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带女儿去游泳,女儿不敢把头埋进水里,妈妈就当众斥责孩子说:“你每次都这样,总给我丢脸。”这代表了一种糟糕透顶的教育方式,反映了很多父母常犯的两个通病——不给孩子留面子;总是用老眼光看孩子。
家长如果总是数落孩子,用老眼光来看孩子,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经常遭贬斥的孩子智力和心理发展比经常受体罚的孩子更为低下。这就是“标签效应”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
所谓“标签效应”,即对人的看法像给人贴标签一样,用老眼光来看待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如果孩子犯错后,父母总是数落孩子,就会伤害孩子要求自我进步的心理。其实,父母不妨用赞美、鼓励等手段来激起孩子的上进心,激发孩子努力奋进的内在心理需求。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以及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这也提醒我们,要懂培养孩子的艺术,要给孩子留面子,用赞赏、鼓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使孩子不断获得进步和成功。
只有我们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才能摆脱我们的老眼光对孩子的限制和束缚,才能赏识孩子,让孩子更有激情、充满自信地去努力。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告诉孩子“人是不会被限制住的”
每个孩子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也都有学习成绩提高不上去的时候,这时我们就要鼓励孩子,不要认为孩子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这样不但不会让孩子进步,还会让孩子一退千里,很容易一蹶不振。
浩浩放学回家后,就安安静静地开始做作业。但浩浩妈妈发现,平时多话的浩浩怎么一下子这么安静,而且还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浩浩妈妈问浩浩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这下,浩浩满肚子的委屈都一股脑地涌现了出来。浩浩对妈妈说:“以前学习挺好的,可是大上个月,数学课换了一个新老师,总是觉得有点听不懂。这两次月考我的数学成绩都是60分。下午上自习时,我同桌说我也就这样了,以后知识会更难的,我的数学成绩以后一定是不及格的……”说到这儿,上进心一向很强的浩浩急得掉下了眼泪。
浩浩妈妈的心一揪,对浩浩说:“孩子,每一个人都是不会被限制住的。不是同学说了一句‘以后一定不及格’,结果就会那样。只要努力,一切就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我们相信自己会考个好成绩,努力朝那个目标去奋斗,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的。”
听到妈妈的话,浩浩笑了。数学课上,浩浩认真地听讲,其他课上也很努力。在这个学期后两次的月考中,浩浩的数学成绩和各科综合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两次数学考试,浩浩的分数分别是79分和83分,而且两次的综合排名都进了班级的前十。
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是不断发展着的,没有任何人能预测孩子的未来和发展。所以,就算孩子有一些小错误,孩子的学习暂时还不太好,我们都要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而不要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禁锢了孩子的发展。我们要像浩浩妈妈那样,鼓励孩子,告诉孩子只要努力,就可以有一个好的未来。
至于如何对待孩子进步难的问题,专家建议如下:
建议一: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
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悦,让孩子由父母的神情与沉默的气氛中感受到父母的情绪,由此促进孩子对自己进行反思。同时,在批评孩子时应该使孩子感受到:爸妈讨厌我的缺点,但却非常喜欢我这个人。这样孩子才能乐意听取批评,勇于改正错误。
建议二:让孩子明白所犯的过失与后果间的联系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只和试题的难度有关,更和自己的努力、对考试的重视程度有关,所以考不好,绝对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要从自身找原因,吸收经验教训,这样才会有所提高。
建议三:把握批评时的语言表述
如果一定要批评孩子,那么我们一定要注意批评孩子时所用的语言,否则不加考虑的批评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评语言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准确地说明孩子具体犯有什么过失;二是清楚地告诉孩子这种过失造成了什么不良后果;三是明白地表述自己难过的心情和不悦的感受。
轻松教子 小妙招
家庭教育,让孩子更有上进的动力
孩子的上进心,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动机。要让孩子拥有上进心,就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上进心,父母要小心呵护,不要随便在外人面前说孩子的不好,要时常赞美孩子。不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只要孩子好学、爱问,我们就要肯定孩子的态度,鼓励孩子奋斗就是一种坚持。父母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在充满上进心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肯定会将努力作为一种生活态度。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法国思想家卢梭
§§§23.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孩子要因材施教
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兴趣志向、智力水平和能力性格来进行引导和教育,孩子就一定会赢在起跑线上。
