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潜心分析和研究危机的因果联系。在全面掌握和认识危机各种现象的基础上,潜心分析和研究各种现象间和现象背后的因果联系。
③确认危机的症结和性质。在把握各种联系和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比较和筛选,认准制约整个危机的主要矛盾,找到整个事件的“症结”,确认危机的性质。
(3)达成共识,制订总体措施调查结束后,各单位、各部门及相关部门要统一口径,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结论。如果调查后没有统一意见、统一口径,各抒己见势必会引起事件参与者和公众的不满,而且容易引起新的骚动,使事态更加扩大。
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性质确定以后,必须迅速制订处理事件的对策措施。提出对策措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注意方案的科学性。制订方案必须请熟悉情况的专家及有关人员参加,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②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即在现场允许的条件下简便可行,措施必须行得通、办得到。
③注意总体配合,综合治理。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注意总体配合,综合治理,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零打碎敲。
④进行多种方案准备。要有应急备用方案,一旦第一方案不能奏效,马上实施备用方案。
⑤方案要周密细致。组织领导体系、现场处置方案、伤员抢救、事态控制、人员调度、后勤保障、善后处理、新闻报道、信息传递等,都要有详细的安排,拿出一个相对周密的方案,特别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衔接性,环环相扣,避免脱节。
3.果断解决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问
题领导干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要迅速找到原因,快速制订和实施决策方案,采取具体措施处理事件。
领导干部应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坚决果断地指挥运筹,从根本上全面解决问题。
领导干部在果断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做好下面两方面工作:
(1)周密组织组织指挥关系着整个危机处理的协调运作和效果的显现。组织指挥失利,不但不能理想地解决问题,而且容易引起新的事端,对此领导干部绝不能掉以轻心。
首先,班子的思想要高度统一,同心同力,一致对付突发事件。领导干部首先要协调好班子的思想认识,保持高度统一,使领导班子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指挥部。
其次,要层层落实责任,人人承担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要都行动起来,认真负责地工作,防止漏岗漏项,又必须协调统一,不打乱仗。每个层次、岗位和人员的责任和任务都必须全部承担起来,坚决完成任务,不许有渎职和失误发生。
再次,领导干部一定要总揽全局,头脑清醒,坚定有力,既不因局部的优势和胜利而忘乎所以,也不因局部的失利而焦躁冲动。要稳住阵脚,指挥若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一种必胜的气势,以取得决战的胜利。同时,领导干部还要善于审时度势,及时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改变或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更换新的作战方案,以保证整个全局大获全胜。
(2)抓住关键抓关键和抓主要矛盾是处理问题的胜利之本。抓住关键,整个危机处理工作就有了主动权和获得全胜的要件。因此,领导干部指挥危机处理工作,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部位。
首先,对于关键问题的解决,必须事先周密研究实施方案,集中优势兵力去攻克难关。
其次,对于社会政治性事件,首先必须全力解决,控制其首要人物。
自然灾害类事件,要全力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保护重要资财。
最后,找准突破口。抓关键环节,有时需从关键部位人手,单刀直入;有时则要从其他部位人手,迂回作战。突破口找得准,首战告捷,便可向纵深发展,获得更大战果。
4. 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
领导干部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做好危机的善后恢复工作,是圆满处理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善后恢复工作做好了,才能说危机彻底解决了。
处理突发危机的善后工作,有很多事要做,其中最主要的是:
(1)恢复重建领导干部要尽快采取措施,帮助在危机发生时受灾群众的自救,以便迅速推动社会正常秩序,如给予受灾群众或单位必要的经济援助,弥补其在危机中的损失,启动生产;组织、调节供销渠道,及时提供民众生活的日常和急需物品,保障公民的正常生活;说服参与冲突的人员回到工作岗位,讲清发展生产对解决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性;强化相关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力度等。
(2)受害者的善后安排最主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组织好对突发危机事件直接和间接受害人员的披露信息、医疗、安抚、补偿以及死者家属的抚恤工作,并充分满足家属的一些合理愿望,如探视、吊唁等;二是开展灾害心理救助,消除突发事件在公众中造成的心理恐慌,摆脱危机阴影,稳定民众情绪。
