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54000000015

第15章 经、史、子、集(1)

)第一节 十三经

“十三经”是我国儒家奉为经典的十三部古书的总称。这些古书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中《周礼》、《仪礼》、《礼记》又合称“三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又合称“三传”。

从西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崇奉孔子学说的儒家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它所推崇的古籍成为神圣的经典,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样,“十三经”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学术、道德思想很自然地便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旧时代的文人学士,不论是为了仕途发展,还是致力于学术研究,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去攻读儒家的经籍。周予同曾在皮锡瑞《经学历史》的序中说:“因经今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以明;因经古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文字学、考古学以立;因宋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形而上学、伦理学以成。”那就是说,倘如对儒家的经籍没有一定的了解,对中国两千多年经学的兴衰演变茫然不知,更难以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古代史、哲学史、政治思想史、语言文字学、文献学、民俗学、伦理学等开展研究,也就难以对各学术领域的历史人物做出符合历史发展实际的评价。

皮锡瑞提及的“经今文学”,是指对今文经的研究宣扬。汉代人称当时使用的隶书为“今文”,称战国时六国通行的文字为“古文”。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汉人凭记忆口耳相传经书内容,并以隶书记录作为传本,称为“今文经”;后又在孔子住宅墙壁中发现《礼记》、《尚书》、《春秋》等用篆文书写的,称为“古文经”,于是形成经今古文学派。“今文经”和“古文经”不但书写的字体不同,对当时传授的“六经”的解释上以及字句、篇章方面都有出入。现存的《十三经注疏》,多采用古文学派的说法。

“十三经”实际上是一个丛书名目,它所包含的十三部书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直到南宋时期才把它们组织在一起并冠以“十三经”的名称。“十三经”的十三部古书的顺序大体上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最后一本是《孟子》。宋朝理学家朱熹说:“《论语》多门弟子所集,故言语时有长长短短不类处。《孟子》疑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无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所以,《孟子》当是殿后之作。从《孟子》成书到《孟子》被列入经书行列,再到有“十三经”名称,大约经历了一千五六百年的时间。

儒家经书,最初只有“六经”之说。最早提及“六经”这一名称的是战国时期的《庄子》。不过,那时说的“经”不是指经典,《庄子·天道篇》记述孔子请老聃帮忙将经书藏于周室,而老聃不许,于是孔子对“六经”作了一番解释。《庄子·天运篇》中即引述了孔子给老聃所讲的具体内容说:“丘(孔子自称)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熟知其故矣。”明确地提及“六经”。“六经”在汉以后也称“六艺”。早在贾谊的《新书·六术篇》中就有“《诗》、《书》、《易》、《春秋》、《礼》、《乐》六者之术,谓之六艺”。西汉末,刘歆撰写《七略》,其中“六艺略”即指“六经”。所谓“六经”,西汉实际上只有五经,缺《乐经》。当时今文家认为《乐》本无经;古文家说有《乐经》,秦焚书后亡。汉时不存《乐经》,所以汉武帝时设有《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传授经书的教授官),而无《乐经》博士。

“五经”之外,还有“三经”之说,但提出“三经”是西汉以后的事,更不是《庄子》提及“六经”之前的说法;且各家所指的“三经”也多不同,如颜师古为《汉书·五行志》作注,认为“三经”指《易》、《诗》、《春秋》,王安石的《三经新义》是指《书》、《诗》、《周礼》,而《宋史·艺文志》著录的刘元刚《三经演义》则指《孝经》、《论语》、《孟子》,所以不能将“三经”视为“十三经”发展的基点。

由于汉王朝“独尊儒术”和提倡“以孝治天下”,所以将《孝经》、《论语》列入经书,在“五经”的基础上发展为“七经”。但“七经”所指的书目,也有不同,如东汉的“一字石经”是以《易》、《诗》、《书》、《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为“七经”,而没有《孝经》。

唐代初年,“三礼”之学受到重视,不仅太宗时魏徵撰《类礼》,高宗时贾公彦撰《周礼》、《礼记》二经注疏,而且将《周礼》、《仪礼》、《礼记》全列入经书,形成“九经”,并以“九经”取士。唐代科举取士,明经科三场考试,先试“贴经”,再“口试”大义,再次才是“答策”,这样就引起学子们对经书的重视。“九经”经文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刻成,并立石经于都城长安国子监,称为“开成石经”。唐代的“九经”包括:《易》、《书》、《诗》、“三礼”、“三传”。这里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开成石经”于“九经”之外,还刻有《孝经》、《论语》、《尔雅》,所以后代也有称之为“十二经”的。二是后世提及的“九经”,在书目上多有变动,如宋刻“九经”白文是《易》、《书》、《诗》、《左传》、“三礼”及《论语》、《孟子》;而清刻《篆字九经》则包含合称四书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没有《礼记》,没有“三传”而有《春秋》。

