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行行通、样样精。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你想在企业中有所建树,就必须专注于一行一职,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所选择的目标中,不懈奋斗,努力拼搏。千万不要做老板眼中的无头苍蝇,而是做一个专注目标的优秀员工,做一个把业绩视为自己最高目标的员工。
1.不要做老板眼中的无头苍蝇
英国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对一艘盲目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工作没有目标,你就会无的放矢,失去斗志,也不可能创造良好的业绩。就像一位跳高运动员,如果他的前面没有横杆,而只是漫无目的地跳,他肯定没有办法跳出好的成绩。一个没有目标的员工,在老板的眼中就像是一只没有脑袋的苍蝇,没有方向,也没有前途。松下幸之助曾忠告自己的员工说:“没有目标的员工,就会不思进取,进而也无法成功。成功的秘诀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
有许多员工整天辛勤工作,从不偷懒,但一生只能养家糊口。从外在表现看起来,他们兢兢业业,很让人敬佩,但他们老了,却会觉得自己的一生过得并不精彩。相比之下,一些有目标但并没有他们勤奋的员工却取得了比他们大的成就,过上了比他们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没有目标与有目标的员工之间的差距。
1953年,美国耶鲁大学对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研究。在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生目标吗?”对于这个问题,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然后,研究人员又问了学生们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否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呢?”这次,总共只有3%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从生活水平上看,都远远超过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
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做事有明确的目标。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指出,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在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不成功,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明确的目标。分析那些成功者的人生历程,你会发现除了不容忽视的才能之外,他们都有明确的目标,他们明白自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也知道要到什么位置上去。
爱因斯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目标是分不开的。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平,虽然有志向科学领域进军,但他知道自己必须量力而行。他进行自我分析: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感兴趣,成绩较好,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自己会有出路。因此,他读大学时选读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目标定得明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4篇重要的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显著成就。由此可见,爱因斯坦准确选定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就难于取得像在物理学上这么辉煌的成就了。
为了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善于根据目标的需要进行学习,使自己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得他能够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说:“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一个人一生。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很多领域,其中每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自己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他就是这样根据目标的需要进行学习的。
为了阐明相对论,爱因斯坦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这种定向选学法,使得他的立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正确完成。实际上,如果爱因斯坦没有意向创立相对论,是不会在那个时候学习非欧几何知识的。如果那时候他无目的地涉猎各种数学知识,相对论也未必能这么快就产生。
正是因为在 10多年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学习与自己的目标相关的知识,爱因斯坦才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3个不同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企业这个竞技场上,没有确立明确目标的员工,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这正如一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在比赛中获胜。目标设定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一个优秀的员工,永远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自己准备干什么,而不会在盲目中不知所措地度日如年,消耗自己的生命。
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是每个员工的渴望,也是每个员工的追求。但是,作为一名员工,你一定要认真审视一下自己一直以来苦苦追求的目标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孙琴几年前在一家中型企业做人力资源方面的事务性工作。虽然每天处理各种人力资源方面的事务性工作有些繁琐,但是她任劳任怨,职业发展一直比较稳定。
但是,孙琴的一位同学在房地产热潮中掘到了不少金,令她十分羡慕。孙琴想到那位同学当初在学校里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现在的经济收入却高出自己几百倍,心里很不平衡。基于这种心理,孙琴毅然辞职,折腾了半年后,终于如愿地加入到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
但是,这时房地产行业突然急转直下,二手房交易的活跃程度已经大不如前。而且孙琴天生性格文静,根本不适合与客户打交道。结果,她陷入到一种两难的境地:在房地产行业继续挣扎下去,她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回到原来的人力资源职位,她已经失去了好的机会,要一切从头干起。
由于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孙琴失去了成长的最好时机。
企业中像孙琴这样的员工并不在少数,他们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没有认真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否适合自己,只是习惯性地盲目跟风,结果失去了真正的发展机会。其实,现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不同的职位也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之处,但是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些职位大体上都是趋向于风险和利益的平衡。作为工作的实际执行者,你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看清形势,根据现实需要确立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老板最大的回报,实现自己的目标。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人要有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
