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60000000029

第29章 文字的改革(14)

狄在彼土本具d(或t)与r(或1)两音,故此以狄历译之。其首一音本读d,为浊音,故狄所从“亦省声”之亦,及与狄通用之易,并为浊音。北土读敕勒又为铁勒、特勒,《新唐书·回纥传》云:“回纥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又《旧唐书·回纥传》云:“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近谓之特勒。”铁勒仍为浊音字。此皆狄原读浊音之证。《新唐书》乃谓讹为铁勒者,则当隋唐之世,于此音之清浊,已不能为之辨析矣。近西方学者定铁勒之原音为Tls,恐亦未确。

丁令、敕勒之丁与敕,并为清音。《广韵》敕、耻力切,耻彻母,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谓古无舌头舌上之分,则元魏时北土仍读敕为透母之清音。至读狄为清音之丁,当远在先秦之世,故《山海经》、《史记》、《汉书》有丁灵、丁令、丁零之称。又《通鉴》卷九十四《晋纪》成宗上之下载:“初丁零、翟斌世居康居,后徙中国,至是入朝于赵,赵以斌为句町王。”此为东晋时事。其时徙居中国之丁零,即以翟为姓。其后有翟真、翟成、翟鼠、翟猛雀、翟辽、翟遥等,并见《通鉴》。翟即狄也,古字通用。是丁令为狄,必为汉、晋以来相沿之旧称。句町王之町仍译丁零之音。

谓狄之本义为林木者,《魏书·东夷传》于奚与契丹下并云,“为慕容晃所破,俱窜于松、漠之间”,《辽史·国语解》云“林即松林故地”,盖大漠以北,原多松林,故即其所居而名之。《史记·匈奴传》言“晋北有林胡”,《集解》引如淳曰:“林胡即儋林,为李牧所灭。”是林胡之林,本应读为儋林二音。仍为狄历、丁令之异译。省称曰林胡者,既译其音,兼明其义也。《史记·匈奴传》称匈奴“每岁秋,马肥,大会林”,《正义》引颜师古云:“者,绕林木而祭也。鲜卑之俗,自古相传。秋祭。无林木者,尚竖柳枝,众骑驰绕三周乃止,此其遗法也。”师古所说,当为鲜卑南徙草原之后,其居已无林木,则树柳枝代之。传世汉砖有树下两马左右相对立者,似即绘此大会林盛事。《北史·高车传》称其居地不洁,多致雷震,雷震之后女巫祓除,亦“群队驰马旋绕百匝,人持一束柳回竖之”,此皆其旧俗之可征者。林为松林故地,为绕林而祭。《集解》云:“音带”,带有环绕之意,是此二字亦音义兼译也。至《史记·李牧传》称牧大破匈奴万骑,灭褴、破东胡、降林胡,此褴明为儋林之异译,以褴、林胡并称,实误。

《史记·匈奴传》称“其送死,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丧服”,《集解》引张华《博物志》曰:“匈奴名冢曰逗落(drok)。”《通典》冢作种,冢或种之误。即匈奴族中包有北狄种,故称种为逗落。又案,《后汉书·夫余传》称其先为北夷索离国,注云,索或作橐,音度洛反,索当为橐之误。《魏书》称鲜卑檀石之父投鹿侯从匈奴军。《北史》豆莫娄国为旧北扶余。此橐离、投鹿、豆莫娄,并即狄历、丁令之异译。明人称居森林之女真为兀狄哈,蒙古称林中人为兀良哈,兀为北族之发音,哈之义为人,是狄与良俱为狄历之二音,当是北族语之遗也。

五、金与铜得名之由来

铜器之铜,古谓之金。铜器铭文每称受王锡金,或自择吉金,用以铸器,凡两周铜器,无不称金。至战国末楚王悍鼎及盘,始云“战获兵铜”。铜盖晚出之名。盖金初为铜之专名,及战国末,金渐为金属之共名,遂更制铜字为其专名。

《说文》谓金为“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谓两点),象金在土中形。今声。”《说文》此说仅今声不误。其以五行之义说金,全不可据。

金在金文中早期作 形。作两点者,指铜与锡而言。《考工记》于“攻金之工”云:“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叁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齐即谓合成之分两,犹今言分剂。《吕氏春秋·别类篇》云:“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据此知古青铜器皆铜锡之合金,故 即金之初文。但此所指形义俱不显豁,故稍晚出之器,必于 之外再从今从王以明著其声义。如:

