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中医的穴位 (1)
介绍了这些必要的基础知识,您可能觉得中医的穴位学说确实有用,也理解了穴位按摩保健和治疗的作用原理,您也许有些担心,什么经络、穴位的说了一大堆,又是十四经、奇经八脉,又是络脉的;据说穴位有几百个,可怎么学呀?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专业人士,也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专家。所以,在这本小书中我们不介绍过多的经络知识,只是向您介绍针对一些保健和治疗的特定穴位,您完全可以不必理会这些穴位属于哪个经脉,您只要知道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可以找到它、它能起什么作用就行了。之所以谈到经络,只是想让您对按摩穴位的基本原理有个大概的了解,增加您的兴趣而已。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穴位定位的知识和技巧。
穴位定位法
穴位按摩首先要定穴、取穴。常用的穴位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和体表标志法三种。
1体表标志法是利用五官、毛发、指甲、****、脐窝、骨关节等处及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
如:两眉中间为“印堂”,两****之间为“膻中”等固定标志及皮肤、肌肉、关节随人体活动而出现的空隙、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
2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取穴法是将人体不同部位规定出一定的长度和宽度,折合成若干等份,每一等份作为“一寸”。这种方法不论成人、儿童或身材高矮、胖瘦均可适用。这里所说的“寸”,其实是一种比例关系,所以对于身材不同的人而言,取穴时所用的“寸”是不一样的,请勿将它与长度的“寸”相混淆。中医规定的人体各部分寸见。
3手指同身寸法这也是一种以比例关系取穴的方法,这里的寸同样也是一种大致的比例关系,这种方法较简单,但没有骨度法准确。指寸法是以受术者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为标准比量取穴的一种方法,又称“指寸法”。如以中指第一节和第二节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以拇指关节之间宽度为1寸(;以拇指以外的四指并拢为3寸。
以上几种方法,可结合运用。总之,在实际使用中,除以上方法取穴外,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熟练自然地取穴,这就要求熟悉一些显露的体表标志以及对骨骼、肌肉、肌腱的标志进行观察、揣摩,以便灵活地取穴。
部分骨骼、肌肉的名称
在学习穴位的定位时,会涉及一些人体的骨骼、肌肉、标志的名称。
常用的按摩穴位
以下介绍一些中医按摩时会用到的穴位,这些穴位都是比较常用和重要的。
1头面部
面部
阳白(胆经)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眼目、头面疾患,如头痛、目赤、迎风流泪等。
印堂(奇穴)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主治:前额、目、鼻疾患,如头痛、目赤痛等。
攒竹(膀胱经)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额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
睛明(膀胱经)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眼部疾患,如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等。
鱼腰(奇穴)
定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眼、面部疾患,如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
丝竹空(三焦经)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偏、正头痛及目赤、目眩、齿痛等。
瞳子髎(胆经)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头面、眼目疾患,如头痛眩晕、迎风流泪、口眼斜等。
承泣(胃经)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眼、面部疾患,如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生翳、远视不明等。
迎香(大肠经)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口、鼻疾患,如偏风口僻、面痒如虫行、鼻塞不闻香臭、喘息不利、多涕等。
人中(督脉)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用于急救和治疗头面、神志疾患,如昏迷、卒中等。
地仓(胃经)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主治:面颊、口齿等疾患,如面痛、颊肿、口噤、齿痛、目眩、大头瘟等。
颊车(胃经)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面颊、口齿等疾患,如邪痛颊肿、口噤不开、流涎、颈项强痛、癫狂等。
太阳(奇穴)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头面、目部疾患,如偏头痛、头昏、齿痛等。
头顶部
头顶部穴
百会(督脉)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头面、五官、神志疾患,如头痛、耳聋、耳鸣等。
四神聪(奇穴)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主治:神志、头面疾患,如卒中、惊悸、不眠等。
头临泣(胆经)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头目、神志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卒中等。
