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你们也许会问我,如果没有宗教教导中的对上帝的信念,如何可以让人类众生跟随并且遵循孔子所教导的道德准则,履行对帝王的绝对效忠呢?能够像你可以根据信仰上帝所给予的权威、宗教所给予的让众人遵循并服从道德准则同样吗?在我对你们这个问题做出回答之前,请允许我首先指出你的一大错误,人们确信神的威信所给予的约束力让人遵循道德行为的准则。我对你们说过,欧洲婚礼的神圣与不容侵犯的约束力是来自教会,但是关于约束力的威信,教会声称是源于上帝。可是,我也已经说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形式上的外在约束力。婚姻的不容侵犯的真实的、真正的、内在的约束力(如同我们在缺少教会宗教的一切国家所发现的那样)却是名誉感,是男人与女人的一种君子之道。人的道德感是让道德行为准则的义务得以遵守的真正威信,也就是所谓的君子之道。因此我说,上帝的这种信念,并不一定能够让人遵守道德行为。
也正是由于这个事实,上个世纪的伏尔泰与汤姆·佩恩这些怀疑论者,以及如今的海勒姆·马克西姆这些理性主义者们指出:对上帝的信仰只是宗教建立者的发明,是由牧师们经营维持的一种欺骗或者说是一种欺诈。可这却是一种野蛮荒谬的诽谤。一切伟人以及一切有伟大思想的人,至始至终都相信上帝。孔子对上帝也是相信的,虽然他几乎不怎么提起它。而拿破仑那样的有极为伟大的实践与理智的人也相信上帝。如同赞美诗的作者所说的那样:“只有傻瓜——野蛮的、肤浅的缺乏理性的人——才会真心说没有上帝。”可是,拥有伟大思想的人对上帝的这种信仰却和人类众生对上帝的信仰不同,他们所持的对上帝的信仰正如斯宾诺莎所说,是一种对宇宙间神圣秩序的信仰。孔子说过“五十知天命”——意思说的就是宇宙间的神圣秩序。拥有伟大思想的人对宇宙的这种神圣秩序的称呼各有不同。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将其称为宇宙的神圣理念。而在中国的哲学话语中则将其称为道。可是,不管拥有伟大思想的人怎样称呼宇宙的神圣秩序,这种宇宙的神圣秩序的知识,都让那些具有伟大思想的人认识到了遵循构成宇宙神圣秩序的道德准则(或者说是道德律)的绝对必要性。
故此,虽然对上帝的信仰并不一定可以让人遵循道德行为的法则,但是这种对上帝的信仰必定可以让人认识到遵循这些法则的绝对必要性。也正是这种关于遵循道德行为准则的绝对必要性的认识,可以让所有拥有伟大思想的人去遵循或服从这些法则。孔子说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但是,那些不具备这种智慧的大众不能理解宇宙的神圣秩序,所以也就无法理解遵循道德律的绝对必要性。实际上,如同马太·阿诺德所说的一样:“道德律,首先应该被当成理念,然后再作为律法被严格遵循,这种行为是并且只可能是圣人的所为。人类众生还不具备足够的思想力量去理解这种被称为理念的道德律,也不具备足够的人格力量将其作为律法来遵守。”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赫伯特·斯宾塞所讲述的哲学与道德,只是对学者来说才具有价值。
而宗教的价值则在于,它可以让人包括让那些不具备理性力量与人格力量的人类众生,去严格地遵守并服从这种道德行为的准则。可是,宗教是怎么并通过哪些方法让人们做到这些呢?人们自己的想象是这样的:宗教可以让人遵循道德行为准则,是通过教导人们去信仰上帝的手段达到的。正像我向你们所揭示过的那样,这种想法是个大错误。唯一可以让人们真正遵循道德律或道德行为准则的权威力只是道德感,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君子之道。孔子说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此外基督教的救世主在教导他的教徒时也说:“上帝在你心中。”因此我认为,宗教通过教导人们去信仰上帝,进而遵循道德行为准则的想法是个错误。马丁·路德在评论丹尼尔书的时候赞美说:“上帝就在人们心灵所信赖、忠实、希望以及爱所在的地方。心中有信赖、忠实、希望以及爱的话,上帝是真实的;否则,上帝也只是错觉。”所以,宗教所教导的这种对于上帝的信仰,仅仅是一种信仰,或者只是我所说的一个庇护。但路德也说过:“这种信念,即对上帝的信仰,肯定会是真实的;否则,信念,即信仰,也就是错觉。