麦鼎

仲盘

同卣

公违鼎

过伯

曾伯簠

王孙钟

儿钟

聘钟

吴王夫差鉴

邾公华钟

楚公钟

成周铃 甲骨文较早期之王字均作,正与金文仲盘及楚公钟钟字偏旁形同,而过伯所从之王形尤完具。又成周铃铃字亦从王,容庚《颂斋吉金图录》读为“王成周令”,误以偏旁王下属成周为文,又不知令旁之两点即金字偏旁之半,其以“王成周”三字连属为文,尤不成词。此器行款如细审之,王字亦略偏向右,与成周二字并不相承,故此铭当读为“成周铃”三字。

《说文》以金从今声,小篆金作 ,从今之形犹可见。至金文及今隶之金,则并省从。但金文中仍有从今不省者,西周及春秋时铜器,金或从三点,如守、史颂、曾伯、王孙钟、儿钟之类,其左或右旁之一点,即从今之不省者。春秋战国以后之铜器,有从四点者,则于形于声皆不协矣。

金从今声者,今甲骨文作,像铃有舌之形,像铃有钮及身, 像其舌。

《说文》“铃,令丁也”,段玉裁注云:“《晋语》十一注‘丁宁、令丁谓钲也’,《吴语》十九‘丁字,令丁谓钲也’,今《国语》皆夺令丁字,而存于《旧音》、《补音》。《广韵》曰‘铃似钟而小’,然则镯铃一物也,古谓之丁宁,汉谓之令丁。”(《论衡·顺鼓篇》“事大而急者用钟鼓,小而缓者用铃获。”孙诒让曰:“非铃之类,字当作。《说文》竹部云‘,吹也’,《急就篇》云‘起居课后先’,与荻形近而误。”此说非。)段氏以汉时之令丁,释春秋时之丁宁。丁、宁、令古音并属耕部,是丁宁、令丁皆叠韵字。古人于叠韵字往往倒互言之。虽令属来母,宁属泥母,但来泥古多不别,如今长江流域方音仍如此。以此言之,《说文》之令丁,仍当为丁令或丁宁。铃为丁令,犹云林为儋林、狄为狄历。此诸字古盖读端母来母之复辅音。

出土铜器有名句者,亦名征城,其形如铃而大,有柄中空。出土殷商器或周初器,有名铙或铎者,即此物之雏型。其制当自铃衍化而出。此谓之或征城者,从翟,翟、狄古字通用,以其为金属,故制字为。征城《说文》谓之钲,征城、钲古属耕部,并丁令之转音。

谓铃为丁令为,明其原非中国之物,其初盖由北狄输入,故中国即以称其人之名名之。

《诗·齐风·卢令》之首章云“卢令令”,二章云“卢重环”,三章云“卢重”。毛传云“遇田犬”,孔疏引《战国策》“韩国遇天下之骏犬也”,谓古或名骏犬为卢。“令令”毛传云“缨环声”,孔疏即以铃铃释之。铃为田犬所系,写其物并及其声。环、则铃所系。盖古犬马项下多系以铃,今殷虚遗物中有犬马铃甚多,其出土地即在犬马骸骨之旁。《新唐书·龟兹传》云:“素叶城西四百里至千泉,地赢二百里,南雪山,三垂平陆,多泉池,因名之。突厥可汗岁避暑其中,群鹿饰铃环,可狎也。”是北族不但犬马饰铃环,即鹿亦有之矣。

家畜之马本非中国原产,战国时中国之良犬,仍自北土输入,故《荀子·王制篇》云:“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又《史记·赵世家》载苏厉为齐遗赵王书云:“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非王有已。”是战国时仍以代马、胡犬、昆山之玉为三宝,其在国境上之贸易,必有悠远之历史。《逸周书·王会篇》载匈奴之贡献以狡犬,《赵世家》又载赵简子梦上帝属以翟犬,中国之良犬、马既由北狄输入,则饰犬、马之铃,亦当与之俱来矣。