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就为孩子做决定,甚至粗暴地强制孩子放弃自己的兴趣,学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还有的家长不从孩子的自身情况出发,拿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比较,认为别的孩子拉小提琴获了奖,每一个孩子就都能学小提琴,而且都能获奖。
由于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很多孩子都在学他们不感兴趣或并不擅长的东西。孩子学不会,家长也不理解,还讽刺挖苦、谩骂殴打孩子。这些做法都是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所以,就算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再用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孩子也不例外。我们要考虑到孩子的先天禀赋、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发现并欣赏孩子的特点,鼓励孩子去发展自己的优势,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
在我国,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他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适合这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等人还提出,培养孩子要像木匠处理、使用木材一样,能做梁的做梁,能做檩的做檩,能做椽子的做椽子。
我们要想使孩子成才,就必须因材施教,肯定孩子的特点,欣赏孩子的优势。使孩子独特的素质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成就辉煌的明天。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针对孩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培养
生活中,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是有前途、有发展的兴趣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学,而不管孩子的自身条件。这就容易出现擅长跑步的孩子,家长却让他学钢琴,擅长演讲的孩子,家长却让他学习写作的情况。
心心和爱爱是双胞胎姐妹,漂亮、可爱。学校每星期五下午都有培养学生兴趣和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活动,音乐老师看两姐妹课堂表现不错,就让两姐妹参加了音乐组,学习唱歌、跳舞,两姐妹是一个组合,参加文艺汇演一定很出彩。
可是心心和爱爱的妈妈知道,两姐妹的脾气和性格截然不同。姐姐心心喜静,平时在家总是安静地看书、画画,而妹妹爱爱则好动,不学习的时候,一点也静不下来,总是蹦蹦跳跳地随着音乐起舞。
当心心爱爱的妈妈得知姐妹俩都参加了音乐组之后,就知道了老师并不了解,心心的活泼都是妹妹带动起来的,否则心心就会安安静静地看书、画画。所以,心心妈妈就问心心“第二课堂”还有哪些活动组。心心说有一个学写毛笔字的组。心心妈妈一听心心的回答,就知道心心一定很想参加这个组。于是,就让心心和音乐老师说换到书法组。由于这也是心心本人的想法,老师就同意了。
在“第二课堂”活动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正好到了元旦,几个学校的各个活动小组要在一起进行汇报比赛,心心是书法组的代表,爱爱则要表演一个独唱。活动结束之后,心心和爱爱都拿到了第一名。心心爱爱的妈妈知道后别提多高兴了,这就是因材施教的结果。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像心心爱爱的妈妈那样,细心地发现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关于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专家建议如下:
建议一:要充分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想法。我们除了要给孩子各方面的关爱,还要从各方面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各种需求,然后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鼓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言行习惯,要与孩子亲近,发现孩子的兴趣,孩子是喜欢下棋、画画,还是喜欢游泳、跳舞。了解到孩子的这些情况后,我们也就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了。
建议二: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大大咧咧的,对父母的批评不会过于放在心上;而有的孩子则谨小慎微,总是害怕自己犯错。所以,当我们批评、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就不能不考虑我们的说话方式。否则,就会伤害到谨小慎微的孩子的自尊心,或者是对大大咧咧的孩子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建议三:让孩子多在兴趣上下功夫
孩子会在感兴趣的方面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也会意志坚定地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所以,我们不要一看到孩子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就喝斥孩子。其实,这是孩子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我们只要因势利导就可以了。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找到更好的方法,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孩子分享,多让孩子做些感兴趣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既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又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轻松教子 小妙招
孔子的因材施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