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淡化单亲的意识,家长首先得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把单亲写在脸上。有些单亲的父亲或母亲在心理上受到极度创伤后,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可能会用谨小慎微、多疑、封闭、极端和孤独的行为进行自我保护。而父母的行为又会加剧孩子的痛苦,使他难以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父母的心态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当父亲或母亲都无法承认并接受事实时,孩子怎么可能顺利度过心灵的恐慌呢?所以,只有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以后的生活,才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
对单亲家庭这一事实,不必过于敏感,也不必刻意回避。鼓励孩子自信地与人交往,让孩子认识到,父亲或母亲不过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跟他共同生活在一起。让孩子觉得自己跟健全家庭中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
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单亲,都不能一味地在孩子面前诋毁离开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的形象,更不能让孩子心中充满仇恨。让孩子去恨他曾经挚爱的父亲或母亲,这是非常残酷的。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最棒的,即使一方不再和自己一起生活,他或她的形象也不会有所改变。如果一方真的很差,如举止不文明,抛弃家庭寻欢作乐,或好吃懒做等,和孩子一起生活的一方,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更容易接受的解释,不能因为一个糟糕的父亲或母亲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即使已经离异了,也不要断绝孩子与离开自己的父母亲来往。孩子需要父母双方的爱,任何一方也不能给孩子全部的爱。父爱不能代替母亲的爱,同样母爱也不能磨灭孩子心目中父亲的形象。让孩子经常地与不一起生活的父亲或母亲来往和交流,可以使孩子得到健全的亲情,有助于孩子的心灵成长和健康,而且更容易消除孩子心中的单亲印记。
单身的父母亲,即使自己心情不好,也不要把孩子当撒气筒。迁怒于孩子的父母是最不合格的。家庭的破裂,孩子是最无辜的受害者,不要让他在承受单亲家庭压力的同时,再承担父母因自私的发泄而给他带来的伤害。
要想弥补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灵创伤,父母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要引导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减少孩子的独处时间。应经常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同孩子一起聊天,或者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旅游,亲近大自然,这些都有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另外,消除单亲家庭孩子的自卑,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关注要适度。有的单亲父母亲会觉得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因此很可怜,便过多给予孩子爱护,有的甚至把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不容易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进取的形象,以激励孩子进步,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过分关注而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加深孩子“我很可怜”的想法。正确的做法是,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不要“可怜”他,不要用溺爱来作为一种弥补,更不要因为孩子“可怜”就放松对孩子的管教。
正常的管教,一如既往的关怀,会让孩子渐渐淡忘自己是一个可怜的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和以前一样。如果他们能体会到无论家里是三个人还是两个人,自己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他们就会很快消除自卑,以一个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的。
家长是子女最强大的支柱,当父母亲一方不得已而面对生离或者死别的时候,不能选择倒下,要坦然地面对一切变故,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帮助孩子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都获得健康的成长。
第27条忠告给孩子的忠告,远远胜于给孩子的唠叨
教育不能简单地靠唠叨来实现,尤其是对高中生的教育,父母必须将家庭教育提升到一个适合高中生的水平和高度,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彳艮多中学生抱怨自己的父母太爱唠叨了,一件小事也要说上十几遍,搞得他们很烦躁。有些孩子甚至因此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很多家长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委屈:“孩子身上有那么多问题和毛病,社会上又有那么多危险的诱惑,我们做父母的少说一句,孩子就可能犯错误,少说一遍,孩子就会忘记正确的做法。少说行吗?
