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艹同拱)像左右手有所奉持形,如兵作,像两手持斤,弄作,像两手持玉(弄玩也,玉为珍宝,故可爱玩也)。
(爪)像手爪下覆形,反爪为,《说文》说古文以为掌字。
(楷书偏旁多省作丸)像人侧立双手有所奉持形。金文偏旁从此者或作 形,下似从女乃止形之讹,如早期金文则作 ,《说文》又出反 形之 ,谓字读若戟,此两形皆像人侧立两手,本无反正之别,在文字偏旁中除斗字像两人举手对立外,无他字从反 者,其音读亦无可征。
像两手有所张持形,金文、石鼓文帅字从此作。甲骨文有、字亦可与此相比拟。金文字从此。《说文》帅作帅,以形近之代,因此后来文字中就失去这一个象形字。
足系
(止)像足趾形。《仪礼·士昏礼》注古文止作趾,止是原始象形字,趾是后起形声字。汉代所言古文乃战国时代齐鲁诸国遗存的典籍,所以它用后起的形声字。金文保存了止的原始象形字作,甲骨文因为用刀笔所以只作,后来止字就沿用了这个形体作 、,因为止像足趾,所以由止引申的意义就有基、停止诸义。《说文》:“止象木出有。”就以引申义为本义。《说文》又出字,从反止读若挞,事实上从反止之字,除两足并举之外,从无单独作为偏旁用的。金文往往反正不别,从止之字也有时作,但与从止,并无不同的意义。
(步)像步行一趾在前,一趾在后之形。从步之字如陟作,即像登阶梯一止前一止后之形,如涉作,即像涉水时一止前一止后之形。
(楷书偏旁省作)像两足相并形,《说文》以为“,足刺也,读若拨。”《说文》部仅收登、两字,而说登为上车,为以足蹋夷草,只蹋夷与刺挞之意为近,盖两足并,既可上车,即不必为蹋夷之义所独有。亦不见单独使用,刺挞及读若拨之说,恐许氏仅就从系诸字如拨发为说。
(舛)像两足并立形。《说文》以为“舛,对卧也”,全失此字形义。盖许氏已不能认识此形为像两足趾形也。从此字者有舞、舜、、乘、桀诸字。如金文作,又邻作,从大、人、,不从炎;大像人形,则大所从之即两足趾也。又金文冀作,辇作,更作手足皆具之形,足证《说文》误。舞甲骨只作、,像“长袖善舞”之形,但舞不仅是手舞,足蹈也是舞,所以舞又从舛。《说文》以乖舛驳之意说舛,又以为舛之或体,这和以剌挞说同样的不恰当。以舛为乖舛驳当仅从舜、二字为说,并不是从舛的字的全面。《说文》舜、皆从炎,以金文例之,当是从大从之误。从舛而从之字如遴、又复从止,是造此两字时仍是分有字从舛之意,遴为行难,为轹,字又从车,作辚,作躏。此两字之义,皆谓车行之难,车行而从舛,是谓人挽车之难,故此字必从辇得义,从与金文辇从同意,从或省作,乃人挽辇汗出之形,、辇双声,声亦相近,之本义当即挽辇之人也。篆书舜作,隶省作,当是从从匚,匚在之下,之上,似为足械,挽辇而复施足械,是为乖舛也。从舜,其义为相背而读为舛,从大,大即人形而复从人,是此仍分有舜字从大之意,舜之本义为驳为乖,又何疑焉。
(足)像足形,自膝胫以下至趾。《弟子职》:“问疋何止?”疋即足字。金文足作 形,形义至为明显,《说文》以为从口止,则从误形为说也。
()即反止形之倒置,金文从此形者皆作,末笔上出者因凡从旁者如、、夏、夔诸字,皆在字之下端,其形与胫臂相连也。《玉篇》引《诗》‘雄狐”,以为绥字。
()此与所从之形完全相同,惟此末笔不上出,盖偏旁从此者,皆在每字上端,如、、各诸字,只取其止形,故不复上出也。为反,见于《说文》云:“从此,读如跨。”文字偏旁不从反者,即统手止统足,从倒止在下,从倒止在上,不复再分左右也。
首系附耳目口鼻心
(金文首)像人首侧视形,毛发眉目面额毕见,篆作,眉目面额已不甚明晰矣。首字篆从首而金文或从,从此而又省去毛发,、皆像人之全体形而其首特巨。
(目)目本横目,而篆文目及从目之字皆作直目形,其尚保存横目形之字,则皆保存在其他形声字偏旁中,如、如、如,只有眔字是例外,但眔字讹变亦多,如臮、洎、、泗皆眔之讹,则以此字早为暨所代不复通行也。目作直目完全是受了首字影响。首之下端隶则全作目形。《说文》目古文作,仍存面及眉目之形,而在甲骨金文中像人全体形时,以目代首之字又往往而是,马、鹿诸字亦如此。首目之不别,因而产生不合理的直目形,这也是长期通用的结果,久假不归,又孰知其非耶!目如直目亦与臣字有关,甲骨画目形或作,仍作横目,惟用为小臣之臣则作竖目,铜器画兽面花纹时作、,有时则作、,仍与臣形似。臣像目形,从臣之字如监、临仍有视意,因为臣作竖目,对目作直目当然也要发生影响的。
(□)像两目形。读若拘,瞿字从此。金文作、。
(耳)金文作、,像耳廓及耳廓内小耳之形,篆文耳作,小耳下垂特甚,故又造一字,《说文》:“,耳垂也,从,下垂,象形。”因为篆文的小耳既已下垂,故复在耳廓上加像耳垂,其实耳垂只在小耳之下,哪有从耳廓上端下垂的耳垂呢?
