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重要的人参与了发言,他就是两次出使中国,在中国待了二十多年的小斯当东。他说:
我们是贩卖了鸦片,但是这违反了国际法吗?两广总督也参与了走私,他是否受到了惩罚?中国有权禁止鸦片,但贩卖鸦片是否应该被处死?(此时英国普便认为贩卖鸦片罪不至死,特别是未经审判的处死。)如果我们在中国得不到尊敬,那么在印度我们也会很快失去尊严。尽管令人遗憾,但我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
最终,下议院以262票对271票,通过了战争决议。也就是这九票之差,决定了鸦片战争。在决议之前,维多利亚女王的发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没有提到鸦片,也没有说战争。她只说:我们不能让英国国旗受到侮辱。
其实从英国议会起草的文件来看,连英国政府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开战。他们有一些理由和目的,但是总体来说,并不是非要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比如他们要求取消行商的垄断经营,要求割让或者租借一个海岛,要求开放另外几个口岸,还有不许侮辱英国人,要让英国官员与中国官员平等交往,赔偿鸦片损失等等。
但这些内容几乎没有一项是英国政府所关注的,而且就算战争打赢了,也不是非要按这些要求来执行,更不需要解禁鸦片。英国政府真正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让中国道歉,要让英国人在中国获得尊敬,要让政府之间平等交往、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能让英国国旗受到侮辱,说到底就是一个尊严问题。
可惜对于天朝政府来说,其他的要求都能谈,除了这一项。
赶紧结束战争吧
英国已经决定宣战了,但就在此时,林则徐却犯了他一生最重要的错误,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来临。如果林则徐像道光皇帝一样闭塞,那么他也应该被原谅。但事实是,他不止一次得到了这个信息,只可惜惯有的思维让他迷失在自己的臆断之中。
从各方面汇聚来的资料看,林则徐想到战争了,但他没有把战争当回事。林则徐曾经大量的研究英国资料,这些资料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他找了一些人,其中包括英国人,通过翻译《地理大全》来编写《四洲志》,但是他得出的结论,却是英国距离中国七万里,没有能力侵略中国。
他通过翻译《澳门月报》以窥探英国的言论,可惜他所关注的大多数言论,都是反对向中国出口鸦片的,还有一些是要求商人们遵守中国法律的。林则徐在这些言论中最注重的,就是英国女王的意见,他发现英国女王也不赞成鸦片贸易,并且责令商人们遵纪守法。由此林则徐得出结论,英国国王必然不会因为鸦片而发动战争,鸦片只是英国商贩的私人行为。林则徐做梦也想不到,英国政府的所作所为,英国女王根本无权干涉,这就是君主立宪体制。
林则徐甚至一厢情愿地以为,英国以商贸为立国之本,经过这样的一场纠纷,长达二百多年的正常贸易已经被迫中止,那么英国女王一定会重惩义律。之所以惩罚现在还没到达,那是因为距离太远了,英国女王对义律的行为“未必周知”。
并且因为上千年来,商人在中国的地位十分低下,所以林则徐也想当然地以为,来华都是一些散商,而这些商人并无左右政府决策的能力。
林则徐得知已经来华的这两艘军舰,是印度总督应义律的要求,派来香港协助保护商船的,是属于印度的英国军舰,而不是英国政府派来的。他大胆地得出了一个结论,由于印度是鸦片的主产地,而当地的税收也非常依赖鸦片出口,所以,印度总督与义律相互勾结,企图武装护送鸦片。中国走私犯一惯使用的武装走私行为,也从一个侧面坚定了林则徐的想法。
更何况,林则徐早已得出了英军不擅陆战的观点,那么他接下来最应该做的,就是广州沿海的防务,以及虎门沿岸的炮台。只要封锁整个海岸线,那么义律就无所逞技,一旦上岸就会更加无为,整个广州在林则徐的心里,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
为了把自己的这些想法付诸实施,林则徐购买了一艘小型英国军舰甘米力治号。当然义律在把这艘军舰卖给林则徐之前,已经把船上的加农炮拆了下来,运送到印度去了。但林则徐还是在船上安装了34门大炮,把它作为军舰模型,供清军进行登舰训练。
除此以外,林则徐在虎门周边一共修建了九座炮台,购买了大量的西洋铜炮,将其穿插安置在这些炮台中,以便在虎门水域形成交叉火力,来迫使英国军队弃船登陆。当然这些炮台的建设,没花国库一分钱,全部是由行商们“捐建”的。
