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信任是家庭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分析指出:渴望获得他人的信任,并为之努力的状态是积极进取的表现。在获得信任的过程中,孩子的心理素质、办事能力都将得到很大锻炼,对孩子的很多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在生活中不断地给予孩子信任,其实也是在给孩子鼓励的方法,让孩子在父母的信任中成长,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1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力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应该首先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并进行正确引导。”在这方面,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就做得很好,堪称教育孩子的楷模。
傅雷先生的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在提到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时说:“我父亲留学法国,深受法国的人文主义影响,因此对我们子女也是民主式教育,在家里他不仅仅是父亲,还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在艺术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除了文学音乐,我父亲也很喜欢美术,记得家里有很多美术作品。长期受这种文化熏陶,我也很自然地喜欢美术音乐。我们经常交流对音乐绘画的看法,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很多,让我受益匪浅。我是12岁才开始学钢琴,学了两年又放了,直到17岁,又开始学。这期间都是我的意愿,父亲没有非让我学钢琴或绘画。父亲总能像朋友一样,尊重我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爱好是孩子学习知识、发现探索未知领域的推动力,在兴趣、爱好的带领下,孩子将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所学的内容中去。所以,孩子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父母要加以鼓励。让孩子将自己的兴趣发展成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并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慢慢培养孩子对某件事的兴趣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天生就对看书、学习没有兴趣。”显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虽说兴趣有天生的成分,但是后天的引导和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像磊磊的妈妈就让体弱多病、对运动毫无兴趣的孩子对体育产生了兴趣。
磊磊是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子,从小就不爱好体育运动。磊磊的小学时光就在父母和老师同学的呵护、照顾下度过了。转眼间,磊磊就要上中学了,磊磊的妈妈决定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多锻炼,改善身体素质,培养磊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最初,妈妈带着磊磊去学打篮球,可不到十分钟,磊磊就说自己没力气了,坐到篮球架下就不起来了。显然,并不是磊磊没有了力气,而是他没有兴趣打下去。这时,磊磊妈妈让磊磊爸爸参与了进来。在爸爸的陪伴下,磊磊开始尝试着各种运动项目,逐渐地对体育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在遇有体育比赛的时候,磊磊还会和爸爸一起看比赛。
在磊磊妈妈对磊磊体育兴趣的培养中,磊磊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磊磊还狂热地爱上了运动,各种比赛磊磊都讲得头头是道,而体育运动也增强了磊磊的耐受力。磊磊妈妈总是不无安慰地说:“兴趣是完全可以培养的。”接下来,磊磊妈妈还打算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
磊磊妈妈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很好,通过磊磊妈妈的做法,我们也就知道了,其实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给孩子提供培养兴趣的环境,让孩子慢慢地去投身其中,并不断感受到这种兴趣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持续的喜悦感,而这就是兴趣。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专家建议如下:
建议一:承认孩子的不同,挖掘孩子的特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要承认孩子的差异性,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特点去努力。不要强求孩子,按照他人的优点来要求孩子,因为这样做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有的孩子爱动、活跃,跳舞很好,我们就不要对孩子说:“你看,你的同学毛笔字写得多好,比你强多了。”毛笔字写得好的孩子,多半是爱静的孩子,能够稳稳当当地坐下来耐心地练习写字,可是你的孩子是爱动的孩子,练毛笔字不是他的专长,跳舞更可能是他的专长和兴趣所在。
建议二:培养兴趣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
孩子总是爱问这问那的,这就说明孩子的好奇心所关注的方面就是孩子所感兴趣的地方。这时,我们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因为孩子的一大堆问题而责备孩子,或感到厌烦。如果孩子好奇心正浓,在问问题时,我们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多问题啊,烦死我了,没看见我正忙着吗?”这样会极大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不敢再继续发问和探索了。
建议三: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面,如果我们根据外界的标准或自己的期望来要求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喜好和特长,就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得不到好的效果,孩子也会因此变得不快乐。
轻松教子 小妙招
在孩子擅长的方面,引导孩子
在孩子充满兴趣的方面,孩子会觉得很快乐,也可以轻松地将事情做好。所以,父母应该在孩子擅长的方面进行积极引导,让孩子快乐地做最好的自己。比如,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但和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候,能很好地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大家很愉快,而且伙伴们也都很喜欢他、信任他。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就应发现孩子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
§§§20.体会“自然后果”比体罚好——给孩子自我改正的空间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皮鞭不只会降低孩子的尊严,也会毁损孩子的心灵,会在他心灵中投入最阴郁、最卑鄙的阴影:畏缩、怯懦、仇视人类和虚伪。”
有很多家长认为惩罚就是体罚,这是不对的。惩罚孩子有很多种方式,而体罚则是惩罚方式中最糟糕的一种形式。既然这样,很多父母就会问了,打孩子不好、不对,那么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我们又要怎么对待呢?
