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三区队从南辛庄搬到了巨山农场的中心广场舞台后面的屋子里。中队、区队领导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一丁点当官做老爷的派头。区队长同三区队的战士们一样,和这4、50个人住在一起。一到晚上,宿舍里咬牙放屁打呼噜说梦话的,什么花样的都有,真可谓热闹非凡。
广场东西北三面环着果园,南边是巨山农场的养鸡场,养鸡场外面是一大片菜地。菜地里除了种白菜、萝卜、胡萝卜等一般的蔬菜,还有不少现代化设施的蔬菜大棚。大棚里面种植着只有南方才出产的蔬菜和水果,像草莓、菠萝呀什么的。这种大棚,三面用土坯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斜面使用玻璃构成一个既保温又透光的屋子。屋子里排着一根根取暖管道和水管,这样,既解决了大棚的温度问题,又解决了大棚的湿度问题。大棚上面有一床床厚厚的草垫,白天,卷起草垫,温暖的阳光照进大棚;一到晚上放下草垫,好像给大棚盖上一床厚厚的被盖。
农场的鸡,不知道什么原因,成百上千地死亡。农场把死鸡,送了一些给部队。一般情况下,部队很难去市场买鸡的。看来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农场大量死鸡,这可是部队改善生活的好机会。那几天,部队天天吃死鸡,简直把人都吃腻味了。
眼看水果蔬菜就要成熟了,部队轮流着执勤,以防偷盗和坏人破坏。郭黑儿和战友们经常沿着铁丝网内的水渠,来回走动着。铁丝网外面是一条机耕道,菜农和学生络绎不绝地行走在这条机耕道上。
看着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学生,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兴高采烈的样子,郭黑儿内心羡慕极了。郭黑儿多么希望自己有机会读书啊!要不是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郭黑儿也许现在正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或读书学习。这样的机会不可能再有了。在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推荐,作为工农兵学员上大学。这样的机会也少得可怜,郭黑儿到部队两三年了,31中队一个名额都没有,只知道24中队的司务长被推荐去上了大学。当时流行走后门,还不知道这名司务长有什么样的来头和人际关系呢?!
星期天上午,和郭黑儿一起入伍的中江老乡欧开可来到巨山农场,他们一起来到香山公园、碧云寺和卧佛寺游览。以前就听人说过,香山有个鬼见愁,半截矗在云里头。可到了鬼见愁,也不觉得她有好高有多险,只是一座很平常的山而已。
使郭黑儿最感兴趣的还是碧云寺。这里的座座殿宇,从山脚层层叠叠地上升,这个殿那个殿的直到半山腰。最后面是五座大小不一的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全身一清一色的花岗岩石条堆砌而成,历经若干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屹立在那万山丛中。
罗汉堂里,千姿百态的五百阿罗汉,看着怪吓人的。
古寺后殿,曾经是孙中山先生停灵的享殿,现为“中山纪念堂”,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的塑像、水晶棺、《总理遗嘱》和一些革命活动照片。
令郭黑儿大开眼界的是,放在寺庙里的一口水晶石棺材。形状跟普通棺材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它的棺盖呈透明状,棺内的一切一览无余。据说是苏联政府在孙中山逝世后赠送的。遗憾的是后来遗体接触了空气,发现局部变质已无法完好保存,苏联的水晶棺也没有派上用场。这口水晶棺就只好摆在碧云寺,供游人参观,作为中苏友好的见证了。
孙中山先生的衣帽,被封入碧云寺最后面的标志性建筑金刚宝座塔内。
郭黑儿和老乡出了碧云寺,前往卧佛寺参观游览。他们沿着平缓的山坡,见到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庭院。具当地人说,这里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居。曹雪芹是郭黑儿心中的偶像,他写的《红楼梦》,郭黑儿更是爱不释手。
当时,出版社响应毛主席《红楼梦》要读三遍才有发言权的号召,出版了一批横排版简体字《红楼梦》。一次,郭黑儿在公主坟新华书店排着长队,花了几元钱买了一套。利用节假日,郭黑儿很快就把一套《红楼梦》读完了。
在读《红楼梦》时,郭黑儿总把自己想像成书中的贾宝玉,他多么羡慕能像贾宝玉那样找到一位漂亮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啊!这样的想法,郭黑儿只有把她隐藏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