五代时,蜀主孟昶时刻有“蜀石经”,共十一经。这“十一经”是:《易》、《书》、《诗》、“三礼”、“三传”和《论语》、《孟子》。“十一经”是由“九经”发展到“十三经”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正式将《孟子》列入经书行列,在“十一经”之外再加上《孝经》和《尔雅》,便合成为“十三经”。

现在“十三经”通行的版本是中华书局影印并附有校勘记的《十三经注疏》,分上下两册。南宋以前,经文与注疏是分别单行的,到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才有合刊本。明嘉靖、万历间(1522—1620年)都曾刊行。清乾隆初有武英殿本,简称“殿本”(因刻印书籍的机构设在武英殿而得名),是官刻本;后在阮元主持下,根据宋本校勘后重刻。中华书局影印本就是据原世界书局阮刻缩印本影印的,影印前,“改正文字讹脱及剪贴错误三百余处”。现将“十三经”各部经书的注疏者分列于后:

《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汉孔安国传(伪)

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

唐贾公彦疏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

唐徐彦疏

《春秋穀梁传》晋范宁注

唐杨士勋疏

《论语》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上述注疏,涉及注、正义、疏、传、笺等名称,笼统地看,这些不同名称反映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注释的意思;但古代所以采用不同的名称,是因各名称还有其特定的含义,如:

注,就是注释、注解,用文字对古书中难解的字、句加以解释。

正义,这是注释经史的另一种方式,唐代开始用正义作书名,表明是对原文作了正确的阐明。

疏,比“注”更详细的注解,包括对原文的注释和对前人“注”的注解。“疏”,单独作为注释名称最初出现于唐代,魏晋时有“义疏”。

传,含有传述意,是阐明经义的传释方式。

笺,这种注释方式,含有对前人注解订正、发挥、补充的意义。

“十三经”是部大丛书,有十四万七千五百六十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史学、文学、文字学、伦理学等学术领域,再加上浩如烟海的注疏文字,绝不是短期能读完的,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十三经”未必需要全读,读时应有选择。这就有必要对“十三经”的每部书的概况有所了解。

《周易》:“十三经”首列《周易》,这是承续了汉代“六经”以《易》为首的传统。《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郑玄讲“《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执简驭繁)、“变易”(穷究事物变化)、“不易”(永恒不变)。一说周代人所作,故名《周易》。原本是部占筮书,用以卜测社会和自然的吉凶变化;从其内容的哲理性以及所记载史料的重要性看,实际上是部很重要的哲学、历史著作。

《周易》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最早可能萌芽于殷周之际,经长期积累而成,其作者认为阴阳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和事物变化的根源,所以最基本的符号是“乾”(阴)和“乾”(阳)。由阴阳符号三画重叠,组成八卦(乾乾、乾坤、乾震、乾巽、乾坎、乾离、乾艮、乾兑)。八卦相叠构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卦辞;每卦又有六爻,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合为经文。“传”,也称“易传”,是战国时期至秦汉之际儒家对《周易》经文的解释,有十篇,又称“十翼”。这十篇传是: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其中“文言”是对乾坤两卦的解释,不是指与“白话”相对的文言。

《尚书》:单称《书》,又称《书经》。西汉时才称为《尚书》。“尚”即上,《尚书》即古之书。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是起于上古唐尧,终于春秋初世的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由于儒家尊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二帝三王”之道,且相传为孔子所编选,遂被作为儒家经典。《尚书》有“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之分。西汉时,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的二十八篇称“今文尚书”,另外相传汉武帝时在孔家旧宅壁中发现了用六国文字书写的《尚书》,称为“古文尚书”(已佚)。