的确,在现今这个开放的社会中,有太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东西存在,更致命的是,这些东西又像毒品一样对青春期的孩子有着致命的诱惑。家长的适度引导和劝诫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家长也要注意,教育不是简单的唠叨。一件事情说一遍与说十遍的效果是一样的,而且后者的效果不一定好于前者,因为人都有抵制心理,说的越多,抵制心理越强,在接受上越困难。孩子虽小,但抵抗心却比成年人还强,尤其是已经步入青春期的高中生,更难以接受父母一遍一遍没完没了的“强化”。所以,少说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比多说更好。
然而,唠叨在绝大多数中国家庭中是普遍存在的。
“考多少分?”“得了第几名?”“写完作业了吗?”“别玩了,做作业去!”几乎所有中国的孩子都是在诸如此类的唠叨中过完自己的小学及中学时光的。即使到了高中,很多父母仍然把这几句话当做口头禅,每天都要对孩子进行一番轰炸。
、高中生的家长这样做也是有充足理由的:高中生面临的是高考,而高考又是决定他们一生命运的重要关头,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是每个家长的职责,也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但凡事都有个度,凡事都要讲究方法。将教育变成唠叨,不但不能实现教育的结果,而且还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大父母与孩子的隔阂。
教育不能简单地靠唠叨来实现,尤其是对高中生的教育,父母必须将家庭教育提升到一个适合高中生的水平和高度,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就是将唠叨变成忠告。
父母不要跟在孩子后面挑错拣错,而应该前瞻性地教给孩子一些忠告。在孩子犯错之后再进行唠叨式的、就事论事式的教育,孩子的记忆是不深刻的。即使孩子记住了,以后再遇到与此类似的事还是会犯错误,因为父母没有讲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该怎么办。对于即将远离父母、走向社会的高中生来说,这种教育对于他们今后所要面对的问题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些普遍的、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的、忠告式的处世法则,告诉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原则,这样孩子在面对已经发生了变化的事情时也能灵活处理。因此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给孩子忠告比给孩子唠叨对于孩子的一生影响更大更久。
西班牙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忠告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意义。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很贫困,为了改善生活,丈夫决定去很远的地方找一份工作,赚一些钱。临行前,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离开家了。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来。我只求你一件事,等着我,我不在的时候要对我忠诚,我也会对你忠诚的。”妻子含泪点了点头。
很多天之后,他来到了一个正在招工的庄园,他在那里整整工作了20年,中间没有休假,也很少休息。他将自己的工钱都存在了庄园主那里,一分也舍不得花。
一天,他对老板说:“我想拿回我的钱,我要回家了。”
老板说:“好吧。不过我有个建议,要么我给你钱,你走人;要么我给你3条忠告,不给你钱,然后你走人。你想要哪个?你回房间好好想想再给我答复。”他想了两天,最后他选择了放弃钱,要忠告。
于是老板给了他3条忠告:
第一,永远不要走捷径。便捷而陌生的道路可能要了你的命。
第二,永远不要对可能是坏事的事情好奇,否则也可能要了你的命。
第三,永远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时候做决定,否则你以后一定会后悔。
临行前,老板给了他3个面包:“两个给你路上吃,另一个等你回家后和妻子一起吃吧。
在远离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家乡20年之后,男人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天后,他遇到了一个人,那人问他:“你要去哪儿?”他回答:“我要去一个沿这条路要走20多天的地方。”那人说:“这条路太远了,我认识一条捷径,几天就能到。”他高兴极了,正准备走捷径的时候,忽然想起了老板的第一条忠告,于是他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后来,他得知那人让他走的所谓的捷径实际上是一个圈套。
几天之后,他走累了,发现路边有家旅馆,便打算住一夜。付过房钱之后,他躺下睡了。睡梦中,他被一声惨叫惊醒,他跳了起来,走到门口,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刚刚打开门,他想起了第二条忠告,于是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起床后,喝完咖啡,店主问他是否听到了叫声,他说听到了,店主说:“您不好奇吗?”他回答说不好奇。店主说:“您是第一个活着从这里出去的客人。我的独子有疯病,他会在晚上大叫着引客人出来,然后将他们杀死埋了。”他听后后背直冒冷汗。
他接着赶路,终于在一天的黄昏时分,远远望见了自己的小屋。屋子的烟囱正冒着炊烟,妻子的身影依稀可见。但这时他发现妻子并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年轻的男子正伏在她的膝头。看到这一幕,他的内心充满了仇恨和痛苦,他想跑过去杀了他们。他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了过去,这时他想起了第三条忠告,于是停了下来,决定在原地露宿一晚,第二天再做决定。天亮后,已恢复冷静的他对自己说:“我不能杀死我的妻子,我要回到老板那里,求他收留我,但在这之前,我要告诉妻子我始终忠于她。”
