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来自每天的饮食
人从出生起,内脏就开始消耗能量,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为自己补充营养,为自己的生命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也就是补充人体的阴阳气血,使其维持生命的平衡。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关注“营养”,但未必得真正懂得“营养”。营养实际上是人体由外界获取养分的过程,这个过程以食物为媒介。
食物供给我们维持身体活动需要的能量,就像汽车需要汽油才可以行驶,人体也一样需要食物的营养来维持运转。
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首先是蛋白质,其作用是构成新组织,更新和修补组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提供热能。其次是脂肪,其作用在于贮存和供给能量,支持和保护内脏,维持正常体温,提供卵磷脂,为脑细胞提供营养。再次就是碳水化合物,它是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他像纤维素、无机盐、维生素、水、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这些都必须依靠饮食源源不断地予以补充。
一个人一生中摄入的食物量超过自己体重的1000~1500倍,这些食物中的营养素全部转化成人体的组织和能量,以满足生命运动的需要。
合理饮食有益健康,能够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和情趣。
让食物发挥最大功效
我们知道,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都是通过食物获取的,那么如何才能让食物的营养被人体充分吸收,让食物发挥出它们最大的功效呢?通过下面几个方法就可以做到。
●选择新鲜的原料
原料新鲜才能保证食物质优味美,因此我们在购买肉类、蔬菜、水果时,一定要挑选那些新鲜的、优质的。
(1)蔬菜类。一般情况下,新鲜蔬菜在外观上应颜色鲜明,形态匀整,质地鲜嫩,含有充足的水分。凡是过老、干蔫及有虫害的蔬菜均不宜选购。
(2)奶类。良好的奶呈白色,稍有淡黄色彩。煮沸后静置,上结一层奶皮,下无沉淀,无不良气味。
(3)肉类。猪肉。新鲜的猪肉质地坚实而且有弹性,脂肪分布匀称,肉皮细嫩,肉色呈浅红色。不新鲜的猪肉有黏性分泌物,有腐坏的臭味。
牛肉。新鲜的牛肉呈鲜红色,有光泽,肉质坚实,肌纤维较细。嫩牛肉脂肪紧实,呈白色或乳白色。老的牛肉呈紫红色,烹调效果不及嫩牛肉好。
羊肉。羔羊肉的颜色浅红,肉质坚而细,脂肪匀称、色白,关节处骨质较松,湿润而带色。老羊肉的颜色深红,肉的质地较干、较粗,关节处骨质硬,呈白色。
(4)脏腑类。新鲜的脏腑肉质紧实而且富有弹性,表面湿润。腐坏则质地变软。
肝。新鲜的肝呈褐色或紫色,手感紧实有弹性。
肾。新鲜时有光泽,表面不湿润,质地坚韧,呈正常的浅红色。泡过水的肾体积较大,发白,不适于烹调。
(5)鱼类。新鲜的鱼会保持原有光泽,鱼鳞整齐附于皮上,不易脱落,鱼鳃呈鲜红色,眼球透明突出,鱼肉硬而富有弹性。
(6)鸡鸭类。良好者胸脯丰满,皮润滑,肉坚实,冠部鲜红。
(7)蛋类。新鲜的蛋外壳清洁,表面粗糙,用光照射呈透明状。去壳后,蛋清滑润,蛋黄圆整、清晰、无斑点。
(8)虾类。新鲜的虾头部完整,青虾与对虾的壳呈灰绿色,白虾呈浅红色。
●要保持饮食卫生
(1)食物可以促进健康,但不洁的食物却很容易造成疾病和食物中毒。要使食物发挥促进健康的作用,除了进行合理的搭配与烹调外,还要重视饮食卫生。
(2)选择新鲜的食物:为了使食物烹调达到良好的效果,并防止食物中毒,必须选择新鲜的食物。凡食物不够新鲜的,必须加以消毒后再使用;而腐烂变质的,则必须弃之不用。
(3)注意操作的方法:为了达到消毒和杀灭寄生虫的目的,食物的烹制应做到煮熟或炒熟。吃凉菜的时候,应将菜洗净后在沸水中烫半分钟。
(4)防止制成品被污染:食品制成以后,应尽快盛入洁净的餐具中,及时食用,避免过多地用手接触制成品。
在进行烹饪之前,一定要注意厨房的卫生,这样可以防止食物和食物原料的污染。
●让食物更有营养的烹调方法
要使食品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窍门很多。总体来讲,需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原料的选择:选择原料时,除了注意质量好坏和是否新鲜以外,还应注意选择适用于某种烹制法的品种和部位。如炒肉丝最好选用里脊,蒸米粉肉最好用五花肉等。如部位选用不当,就会影响烹调的效果。除此之外,每种食物在切法上也各有特点,要加以注意。
2.作料:作料与烹调的颜色浓淡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应选用上等的作料。作料中最需要的是好汤(鸡汤、肉汤)、好酱油、料酒、葱、姜、蒜、盐、醋等。
3.火候与时间:火候即烹调时所需要的温度,通常分为烈火、温火和微火等几种。不同的食物、不同的做法,需要不同的火候。如炒青菜,为了使其脆嫩,并保持青菜的营养,就必须分批少量、烈火急炒。而熘鱼片,就需要微温的火候,才能使其嫩而漂亮。
4.颜色:为了使制品美观,除了食物本身之外,常常还需要加上其他颜色的配菜。例如香酥鸡的旁边可衬上生菜和胡萝卜,这样就显得十分美观;在制备时,为了使红菜更红,就需要加醋。每一种做法应保留其原有的颜色,例如清蒸的食品,不加酱油,颜色就比较好看。
5.制品的温度:热菜必须热食,冷菜则必须冷食。食物烹制之后,应立即食用,否则会影响味道和外观。
黄红绿紫蓝黑白,“好色”有益健康
科学研究发现,不同颜色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具有的功效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七种不同颜色食物的特殊功效,在享受口福的同时,也要从食物中得到最均衡的营养,从而使你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黄色食物——维生素C的天然源泉
黄色食物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中的佳品,最宜患有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食用。黄色源于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二者功效广泛而强大,在抗击氧化、增强免疫力、维护皮肤健康等方面更有协同作用。