《尚书》是部最早的史书,其中有些誓词、文告、记叙性文字很有文学性,所以也被视作我国古代“散文的开端”。

《诗经》:先秦时单称《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诗经》于春秋时编成,有诗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有目无诗,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诗分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各国的民间诗歌,有一百六十篇;小雅、大雅合称“二雅”,是西周京城附近一带的乐歌,有一百零五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有四十篇,多是祭祀时的乐歌,也有部分舞蹈歌曲。讲到《诗经》,常提到“六义”这一词语。“六义”也称“六诗”,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从音乐角度区分诗歌的类别的;赋比兴,是指诗作的写作手法。赋是直接陈述,比是譬喻,兴是寄托。但不能看死,并不是一首诗就是一种写作手法,有的诗是兼采几种方法的。

西汉初,传授《诗经》的有鲁(鲁人申培公)、齐(齐人辕固生)、韩(燕人韩婴)三家。他们所传的诗称为《鲁诗》、《齐诗》、《韩诗》,合称“三家诗”。三家诗是今文诗学,魏晋以后逐渐亡佚,直到清代,佚文才大致搜集起来。“十三经”中所收的《毛诗》,是稍后于三家的鲁人毛亨所传。我们现在所说的《诗经》就是毛氏所传的,所以《十三经注疏》的标目就是《毛诗正义》。《毛诗》是古文诗学。

《周礼》:原名《周官》,王莽时因刘歆奏请将“周礼”列于经,始有《周礼》之名,又称《周官经》。《周礼》按天地、春夏秋冬四时设《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篇,内容是周王室的官制以及战国时各国的制度,也参入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据说,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宇文泰改官制等都受到了《周礼》的影响。经近人考证,认为《周礼》是战国时代的作品。其中《冬官司空》早已亡佚;汉时补入《考工记》,这是春秋末齐国人记录的手工业技术著作。《周礼》成书晚于《仪礼》,因汉代经学集大成者郑玄尊崇《周礼》,而后世经学家又特尊崇郑玄,所以“十三经”仍将《周礼》置为“三礼”之首。

《仪礼》:原名《礼》,亦称《礼经》,因首篇为《士冠礼》,汉时也称《士礼》,到晋代才称《仪礼》。是古代有关冠礼(祝贺成年的礼节)、婚礼、丧礼、祭礼、饮酒礼、乡射礼(射箭比赛礼仪)、宴礼、朝聘礼(诸侯朝见天子,国君派使臣到别国聘问的礼节)等礼仪要求、程序的汇编,共十七篇。经近人考证,认为《仪礼》成书当在战国初至中叶间。

《礼记》:是一部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解释、补充的论述选集,本为西汉礼学家传授《仪礼》时选辑的辅助材料,所以原本是“记”,不是经书。这是一部研究我国古代社会、了解儒家思想以及古代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共有四十九篇。从汉末开始,《礼记》就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视,其影响后来反在《仪礼》之上。其中像《礼运》、《大学》、《中庸》诸篇是很重要的哲学论著;《学记》是研究古代教育不能不读的著作;《乐记》是我国较早的音乐论著,论及音乐的本源、美感、社会作用以及音乐与礼的关系等。

《礼记》相传为汉时戴圣所编辑。东汉时,还同时流传着一部由戴德辑的八十五篇“礼记”本(今只存三十九篇),因戴德是戴圣的叔父,从辈分上相区别,戴圣本便称为《小戴礼记》或《小戴记》,戴德本称为《大戴礼记》或《大戴记》。二本又合称《戴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古代学者认为这“三传”都是解《春秋》经的“传”。近人研究有认为《春秋左传》是部独立的著作,并不是传《春秋》的。《春秋》是“六经”之一,但自从“三传”列入经书之后,“九经”、“十一经”、“十三经”就不再单列《春秋》了,因“三传”都是与《春秋》合刊的。《春秋》是部编年体史书,一说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修订而成。所记史实,始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不仅记有鲁国这期间的政治活动、婚丧祭祀以及日蚀、水旱等自然现象,还记有其他各国的大势演变情况。这部记载二百四十二年涉及春秋各国的史书,只有一万七千字。由于文字过于简洁,加之认为孔子修《春秋》字字寓褒贬,于是后世学者便对《春秋》作解释,补充史实,阐发其“微言大义”。这样给《春秋》作传的便有不少,《汉书·艺文志》著录五种,但存书传于世并列入经书的只有这“三传”。