铃输入后,中国人习闻其音有似于琴,故即以琴名之。此犹今人之称胡琴、钢琴、风琴、洋琴也。

琴瑟为我国最古之弦乐器。当铃输入之前,中国必已有此。其制于空木之上加弦柱为之,《淮南子·说林》云:“头虱与空木之瑟,同名实异也。”琴瑟以空木为共鸣器,初以桑为之,稍后易之以桐,故古代产琴瑟林木之地,即名之曰空桑、曰空桐。小篆琴瑟字同从 形,本为象形字,像弦柱之形, 象空木之形。后人或以其形不易识别,故复从像铃之今声。展转取譬,此例在文字中极多。今像铃形,古音属侵部,与耕部之铃、令本不相通,盖一为中国之名,一为翻译之音,其源固自不同也。

《诗·鼓钟》毛传云:“东夷之乐曰昧,南夷之乐曰南,西夷之乐曰朱离,北夷之乐曰禁。”此以北夷之乐为禁。《周礼·春官》氏掌四夷之乐,郑注与此同,《白虎通义》亦谓北曰禁,惟蔡邕《独断》及何休《公羊》昭二十五年注谓西曰禁,北曰昧,与此异。北夷之乐曰禁者,禁与今古同属侵部。故禁又作作,此犹衣襟之襟又通作衿,又作也。盖金属之乐由北狄输入,故北夷之乐因谓之禁。

《诗·青矜》毛传云“青矜,青领也”,以领释衿,或古时领衿上有缀铜铃之俗亦未可知。《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佩玉为石器时代遗俗,缀铃则铜器时代时尚也。《旧唐书·北狄传》云:“妇人贵铜钏,衣襟上下悬小铜铃,风俗略与契丹同。”此为中国或北狄旧俗之仅存于边裔者。又衾为大被,卧具称衾者,盖初民于室中设炉灶,昼则围炉饮食,夜即围炉偃卧,日间所著,即为夜眠之被,故衿与衾其字并从今也。

铃自北狄输入之后,中国即以琴名之,故今即从琴得声。铃为铜制,因即谓铜为金。古称铜为金而金从今得声,明中国之有铜器必在铃之输入之后矣。

中国有铃之后,王者及令长迅即用为宣布教令之具。《月令》仲春云:“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礼记·明堂位》云:“振木铎于期,天子之政也”;《周礼·小宰》郑注云:“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左传》襄十四年引);此皆以铎为宣布教令之事。《诗》所谓“舍命不渝”,令方尊所谓“舍四方令”皆此类。《说文》“铎,大铃也”,铎属鱼部定母字,与狄之发音收音并同,即或丁令之转音。今保甲以口语传令,犹先鸣锣集众以告之,即古代奋木铎、金铎遗意。《礼记·玉藻》“在车则闻鸾和之声”,鸾和为车上铃,鸾在衡,和在轼,锣即鸾和二字之合音。令从从,甲骨文作,像人席地端坐之形,从像铃形,此令字即会君长端坐发令之形,与金从今从王,示为王者所用,其意正同。《说文·序》以令长之令为假借字,观此知其不足为训矣。

今像铃有舌,而令所从之,则像铃无舌。古本有无舌之铃。《广雅》“钟大铃”,盖大铃不宜于振摇作声,必悬而击之。悬击则无舌。出土句、征城皆无舌。《说文》“征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段注云:“镯、铃、钲、铙四者相似,而有不同。钲似铃而异于铃者,镯铃似钟有柄,为之舌以有声。钲则无舌。柄中者,柄半在上半在下,稍稍宽其孔为之抵拒,执柄摇之,使与体相击为声(案此系段误,无舌者如钟为悬击,此则倒持而击之,别有持击之具,非柄与体相击。出土句、征城铭文即自口起以迄于柄、可证为倒持)。《鼓人》‘以金铙止鼓’,注曰‘铙如铃,无舌,有柄,执而鸣之,以止击鼓’,按铙即钲,郑说铙形与许说钲形同,《诗·新田》传曰‘钲以静之’,与《周礼》‘止鼓’相合。”镯铃有舌,钲铙无舌,此为铃传入中国后演进之两大系。镯古属侯部入声,铎古属鱼部入声,鱼侯部古多相通,此又同属入声,并收K音,故镯即铎音之转。铙与翟古同属宵部,仍为狄之转音。

