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晓阳
现在的时间?深夜,不知道几点。
电脑自从上次被抱去修过之后,右下角的任务栏内便多了一个功能:计时。每次开机时看到那令人绝望的2003-00-00-00,只能无奈地摇摇头。第一次,打开,调到现在的时刻,然后就是第二次第三次……等到最后一丝火焰被彻底浇灭,嘴角弯咧成一个奇怪的弧度,然后开心地告诉自己,看,多好,以后就有人提醒你上了多长时间了,跟网吧似的!
现在显示屏右下角的时间栏里那个小小的数字在这一秒钟变成了10,窗帘被一次又一次地掀起,透过那窄窄的碎花的缝隙,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晕染成一片沉重的墨色,很黑很凄凉。还有,让人冷战的安静。终于想起了什么,把隐身的QQ改为上线,最上面一栏里还是显示着全员在线,我知道王佳琪还没有下,因为那一栏里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她,还有一个是我自己。那栏的名字——“FOR EVER!堅定のWE”,有点儿扯,但是很真实。我知道她的电脑上也挂着一栏,不过和我的名字不同,叫做“important”什么的,总之,内容大致是这样。
——还不睡?
——看完这一篇。
——哦。
我关上QQ对话框,静静地趴在电脑桌前,大脑一片迷糊。白天发生的很多事情一时间穿过敏感的神经末梢,排山倒海似地翻滚着。疲倦、懈怠、无奈、鄙视、厌恶……自从以一种更加成熟的身份开始苟活,发现这个世界上的人好像都戴着面具虚伪地生活,虚伪地笑,虚伪地面对,虚伪地坦言。但是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这个族群,包括我。
曾经某个寂寥的夏夜,我和王佳琪对视而卧,黑夜中我伏在薄薄的被子里,耳畔的呼吸声很均匀。悄悄抬起眼,就可以触到那双深邃的眸子。夜很轻,谁都没有说话,我盯着她深棕色瞳孔里那个遥远的自己,一时间竟然感觉无比真实。这才是我。然后她开口,说只有在你面前,我才不会伪装。我点点头,说我也一样。
然后我们同时写日志,庆祝我们共同的第11年进行式。过去的那些日子,十年,我发现我已经离不开她。没有她地球不会静止,但没有她我的世界会灭亡。
也许,是我太脆弱,才会使自己中毒一样地迷恋那份固执的纯真。但是很多事情是守望不来的,比如这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感到累,发自内心的累。升入高中,对我和王佳琪来说,不过是在同一个校园里从一座教学楼走到另一座教学楼罢了。同学都是初中玩在一起的伙伴,老师都是见面打了三年招呼的老熟人,这样随意的生活本该延续,甚至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更加幸福。但是没有,所有的一切从不知道哪一天起悄然变得阴郁而冰冷,我甚至记不起自己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连看到镜子里那张还带着几堆婴儿肥的脸都会觉得陌生。怎么了怎么了,我,我的高一,我的生活。
给王佳琪打电话,没命地打。十年,我们从未在一个学校就读。她在城北,我在城南。半个小时的车程把我们生硬地扯开,时间,空间,永远错位。但是应该庆幸的是,心灵没有。
河南省的重点高中是很恐怖的,至少我这样认为。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人口超亿的省份,每年一百万的考生压力,让我们无语。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老师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为我们鸣不平,但是现在连这小小的挣扎都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宿命感彻底征服。再次提起,一片死寂,每个人都与我无关似的慵懒地伏在木色的桌面上,叹息、无奈、无视,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就叫一声,老师,别说了行不行啊,我们认了!