头维(胃经)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头、面、目疾患,如偏、正头痛及眩晕、迎风流泪、视物不清、呕吐、心胸烦闷等。
头枕部
枕部穴
脑户(督脉)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头面、眼目、神志疾患,如风眩、头项强、面痛等。
风府(督脉)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主治:外感、头项、口鼻、神志疾患,如头痛、颈项强痛、鼻塞等。
天柱(膀胱经)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主治:头目、颈项疾患,如头痛眩晕、视物不清、角弓反张、肩背痛、神经衰弱等。
风池(胆经)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外感、头目、耳鼻、神志疾患,如头痛发热、肩背痛等。
耳部
耳部穴
翳风(三焦经)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面颊、耳部疾患,如口眼斜、目不明、颊肿、耳聋等。
耳门(三焦经)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头、耳、口齿疾患,如耳聋、耳鸣、颌痛等。
听会(胆经)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面颊疾患,如耳鸣、耳聋、齿痛等。
听宫(膀胱经)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齿疾患,如耳鸣、耳聋、齿痛等。
下关(胃经)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面颊、口齿等疾患,如牙痛、口噤、耳鸣、耳聋、耳痛等。
听会穴
下关穴
2上肢部。
上肢部穴
尺泽(肺经)
定位:在肘横纹巾,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胸、肺、胃肠疾患,如心痛、心烦、胸胁胀满、咳嗽、气喘、潮热、咽喉肿痛、肘挛、手臂不举等。
尺泽穴
孔最(肺经)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主治:外感、咽喉、胸肺疾患,如头痛、咳嗽、气喘、咯血、失声、肘臂挛痛及屈伸不利等。
列缺(肺经)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外感、头项、胸肺疾患,如热病烦心、头项强痛、健忘、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手腕无力,掌中热、四肢肿。
列缺穴
太渊(肺经)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胸肺、头面疾患。如咳嗽、气喘、心痛、胸闷、心悸、头痛、牙痛、呕哕、振寒、手腕痛无力、掌中热等。
鱼际(肺经)
鱼际穴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
(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外感、胸肺、咽喉疾患,如身热头痛、伤寒汗不出、目眩、干咳、失声、腹满、肘挛、指痛等。
少商(肺经)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外感、胸肺、咽喉疾患,如热病、咳嗽、气喘、鼻出血、呕吐、昏厥、手挛指痛等。
少商穴
商阳(大肠经)
定位:在手示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外感、五官疾患,如耳鸣、口干、齿痛、喉痹、胸闷喘咳、热病汗不出、示指麻木等。
合谷(大肠经)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也可用一手拇指指骨关节掌面横纹,对准另一手拇、示指蹼缘,拇指端到处是穴;或于第一掌骨间背侧肌隆起之中央处定取。
主治:外感、产科、五官、口腔、胸肺、胃肠疾患,如头痛目眩、热病、腹痛、吐泻、痛经、乳少等。
合谷穴
手三里(大肠经)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面、口、腹疾患,如口僻、齿痛、失声、腹痛、泄泻、卒中、腰背痛、肩膊痛、肘挛不伸等。
曲池(大肠经)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外感、头面、耳目、口齿、胸腹疾患。如鼻泪管阻塞、头痛、眩晕、目不明、耳痛、咳嗽、气喘、便秘、消渴、肘臂疼痛等。
曲池穴
肩髃(大肠经)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图225)。
主治:上肢疾患,如肩中热、肩背疼痛、手臂挛急,卒中半身不遂等。
肩髃穴
十宣(奇穴)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主治:用于急救和神志疾患。
十宣穴
曲泽(心包经)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心胸、脾胃、时疫疾患,如心痛、心悸、口干、胃痛等。
郄门(心包经)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心神、胸肺疾患,如心痛、心悸、咯血等。
内关(心包经)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胸腹、脾胃疾患,如心痛、心悸、心烦、胃脘疼痛等。
劳宫(心包经)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心胸、神志、脾胃疾患,如心痛、心悸、气逆等。
内关穴
劳宫穴
中冲(心包经)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热病及心神、脾胃疾患,如心痛、中暑等。
关冲(三焦经)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外感、五官等疾患,如头痛、目赤、心烦等。
外关(三焦经)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头面、耳目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患,如鼻泪管阻塞、头痛、耳鸣、卒中偏瘫等。
天井(三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