对待孩子的错误,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体会、感受“自然后果的惩罚”的教育观念,这已经得到很多教育家的验证。通俗一点说,这种惩罚手段就是让孩子去感受自作自受的滋味。这种教育观念是18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忏悔录》的作者卢梭最先提出来的。他主张孩子犯了错误,不给予人为的惩罚,而是让孩子在错误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中去自作自受,从而体验到不快或痛苦的感觉,迫使其改正错误,纠正过失。
卢梭举例说:“他打破了他所用的东西,莫要急于添补,让他自己感受到需要它们。他打破了自己房间的玻璃窗,让风尽日夜吹向他,也不怕他因此而伤风;伤风比起漫不经心还要好些。”他还言简意赅地指出:“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不要在孩子犯错后,再去惩罚孩子。
并且,父母的体罚会在孩子的内心留下阴影。所以,最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过失所导致的后果,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错误,不再犯错。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不批评,让孩子自己体会后果中的滋味
生活中,很多妈妈都很苦恼,因为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妈妈们一遍又一遍地唠叨却不见孩子改正错误。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改掉那些毛病呢?看了安安妈妈的方法之后,我们会得到很大的启发。
安安一直以来都有丢三落四的毛病,安安妈妈不知唠叨了多少次了,安安就是不改,安安妈妈认为安安根本就没有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也没有意识到丢三落四的毛病不好,所以改起来自然不那么容易。
直到最近,安安妈妈想明白了一件事,知道如何来改掉安安丢三落四的毛病了。由于安安早上不爱起床,又没有时间观念,上学又要迟到了,所以安安匆忙地抓起书包就冲出了家门,坐上了公交车之后,安安整理书包,才发现数学作业本不在书包里,就给还没有上班的妈妈打电话,希望妈妈能送到学校。可是安安妈妈这次没有理会安安的这种要求,因为以前每次安安妈妈都将安安忘带的东西送到了学校,但安安之后还是会忘带,根本不知道改正。所以,安安妈妈这次下定决心,要让安安尝尝苦头,好长点记性。
从此之后,安安就真的不再丢三落四了。
安安妈妈的方法简单有效,就是让孩子感受自己的疏忽所带来的麻烦,从而加深印象,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任何人都不喜欢感受痛苦的体验,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父母可以考虑让孩子尝尝“自然后果”的滋味。
至于如何运用“自然后果”来惩罚孩子,专家建议如下:
建议一:打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不能乱打、滥打
任何一种教育方式,用得恰到好处就是正确的、合理的,否则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打,可以让孩子记住自己所犯的错误,但并不能教育好孩子。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滥用这种教育方式。
建议二:运用惩罚手段要慎重,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然后果的惩罚”好,但也不能过多地使用。不能因为孩子昨天挑食,今天就不给孩子做饭;孩子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就让孩子自己把衣服洗干净,而不考虑孩子是否有时间,学习是否紧张有压力。孩子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不要让孩子一直处在受惩罚的阶段,因为这样无益于帮助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
轻松教子 小妙招
让孩子体会“自然后果”,也让他有机会弥补过失
体罚是最糟糕的惩罚方式,它容易伤害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造成心理上的创伤,甚至把孩子逼上邪路。所以,父母不妨在孩子犯错后,让孩子体会“自然后果”,同时也给孩子弥补过失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犯错并不可怕,从中吸取教训最重要。而不是让他一直生活在自责的泥沼中。比如损坏东西了,可以给他机会自己挣钱,如攒家里的瓶子卖,做家务给奖励等。
§§§21.绝不能“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屈服”——任性是父母娇惯出来的
孩子的任性是父母娇惯出来的,并不是一味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爱孩子。法国教育家卢梭告诫我们说:“你们知道什么方法一定会造成孩子不幸吗?那就是他要什么便给他什么。”