《说文》“含也,从口今声”,又“口有所衔也”,按含从今从口,并像铃形,中有舌,正会口有所衔之意。古送死口中玉为,亦由此得名。

《说文》“今,是时也”,今本像铃形而用为宣布教令之具,教令宣布之日,即当发生时效,故今得引申为“是时”之今。

小篆曰作,甲骨文作,金文作、、,像倒今之形。盖振铃铎以集众,众集则发言矣。

金文有 字,疑为倡(即唱)之本字。《说文》“昌,美言,从日从曰。”从日系从爪之误,礼器碑争作,亦误爪为日,是其证。盖铃为乐器,从爪持铃,则歌唱作矣。

为无舌之铃,倒则为口。《说文》古文口作,尤与倒形相叶。小篆口之两竖上出,正像铃倒置两角上出之形。《说文》“口人所言食也,象形”,以口为像人口之形,实误。小篆口作,古文口作,皆与人口不类。甲骨、金文从口之字,其取象原不必一致,但取象于无舌之铃者,则似较不少。

无舌之铃以扣击为声,故叩扣之义皆为击。《吴语》“三军皆以振旅”,亦当训击。

合像两铃相向,有会合之意,古又为对答字。《左传》宣二年“既合而来奔”,注“合犹答也”,金文召伯虎“生又使召来合事”,则以合为会。陈侯因“合扬厥德”则以合扬为对扬。

《说文》“君尊也,从尹口,口以发号”,又“命使也,从口令”,人君发号命使,古皆以铃为之,故从口。商周字从口,亦此意。

《说文》鲁在白部,曹在曰部,晋在日部,此三字在金文中鲁或从口,或从甘,曹、晋则从甘,按鲁、曹、晋并周初所建之同姓诸侯,鲁、晋尤为大封,故亦从口,以发号命使。从口为无舌之大铃,从甘或曰则有舌之铃较小,以见下天子一等也。

口像铃形,更可以告字证之。《说文》“告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会意”,案告从牛口,正像牛系铃形。《西南边疆》第十一期载方国瑜《卡瓦山闻见记》有一段记事,正可为告字作一注解。兹录之如次:“摆夷家家养牛,每寨轮值一二人共牧于山,数十百成群,系木铃,叮当盈耳。余初至孟定坝,闻篷外叮当之声,有聚蚊成雷之概,觉有异。审之,每牛一铃,无怪其然。后过摆夷地,悉如之。”此与前述犬、马、鹿系铃同。《诗·君子有役》云:“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日夕牛羊返舍,远闻铃声,正会告人将归之意。

据此凡从口部之字,如言、如吠、如鸣、如召、如呼,其义乃由铃铎引申可知也。又今与古本相对之称,古金文作,从,像结绳形,从口像铃形,发令之日曰今,结绳记之,斯为古矣。

由系于牛、马、犬、鹿之铃演进而为有柄之铎、有甬之钟,易悬系之钮而为柄为甬(铙铎有柄,殷虚遗物中已有之,形制巨大。有甬之钟,则直至西周之世始见),此完全为一新型,不能再以铃名名之。

钟形巨大,其形中空,有似于筒,因谓之同,同从,正像其中空无舌之形,亦与筒形相似,从口示为无舌之铃。因而制此器之金属亦得名之为铜。

《说文》钟或从甬作,甬金文作 ,当为全体象形字,上像有甬及耳之形,以备悬也,下像钟身,金文已误从用。甬本像钟形,《吕氏春秋·仲秋纪》“齐斗甬”,高注“甬,量器”。此又以像钟形之甬名筒形之桶矣。

至有柄有舌之铎与镯,就其形而象之则为中,从像铃两角向上之形,从,像其甬及舌有所系之形。《说文》“镯似铃柄中上下通”,正可为此中字作一注释。柄及舌皆在铃之正中,故有内中或正中之意。自中为内中或正中之意所夺,于是又另造形声字锺或,自锺、行而人不识中为像有柄有舌之铎、镯矣。

中像铎、镯更可以史、事两字证之。

《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此中字当解为像铎、镯之形。盖史之本义当为使令之使,从又持铎正是发号命使之事。事,小篆作,金文或从作、、、,以告字例之,此 正像旗下系铃之形。《说文》“,旗有众铃,以令众也”,《尔雅》“有铃曰”,《周颂》“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扬扬,和铃央央”,正谓诸侯来见,其铃在上之形。从又持,知有事也。

王静安先生《释史》以史持为筹算之中,非是。《周礼·大史》司农注“中,所以盛算也”,盛算之中当读为盅。盖以中空为喻,谓筒也。盛筹算于筒中,如今之笔筒、签筒,其事易晓,非别有所谓中也。