认了。多坦然的一个词。
紧接着的动作就是翻开书,玩命地在上面圈圈画画,把成摞的参考书一股脑儿全部抄到小小的空页上。扉页、后记,被水笔占领得体无完肤。红色、黑色、蓝色,带着其他记号笔的印记一起赶工,九门课,书越皱越好,越皱越能代表我在努力。很幼稚的想法,其实不过就是想骗自己罢了。之前转到天津的一个同学来信告诉我们他有望考重点,我们聚在走廊的尽头,扬起信封对着太阳傻傻地笑——他的成绩在这里上个二本都还很危险。
高一而已,已经开始学会把所有的不满和不平塞进心眼里,有些事情是很无奈的,钱和势,很抱歉你都没有。然后宽慰自己展望一下未来,“未来”,多遥远的两个字。
周围的一张张脸上堆满了有些漠然的笑,虚伪,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但是回头想想,自己还不是一样。
病了,在期中考试之前。
早上顶着有些昏沉的脑袋坐在座位上,沉默。同桌过来摸了我的头,然后塞给我一支体温计。数学老师已经侃侃而谈了半个小时,终于注意到了我的病态。跟班主任请假,然后背起书包走人。
在学校最贴心的好朋友张诚帮我整理着书包,我站在一旁呆呆地看,像是看着一个人麻木地做着一件与我无关的事。后来她问老班能不能把我送到校门口,老班想也没想丢下一句:让她自己走……于是我就自己走了。那天天很冷,2009年11月北方就下起了第一场雪,是暴雪。我很荣幸成为了见证者之一,抱着书迎着风走在空寂的校园中时一度想要晕倒。
然后就恍恍惚惚到了家,然后迷迷糊糊被灌下了点儿药,不知过了多久醒来感觉身上热得发慌,眼泪止不住往外冒。妈妈拿着体温计递过来,再次取出的时候上面的水银高度已经飙到了四十多……然后便放声痛哭,为我又让原本就很拮据的家里多拿出90块钱去发热门诊做甲流排查,为我第二天不得不放弃的考试,为我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连续半个月每天复习数学到半夜的努力彻底化为泡影……
绝望,按下了王佳琪的号码,关机。哦,我的错,她应该正在上课,我发烧烧糊涂了。
骤然发现自从上了高一,再没敢随意地请假。每天对着课表上上下下地研究,实在是找不出有半天可以跑去看病的时间。期中考试期间班里倒下了好几个,无奈,太阳尚没爬到东半球时我们便迎着风艰难地蹬着自行车到学校,直到北极星明亮地惹眼的时候扛着书包回家,还要与星星同生死共进退,一同奋斗到不知疲倦。
本来就已经觉得自己差了好远,这么敏感的时期谁敢豪爽地和老师说拜拜,说不定短短一下午的时间你就可以被踢出前十,甚至前20,前30……我这次更直接,乖乖地待在成绩表的最下端,连我自己都不由得觉得很光荣。
现实,太现实。成绩,终究还是舍不去的命根子,既爱又恨。无言的纠结。
大课间,班里乱成了一锅粥。我所待的并非重点班,同学相对比较随性自在。最近的一两天,男生们总是扎堆在教室后面围着一个弱小的男孩玩很出格的游戏,一时间,叫声、笑声,伴随着得手时兴奋的呼喊一起冲入耳膜,震得人心发慌。我看了眼同桌,她正在安静地解一道数学题。从侧面看她的脸,很美,但是却很漠然。
我扭过头,开始和张诚聊我们热衷的时政。每次谈到这些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很装,但是却很坦然。昨天晚上熬完晚自习看了一个关于中国远征军的纪录片,便感慨为什么那一段让国人骄傲的历史于厚厚一本历史书中只字未提。然后我们就此列出无数种设想,每一种都是典型的“辛氏风格”:很过激,很敢言。
侃侃而谈了一番,小小的成就感冒出了一个浅浅的泡泡,在冬日疲惫的阳光下绽放飞扬。同桌把脸从课本中抽出,不解地盯了我许久,终究是无奈地问:“我觉得吧,书里没写就没写了,人家怎么教就怎么学就好了,干吗这么……”我没有让她说下去——
你,就那么甘愿地服从已知世界的一切安排,永远都不会有一点儿自己的想法吗?