《春秋左传》,亦称《左传春秋》,简称《左传》。旧说作者是左丘明,现代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人编成。《左传》叙事从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比《春秋》所记的下限要长。长出的这部分称之为“无经之传”。《左传》与其他二传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着重于叙史事,而不是发明经义的“微言大义”。所以,既有“无经之传”,也有与《春秋》经文相矛盾的传文。另外,《左传》的文字简练而富于文采,记事委曲详明,从动作和内心活动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不少传文是很有魅力的历史散文。就史学和文学价值言,《左传》不是《公羊》、《穀梁》二传可比的。

《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相传战国齐人公羊高传,原为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才成书。与《左传》相较,其特点在于逐字逐句解释《春秋》,着眼于阐述“微言大义”。它的史料价值不高,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了解《春秋》字义,了解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等。

《春秋穀梁传》,简称《穀梁传》,相传战国时穀梁赤所传,原也是口耳相传,到西汉时期著成书。与《公羊传》相似,不注重从史实方面解说、补充《春秋》,而在于阐发其“微言大义”。其价值主要在于帮助读者了解《春秋》经文字义和儒家思想。

《论语》:东汉时列入“七经”,唐时刻入“开成石经”,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我们研究经学、哲学、教育学、伦理学、文学必读的古籍。《论语》产生于春秋末战国初,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著的,主要是孔子言行的记录。书名是一开始就有的。

在汉代,《论语》亦有古今文之分。今文本有《鲁论》(相传鲁人所传)和《齐论》(相传齐人所传)。前者二十篇,篇次与现在通行本相同;后者二十二篇,较《鲁论》多《问王》、《知道》二篇。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把鲁齐二本融合为一而编定,称为《张侯论》。古文本的称《古论》,相传是汉景帝时于孔子旧宅墙壁发现,有二十篇。现在通行的本子,基本上是《张侯论》。全书二十篇,每篇都是从篇头一两句中摘取两三字命名,如第一篇是《学而》,就是从本篇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摘取的。《论语》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言词简略,有的词又较含混,加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根据他们不同需要或不同理解,对《论语》的解析、评价,颇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各执一端,所以在读《论语》参阅各家之说时,应注意那些断章取义、曲解、随意引申的毛病。

同类推荐
  • 一路林红

    一路林红

    以文情并茂的短故事,带领读者遍访欧亚美洋非五大洲。以企业高管的眼光和文学的情怀,细腻温婉、诙谐幽默的笔触,诠释中西方文化。以充满哲思、怡情怡景的人生感悟,编制成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生大片。《一路林红》是作者路琳根据她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用足迹和心情写就的作品。文中记述了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与一件红风衣的奇缘;在夏威夷海滩与英俊飞行员偶遇,并再次巧遇飞越基拉韦厄火山;在北海道雪域邂逅一只野红狐而那红狐却温顺地在她身边坐下对眸……
  • 心中的信

    心中的信

    倪匡绝版经典散文集《心中的信》把第一批不寄的信结集出版至今,已经快两年了。两年来,仍然不断在写着同样的信,所以,又有了可供结集出版的第二批。第二批《不寄的信》,涉及的内容比较起来,更加广泛了些,但是基本上还是一样的:阐发个人在感情上的各种感受,包括了个人的一贯观点。在快出第二批不寄的信之前相当久,已经很为书名伤脑筋,想过许多书名,如《不寄的信第二集》、《另一批不寄的信》、《又一批不寄的信》、《不拆的信》、《寄不出的信》等等。谁知道到了晚上,和林燕妮、俞琤、黄霑、郑君略几位,喝酒谈天,众多高手在场,灵机一动,何不请他们想一个书名?黄霑陡然大呼一声:「心中的信」。
  • 秦少游诗精品

    秦少游诗精品

    《秦少游诗精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古近体诗选注本,由黄思维选注。全书收诗近百首,把秦观诗作“清新妩丽”与“严重高古”两方面的风格特点都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书中注释甚精,另有“总说”栏介绍诗作背景,并作总体介绍。又有“辑评”栏集录古今评语,以供读者参考,是一本上佳的古典文学普及读本。
  • 我是红岩人

    我是红岩人

    《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史册上最辉煌的篇章,60多年来几乎被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地情感化,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以至文学艺术和历史真实交织在一起,大家更愿意接受艺术的感染。我有幸一生与红岩结缘,但我却是从红岩的后面走到红岩的前面。
  • 人在草木间:人民日报2018年散文精选

