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甘结,林则徐还发给了美国领事和荷兰总管。美国领事和荷兰总管的回复是一样的,这份保证书与我们国家的法律原则背道而驰,如果我签了这份甘结,我们国王肯定会治我的罪,所以我要回国,请示我们国王。其中美国领事干脆说,这份甘结我没有权力签订,如果不签就是违反大清法律,如果签了就是违反本国法律,我辞职回国,今后再也不来了。
但是这两个人林则徐并不看重,他看重的只有义律。
4月6日,林则徐已经连续好几天催促义律在甘结上签字,并且要求所有外国商人都必须要签字。义律实在躲不过了,他回禀林则徐说:
这事情我实在做不了主,按照我们英国的法律,我不能写甘结,商人们也只能自己保证自己,不能保证别人。现在广东的鸦片,我可以让他们上缴,但是您的这份甘结,是保证今后再也没人贩运,是用我的甘结去杀今后的鸦片贩子,我承担不了这个责任。就算是我们国王,也只能保证自己,不能保证别人,何况我只是一个商务监督。
如果义律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与本国法律不同,要请示国王,就好像荷兰总管一样,也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了。偏偏他多说了一句,就算是国王也不能保证别人,这一次,林则徐深深地感到受了侮辱,因为义律的这一番话,从封建礼教的角度来讲,是万恶之首,是大逆不道。
林则徐大怒,他驳斥义律道:
你们国王向来恭顺,一直感恩天朝开放广州贸易,而且也一再告诫你们,让你们遵守天朝法律。这份甘结,你们国王怎么可能不同意?禁烟是中国法律,具结也是中国法律,就好像其他省份的人到广东来做买卖,可以不遵守广东的法律吗?有人到英国去做生意,可以不遵守英国的法律吗?就算是你们国王亲自来,也得遵守广东的法律!
你竟然说,就算你们国王也不能签订甘结,也不能保证所有英国人。这是不忠!这是谋逆!这是大逆不道!你自己存心推诿,反而赖在你们国王身上,像你这种不忠之人,今后有何脸面再去见你的君王!如果你不准备再卖鸦片,写个甘结有什么影响,你不肯写,分明就是预留后路,还想今后再走私鸦片!
在林则徐的眼中,义律的话等同于谋逆,受礼教熏陶的他无论如何无法接受,而且也使得林则徐更加看重这份甘结。因为他觉得,义律为了不签甘结,竟然连谋逆的话都敢说,可见这份甘结的重要性。
为了甘结,义律和林则徐闹得很僵。英国商人本来组织了一个商会,为了不签这份甘结,商会在这一天解散了。林则徐不理商人,他盯死了义律,坚决要求义律签订甘结。
义律也急了,他把行商们拿来的甘结撕的粉碎,扔到炉子里,然后说:你们杀了我吧,去告诉林则徐,我不想活了,别再拿甘结来烦我了。门口的军人手里都拿着大刀,一直在不分昼夜地巡察。我知道,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冲上来杀了我们。你们告诉林则徐,来杀了我吧,但休想拿着我的甘结再去杀别人!
林则徐的骨子里有一股天生的拗劲,义律越是不签,他就偏要义律签。他派人通知义律,如果再不签的话,就拘留全体洋人,谁也别想离开。
林则徐还对道光皇帝说:义律越是不写甘结,就越是证明了甘结的重要性。洋人与中国人不同,洋人注重诚信,只要订下来规矩,就一定照办,从不违约。不像中国人,写保证很随便,却从来也不遵守,所以只要甘结签订下来,广州就再也不会出现鸦片。
与此同时,义律也跟商人们开会决定,就算一个人也不能离开,也绝不写什么甘结。一旦他以英国官员的身份跟林则徐签了这份甘结,那将受到的惩罚,就不仅仅是辞职那么简单了。事实上,就算是英国女王,也没有权力去签订这份“条约”。
义律的心里很慌乱,他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他为了保护这些商人,已经上缴了所有的鸦片。但是这份甘结,又把所有的人推向了死亡的边缘。林则徐已经下令,一旦不签,就困死饿死所有的洋人。
义律希望此时在华的42家洋行各自向林则徐写甘结,而且内容只限于保证自己不再从事鸦片走私。可是林则徐拒绝了他,林则徐要的,就是一份“条约”。为了这件事所有的行商和洋人都彻夜开会,不断地讨论,但却没有一个结果。
就在这段时间里,义律犯下了他真正的罪行。他向英国首相巴麦尊寄了封密函,请求巴麦尊派军队教训中国,教训林则徐。我们一直认为,是这份密函导致了英国侵略中国,可是偏偏义律在这封密函里,认为是中国侵略了英国商人。他在信中说:
对于这次的严重挑衅,我觉得我们可以以此为理由,要求他们赔偿我们的损失(五百万,占上交鸦片烟价的一半)。而且为了今后稳定的贸易,这是一次机会。中国政府和官员已经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他们逼着英国商人上缴自己的财产,这本身就是一种侵略。
我建议大英帝国用武力占领舟山,封锁广州,直接把投诉送到北京。提出三个要求。1. 撤职查办林则徐和邓廷桢;2. 给英国道歉;3. 割让舟山,而且必须允许中国商人跟我们做生意。这种沉重而有力的打击,会使今后不再发生这样的惨剧,也会让中国政府知道必须对外尽义务。
(此信原始资料手写英文非常难懂,现存国内资料有删节。)