(3)恰当处理参与者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和参与者的处理,依据突发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其产生的直接社会后果而定。总的原则是:区分不同情况,严格政策界限,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
对极少数故意进行造谣、煽风点火和破坏活动的顽固分子或敌对分子必须严厉打击,坚持法办;对参与事件的多数群众应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争取他们。对突发事件的组织者也应区别对待。
(4)其他善后工作①向外界通报。把突发事件处理的情况和结果通报给公众或新闻媒介,挽回社会影响。
②总结经验教训。要总结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
③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那些因官僚主义、工作失职、渎职致使矛盾激化、引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
④形成文字人档。在有准确、齐全的文字依据的前提下,形成有权威、有法律保障的协议或《纪要》,随时整理入档,以便防止今后出现反复。
⑤向上级报告。按照上级的要求,写好突发事件处理的报告,呈报上级。
5. 讲究方法,尽量减少损失
身为领导干部,发生危机后,更要注意讲究危机处理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或负面影响。对于突发性事件,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贸然行事。
突发危机发生后的处理工作,其关键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一般说来,危机处理多为治标之举,着眼点往往放在防止局面朝恶化的方向发展上,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当务之急,而且宜粗不宜细。但在事态趋于平息之后,则应求因溯源,深刻反思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在治本上下工夫,以免重蹈覆辙。
(2)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应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但应急处理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权宜之计,这就有可能以影响甚至牺牲某些长远利益为代价。这看起来是一种妥协甚至退让,其实从整个发展过程看,倒可能有利于长远利益的实现,不过是采取一种曲折的形式罢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一味迁就眼前的事变,就事论事,不讲原则,无限制地损害长远利益,更不能只顾眼前平息快,不顾长远留后患。
(3)思想教育与强制措施的关系面对有些闹事行为,如发生罢工、集体上访、静坐示威等事件时,领导干部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摆事实、讲道理,做好疏导和规劝工作。当群众要求主要领导接待时,不应躲闪回避,要敢于挺身而出。接待群众时,要站在公正立场上,礼貌周全,机智灵活,力戒言行失当和简单粗暴,不能让人抓住口实,激化矛盾。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善于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抓住群众的心理脉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尽力平息群众的怨愤情绪,尽快缓解直至解决矛盾。同时,要坚决孤立和打击个别挑起事端的顽固分子,惩治少数别有用心的违法分子,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真理,维护团结,确保稳定,必要时对事态作出断然处置,力求使问题尚处于萌芽状态时便得到良好的解决。
6.危机处理过程中的媒体应对策略
媒体对突发事件及处理的影响非常重大。它的正面或负面的报道会直接影响事态的发展和处理。领导干部在危机处理过程中万不可对媒体的作用掉以轻心,一定要有应对媒体的策略。
媒体对危机事件及处理的影响,是通过持续性和规模化的报道形成与自己既定目标相一致的公众舆论来实现的。
领导干部在危机处理中,对媒体的运用要掌握一个“度”。这个“度”
就是基本策略。
(1)争取媒体的支持这是危机处理中的一条黄金规则,争取媒体的支持在危机处理中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在有人员伤亡的危机事件中,争取媒体支持至少可以赢得媒体的中立立场进而获得同情的态度。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所有的媒体对危机组织建立起信赖关系,这种“巨大的影响”就变成了危机处理最有力的武器。
(2)新闻发布制度危机组织与媒体的敌对关系背后常常隐藏着潜在的利益冲突。这个利益点就是“信息”。解决这个冲突的最佳手段是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新闻发布,既满足媒体对危机信息的渴求,又可以有效地实施信息保护。
当对危机事件投入极大关注力的媒体把领导干部所公布的信息当做权威的和唯一的信息来源而登在媒体上时,领导干部就能体会到实行新闻发布制度带来的好处了。
(3)监控并监督媒体正常的监控并监督媒体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媒体报道扭曲事实或者在报道危机时采取具有负面影响的方式。
危机的发生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一旦媒体的报道出现了严重错误,这个错误就会根深蒂固地被重复传播到各地,并在公众的脑海里形成图像,我们称之为“危机蔓延”。因此,从一开始,监控并监督媒体对事件的态度和报道内容是危机处理中媒体运用的关键部分。当发现新闻媒体扭曲了事实或者在报道危机时采取了具有负面影响的方式时,首先要判别错误的严重程度并及时进行更正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