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上放手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上放手。高中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的话,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这时,家长就要在“断”字上下功夫。
在孩子已经处在“断乳期”的时候,家长还不放手,那就是一种“逆水行舟”。心理上的放手就是让他们去独立思考、独立处事,在他们已经主动要“断乳”的时候“顺水推舟”,给他们一些加速度,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断乳”。
当然,家长也不是一“推”了之,而是要给他们适当的心理指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把握自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在他们受到挫折的时候,给他们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一些高中生的家长认为,高中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学习,只要孩子学习好,父母再忙再累也值得。因此很多家长都秉持这样一种观点——“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另一位高中生家长坦率地说:“家里条件好了,用不着孩子干啥。再说,就这一个心肝宝贝,也舍不得让他干。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我们就是想让孩子多学习,长大后,只要他有份好工作,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当父母的就心满意足了。”
正是父母的这种只看重学习成绩,不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错误观念,使孩子最终成了高分低能的蠢才、愚才。
学习固然重要,但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比学习更加重要,因为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讲求执行力和动手能力的今天,一个不具备动手能力,没有独立意识的人是无法生存的,即使他有高等学府的毕业证书,也不会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成功。况且,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相反,还能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父母对孩子把持得过于严格,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有给孩子独立的机会,把握住高中阶段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灵“断乳“,孩子才能真正具备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具备独立意识和能力,才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第25条忠告变对抗为对话,才能平息高中生的敌对情绪
高中生处于心理叛逆时期,而且还承担着很大的学习压力。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他们就会选择一种方式来宣泄,和别人对抗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
我是一名高中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很差,从小学到现在没有一个老师关心过我、帮助过我。所以我恨老师,他们总把我当做犯人看待。高三了,我想同班主任谈一谈,但遭到了拒绝。当时,我真想把他杀了。今天,我还有这种想法,有朝一日我有能力时,一定让他从我胯下爬过去。我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想改正,但一想到自己受过的欺侮,就恨得咬牙切齿,只得用拳头捶桌子,有时甚至打肿了拳头。这些天来,我厌烦所有的人,但除了奶奶,因为只有她是爱我的。我恨同学,他们肯定在背后说过我的坏话;恨爸爸、妈妈,他们从不关心我,从小到大一直打我;恨两个弟弟,他们在家里比我受宠。
对所有的人我都怀有一种敌对情绪,有时真想把他们杀光。有时我也会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毛骨悚然。如果真这样做了不就成了罪犯了吗?杀了那么多人,一定没有好下场的。我想你一定会给我指点迷津,我到底怎么了?
这是一名高三学生写给一位心理医生的求助信。这个孩子对自己周围的人都充满了敌对情绪,当然他也有他的原因,比如老师不理睬他、父母不疼爱他等等,但无疑,这些原因并不足以使一个心智健全的成人产生“杀光”所有人的想法,难道他真的心理患有疾病吗?
心理学专家认为,这个孩子并没有心理疾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敌对情绪。一些表现严重的孩子软硬不吃,好坏不听,常对他人抱有不友好的态度,甚至把别人对他的赞扬也看成是冷嘲热讽,把老师、同学对他的善意批评看做是恶意地挖苦,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经常在班级搞一些恶作剧,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在家里则顶撞父母,不愿听父母的话。上面这个孩子只是比别的孩子表现得更强烈一点而已。