他走到家门口敲了敲门,妻子打开门,认出了他,扑到他怀里,紧紧地抱住了他。他想把妻子推开,但没有做到。他眼含泪水,对妻子说:“我对你是忠诚的,可你背叛了我……”妻子吃惊地说:“什么?我从未背叛过你,我等了你20年。”他说:“那么昨天下午伏在你膝头的那个男人是谁?”妻子笑着说:“那是我们的儿子。你走的时候我刚刚怀孕,今年他已经20岁了。”
丈夫走进家门,拥抱了自己的儿子。在妻子忙做晚饭的时候,他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接着,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面包,他把老板给他的第三个面包掰开,发现里面有很多金币——那正是他20年来辛苦劳动赚到的工钱。
忠告对于孩子的成长成熟以及日后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杰出人物之所以创造出伟大的成就,与他们成长时期父母或师长给他们的忠告是分不开的。‘柯拉克教授于1995年荣任哈佛商学院院长,他在一份演讲稿中坦言,小时候父母给自己的忠告正是自己成功的源动力。
每天早上他离开家准备上学时,母亲都会低下头来盯着他的眼睛说:“你今天是要出门去当领袖的,千万要明辨是非,可别让人家牵着鼻子走,也别忘了你是谁。”母亲每天都会嘱咐他,走出家门后,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家人的名誉、父母的期望和梦想,也不要忘记你有光明的前途,美好的机会就在眼前,你可以让世界变得更棒。
如果他做功课不认真,马马虎虎,母亲就会说:“你不够努力,该做的事情就要好好做。”当时学的很多东西早就已经忘记了,但母亲的这条忠告却一直留在了他的记忆深处,至今仍是他行动做事的原则。
父亲的一句话也影响了他的一生。父亲告诫他要“骑着马儿上高原”,告诫他要高瞻远瞩,不要沉醉在生活的山谷中。在高中的时候,他和班里的几位同学组建了一个摇滚乐团,休息时到处演出,而且还在风靡全市的“摇滚乐团擂台赛”上夺得了金奖。此时他面临着一个抉择,一是投身艺术,成为一名专业的摇滚乐手,二是实现儿时的梦想和父母的期望,申请到哈佛大学深造。当时的很多人都认为前一种选择更稳妥一些,因为他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他却凭借父亲给自己的忠告做出了退出摇滚乐团的决定。
他说:“正在考虑该选择什么样的前途和角色的时候,我想起了我是谁、来自何处,也想到了自己的未来。
我一点也不向往获得唱片合约、留着长发住在旅行车上的那种日子。它不适合我,它不符合我的理想,也不符合我的志向及个性一一那根本不是我。”
他告诫即将毕业的哈佛毕业生们:“要做明智、正确的选择,找到可以为你们指引人生方向的基本原则及价值理念,然后忠于它,守住它。任何时候都别忘了你是谁,要骑着马儿上高原。”
另一个事例来自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韦尔奇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作为独生子女,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却更主要地体现在提升其能力与意志上。她给了杰克三条非常重要的忠告:坦率的沟通,面对现实,并且主宰自己的命运。后来,韦尔奇把这些忠告运用到了通用电气公司的改革当中。
在韦尔奇的一生中经历过很多失败,但他总能坦然面对,这种坦然来自于母亲的忠告。他是在一场冰球比赛结束后得到这条忠告的。那是韦尔奇在塞勒姆高中读最后一年。他所在的球队已经连续输掉了六场比赛,他们想在与贝弗利高中的对垒中赢得比赛。但最终事与愿违,他们还是输了。韦尔奇沮丧至极,愤怒地将球棍甩向场地对面,然后头也不回地冲进了休息室。
正当大家沮丧地换下比赛服的时候,韦尔奇的母亲大步闯了进来,她径直走向韦尔奇,并且抓住了他的衣领。
“你这个窝囊废!”她冲他大声吼道,“如果你不知道失败是什么,你就永远都不会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你就最好不要来参加比赛!”
尽管母亲在他的同学面前羞辱了他,但他还是深深记住了这条忠告。就在那一刻,他明白了竞争的价值,学会了体会胜利的喜悦和在前进的路上做好迎接失败的准备。
母亲总是警告他:“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将一事无成。学习没有任何捷径可言,不要欺骗你自己。”这些生硬而又坚定的忠告每天都萦绕在韦尔奇耳边。
韦尔奇曾在很多场合坦率地说,母亲是对他的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母亲——格蕾丝·韦尔奇成就了“全球最受尊敬的CEO”、“全球第一CEO”、“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杰克·韦尔奇。
一条有用的忠告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应该把教育变成忠告的形式留给孩子,这样才能更长久地帮助孩子解决好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忠告都是那些有才能、有学问的人总结出来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普通的劳动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用简简单单的话说出来,教给孩子,孩子弄清楚了其中的含意,就终生不忘了。
一个北京大学的女生说鼓励自己不断努力的就是妈妈在自己高中时说过的一句话:“因为你是我的女儿,你要坚强。”
另一位在IT行业发展得很好的男士也曾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克服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障碍,不断挑战自己,就是因为他离开家时父亲说的一句话:“跌倒了,要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