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糖饮
原料:鲜姜30克,红糖50克。
做法:鲜姜切薄片,用沸开水泡沏,10分钟后加入红糖热服,也可煮一二沸后饮用。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因寒气凝滞而引起的脘腹或小腹作痛(妇女痛经)等症。
■竹叶酒
原料:淡竹叶30克,白酒500克。
做法:将淡竹叶剪碎装入纱布袋中,浸泡酒内,3日后即可饮用。
功效:祛风湿,畅心神。适宜于风湿热痹、关节热痛而心烦、尿黄赤者。
■羊肚羹
原料:羊肚1个,粳米50克,蜀椒30粒,生姜6克,葱白数根,豆豉适量。
做法:将羊肚洗净,蜀椒去皮取粒炒出汁,再将粳米等拌匀放入羊肚内缝口,用水煮烂熟,加调料即成。
功效:祛风散寒。适宜胃虚寒,因感受寒凉而诱发呕吐、胃脘作痛、身冷喜暖等症。
■茴香粥
原料: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煎小茴香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成稀粥。或用小茴香5克研成细末,调入粥中食用。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开胃。适宜于小肠疝气、脘腹胀满、睾丸肿胀偏坠、胃寒呕吐、食欲减退,以及鞘膜积液、阴囊橡皮肿、嵌闭性小肠疝气、慢性胃炎、胃弱、胃肠下垂、乳汁缺乏等症。
■天麻炖猪脑
原料:天麻15克,猪脑1个。
做法:天麻洗净、切片,猪脑洗净。将猪脑、天麻片放入搪瓷盆内隔水炖熟。
功效:祛风开窍、通血脉、镇静、滋补。适宜肝虚型高血压、动脉硬化、美尼尔氏综合征、神衰、头晕眼花及脑血管意外致半身不遂等症。
■葱椒饮
原料:葱3寸段,生姜3片,胡椒面少许。
做法:用滚开水冲泡葱、姜及胡椒面,热饮。
功效:通阳温经,散寒止痛。适于阴寒内侵、伤及中焦而引起的脘腹冷痛、时呕清水等症。
■四和汤
原料:白面500克,芝麻500克,茴香60克,盐适量。
做法:将上述四物炒熟研末,调拌均匀即成。
功效:温阳、散寒、止痛,适于肝肾虚寒或寒滞肝脉而引起的小腹疼痛、疝气坠痛等症。
■羊肉羹
原料:羊肉250克,白萝卜1个(150~200克),草果3克,陈皮30克,良姜3克,荜拨3克,胡椒3克,精盐6克,味精、葱、姜各适量。
做法:先将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后入沸水锅内除去血水,捞出后再用凉水漂洗干净。切成约10厘米左右的丁备用。再将萝卜洗净,切成0.3厘米厚的片。把草果、陈皮、良姜、荜拨装入纱布袋内,胡椒拍破,葱切成段,姜洗净拍碎。最后将羊肉丁和盛药布袋置于沙锅中注入清水,放入姜葱,先用沸水烧沸后,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煨2~3小时,至肉熟烂,捞出药袋,除去姜葱,调味即成。
功效:温中补虚,散寒止痛。适宜脾胃虚寒而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
■虎骨酒
原料:虎胫骨1具,红曲、秫米各适量。
做法:先将骨酥炙撞碎,红曲、秫米酿酒如常法。亦可用酥炙虎骨60克,黄羊角屑30克,芍药60克浸泡在100克白酒内,封固7天(秋、冬封固14天)即可。
功效:益肾强骨,祛风止痛。适于肾气不充,风侵筋骨而引起的臂、胫疼痛等症。
■仙灵脾酒
原料:仙灵脾60克,白酒500克。
做法:将仙灵脾装入纱布袋中,浸泡在白酒内,封固3日之后,即可饮用。
功效:祛风益肝肾,强筋壮骨。适于阴阳两损、命门火衰而引起的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四肢不仁等症。
■茵陈酒
原料:茵陈蒿、秫米、红曲各适量。
做法:先将茵陈蒿炙黄,红曲、秫米如常法酿酒。
功效:祛风湿,缓筋急。适宜风湿阻滞引起的筋骨挛急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