这句话我说得掷地有声,她也只是茫然地摇摇头,扭过身和她后面的女同学说,哎,你知道吗,我昨天又看了一部韩剧,男主角帅完了……
我看着她有型的侧脸,终于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过道另一侧的一个漂亮女生的座位上堆满了零食,男生坐在她身边宠溺地笑着,画面很温馨,像极了偶像剧中让人想望的场景。上了高中之后发现谈恋爱早已成为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谁和谁好上了,谁又把谁甩了,谁被谁倒追了……
不知从何时起感情迈入了一个暧昧的前沿,于是在某个细雨蒙蒙的初秋,喜欢了很久的男生兀自告白,然后顺理成章地在一起。当然之后更多的只是一种潜藏的想望,对爱情的耽想在现实面前被冲刷得一文不值。所谓“在一起”,不过只是周末时发上几条短信,偶尔聊聊天,一起去书店翻几本让人神经麻痹的参考书……
连手都没牵过的爱情,在16岁的暖季里留下一道洁白如纸的印记,除了怅惘再无其他。偶尔走在一起,便会引来无数惊诧的目光。其实心里再清楚不过,这也许是几个星期来唯一能够见到的一次面。
一路无言,谁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是怎样说。就像两条原本对望的直线,被一种隐秘的遐想连在一起,一个交点过后,便会朝着既定的方向兀自前行。不过这次前行显然不再有交集,甚至有可能冲出那个摇摇欲坠的平面。
属于16岁的初恋,永远无法言及未来。
因为了解,所以才无法释怀。以为给青春留下了可供追忆的残痕,到头来不过是残念。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狂热地崇拜着一个个紧握青春筹码的偶像。
棒棒堂,本来不准备写到他们,因为王佳琪说过你这样子的坦白也许会收获很多反对之声,道理我当然懂,但是面对心迹,我不想选择刻意的伪装。
——难实现的才叫梦想,不过梦想也是可以实现的。
很官腔很客套的话,但是偏偏我就是很在意,不只是我,还有王佳琪,还有好多好多人。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迷恋他们什么,但是我很清楚不是外表。或许是那一份刻在骨子里的坚定,或许是那一份被人铭记的坚执,或许是练舞到半夜的痴迷,或许、或许,很多个或许……他们很熟悉,甚至比我的同桌,比我身边的人更让我觉得熟悉,尽管我们的空间距离无法衡量。
为了一场叫做《舞动青春》的电影,我和王佳琪第一次翘了课,虽然一无所获,但是我们还是很尽兴。一直想要在所剩不多的青涩时光里做一次属于年少的“伟大的事”,我们做到了。
长空会永远铭记,在一个春意盎然的周二下午,我们光明正大地奔向电影院,然后买一瓶果啤坐在公园的草地上碰杯——喝之前我们甚至还特意配了一瓶汇源果汁,只是害怕回家后会因为味道不对而曝光勇迹。一瓶果啤而已,因为我们还没学会把难喝的啤酒像可乐一样灌进肚子里。
那天的天气出奇的好,草地边有两只金毛在追逐一个破损的皮球,夹杂着不远处我们学校欢快的上课铃声。很惬意、很悠然,所有的铃声都与我无关。
开始密谋着去看一场演唱会。王佳琪自计划提上日程开始便将每天的晚饭控制在了七毛钱的范围内,我则是玩命地敲字,一直敲到不知所云。躺在床上,天花板白得发慌,耳际全是蔡康永那句已经烂掉的箴言:“如果你喜欢一个偶像,请一定要去看一场他的演唱会……”
后来有幸和母亲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周日赶上人潮蜂拥的临客一路颠簸从新乡赶到安阳去看“快男”冠军陈楚生的河南歌友会。母亲很早便成了他的粉丝,灯牌荧光棒一应俱全。我们坐在很靠前的位置,呆呆地看着台上有些模糊的影子——我以为他一辈子只能出现在那台2003年产的已经快要报废的电脑桌面上。
结束后已是深夜,坐在返程的火车上,我缩在角落里给王佳琪发短信:如果台上是六棒我会疯掉的……末了配上一个大大的惊诧表情,只是在“send”键刚刚落下的时候屏幕陡地变黑,一切都变得出奇的平静。京广线上的列车不间断地呼啸而过,我小心翼翼地拔下手机电池塞进包里,一路都睡得很死。
周一带着三套签名到学校,着实炫耀了一番。狰狞的笑容里渗透出越来越浓的复杂感,握着专辑的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几近病态。倏地想起几个月前拿到棒棒堂专辑的那一晚,对着六个金灿灿的印记一夜未眠。很感动,好像他们赐给了我什么,于是我终于探索出娱乐圈制造偶像的奥秘,崇拜会使一个人变得果敢,也会使一个人变得沉重。带着那份同样对梦想的渴求我来到上海来到新概念,在这里我依然没有能够找到自己,但是却找回了那道已被现实埋葬的路痕。
这样就够了吧,至少在躁动的青葱里,我知道我要的是什么,我知道我想做的是什么。
写得着实很乱,构思了很久之后一度想要以一种明快的基调收尾,但是很抱歉显然我无法写出。高一,成长与成熟交相碰撞,敏感与微痛并行,很狂气的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时节。
不知道究竟怎样才可以正面审视这即将迈向终结的起点,只能像泄愤一样发出孤独的鸣声。一时间会骤然觉得自己很无用,一时间又想重温八百米过线时的快感。没有疲倦,因为不流行。
据说明天会是一个朝碧夕晴的好天气,那么请你抬头,也许会看到一个飞扬跋扈的泡泡,正从你的脑壳上悄然飘过。阳光折射的影子隐隐散流,分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叫流年,上面叫明天。
我的高一,即将走向过去时的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