有些孩子做事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闹、乱发脾气,或闷闷不乐。任性的孩子总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面对这样的孩子,有的父母觉得无所谓,根本没有要教育孩子的意识,还有一些父母是毫无办法,只能对孩子百依百顺。
法国教育家卢梭极力反对这种做法,他说:“儿童先是要你的手杖,然后要你的表,再要求飞翔于空中的鸟,甚至要求闪耀于天上的星,凡是他所看到的都要得到,你不是上帝,怎么能够满足他呢?”显然,对孩子百依百顺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并且,任性的孩子一旦投入社会,会处处碰壁,发现一切都违逆自己,从而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教育专家建议,要让孩子不再任性,需正确运用家长的权威。调查表明,孩子出现任性与家长不能正确运用自身的权威有很大关系。家长如果平时能够真诚地关心孩子、与孩子谈心、严肃地批评孩子的过错,就能在孩子心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取得孩子的信任,家长的劝说就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任性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减少了。因此,家长一定要正确地运用自身的权威,孩子才不会任性。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和孩子一起想象拥有后的情景
有一些家长,用自己的任性来对付孩子的任性,你越不听,我就非要你听;还有一些家长,每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就互相推诿,爸爸说是妈妈惯的,妈妈说是爸爸宠的。于是,孩子不是出现狂躁、郁闷等异常情绪,就是毫无顾忌地继续任性下去。
刚上小学的卿卿看到同学穿了一条漂亮的白色公主裙,放学回家后,就央求妈妈也给自己买一条。卿卿妈妈说明天就买。可是第二天,卿卿妈妈很忙,去买的时候,商店已经关门了。放学回家的卿卿没看见自己想要的公主裙,就哭闹着一定要今天就穿上,不听妈妈的解释。
卿卿妈妈抱起哭闹的卿卿之后,就说明天一定买到,后天上学就可以穿了,还问女儿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然后,妈妈和卿卿一起说着卿卿穿上公主裙之后的情景和样子,像是卿卿已经穿上了一样,卿卿很高兴地抱着妈妈。
卿卿妈妈的做法很好。面对孩子的任性和哭闹,没有严厉地制止和呵斥,而是采取和孩子聊孩子想要的东西的方式,用一种想象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已经拥有的情景,而不再一味地任性下去。
关于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专家建议如下:
建议一:和孩子较点儿劲,不能太顺着孩子
对于任性的孩子,父母越是迁就他,孩子就越是骄横。所以,对于任性的孩子,父母绝不能手软。比如,父母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刚走了一会儿,就要爸爸背,爸爸不背,就赖在地上打滚,怎么也不肯走。这时,父母绝对不能把孩子扶起来,连哄带抱。而是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不会妥协,一定要自己起来走。父母坚持不理孩子之后,孩子就会自觉没趣,只好收场。
建议二:不妨给孩子“戴高帽”,调动孩子的自尊心理
孩子都喜欢得到父母的赞赏和夸奖。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妨给孩子戴个高帽,夸奖孩子一番,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引导,孩子高兴了,自然就不再任性了。父母可以这样说:“我们家的孩子最好了,知道那个东西又贵又不实用,从不给父母增添负担。”
建议三:适当运用家长权威
父母如果平时能够真诚地关心孩子,使孩子信服,就会在孩子心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取得孩子的信任和敬佩。当孩子任性时,父母只要严肃地说明自己的道理,就会说服孩子不再任性。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百依百顺,看不到孩子的成绩,又不严肃批评孩子的错误,就会使孩子越来越任性。
轻松教子 小妙招
针对孩子任性的原因找对策
有的孩子任性是有意和父母对抗,比如,父母由于工作忙等原因疏忽了孩子,孩子就会用任性从父母那里得到爱的满足。而有的孩子任性是事出有因,在孩子的心里自然有他的“道理”。比如,有的孩子三番五次要父母给他买名牌运动鞋,显然是出于攀比心理。这时,家长就要教育孩子虚荣心要不得,鞋子舒服最关键。
§§§22.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用老眼光看孩子会限制孩子的发展
家长是孩子生命中最为强大的力量。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振作精神,拼搏进取,勇于创新。不要总用老眼光看孩子,这样只会限制孩子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