(□)即颐之古文,金文姬字偏旁作、、,横视之如,则颐之形更为显明,即像人首自鼻以下及辅颊之形。金文作、则兼及鼻孔之形。
(自)自像鼻形,早期的金文或作,并像鼻下两孔。以首字例之,自所从即像眉下二横画,为目、自本像鼻而复从眉目者,即以眉目定鼻形所在。
(口)口像人口形,自来皆无异说。篆文口作,口之两侧上出,古文作,下端锐,均与人口形不合。又从口之字如叩、扣有扣击之意,叩又作,而从句之狗。《说文》引孔子说:“狗叩也,叩气吠以守。”这都和口意违。口当取象于铃,古代犬及牛马颌下皆系铃,遒人亦振木铎以施政令,铜器有《成周铃》,即用以施政之物。铃初为以系于犬马牛之颌,《诗》所谓“卢令令”是也。卢犬也,令令即写犬所系铃之声。方国瑜《卡瓦山闻见记》说:“摆夷之养牛,每寨轮值一二人共牧于山,数十百成群,系木铃叮当盈耳……审之每牛一铃。”(见《西南边疆》第十一期)统治阶级对群众发号施令,也是要先振铃铎,遒人即今所谓头人也。铃铎之形虽较犬马牛之铃为大(汉代牛铎亦较大),其形则同铃形作,上像纽,下像铃中有舌,木舌曰铎(铎上之铃因手执,则易为柄)。铃所从之令从从,即像铃形,其下端中空,即不再施横画。今亦像铃形,甲骨文作,早期金文亦如此,较晚者作,像铃有舌形,倒及则成、,即口字、曰字也。振铃以令众,故今得引申为今日之今,铃声止则开始布令,故铃倒置以会发言的开始,故曰有说意。叩、扣从口而有叩击意者,铃铎叩之则成声也。亦有叩意者,狗之本字当作,像狗蹲踞两耳上耸之形,复增口为,则颌下所系之铃也。从句即苟形之省,故得有叩意,从口为器,是以金为漆器口之缘饰,其形有似于铃,故称为器。告从牛从口,口即像牛颌下所系之铃。“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何以知牛羊之来,则远闻叮当盈耳之铃声也,故告得有告人之意。至于以铃铎代表政权,则令、命、君三字已可以充分说明它,而唐、商、周三字从口,也不是没有意义的。鲁、晋、曹皆周之同姓诸侯,此三字《说文》或从白或从甘或从日,但在金文中则从口或从,仍是像铃铎。从,口中一点则像舌也。凡此皆口之初形初义也。
(心)金文作,像心形。文金文或作,文像人形著于文形之中,像心之形更为显然。
(牙)像齿牙上下相错之形,应横视之。
(齿)从,像齿形,复从止声,为形声字。
毛系
(毛)像人毛发形,老字从此。篆文老作,金文作,《说文》:“老从人毛匕。”以金文字形言之,则老从持杖,不从匕。匕从倒人,人老则变化,此非造字之本义,以持杖为老,通义也。以老从人、毛,故知毛像人毛发。金文失作、、、,傲作,古代总发,散发则佚傲也。敖篆文作,偏旁从出方,石鼓文偏旁作,知从出方为形误。当是傲之本字。又金文若作,像举手理毛发形,《说文》以为若,则发与两手之形误也。理发与散发适相反,故若之义为顺、为善,亦与佚傲相反也。
、(长、髟)《说文》分长、髟为二字,于长下云“久远也”,于髟下云“长发也”。汉人已不识长之初形,故以马头人为长,《说文》说长之形,也是非常迂曲。其实长与髟应为一字,长言其发之长,髟言长发之飘,同从长发得义也。髟、、飘(古又作,言旗之飘),音义同。甲骨文长作,金文作、,其偏旁长正像长发之形。较晚期之金文有、,已与篆文相近,但从人及毛发之形仍可辨。石鼓文微作,其所从则长字也,毛发细微,故从长之字得引申为微。《说文》髟部皆以毛发为义,此亦长像毛发之长有力的佐证。
(金文须)从页著须于面,此须发之本字,篆作,须与面分离也,失了象形之意。
、、(金文眉)像眉目之形,甲骨作、,或作、,复从人,金文亦同,作,篆文作。眉以像眉目为主,无目则眉之形不著,从人则踵繁之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