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54000000016

第16章 经、史、子、集(2)

《孝经》:作者不详。旧说孔子所作,或说曾子所作,均不足信。近人研究,成书当在公元前三世纪或公元前二三〇年左右,为孔子后学所作。古文本相传为西汉经学家孔安国所注,分十八章。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玄宗命诸儒汇集六家说为注,于天宝二载注成并刻石立于太学,《十三经注疏》采用的就是这一注本。

《孝经》宣扬封建孝道,论述以孝治天下,认为孝是“德之本”,孝是天经地义的事。《孝经》分置十八章,但在“十三经”中是文字最少的一部,仅一千七百九十九字。东汉时列为“七经”之一,虽然后来的“九经”、“十一经”未列《孝经》,但一直受到儒家和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最后终于归入“十三经”,从此确定了它的经书地位。

《尔雅》:在“十三经”中,这是一部特殊的著作。作为一本专门解释词义的工具书性质的著作,竟被儒家视作经典,这是很有意思的。《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大致按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纂的词典。所以命名“尔雅”,是表明这部书是以雅正之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现在通行的本子有十九篇,其中《释诂》、《释言》、《释训》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的,属普通词典性质;其余《释亲》、《释宫》、《释器》、《释鸟》、《释兽》等十六篇是解各类名物的,具有小百科词典性质。它大体成书于战国末年,是当时一些儒生汇集各种古籍词语训释资料编辑而成,后又经汉代人的陆续增补,才成为现在所见到的《尔雅》,共一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字。

编纂《尔雅》,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阅读包括儒家经书在内的古书、辨识名物。汉武帝独尊儒术并立“五经”博士后,从中央到郡县甚至乡聚,广设学校,读经成了当时读书人实现理想、追求利禄的重要途径,《尔雅》便成了儒生们重要的工具书。后来,儒家索性把这部帮助阅读经书的工具书也列为经书了。

《孟子》:《孟子》在西汉时就受到了重视,文帝时置博士,作为经书的辅翼传授,但却是列入“十三经”的最后一部。《孟子》现存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篇。篇名是从篇开头的文句中选择几字命名的,如第一篇是《梁惠王章句》,其中“梁惠王”三字就是从本篇第一句“孟子见梁惠王”中摘取的(至于“章句”二字,则是汉代经学家、训诂家用以表示分析古书的章节句读之意的)。《孟子》是孟轲因主张不见用,退而与万章等弟子所撰。内容涉及对人性、政治、教育、修养、处世等方面的论述;主张法先王、行仁政、认为只有仁政才能使“天下之人皆归之”,并提出“民贵君轻”说。《孟子》的思想以及其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善于比喻、长于辩论的文风,对后世的散文家诸如韩愈、苏轼等影响都很大。

这十三部著作,在长期封建社会中成为知识分子主要攻读的儒家经典著作,而“十三经”也被作为儒家十三部代表性著作的统称了。

)第二节 二十四史

“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这是宋朝名臣文天祥被俘后答复元朝孛罗丞相劝降时的反问。“十七史”是指从古至宋以前相连接的十七部史书。文天祥认为“十七史”中所记载千百年兴亡浮沉的是是非非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他这句话不但巧妙地回避了正面回答,而且嘲讽了元朝的胜利也只不过是一种改朝换代,没有什么值得论说的,表示他轻蔑对方的态度。文天祥所说的“十七史”是宋朝人对以往十七部连贯性史书的统称。宋朝以后,元明清三朝又按照新朝修旧朝史的惯例,编修了自宋至明的史书,清朝又辑录了《旧五代史》和增收了《旧唐书》而合为二十四部,被人统称为“二十四史”,一称“正史”。

“二十四史”包含着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史书。“二十四史”在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被正式定名为“正史”。从此,“二十四史”与“正史”成为同义语词了。但“正史”一词却在此以前就已使用。

最早使用“正史”一词的是梁阮孝绪的《正史削繁》九十四卷,此书虽佚,但见于《隋书·经籍志》著录。唐朝初年编修《隋书·经籍志》,开始在史部设正史类,把《史记》、《汉书》这类体例写成的纪传体史书列入这一类,但还没有确定一代仅一史的限制。基本上依体裁划分,只是一种图书分类,而不包含固定某史为正史之意;不过,从《隋志》著录情况看,已略含正统意味,如田融所撰《赵书》十卷是纪传体,但因赵非正统,遂不入正史而屏归霸史类。

