如同老虎长了翅膀,一旦大祸临头,好似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
因权力太重而丢掉性命,李斯的黄狗无人再牵,霍光的家族遭株连,无人逃脱。唉,怎能不忍呢!
势之忍第九
迅风驾舟,千里不息;纵帆不收,载胥及溺。
夫人之得势也,天可梯而上;及其失势也,一落地千丈。朝荣夕悴,变在反掌。炎炎者灭,隆隆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噫,可不忍欤!
【译文】
凭借风势驾驶船只,可以行程千里而不停止;但是放纵风帆而不收住,一定会有翻船的灾难发生。
人要是有了势力,好像有了阶梯可以登上天去一样;等到他失去权势的时候,就会一落千丈。所以说,早上开花,晚上就有可能凋谢了,这中间的变化如反掌那么容易啊!火光熊熊燃烧终究是要熄灭的,声音隆隆最后也会平息的;看那自然界中的打雷和着火都有盈盛的时候,但天收去了它的声音,地藏起了它的热量。地位高的人家,鬼神在时时刻刻窥视着他的内屋。噫,失势和得势,是如此变化不定,怎么能没有忍让之心呢!
贫之忍第十
无财为贫,原宪非病;鬼笑伯龙,贫穷有命。
造物之心,以贪试士;贫而能安,斯为君子。
民无恒产,因无恒心,不以其道得之,速奇祸于千金。噫,可不忍欤!
【译文】
没有钱财才叫做贫穷,《庄子》一书中的原宪虽然贫穷,但不是病,正所谓“贫非病”的由来;南宋的刘伯龙,有一次在家里与下人盘算薄利,忽然,有一个鬼在旁边拍掌大笑。刘伯龙叹气道:“贫穷是命中注定的,我竟然被鬼耻笑了。”于是停止盘算利息。
造物主的原意是用贫来试验士人的心;贫穷而且能够安贫乐道,才称得上君子。
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是因为没有恒心。不凭借正当手段而得到财产,祸患会突然从头而降。噫,即使贫穷一点,怎能忍受不了呢!
富之忍第十一
富而好礼,孔子所诲;为富不仁,孟子所戒。盖仁足以长福而消祸,礼足以守成而防败。
怙富而好凌人,子羽已窥于子皙;富而不骄者鲜,史鱼深警于公叔。
庆封之富非赏实殃,晏子之富如帛有幅。
去其骄,绝其吝,惩其忿,窒其欲,庶几保九畴之福。噫,可不忍欤!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