或者这么说,对上帝的信仰一定会是对上帝的真正的认识,也是对宇宙神圣秩序的真正的真实认识,而我们又都知道,这种认识只有拥有伟大思想的人可以达到而一般的人类众生却无法达到。”所以说,你所发现的这种宗教教导出的对上帝的信念(人们想象的是它使人类众生遵循以及服从道德律)只是一个错觉。人们应当将这种对上帝的信念(宗教所教导出来的对宇宙神圣秩序的信念)称呼为一个信仰或信任,或者是我所说的庇护。可是,这种庇护,这种宗教所教导的对于上帝的信念,尽管只是错觉,是一种幻象,却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去遵守道德律,这是因为,正像我所说过的那样,这种对上帝的信念带给人们、人类大众一种生存的安全与永恒感。歌德说过:“虔诚,例如宗教所教导出来的对上帝的信念,并非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通过它可以让心灵和情绪得到完美的平静,获取良好的修养以及完人的最高状态。”意思也就是,宗教教导所带来的这种对上帝的信念,通过带给人类生存的安全与永恒感,让他们得以平静,带给他们必需的心灵以及情绪上的平静,这样就有助于去感受他们的君子之道或者说是道德感。而我需要再一次说明的是,这也正是唯一可以让人真正地去遵循道德行为准则或道德律的权威。
可是,如若宗教教导出来的这种对上帝的信仰仅仅是对人们遵循道德律有帮助的话,那么,宗教主要是凭借什么让人类大众去遵循道德律的呢?答案就是凭借启示。马太·阿诺德明确地说过:“不论何种宗教,不论是使徒保罗还是异教徒,都主张必须依靠神的启示,依靠激发人们生命的感情来完善道德。”那么,对我来说,宗教主要凭借的使人类大众遵循道德行为准则或道德律的这种启示或者说这种强烈情感到底是什么?
你们应该还记得,我对你们说过,孔子教导下的整个体系可以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君子之道,孔子将君子之道当成一种秘密。孔子说过:“君子之道,费而隐。”但同时孔子也说过:“愚夫愚妇可以与知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歌德对孔子的这种君子之道的秘密也有所了解,将其称为“公开的秘密”。人类是在何处以及怎样发现这个秘密的呢?你们应当会记得,孔子曾说过的,同时我也告诉过你们的,对君子之道的认识是始于对夫妻关系的认识,也就是指婚姻中男女的真正关系。因此这个秘密、歌德声称的公开的秘密、孔子所谓的君子之道,首先是通过男人与女人而认识到的。那么,男人与女人又是怎样发现这个秘密(也就是孔子的君子之道)的呢?
我对你们说过,孔子所谓的君子之道在欧洲语言中与之意义最为接近的词便是道德律。那么,孔子的君子之道与道德律有什么不同呢——我所指的是哲学家与道德家的道德律或道德律法,和宗教主教教导的信仰或道德律法是不同的。为了了解这种孔子的君子之道和哲学家以及道德家的道德律法之间的差异,我们首先要找一找宗教和哲学家及道德家的道德律法之间的差异。孔子说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以,按照孔子的说法,宗教与道德律——哲学家与道德家的道德律——两者的差异在于宗教是一种纯粹的、有序的道德律,是道德律更为深化和高尚的标准。
哲学家的道德律告诫我们一定要遵循我们人的律法,即理。而如同大家理解的一样,理意味着一种理性的力量,这是一种思想与理性缓慢发展的过程,让我们能够区分并认识事物的外在形式与名义上的属性及品质。故此,理或者说我们的理性力量,只能够让我们看见道德关系中的名义上的属性与品质,包括一些习俗、道德,也可将其称作外在的礼貌与古板的形式,或者说是对错或者正义的形式。理,单独就我们的理性而言,是无法让我们看见对错或者正义的内在的、鲜活的绝对性本质,也可以这么说,正义的生命或者是灵魂。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家的道德律告诫我们一定要遵循的我们作为人的律法,或者称之为良心,即我们的心。可是,像希伯莱圣经中的智者所说的那样,人的心中有很多机巧。故此,当我们将我们的良心,我们的心,当做我们人类的律法去遵守的时候,我们便可能更倾向于遵守而非违背,这并非是我所谓的正义的灵魂之声,正义的内在的绝对本质,而是因为人自己心中的很多机巧。