唐初修《晋书》,由于唐太宗参加过《宣帝纪论》、《武帝纪论》、《陆机传论》和《王羲之传论》的历史人物评论工作,于是《晋书》便居十八家晋书之首,地位显然高于他籍,开后世于多本中选取一种作一朝史书代表的风气,使“正史”代表正统的含义进一步发展。但是,刘知几的《史通》中仍以“正史”与“杂述”并举。他所谓的“正史”是指能记录一朝大典的史籍,而以正杂对称,足见“正史”地位还不是非常尊崇的。

《宋志》沿《隋志》旧例,列“正史类”于史部之首,并由官府陆续雕版,刊印了正史十七种。

清初修定明《艺文志》的“正史类”包括纪传和编年二体,打破了历来以纪传体为“正史”的惯例,同时也证明清初修明史时,“正史类”尚能随意变更所包含的内容。

清修《四库全书总目》不仅定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而且还明确规定了“正史”的神圣地位。其“正史类”的小序中说:

正史之名,见于《隋志》。至宋而定著十有七。明刊监版,合宋辽金元四史为二十有一。皇上钦定《明史》,又诏增《旧唐书》为二十有三。近蒐罗四库,薛居正《旧五代史》得裒集成编,钦禀睿裁,与欧阳修书并列,共为二十有四。今并从官本校录。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所由与稗官野记异也。

从此,“正史”之名始具特定含义,它既有代表正统政权的意味,又有国定一史的含义。那么,“正史”究竟为什么如此受到重视?因为它确有超越其他史书的优点,也可以说,“正史”具有自己的特点。

其一,“正史”记载的对象是历史上的主要朝代。这些朝代大多是被认为正统的政权,相沿具有高于其他史书的地位。

其二,“正史”主要采用纪传体的编撰方式。纪传体有纪、传、志、表各种形式,便于表达内容。它记载范围较广,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搜集资料也比较丰富,是极便于参考的资料宝库之一。

其三,“正史”包括从黄帝起到明末止的漫长历程,彼此只有重叠而无间断,上下年代相接,贯通一气,使人从这套书中可以看出古今贯通的中国历史概貌。

有了这三个特点,自然超越其他同时代的同类著述而自居首位了。

“正史”的编纂者大致可分官修与私纂两种不同情况。司马迁撰《史记》是私撰的一家之言。两《汉书》和《三国志》是经过官方同意由私人撰写的。从隋朝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正式明令禁止私撰国史和不准民间评论人物,又加以唐太宗李世民插手《晋书》而题署御撰以后,一代之史的编修工作便成为“人君观史,宰相监修”的官修制度。这种官修史书一般都是后朝为前朝修史。

“正史”的体制比较完备,以《史记》为例,有十二本纪,写帝王事迹,起大事记的作用;十表,排列错综复杂的史事;八书,记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讲诸侯封国;七十列传,即人物传记。全书一百三十篇,用五种不同体裁,纵横交错地反映了历史,为后世纪传体史书创立了典型。后来各朝史书也有某些变更。如书改称志,表不仅用于记事。也有些体裁不全备的,如《三国志》、《梁书》、《陈书》、《后周书》、《北齐书》、《南史》和《北史》等七部史书都没有志书;《后汉书》本无表,南宋初熊方曾编过《补后汉书年表》十卷,有一种计算,把熊表计入“二十四史”的总卷数中。从《三国志》起到《旧唐书》、《旧五代史》各史都没有表。梁、陈、齐、周各史虽无志,但四朝典制内容都写入《隋书》志中,而有五代史志之称(此五代指梁、陈、齐、周、隋,惯称前五代,以别于梁、唐、晋、汉、周的后五代)。

定“二十四史”为“正史”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的事。这二十四部史籍并不是一次会集,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增益形成的。

“正史”最早的合称是“三史”,始见于《三国志·吴书》卷九《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中记孙权劝蒋钦、吕蒙二人读书时所说:

(孤)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又《蜀书》卷十二《孟光传》中也说:

(光)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

《隋志》也著录有吴张温所撰《三史略》二十九卷。

此“三史”究竟指哪三种史籍?

