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处理计划是一个组织事先制订的在紧急状态下进行危机预控和处理的组织指挥、行动方案、物资装备、通信联络、培训演练等方面的计划,也可称作“处理预案”。它正体现了“事先准备”这一职能。
(1)危机处理计划的必要性众多教训已证明了危机处理计划的必要性。比如在我国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中,由于事先没有制订危机处理计划,当西部和东部两大火场形成以后,扑火救灾塔河前线总指挥部才迟迟成立,扑火方案匆忙制订,扑火队伍临时组织,扑火物资装备盲目调拨……一切都显得凌乱不堪,自然达不到好效果,所造成的损失和教训也是惨痛的。而如果领导干部事先制订了危机处理计划,就可避免这样的教训的发生。
因而,制订危机处理计划有如下益处:
①从容决策,掌握主动。危机处理计划是在危机爆发之前,一切都在平稳进行的时候制订的,因此不会由于事态紧急而处于被动地位,而且有利于提高决策质量,保持主动地位。
②减轻决策压力。危机爆发时,万事蜂拥而至,不容选择。事先制订危机处理计划可以使决策者有所依凭,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做到从容不迫。
③迅速采取行动。有了危机处理计划,一旦危机爆发,就能迅速采取行动,及早控制危机。
④便于事先训练与准备。有了危机处理计划,就能够按照计划的要求事先组织训练,准备物资,而不至于仓促应战,一败涂地。
(2)危机处理计划的一般制订过程危机处理计划的全过程如图8 -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危机预报的基础上,对紧急状态下预控和处理危机的决策包括组织指挥、专业队伍、行动方案、物资装备、通信联络、培训演练等内容,我们应据此编制计划,并依照计划做好准备工作。由于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还要不断进行追踪决策,并依据决策对计划进行调整。
危机一旦爆发,危机处理计划就要付诸实施。一般来说,实施内容要根据危机爆发时的实际情况而定,所以与危机处理计划并不完全一致。
在危机处理的最后阶段,要对危机处理计划进行评估总结,提出修改意见。
三 快速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身为领导干部,能否迅速采取果断而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紧急行动,控制住事态的发展,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不恶化,是处理整个事件的关键。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紧急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反应迅速,决策果断,指挥有力,正确有效地进行处理。也就是要迅速采取积极措施,尽最大努力控制局势,迅速查明原因,果断解决问题,把事件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1. 迅速控制突发事件事态的发展
领导干部遭遇突发事件后,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控制事态。具体来说,就是要快速建立应急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现场形势进一步发展,及时向上通报。
危机不等人,处理速度是关键。
对于突发事件,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快速应急反应,以缓解矛盾,控制事态。
(1)采取快速应急反应①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机构。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一旦爆发,可立即启动突发事件管理机构或突发事件处理小组,让突发事件管理专职人员投入应对工作。
②迅速隔离危机险境。在出现严重的恶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为了切断突发事件险情蔓延的各种可能途径,确保组织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少受或不受损失,要采取各种果断措施,迅速隔离险境。
隔离危机,一是人工隔离,即在人力上进行明确分工,一部分人员专职从事突发事件的控制工作,另一部分人继续组织正常运转工作,以在整体上保证组织运作的连续性;二是事件隔离,即对危机本身的隔离。危机险境的隔离,应重点做好公众的隔离和财产的隔离,要迅速转移受害人员或受灾民众脱离危险,对于伤员更要进行无条件的隔离救治。
③控制事件蔓延态势。在严重的恶性事件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它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迅速扩散蔓延,甚至还会引起“连锁反应”,引起其他事件的出现。因此,若要使整个事件妥善地得到解决,必须首先千方百计地控制事态范围,使其不再继续扩大、蔓延和升级,使其由热变冷、由大变小、由强变弱。
(2)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为了控制局势,应在事件现场迅速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①即刻抽调各部门人员在尽可能靠近事发现场的地方设立“现场指挥部”,按照危机处理预案指挥现场救援等工作。如立即组织在场人员抢救生命和财产;火速封锁出事现场或驱散围观人员,以免影响救援和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
②根据不同种类的紧急情况即刻通知相应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展开行动,并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
③根据危机事态的发展,迅速与系统之外的应急机构或中心联络,指挥医疗、志愿者组织等火速赶往危机发生地进行救援或支援,协调好参加处置危机事件的各路人马。