玉米和黄豆是黄色食物的代表。玉米提供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可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成形和排出,防治便秘、肠炎和肠癌;还可调节血脂,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香蕉具有强化消化系统和肝脏的功能,同时还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红色食物——添加能量
红色食物有助于减轻疲劳,并且有驱寒作用,可以令人精神抖擞,增强自信及意志力,使人充满力量。它富含番茄红素、胡萝卜素、铁、部分氨基酸等,对治疗男性的前列腺炎有益。
红豆、红薯等是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多种无机盐的重要来源,可弥补大米、白面中的营养缺失,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对主食中营养的利用率。不过进食过量,会引起不安、心里烦躁、易怒,所以切记要适可而止。
●绿色食物——肠胃的天然“清道夫”
大部分的绿色食物都含有纤维素,能清理肠胃,防止便秘,减少直肠癌的发病率。另外,常吃绿色食物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酸碱平衡的状态,最大程度地避免癌症的发生。不仅如此,常吃绿色食物还可以舒缓精神压力并能预防偏头疼等疾病。
●紫色食物——延年益寿
甘蓝、茄子以及紫菜都是含碘丰富的食物。除此之外,紫色食物还是男人的最爱,例如洋葱就是著名的壮阳食物。另外,紫色的葡萄更是为皮肤的养护和心脏的健康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葡萄中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能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
●蓝色食物——稳定情绪
蓝色食物并不常见,除了蓝莓及一些浆果类以外,一些白肉的淡水鱼原来也属于蓝色的食物。虽说蓝色食物有镇定作用,但吃得太多也会适得其反,因为过度冷静会令人情绪低落,为避免失控,进食蓝色食物时,可以放点橙色的食物,如用香橙之类伴碟,便不会有问题了。
●黑色食物——益脾补肝
黑色食物都是滋阴的佳品。蘑菇中含有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和抗衰老的抗氧化物质——硒,它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防止皱纹产生。另外,黑米中含有18种氨基酸,还含有铁、锰、钙等多种微量元素。而黑芝麻中的维生素E含量极为丰富,具有益脾补肝的作用。
●白色食物——蛋白质和钙质的丰富源泉
白色食物如豆腐、奶酪等是含钙丰富的食物,经常吃一些白色的食物能让我们的骨骼更健康。同时,各种蛋类和牛奶制品还是富含蛋白质的优质食物。而我们常吃的大米,则富含碳水化合物,它是饮食金字塔坚实根基的一部分,更是身体不可或缺的能量之一。
健康饮食小提示
菜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营养价值,还反映在同类蔬菜不同品种中,例如红皮甘薯的营养价值高于白皮甘薯,黑木耳所含维生素高于白木耳,红色胡萝卜所含胡萝卜素高于黄色胡萝卜。另外,即使是同一株蔬菜,各部位的颜色深浅有别,其营养价值的差异也甚为悬殊,例如葱的绿色部分所含多种维生素,比葱白部位高4.5倍,芹菜绿叶所含维生素C比茎白部位高4倍以上。
吃好“四性”、“五味”不得病
药物有“四性”和“五味”之分,食物同样也有“四性”和“五味”。
●食物的四性
所谓“四性”,即指饮食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另有不寒不热、不温不凉的四性”,即指饮食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另有不寒不热、不温不凉的”,即指饮食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另有不寒不热、不温不凉的饮食,属于平性。
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如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等症象的西瓜;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等症象的梨等就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凉性食物有:荞麦、玉米、白萝卜、冬瓜、蘑菇、芹菜、莴笋、油菜、橙子、苹果,等等。
温性或热性与凉性或寒性相反,凡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如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流涕、头痛等症象的生姜、葱白、香菜;适用于腹痛、呕吐、喜热饮等症象的干姜、红茶;适用于肢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属于温热性质的食物。
平性食物有:大米、黄豆、黑芝麻、花生、土豆、白菜、圆白菜、胡萝卜、洋葱、黑木耳、柠檬、猪肉、猪蹄、鸡蛋,鱼类中的鲤鱼、鲫鱼、黄鱼、鲳鱼。另外,我们饮用的牛奶也属于平性食物。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保健品。
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300多种常用食物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居后。一般来说,各种性质的食物除具有营养保健功效之外,寒凉性食物属于阴性,有清热、祛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
●食物的五味
所谓“五味”,即指饮食所含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另外,有淡与涩两种味道,古人认为“淡味从甘,涩味从酸”,故未单独列出来,统以“五味”称之。饮食的味道不同,其作用自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