对于那些表现强烈的孩子,父母应该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事物,这样才能使他们获得健康成长。如果置之不理,孩子就有可能做出具有破坏性的事情。
中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时期,而且还承担着很大的学习压力。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他们就会选择一种方式来宣泄,和别人对抗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
高中生承担的压力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能上一所好大学,年轻充满活力的孩子,不得不收敛起所有的爱好、所有的玩乐之心,日复一日重复着读书、做题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很容易让他们感到厌倦,因此他们只好把这种烦躁情绪迁怒于周围的人和事。所以敌对情绪在高中生身上表现得更加强烈。他们会故意顶撞老师和家长,会无端和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常常对无生命的东西宣泄不满,如不高兴时,摔书本、踢墙。这些敌对表现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沉重的压力所致。
高中生的敌对情绪也和他们青春期特殊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并不成熟的阶段。他们渴望得到长辈的尊重,但他们对成人尤其是对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总觉得父母“跟自己过不去”,也因此形成强烈的敌对心理。
另外,家庭、学校教育方式不当,也是让孩子产生敌对情绪的另一重要原因。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过于粗暴,动辄斥责、打骂。在外不顺心,回家常拿孩子出气。
孩子小时不敢反抗,一旦步入高中,进入青春期,父母的粗暴行为就会更使他们接受不了,这时就会以对抗的方式回应,由此可能养成粗暴的性格。
曾经有个犯人,因为杀人而被判了无期徒刑。当他的父母来监狱探望他的时候,他拒绝相见。
一次,爸爸又来监狱看望他,还给他带来了家乡的特产——卤花生,盼望能和儿子见上一面。儿子仍然不想见他,花生也被退了回来。管教人员带给了这个可怜的父亲一封信。信是儿子写给父亲和母亲的。
“虽然,我应该叫你们一声‘爸爸妈妈’,可是我叫不出口,因为我恨你们。从我懂事起,你们就没有对我好过。
“我知道家里的日子苦,可是你们知道我的心有多苦吗?一样是你们的孩子,我却体会不到你们对我的关心,更别说爱了。你们只有在需要有人干活的时候,才会想到我,家里有好吃的、好穿的,从来也不会落到我的头上。
“你们永远也不会懂,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对这样的不公平待遇,心里会是怎样一种痛!
“记得有一次,爸爸在外面和别人闹了别扭,回来很不高兴。尽管我也没有招惹你,可是你还是找了个借口,把我痛骂一顿。这样的日子,我要经常忍受。你们知道我有多么委屈吗?
你们从来不关心我的感受,我就是家里可有可无的一个人。
“如果你们当年对我好一点,如果你们能让我感受到一丝的家庭温暖和公平,我根本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父亲看到了这里,泪流满面。他只知道这个儿子性格怪异,却不知道儿子的怪异是由自己造成的。只知道儿子脾气暴躁,却想不到他的暴躁是受了自己的不良影响。
老父亲一步一回头地走了,他心里悔啊!如果儿子今生还能出来,他发誓一定要补偿他……父母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父母经常对生活中的挫折采取以暴治暴的解决方法,孩子就很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敌对情绪就会表现激烈。如果不加调整,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般来说,孩子进入了青春期,父母就进入了更年期。当青春期和更年期碰撞到了一起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很多摩擦。进入更年期的父母,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很大,面对孩子常常会心急气躁,经常会忍不住冲孩子发火,而孩子恰好是叛逆情绪最突出的时候,父母对他们稍有不当,就会产生抵触和对抗情绪。
广西的石静在高中的时候,和父母之间就经常发生对抗性的冲突。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石静很兴奋地对妈妈说:“任贤齐唱的歌挺好听的,我很爱听。”
妈妈反应很平淡:“不好好学习,听什么歌呀。做追星族都是学习不好的学生才做的事情。’
妈妈的话刚说完,倔强的石静就喊了一句:“我爱听歌,并不代表我就是‘追星族’!就算我是‘追星族’,也不代表我就没出息。您什么意思啊?总把我想得那么差!”
见女儿没大没小地和自己嚷嚷,妈妈也来气了:“怎么我说的不对吗?你是学生,学生的本分就是把学习搞上去。成绩要是不好,你就是追多出名的明星,也没有人会看得起你!”