《书·皋陶谟》“笙镛以间”,郑注“西方之乐曰镛,大钟曰镛”。郑玄以镛为西方之乐者,钟镛亦自狄出,古之北狄遍于中国之西北境。《诗·鼓钟》毛传谓“西夷之乐曰朱离”,《周礼》氏掌四夷之乐,郑注作株离,班固《东都赋》作兜离,并为狄历、丁令之异译。朱、株、兜古并属侯部,朱、株照母,兜端母,古无舌头舌上之分,故读朱、株为端母,此犹元魏时读铁勒为敕勒也。《礼记·王制》称四方之译人,西方曰狄,北方曰译,狄古属支部叠韵,译与从狄之亦,古同属鱼部,谓之狄,谓之译,仍为狄之异译。

狄历、丁令如可读为朱离、株离、兜离,则邾娄疑即为狄族之译名。邾娄之邾从朱,朱有赤意,亦音义兼译也。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本书是我们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本卷的写作启动于1990年,经过六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7年万建中和陈顺宣才将各自承担撰写的初稿交给主编审阅。1998年底,主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国古代经曲《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吃饭问题,从来就是社会和人生的头等大事。人们的饮食观念,表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民间的饮食习俗和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发展的象征。
  • 民间文学(上)

    民间文学(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本书是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对中国文化以及对近代大师级学人的评述性的著作。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哲学宗教学界的一代大师,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成就被誉为“凤毛麟角”。他一生潜心治学,敢为天下先,始终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本书较为集中地录入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释、道三教文化本源及流变的精辟见解。作为曾经西南联大的学生,任继愈先生在本书中以他的亲身经历,用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他与汤用彤、贺麟、熊十力……诸位先生浓厚的师生情谊,让先生们的大学问和真性情皆跃然纸上,真实可感,也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时局动荡但学术星光璀璨夺目的时代。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饮食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饮食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最强狂暴升级2变

    最强狂暴升级2变

    歪戴小毡帽,腰插小钢炮,穿着开裆裤,叼着万宝路,,,看我牛逼的72变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洛克王国之风云再起

    洛克王国之风云再起

    人类小子宁华宇一次在和玩偶的对话中被格里芬院长召唤到洛克王国,时空要发生改变了吗?地球是否会受到影响?时空的救护者到底是谁?且看地球小子宁华宇如何拯救洛克王国,人类在神秘魔法国度洛克王国里的冒险即将展开……欢迎加入洛克王国风云再起家族,群号码:163230343本故事根据同名游戏《洛克王国》改编,如有雷同,剧情需要。若有夸张,请勿当真。
  • 月光散作满星河

    月光散作满星河

    人生碌碌,竟论短长。厉焱坤遇见顾南栖之前,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栽在女人手里。可遇见顾南栖之后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拐她去民政局…厉焱坤:我们结婚吧!顾南栖:我不想进坟墓。
  • 柜角遇见你

    柜角遇见你

    我为你勇敢挑战未来,只为达到足够高度,与你平视——小溪(著)记得,那时我在班奖台下,仰视着不断散发光芒、滔滔不绝的你。从此,我暗暗立定志愿,一定要超越你。即便,我还是在奋斗的路上~~
  • 我的超甜外挂

    我的超甜外挂

    菜鸟女主进入残酷游戏世界怎么生存?不怕,她有一只奶凶奶凶的小狼狗与小奶狗的结合体,有了这只外挂,看她打下这天下!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数玩家,冒险者,公会,亚人,魔族等重聚一堂,没有NPC,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种族你都能扮演。新科技的植入,让你精神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游戏世界,完全真实的感官体验,打怪,升级,人性,恋爱,一个自由的国度,虚拟人生游戏正式开始,让我们一起冒险吧!
  • 今天的我回家没

    今天的我回家没

    我叫谢灵霁,道号琉珀。在某一天,我终于可以下山历练了,就在我刚出来的时候,我意外不小心碰到娘亲留给我的项链,然后不知道摁到哪了,反正就是踏上了寻找回家的道路。至此我也没有什么想说的了。可这一路上真的有那么太平吗?缘更
  • 带领地球吊打宇宙

    带领地球吊打宇宙

    地球之外是否有其他文明?用大胆的脑洞,写不一样的科幻用逗比的文笔,带来不一样的快乐
  • 相信我我只是普通人

    相信我我只是普通人

    警察,小偷,会长,父亲,四个身份,为什么都是我?我到底是谁?
  •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未来,人人有责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未来,人人有责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但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