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与老子无关,司马温公已见及此。道士以登仙为极则,而《庄子》有齐死生之说,又记老聃之死,正与道士不死之说相反也。汉武帝信少翁、栾大、李少君之属,以求神仙,当时尚未牵合神仙、老子为一。《汉书?艺文志》以神仙、医经、经方同入“方技”,可证也。汉末张道陵注《老子》(《宏明集》引),其孙鲁亦注《老子》(曰《想余注老子》。“想余”二字不可解),以老子牵入彼教,殆自此始。后世道士,乃张道陵一派也。然少翁辈志在求仙,道陵亦不然,仅事祈祷,或用符箓捉鬼,谓之“劾禁”。
盖道士须分两派:一为神仙家,以求长生觊登仙为务;一为劾禁家,则巫之余裔也。北魏寇谦之出,道士之说大行。近代天师打醮、画符、降妖而不求仙,即是劾禁一派。前年,余寓沪上,张真人过访。余问炼丹否?真人曰:“炼丹须清心寡欲。”盖自以不能也。梁陶宏景为《本草》作注,又作《百一方》,而专务神仙。医家本与神仙家相近。后世称陶氏一派曰“茅山派”,张氏一派曰“龙虎山派”。二派既不同,而炼丹又分内丹、外丹二派。
《抱朴子》载炼丹之法,唐人信之,服“大还”而致命者不少。后变而为内丹之说,《悟真篇》即其代表。然于古有汉人所作《参同契》,亦著此意。元邱处机(即长春真人,作《西游记》者)亦与内丹相近,白云观道士即此派也,此派又称“龙门派”。是故今之道士,有此三派,而皆与老子无关者也。
神仙家、道家,《隋志》犹不相混,清修《四库》,始混而为一。其实炼丹一派,于古只称神仙家,与道家毫无关系。宋元间人集《道藏》,凡诸子书,自儒家之外,皆被收录。余谓求仙一派,本属神仙家,前已言之。劾禁一派,非但与老子无关,亦与神仙家无关。求之载籍,盖与《墨子》为近。自汉末至唐,相传墨子有《枕中五行记》(其语与《墨子》有无关系不可知)。
《后汉书?刘根传》:“根隐居嵩山,诸好事者就根学道。太守史祈以根为妖妄,收而数之曰:‘汝有何术,而诬惑百姓。’根曰:‘实无他异,颇能令人见鬼耳。’于是左顾而啸,祈之亡父祖及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根叩头。祈惊惧,顿首流血。根默然,忽俱去不知所在。”余按,其术与《墨子?明鬼》相近。刘根得之何人不可知,张道陵之术与刘根近似,必有所受之也。盖劾禁一派虽于《老子》无关,要非纯出黄巾米贼。故能使晋世士大夫若王羲之、殷仲堪辈皆崇信之也。
庄子自言与老聃之道术不同,“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此老子所不谈,而庄子闻其风而悦之。盖庄子有近乎佛家轮回之说,而老子无之。《庄子》云:“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此谓虽有轮回而不足惧,较之“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二语,益为明白。《老子》但论“摄生”,而不及“不死不生”,《庄子》则有“不死不生”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