其实义律的这封信并不能促进英国发动战争,因为发动战争在英国,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即使是英国女王,也不可能因为自己的好憎,去发动一场战争。但他还是写了这封信,在他看来,广州的贸易必须停止了,除非改成另外一种商业管理模式。他在信中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就是必须有一块英国自治的地方从事贸易,不然这里迟早会酿出更大的冲突事件。
义律和三百多名商人被软禁在商馆里,他并不知道这里会不会死人,而且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死人几乎不可避免。林则徐逼着义律写甘结,在义律的思维里,英国政府确实没有能力控制商人贩运鸦片,因为当时贩运鸦片并不违反英国法律。即使英国也立法严禁鸦片,那也是议会的事,政府并不能因为贩运鸦片而制裁商人,顶多只能制约。所以,只要签订了这份甘结,就肯定会有英国人死在这份“条约”下。林则徐完全可以杀了英国人,然后告诉对方,这是义律代表英国政府与中国签订的协议。
义律反对鸦片贸易,他向英国政府建议取消鸦片贸易,放弃罂粟的种植。但他还说,一旦驱赶了伶仃洋的鸦片趸船,这些英国商人将变成海盗,因为鸦片中蕴涵着巨大的利益,这一点他的预判非常准确。他一直在向英国商人警告,违法贩运鸦片,英国政府不会提供保护,但是直到另外一种情况出现。
当林则徐开始严禁鸦片的时候,他跑到澳门,因为他预感广东水师会攻击商人和鸦片商船,会引发流血冲突。当商馆被包围的时候,他冒险返回广州,第一次出面保护英国鸦片贩子,因为他预感会有人被杀。当他得知只要上缴鸦片,就可以平息事件的时候,他甚至伪造政府赔偿的公告,去命令商人们上缴鸦片。最后,在他认为不签甘结就无法活着出去,写了甘结,今后就会有人被杀的时候,他申请政府武力解决此事。
义律有一个底线原则,就是不能有英国商人死在中国,哪怕是鸦片贩子也不行。他是政府官员,同时也是一名军人,他有责任保护英国商人的生命,这一点无可厚非。
当然这里有一个误会。他就算写了甘结,林则徐也并不是绝对要杀英国人。林则徐的做法是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至少他手里有一份与英国签订的约定,根据这个约定他就有权处死英国鸦片贩子。只是这场戏演的太逼真了,大清政府草菅人命义律见的太多了,所以义律非常肯定,林则徐杀外国人不会手下留情。
义律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治外法权,不能以中国的法律去杀英国人。而林则徐就是要收回治外法权,要求以中国的法律去处死英国鸦片贩子。
治外法权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痛。但是在当时,国际上并没有通行的国际法时,治外法权其实很重要,这个要求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过分。例如蒙古帝国在侵入中国时,有一条习惯法,在太阳下面晾衣服就要被杀头,无数中国人惨死在这条法律之下,直到蒙古人彻底弄明白中国民俗的时候,才修改了这项法律。另外在一些宗教国家,喝酒和食用违禁品也是犯法,这当然是宗教法,但是不信仰宗教的人是不是适用这项法律呢?中国当时的连坐法律是不是适用于外国人?治外法权在立法精神不相符时,显得特别有意义。在当时的中国,王命就是法,事实上皇帝经常用道德标准作为审判原则,甚至可以猜测罪犯的思维,以此作为审判原则,比如著名的文字狱。但是否真的适合来华经商的外国人,这个问题也许永远也无法探讨清楚。
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义律确实主张武力迫使中国屈服,无论基于什么样的理由,这都是一种罪行。他本应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使者,却因为这样的一道密函,改变了自己的使命。
47天之后,所有鸦片都上缴了。为了展现天朝的宽大,林大人每箱鸦片送给英国商人五斤茶叶,义律拒绝接受。义律也仍然不肯写甘结。他发布了一份声明,说上缴鸦片实在是迫不得已,而且看来林则徐不会给广州带来和平稳定,他命令所有的英国人离开广州,所有的商船不准进入海关。这一次,作为商务监督的他,主动停止了所有的中英贸易。
他还劝说美国领事跟他一起停止商贸,但美国领事说,我们可不是来中国疗养的,我们也没有女王赔偿损失,哪怕广州还可以运出一两茶叶,我也要在这里待下去。
义律带着所有英国商人离开了广州。林则徐要求其中16名鸦片贩子写甘结,保证今后永远都不来广州,不然就不许离开。这16人本来不愿意写,最后在义律的劝说之下,他们都签订了这份甘结。临走的时候,林则徐对义律说,你要是走了以后,就永远不要再回来了。义律没有吭声。
相比之下,邓大人还算友善。他觉得有义律在,中英之间的商贸纠纷更容易解决。他问义律为什么要走,这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处理呢。听说你身体不好,那就赶快调养,等养好了之后,再来广州帮忙查禁鸦片。
义律觉得这话非常刺耳。
鸦片已经全部收缴上来了,英国人也全部离开广州了,接下来就是如何销毁的问题了,鸦片战争当中最辉煌的一篇将要来临,这就是虎门销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