石静的成绩一向不高,这一次妈妈的话让她感到很受刺激。她不客气地向妈妈扔了一句话:“学习学习,我看我要是书呆子您就满意了!”说完,就冲向自己的房间,咣当一声关上了房门。
留下妈妈一个人,愣在了饭桌旁。
“对抗”就这样发生了!孩子与家长各执一辞,完全不去考虑对方的想法,只想改变别人,不愿改变自己。
敌对情绪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有敌对倾向的高中生常把自己摆在与别人对立的位置上,既不利于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也会在心理上产生孤独、寂寞感。
如果敌对情绪非常严重,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纠正,那么极容易使孩子养成畸形的性格。敌对会让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满意,会让他们以恶劣的态度对待周围的同学或者老师,会让他们失去朋友,而没有了正常的交往圈子,反过来又会加重他们对周围人的敌对态度。这是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一旦踏入则很难走出来。
因此,家长必须对孩子的敌对情绪重视起来。当孩子和父母无端吵闹或者经常和同学发生纠纷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孩子走出这一心理误区。
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孩子的敌对情绪往往是不了解引起的。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不但可以使双方了解彼此的想法,及时消除误会,而且还能沟通感情,融洽关系,建立信任。
在和孩子进行沟通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不容易和孩子交心。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更要放下架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和他们平等对话。只有这样,才可能换取他们的理解和信任,才可能变“对抗”为“对话”。
平等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觉得孩子的行为不可理喻,就是因为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所以造成了误会。
曾经有一个母亲带4岁的女儿去商城买玩具,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女儿却一个劲儿地要回家,母亲很奇怪,问女儿:“你不是最喜欢布娃娃吗?怎么不愿意看看呢?”
女儿一脸茫然:“哪儿有布娃娃啊,我看到的都是大腿。”
女儿的话让母亲很奇怪,她怎么看到的都是大腿呢?
这个母亲蹲下来,准备抱起孩子离开。突然她明白了,站在孩子的高度,确实看不到漂亮的布娃娃,只能看到成人们的大腿。
所以,孩子有了敌对情绪的时候,作为父母亲,最好也能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高度,理解孩子的立场。
第26条忠告不要让自己的不幸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
小林的父亲去世了,从此他的性格变得很孤僻,有时候同学们在聊天的时候,不经意地提到自己的父亲,小林都会感到自惭形秽。因此,很多时候,他都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不愿意和同学交往。
生活中和小林一样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很多。
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当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或者遇难,或者离异,或者分居,温馨的家轰然坍塌时,孩子应当获得的关心、爱护和教育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因此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创伤。
尽管高中生已经长大了,但是他们仍依然需要健全的家庭和双亲的爱。如果少了这些,他们同样会感到无助,感到被遗弃。
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情绪低沉、性格孤僻。尤其是看到同伴们在父母面前撒娇时,他们更会感到心灵的痛楚。他们会害怕与人交往,表现得沉默寡言,产生严重的自卑。
上述心理特征,给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正常交往带来一定困扰,虽然他们很多入主观上都希望能在学校、在集体中得到温暖,以弥补自己在家庭中的心理失衡。但是由于他们时刻都想着,自己是个有缺陷的家庭里的孩子,自己总会比别人少很多。因此强烈的自卑会化作更为强烈的敏感和过度的自尊。这种复杂的情绪会让他们很难和同龄人正常沟通,过分的敏感会让他们形成偏执的性格。
自卑感往往与强烈的自尊心相伴。有些离异家庭的学生,自尊心极强,极具反抗性,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利言行,会马上反抗,对自己不喜欢的人的建议即使正确也不会采纳,而且还有很强的嫉妒心理和猜疑心理。
自卑心理使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忽略自己的潜力,变得敏感多疑。如果父母或老师不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他们就可能会成为一个精神委琐、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缺乏理想与追求的人。
在教育单亲孩子的问题上,单亲父亲或母亲必须给孩子更多的爱。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孩子受伤的心灵感到温暖,才能唤回他们缺失的自信,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乐观、豁达,才能使他们的心灵恢复健康,才能使他们在不健全的家庭中健康成长。
一位单亲母亲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
女儿由于没有得到过父爱而变得性格怪异,经常深夜不归,使母亲心如刀绞,无数次的劝告均不奏效。在僵局未打开的情况下,母亲在女儿18岁生日那天,还是为女儿准备了礼物。当女儿深夜回家时,发现桌上的礼品盒里放着一块小石头和一封信,原以为又是唠叨,只是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谁知信上写道:“我听说这块石头有二十多亿年了,如果让我放弃你的话,也许要给我这么长时间……”此时此刻,女儿终于被母亲坚如磐石般的爱感动了,她低声自语:“二十亿年太长了,妈,别对我失望。”
从此,女儿结束了长期的彷徨和困惑,重新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帮助孩子淡化单亲色彩,让孩子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看待自己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