对于你而言,实现目标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为了不让自己在忙碌中失去信心,你需要将大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不断激励自己前进。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这一成绩时,他回答:“凭目标战胜对手。”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山田本一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凭目标战胜对手。
10年后,山田本一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的确,要达到目标,你就要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把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脚踏实地地向前迈进。每前进一步,每达到一个小目标,你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喜悦将推动你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小目标,并进而实现大目标。
美国著名作家赛瓦里德曾说:“当我打算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一旦确定了书的主题和框架,我便不再考虑整个写作计划有多么繁重,我想的只是下一节、下一页甚至下一段怎么写。”实际上,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让每一天的工作都发挥功效,你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作为一名员工,你要学会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实现一个又一个可以企及的小目标,然后这些小目标会累积成一个大目标。
2.做一个专注目标的优秀员工
在2006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有记者问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成功秘诀,他的回答只有4个字:专注目标。一个专注目标的员工,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科学家爱迪生曾说:“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是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目标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且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前行。”
迈克尔·乔丹从15岁开始从事篮球事业,至今已有30多年,期间他有很多次机会从事其他行业,但他坚持只投身篮球运动。因为专注目标,他成为了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之一。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都不参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以他的财力和智慧,他可以做的事情实在太多。然而,他和微软公司20多年来始终专注于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事业。以上这些卓越的成功者都拥有无与伦比的专注目标的精神。
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行行通、样样精。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你想在企业中有所建树,就必须专注于一行一职,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所选择的目标中,不懈奋斗,努力拼搏。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恒心和毅力,很多员工的目标总是在不停地变换之中,到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
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到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他个人素质很高,工作能力也很强,周围的同事都认为他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人才。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不停地变换自己的目标,却没有一个目标能够实现,结果10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初的冲劲和激情都一去不返,他依然碌碌无为。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分析众多失败者的案例后指出:“失败者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目标太分散。”事实的确如此,失败的员工几乎都同时拥有很多个目标,但却无法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而一个目标总是摇摆不定、变来变去的员工,只会将自己长时间以来积累的经验和资源都白白浪费掉,根本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会成为失败者。
有一个人在刚进入大学时就立下大志,要熟练掌握5门外语,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每天利用大量的时间学习英、法、德、意、日语,但是4年时间过去了,他的外语水平并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反倒是由于在其他课程上花费的时间少,结果总的学习成绩不尽人意。
另一个人,立志要在大学期间掌握3门外语,但是他并不是3门外语同时学。他先学习英语,因为英语是学校的必修课程,有学分和等级的要求,他利用两年时间,不仅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口语也练得很棒。第三年,他专攻法语,因为有了过硬的英语基础,他触类旁通,一年时间就拿下了法语等级考试。最后一年,课程比较松,时间很宽裕,于是他有充分的精力专攻日语。等到毕业时,他已经达到了可以用日语与日本人轻松交流的水平。由于学习时间安排合理,他的各门功课成绩也都比较优异。
同样有目标,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将时间和精力分散到好几件事情上,难免会顾此失彼。只有一次做一件事,你才能让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从而高效地实现目标。据2006年10月30日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很多美国人都认为沃伦·巴菲特之所以能够获得巨额财富就是因为他有过人的天赋,这种观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经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天赋并不是他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的天赋和家庭条件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发展方向,但是并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那些成功者的一个惯例是专注目标,不会半途而废,而失败者则无法专注目标,经常半途而废。
卢瑟是个作家,喜欢在闲暇时间观察鸟类。几年前,卢瑟买了一幢新房子,附近草木葱茏。入住后的第一个周末,他就在后院里装了个喂鸟器。就在当天日暮时分,一群松鼠弄倒了喂鸟器,吃掉了里面的食物,把小鸟吓得四散而去。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卢瑟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让松鼠远离喂鸟器,就差没有使用暴力了,但丝毫不起作用。
万般无奈之下,卢瑟来到当地一家五金店。在那儿,他找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喂鸟器,不仅带有铁丝网,还有个让人动心的名字,叫做“防松鼠喂鸟器”。他想,这回终于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了。于是,他买下它并安装在后院里。但天黑以前,松鼠又大摇大摆地光顾了,照样弄倒了喂鸟器,吃掉了里面的食物,把鸟儿吓跑了。
卢瑟看到这一情形,立刻拆下喂鸟器,回到五金店,颇为气愤地要求退货。
五金店的经理说:“别着急,我会给你退货的,不过你要理解:这个世上可没有什么真正的‘防松鼠喂鸟器’。”
卢瑟惊奇地问:“你想告诉我,我们可以把人送到太空基地,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把信息传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但我们最聪明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无法设计和制造出一种真正有效的喂鸟器,把那种脑袋只有豌豆大的啮齿类小动物阻挡在外。你是想告诉我这个吗?”
“是啊!”五金店的经理说,“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得问你两个问题。首先,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让松鼠远离你的喂鸟器?”
卢瑟想了一下,回答说:“我不清楚,大概10到15分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