在虎门炮台的附近,林则徐还安排了很多的民船和小艇,这些民船上储备了大量的火罐、火药和松草,准备在夜间用火攻的方式袭击英国军舰。为了让士兵掌握攻击军舰的技术,林则徐组织大量人员进行秋操演习,重点训练泅水兵、水中对械兵、爬桅兵、凫深水兵等多个兵种,试图在与英军接仗的时候,用爬桅、凿船、施火等多种传统方式对抗英军的坚船利炮。
应该说,林则徐已经做了他能想到的一切准备工作。但是,他没有见过真正的英国战舰,以往在穿鼻海战中出现的,只是一些小型战舰,而林则徐的假想敌,也正是这些“武装走私船”。
1840年2月,澳门总督通知林则徐,根据现有传闻,英国将要跟中国开战。由于林则徐自认为非常清楚敌情,而义律此时正黔驴技穷,无计可施,所以林则徐对澳门总督说:这些传闻不过是义律的夸大其辞,不足为信。
3月,传闻有二十几只英国军舰将要来华。当都鲁壹号军舰到达香港海域时,林则徐发现只有一艘抵达,他说:义律所说的二十几只军舰,只是虚张声势。
4月,美国领事告诉林则徐,在本国和英国的报纸上,已经刊登了英国派兵出征中国的消息。林则徐安慰美国领事说:这些只是民间小报的小道消息。
5月,英国部分军舰抵达香港海域,美国领事要求林则徐开舱,让美国商船尽快完成交易,以便离开广州,看来这里将无法避免一场战争。林则徐大怒,他告诫美国领事:你竟敢称英国要封锁广州,不许其他国家来广州贸易,你这言论荒谬之极,如果再替义律夸大其辞,不要后悔。
6月,英国远征军已经全部开到了广州城外,而且扬帆北上时,林则徐向道光皇帝上奏道:英国派来了一些武装走私船,妄想要武装走私鸦片烟。
7月,当英国侵略者已经攻占定海之时,林则徐还对他的好友怡良说,这些英国军舰,只为护送鸦片。
特别是当英国军舰没有进攻广州,而是把战争引向北方的时候,林则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英国侵略者不敢进攻广州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广州那完美的战备,认为广州防守严密,英军无隙可击。这一点,在当时乃至后世的舆论中,得到了所有士子和官僚的反复强调。
战争已经开始了,但林则徐,却再也没有机会去经历考验,他根本就没有参与鸦片战争。
整个中国,整个近代,几乎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林则徐的军事能力,直到现在,他依然像一个战神,像一个神话一样屹立在中国近代史当中,从来没有被怀疑过。仅有的几次质疑的声音,也很快被淹没在反帝国主义的汪洋言论里,显得如此的不合时宜。所有人在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时,都觉得是因为林则徐太少了,如果有一大批林则徐的话,鸦片战争绝对不会失败。也许,这只是战败后,苦难的中国人留给自己心里的那一点点希望,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心里的一种寄托。
林则徐没有外交经历,当他以天朝的姿态处理鸦片问题时,并没有给自己,也没有给民族留一点点后路。他用自己大无畏的精神,去处理复杂敏感的外交问题,得到的结果恰恰与他的初衷相违背。儒家传统的观念,天朝的思维,以及处理问题的义无反顾,使他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却也同时使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他没有带兵的经历,缺乏对战争的判断,再加上过于主观的思维,使他在战争来临之际,没有发出必要的警报,也使整个中国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缺乏必要的准备。他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他根本就没有预料到战争。此时的广州,是整个中国战备最完善的地方,它也成为了林则徐引以为豪的资本。他的心中充满了渴望,幻想着某一天,可以凭借虎门炮台和勇敢的水勇们,与英国侵略者一决生死。可惜他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当英国远征军抵达天津之后,他就被道光皇帝撤掉了职务,彻底离开了属于他的舞台。整个鸦片战争的进程中,他几乎没有一次展示自己决心和能力的机会。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说,林则徐被撤职是他本人的大幸事,却是中华民族的大不幸。因为让林则徐守广州,则与英军必战,战则必败,而败中国会速和,那么洋务运动就会提早二十年。可惜林则徐永远地失去了这个机会,中华民族也永远地失去了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