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是另一种悲哀?在宏观层面上尽可以指责清廷拖延□□进程,但在微观层面,民间——具体而言是民间知识分子,似乎同样在拖□□进程的后腿。三十年前的琉球事件,同样尽可以在宏观层面指责清廷顽固抱持朝贡体系不放,但刊登在《申报》上的那些中下层知识分子们的社论里,岂非同样顽固地抱持着朝贡体系不放?
所以,一个时代的顽固,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顽固。
■相关言论
赫德:单靠正义阻止不了日本吞并琉球
总税务司赫德认为李鸿章寄希望于靠《国际公法》阻止日本吞并琉球,完全不切实际:“我不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正像我相信单拿一支筷子不能吃饭一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支筷子的实力。但是中国人却以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希望能够以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井上馨:指示日本领事制造日俄同盟的假象欺骗清廷
为使中国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占领,日本外务卿井上馨训令驻上海的日本总领事:“应注意宽待俄国人……暗中使清政府怀有他日若有缓急之事时,日俄将要合纵之嫌疑,诱导在伊犁问题了结之前,迅速使之答应我国的要求。”
但事实上,日本此时并无能力助俄,更没有能力与清廷联合对抗俄国。
西方人士:清廷外交重虚名而轻实利
《申报》1879年11月23日刊登了一篇西方人士关于琉球事件的评论文章。文章指责清廷的外交理念重虚名而轻实利:
“吾观中国风气大抵务近功而不勤远略,尚虚声而无实事,此刻虽倡此大言,及至势决裂,又必自先转阖,断不至炮火喧天兵连祸结,有伤两国和好也。日本近年来步趋西法,壹意自强,今已剪灭琉球普天同喻,若仍使为自主之国,则狐理狐猾不几为他国所窃笑哉?中国不于其将取琉球时先为责问,至今日而始以口舌相争,徒见其辞费矣。”
黄遵宪:若让日本骗取最惠国待遇,势必引发中国经济危机
1879年5月,李鸿章邀请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出面调停琉球问题。格兰特到达东京后提出了“分岛方案”,即将琉球领土分成三部分,富庶的北部归日本,贫瘠的南部归中国,中部由琉球国王复国。
这一方案明显有利于日本。日使竹添进一来华谈判期间又故意不提中部由琉球国王复国,只谈中、日分割琉球,并要求以“一体均沾”的在华最惠国待遇作为交换。
黄遵宪当时随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东京,是有限几个看出日本此意系外交讹诈阴谋的人之一。黄认为:同意日本这一要求损己利人,一旦日本获得最惠国待遇,也就等于获得了关税优惠和领事裁判权。与西方国家“豪富”、且“重道义而轻小利”不同,日本“人多贫窘,性复贪利”,此优惠待遇一开,势将引发日本商人涌入中国的大潮,对中国小民生计造成巨大冲击——“若并许之,势必纷至沓来,或负包裹,或开小店,彼有子口税优免厘金之条,则成本轻,小民生计将尽为所夺。”领事裁判权赋予日本人高于中国人的法律地位,更会助长此潮。
从经济角度论述日本这一阴谋得逞的后果,黄遵宪是个特例。
资料来源:米庆余《琉球历史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一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贺《晚清中国社会关于中国与琉球关系的认识——以〈申报〉为主要考察对象》,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9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