    人在草木间:人民日报2018年散文精选

    本书是人民日报副刊2018年年度散文精选。书稿遴选了2018年大地副刊上的优秀散文名篇,按题材内容编排成册,以飨读者。这其中,不乏大家名家的经典散文作品,也有文坛新秀的成名作。他们锦绣文章,风流文采,代表着一个年度甚至一个时期的人文标杆。
热门推荐
  • 来自木叶的闪光猿

    来自木叶的闪光猿

    一个大学生意外穿越到了火影世界,不过并不是那个他熟悉的时期。三战还没到,团藏和猿飞老头勾心斗角。对此,主角不想表示什么,别惹我就行,可是你不给开工资,这就很严重了啊!一心只想要保命苟活的他,本来都打算把凯的八门遁甲骗过来后,专门精心体术,这样的能力足够他保命了。万万没想到…机缘巧合下捣鼓出了家族世代想要的血继限界,光遁。这不就飘了吗?“八尺琼勾玉!”宇智波鼬:……“天丛云剑!”大蛇丸:……见到人就是一句“哎呀呀,好可怕啊!”“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了不得啊!”“速度就是重量啊…话说回来…你被光踢到过吗?”这是一个穿越者逐渐放肆猥琐的故事。
  • 怵惕梦魇

    怵惕梦魇

    末世无处不在,鬼城的天就没个好天。(yè)鄴非女躲过了丧尸,躲过了台风海啸,躲过了基地大战,躲过了变态竹马强查性别,到底没躲过一个瞌睡,做了个梦的功夫,就被迫参与进了别人家的末世。自家的末世都费劲吧啦,要死要活要人命,别人家的末世简直是死都不知道个咋死,‘弱不禁风’的鄴非女抱紧自己的小包袱悲愤欲绝,气的愤愤的一头扎进噩梦里!
  • 星转尘凡

    星转尘凡

    两个世界,两个身体,同一个灵魂。一个身体死去,一个灵魂来的另一个身体上。穿越两个世界,难道其他世界。是变强,还是死亡。
  • 她的X他的Y

    她的X他的Y

    患病女主X腹黑男主“我听过吃海鲜过敏,吃芋头过敏的,居然还有吃葡萄过敏的?” ... 怂包也有惹不起的时候 只是吃了个葡萄怎么这样了? ...“昨晚又出去打架了?”顾云晞看着一旁的女人问道。“啊?有吗?咳,应该,似乎,没有出去吧。”沐心悦眨巴着无辜的眼,不确定道。“那我怎么听门卫说昨晚你开车出去了。”顾云晞眯着眼看着女人说道。“呃,这样吗,应该没有吧。我今天起来,挺精神的啊,没有腰酸背痛。”沐心悦抓了抓头发说道。“你每次打了架第二天都神清气爽。”某男吐槽道。“...”电视传来声音“昨晚X集团太子爷遭不明人士袭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破魔化神

    破魔化神

    神魔交战,大陆转变。万气之境,凝气为神。罗魂段位,扭转乾坤。他,是万物所寄托的希望。肩负重任,化神破除重重困难。灭罗过魂,开创新一代的世纪。
  • 风雪尚在人依稀

    风雪尚在人依稀

    苍生之道太远。迷惘之途,谁为救?=-=“如果师尊不是师尊该多好。”那时她如此希望。“师尊只是师尊。”梦醒了人也该清醒。“妖又做了什么?人亦有好有坏。”他疑惑为何要对妖魔赶尽杀绝。“请您收我为徒”幼时的他,复仇是最大的目标。=-=女主是主要视角,女主无cp。全篇应该算群相吧,这个有点难定义。
  • 凡人修仙大系统

    凡人修仙大系统

    普通高中生李凡被雷劈中后,意外获得修仙系统。法术、灵器、功法应有尽有,走上凡人修仙之路。至此,他的人生不再平凡。美女校花、性感老师、妩媚少妇形形色色的女人走进他的生活……
  • 死神的传奇游戏
  • 人比花妖

    人比花妖

    陌上华少是一枚容貌俊俏的奇男子,尤喜四季不灭的花儿,在他的居住的岛屿上,种满了奇花异草,他为了不让花儿凋谢,需要炼制丹药,这种丹药由儒释道三教教义、女人的魂魄以及像风一样的女子的鲜血炮制而成,在他的密室中,储藏了数不清的魂魄,这些魂魄貌似安然顺遂,实际暗波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