④根据紧急情况等级调配应急物资装备及紧急运输能力,保障现场所有人员的生活需要。物资短缺时,可以依法就近征召社会物资。
⑤迅速恢复和重新建立通信联络,保证信息通畅。
(3)控制现场群众情绪任何突发事件,不论其性质、种类如何,都将给群众的心理产生震动和压力,从而在群众中产生思想混乱,引起突发事件的态势不断扩大。他们既不晓得事件的性质及其起因,更不知道事件发展的趋势,处在强烈的恐惧、焦躁和冲动之中。处理不好,人们的心理及其行为很可能向不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方向发展。因此,稳定群众情绪、控制住现场群众就成为领导干部的首要任务。
①领导干部以沉着镇定影响群众。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遵从他人的心理,只是因时间、地点的变化而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人们大都有一种趋同心理,即受他人活动的影响,自己也从事和他人同样的活动。越是在自己心理波动不定、价值选择目标不定的情况下,越易于产生趋从心理。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现场,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以“冷”对“热”,以“静”
制“动”,切不可惊恐急躁,乱了方寸。领导干部精神振作,沉着镇定,群众有了有力的领导就会觉得安全可靠,心理自然会平静下来。
②转移群众的注意力。每次突发事件发生时,群众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一两个问题上:或者集中在个人的财产上,不能顾及甚至影响全局性的抗灾战斗;或者集中在一些敏感、热点问题上,固执己见,争执不下;或者为了达到某种利益,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些情况对于控制事态是十分不利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移群众的注意力。常用的方法有:其一是说服诱导,寻找双方利益的交汇点,使群众对组织部门的主张产生认同感;其二是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承认某些可以理解和合理的方面,作出无损于实质的让步或许诺,运用归谬法或引申法,引导群众看到事件失去控制将最终可能出现的不良结果,使大多数人恢复理智,站到组织的立场上。
(4)向有关方面通报情况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媒体和公众发布突发危机事件的信息,告诉公众目前发生的事情及危机状态,政府正在积极采取的措施、公众注意事项等。
尽快将已经了解到的现场情况、救援各方的报告和汇报信息以及根据信息情况作出的判断向上级报告。
2. 准确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突发事件爆发后,领导干部要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并从中找到处理事件的关键症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事态的扩大和蔓延,从而快速处理好突发事件。
领导者采取积极的措施,迅速控制事态,使其不再扩大、蔓延,虽然是非常必需的,但却不是危机的真正解决,它只是危机处理的开端。重要的是利用控制事态后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地掌握危机的各种情况,并且透过现象看本质,据此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必须迅速安排力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办法,迅速而准确地把准信息,找到突发事件的症结,定准性质。
(1)收集信息突发事件的原因和实质不是一眼就能发现的,尤其是社会性突发事件,因为它隐含在各种现象之中。只有大量地收集事件的各种现象,才能从中分析出事件的原因及性质。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公众,动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准确地掌握大量的信息材料。
①收集信息的基本要求。
信息要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对有关证据、数字、记录要准确、要核实;对事件有关各方面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不得疏忽大意;对事态发展和处理后果及时地进行跟踪调查等等。
②收集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危机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数量、构成,周围的环境等。
第二,危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包括事态的目前状况(如规模、形式、强度)、发展的趋向、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第三,危机发生的背景、原因、后果和危害。
第四,危机涉及的对象,包括直接受害对象和间接受害对象、与危机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组织和个人、与发生危机的单位有利害关系的部门和个人、与危机处理有关的部门机构等。
第五,危机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态度、要求等。
通过调查,收集危机事件的真实材料,弄清危机的来龙去脉。
(2)确定危机的性质定性是妥善处理危机的基础和依据。先确定危机的性质,而后才能决定处理危机的方针、方法和措施。因此,准确地确定事件的性质是处理整个事件的关键性工作。
①全面认识危机的各种现象。领导干部要组织有关人员,全面地认识危机的各种现象。不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真相还是假象,都要全面地掌握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