换句话说,宗教告诫我们一定要遵守的是人类的理性律法,即非圣保罗所说的世俗或肉体的律法,也不是奥古斯特·孔德的著名弟子利特先生说的自我保存以及繁殖后世的律法。而我们人类的真正律法,则是圣保罗所说的精神心灵的律法,也就是孔子所定义的君子之道。简而言之,我们人类的这种真正律法,正是宗教告诫我们去遵守的,也就是基督所声称的我们心灵的天国。故此,我们发现,如同孔子所说的一样,宗教是一种经过提炼的、精神化的、有序的道德律,与哲学家及道德家的道德律相比,有着更高更深的标准。故此,耶稣说:“除非你的公正(或道德)超过了犹太法学家及法利赛教徒(即哲学家与道德学家)的公正(或道德),否则你将无法进入天国。”
同宗教一样,孔子所谓的君子之道也是一种经过提炼的、有序的道德律,和哲学家及道德家的道德律相比也有着更深更高的道德律标准。哲学家与道德家的道德律告诫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人类的道德律,哲学家将其称作理,道德家将其称作良心。但是,同宗教一样,孔子所谓的君子之道告诫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人的真正律法,并非大街上普通人或粗鄙肮脏者的律法,而是爱默生所说的拥有世界上“最率真最单纯的心灵”的人的律法。实际上,为了能够了解什么是君子之道,我们必须自己首先是君子,按照爱默生的话,就是在他自身中所展现出来的君子的率真与单纯的心灵。所以,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但是,孔子也说过,只要我们去学习并尝试去获取君子的细腻感情及品行,我们就能够知道君子之道是什么。在孔子的教义中,品行的中文表达是“礼”,曾被翻译为礼节、礼数或礼貌,实际上这个词的意思是品行。品行,当君子的细腻情感与好品行用于道德行为时,用欧洲语言表达的话就是名誉感。实际上,孔子的君子之道并非其他,其实就是名誉感。孔子将其称之为君子之道,它不是哲学家与道德家们所说的道德律——那不过是一种僵化的、古板的有关对错的形式或公式的知识——而是和基督教圣经中的正义相似,是一种对是非或正义的内在的绝对本质的把握和感知,也就是正义的生命及灵魂,或者称之为对名誉的感知。
此时,我们便能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最早认识到夫妻关系的男人与女人,是如何认识到那个秘密也就是歌德所谓的公开的秘密、孔子所谓的君子之道的?男人与女人之所以能发现这个秘密,正是由于他们具备君子的细腻感情以及好品行,将其应用到道德行为上便是名誉感,这让他们可以发现对错或正义的内在的绝对本质,或者说是正义的生命和灵魂。那么,给予并激发男人与女人的这种细腻情感、好品行或者说名誉感的东西是什么呢?茹伯曾用一句美文对它做了解释,他说:“人除非懂得自爱,否则不可能会公正地看待他的邻居。”故此,这种让男人与女人发现茹伯所说的那种真正的公正(正义的灵魂)的东西就是名誉,而让他们得以发现其中的秘密——歌德所谓的公开的秘密、孔子所谓的君子之道——的灵感便是爱,一种男女之间的爱,意思就是,产生了一种君子之道;因为拥有了这个秘密,人类不仅建立了社会与文明,还建立了宗教,并通过宗教去发现上帝。现在你可以理解歌德借浮士德之口说出的忠实自白了,开头是这样说的:
我们头顶不是广阔的蓝天吗?
我们脚下不是坚实的大地吗?
在这里,我要对你们说的是,宗教所教导出来的对上帝的信仰并不是能够让人们遵循道德行为的准则。真正让人们去遵循道德行为准则的,其实是宗教所诉诸的君子之道,也就是我们心灵的天国。所以说君子之道才是宗教真正的生命,而那种对上帝的信仰及宗教所教导出来的道德行为准则,只是宗教的外在形式罢了。可是,如若说宗教的生命是君子之道的话,那么宗教的灵魂以及其启示之源就是爱。爱在这里不仅仅是指男女之爱这种人类最先发觉了的爱,而且包括了一切真实的人类情感,包括父母子女间的感情和对一切生命的情感以及善良、同情、怜悯、仁慈等种种情感;实际上,一切真实的人类情感都被包含在中国汉字“仁”当中,假若要用意义最为接近的欧洲语言,用基督教的话语来说,那便是神性。因为它是人类和神灵最为类似的品质,用当前的话来形容,那便是人性,或者说是人性的爱,或者单单用一个字来表达——爱。简而言之,中国的汉字“仁”是宗教的灵魂及启示之源,爱——你也可以将它称作任何别的名字——最早是以男女之爱的方式在世界上出现的。而后,这就成了宗教的启示,宗教的最高美德,上面我已经说过,宗教主要是凭借它让人类大众可以遵循构成宇宙的神圣秩序的道德行为准则或者说道德律。孔子也说过:“君子之道,造端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