清人王应奎在《柳南续笔》卷四《三史》条中对史、汉以外的一史未加肯定而作疑似之词说:“马班而外,其为东观纪欤?抑为袁宏纪欤?谢承书欤?不得而知也。”而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卷四二《三史》条则明确指出说:

三史似指《战国策》、《史记》、《汉书》。

这从孙权所说“《左传》、《国语》及三史”一语看,《战国策》似乎会单独标出,而不会包括在“三史”之内。如按时代顺序看,孙权所说的“三史”当指《史记》、《汉书》与《东观汉纪》而言。

《晋书》卷六一《刘耽传》所说:“博学,明习诗、礼、三史。”《北史》卷三四《刘延明传》所说:“延明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应皆指《史记》、《汉书》及《东观汉纪》。这是魏晋南北朝以前所谓的“三史”。

唐宋以后所谓的“五经三史”中的“三史”,据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四二《三史》条说:“专指马、班、范矣。”乃以范晔《后汉书》易《东观汉纪》,因唐以后《东观汉纪》已失传。

“三史”之后有“四史”之说起于唐,但说法有二:

其一,《隋志》正史类小序特标举《史记》、《汉书》、《东观汉纪》及《三国志》为“四史”。

其二,《新唐书·选举志》记唐朝考史科目有《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与现称的“四史”正相合。

继之而有“八史”之名,曾用于道光初日人所编的《八史经籍志》。所谓“八史”指所收录的是汉、隋、唐、宋、辽、金、元、明等八个朝代的经籍志或艺文志等。

“九史”见用于清人汪辉祖所撰的《九史同姓名略》。它指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及宋、辽、金、元、明史。

“十史”之名始见于《宋史·艺文志》子部类事类著录的《十史事语》十卷、《十史事类》十二卷及李安上撰《十史类要》十卷等,各书均佚。此“十史”当指三国、晋、宋、齐、梁、陈、北齐、北周、北魏和隋等十部史书。

“十三史”之名始用于唐,《宋史·艺文志》的集类文史类中著录有吴武陵撰《十三代史驳议》十二卷;史类目录类著录有宗谏注《十三代史目》十卷及商(殷)仲茂的《十三代史目》一卷,史钞类著录有《十三代史选》五十卷。诸书均佚,唐所谓“十三史”似即指《旧唐志》正史类按中所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旧唐志》著录《魏国志》等三家)、《晋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北魏书》、《北齐书》、《北周书》及《隋书》等十三部。

“十七史”之名定于北宋,宋以前正史无刻本,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出禁中所藏《隋书》付崇文院刊行。嘉祐六年(1061年)并梁、陈等史也次第校刻,前后垂四十年(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九九)。它所谓“十七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后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和《新五代史记》等十七种史籍。《宋志》史类史钞类即著录南宋人所撰《名贤十七史确论》一百零四卷。子类类事即著录《王先生十七史蒙求》十六卷。“十七史”之名,南宋时已颇流行,后世多沿用“十七史”之名,如元胡一桂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十七卷。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一书为清代史学名著。清初汲古阁曾合刻十七史,成为当时通行的正史合刻本。

元人在“十七史”外加上《宋史》,称“十八史”,元人曾选之有《十八史略》之作,明人梁孟寅在明撰《元史》完成后,即因《十八史略》而成《十九史略》。《明史·艺文志》还著录有安都所撰的《十九史节定》一百七十卷。

“二十一史”始于明。嘉靖初,南京国子监祭酒张邦奇等请校刻史书,世宗命将监中十七史旧版考对修补,取广东宋史版付监,辽、金二史原无版者,购求善本刻行以成全史。嘉靖十一年(1532年)七月成“二十一史”南监合刻本。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北监又刻“二十一史”,三十四年(1606年)竣工。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八《监本二十一史》条中曾评:“其版视南稍工……然校勘不精,讹舛弥甚,且有不知而妄改者。”所谓“二十一史”就是十七史加宋、辽、金、元四史。“二十一史”之名,清乾、嘉时尚沿用。王昶在《示长沙弟子唐业敬》中说:

史学当取二十一史及明史、刘昫《旧唐书》、薛居正《五代史》,以次浏览(王昶:《春融堂集》篇六八,嘉庆十二年塾南书舍刊本)。

王昶所言,实已指“二十四史”,但仍用“二十一史”之名,可见其已为固定名词,另一位学者沈炳震就以此为名撰著了《二十一史四谱》。乾隆十一年(1746年)还刻行了“二十一史”合刻正史共两千七百八十一卷,分装六十五函。

乾隆四年(1739年)明史修成后,合前原有的“二十一史”而有“二十二史”的合称,乾隆十二年(1747年)诏书中正式用“二十二史”名称,清代虽有二部史学名著用“二十二史”之名,但与清官方所指不尽相同: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系“二十一史”加《旧唐书》;赵翼的《廿二史劄记》则于清代官称的“二十二史”之外又包括《旧唐书》和《旧五代史》(各与新书合为一史,仍是二十二史之数),实际上已是二十四史了。

清乾隆十二年至四十年(1775年)间曾有“二十三史”之名,即于“二十二史”之外复加《旧唐书》,但“二十三史”之称并未流行。

“二十四史”几乎已成为正史的同书异名。它是乾隆四十年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旧五代史》,并由武英殿合“二十三史”刻行后的定称。不久,《四库提要》又明确规定此二十四部史籍为正史。从此以后,不经统治者批准,不得增列正史。正史——“二十四史”的尊崇地位至此底定。

民国初年,柯绍忞撰成《新元史》,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明令列入“正史”,遂有“二十五史”之称,后来《清史稿》撰成,也有并称为“二十六史”的。

“二十四史”共有三千二百五十九卷(包含子卷和《后汉书》年表卷数),如再计入《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和《明史》的目录卷数,则总卷数当为三千二百六十六卷,总字数达二千七百余万字。卷数最多的是《宋史》,有四百九十六卷;其次是《明史》,有三百三十六卷(含目录四卷);最少的是《陈书》,只有三十六卷。

“二十四史”中各史包含时间最长的是《史记》,上起黄帝,下止汉武,大约有三千多年。“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和《南史》、《北史》是通史外,其他都是断代史。

“二十四史”中各史间只有重复,没有脱节。它有两种重复:一是人物的重复,如曹操在《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中都曾记及,至于宋、齐、梁、陈各书与《南史》间,北魏、北齐、北周各书与《北史》间,所记人物的重复更多了。二是时代的交叉重复,如《史记》与《汉书》间,《后汉书》与《三国志》间多有交叉。

“二十四史”的排列次序,历来曾有不同,如《隋志》按朝代兴亡先后为序,自晋以后,排南朝至梁,然后排北朝的魏,又排南朝的陈,再排北朝的周,但《北齐书》未被排入。这是由于唐得政权于隋,隋得政权于北周,而北齐与唐无关联,所以不排入正史。

《旧唐书》采取先北后南,即晋、宋、北魏、北周、隋、南齐、梁、陈、北齐。这是由于唐是由北朝系统而来,所以尊北。至于最后到北齐则是由于唐未列北齐书于正史而系后补入的。宋以后的排列是先南后北,这是司马光在《通鉴》中的意见(《通鉴》卷六九)。因为宋是从南方政权接统而来的。这一顺序从此成为定局,再也没有更易。

同类推荐
  • 知非集

    知非集

    《知非集》里的几十篇文章,格式是不尽相同的,有长有短,从中不难看出来,作者的写作完全是真情流露,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无论长短,写的都是真心实话,无论写或者不写,都不做文字的奴隶,只做自己内心的主人,只有如此,文章才有品格,才有价值。作者简介周菊坤,生于苏州木渎。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写作,出版有《木渎》、《冯桂芬传》、《严家淦与严家花园》、《小院风景》(合著)等书,主编《姑苏十二娘》等。
  • 鲁迅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

    鲁迅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

    本书收录了鲁迅所有的散文名篇,并收录了一部分精品杂文,根据文章写作内容和特点共分为五个专辑。这些散文记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主要经历,追忆了多位家人、伙伴和亲友,展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生活画卷。这些篇章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特点,文笔亲切耐读、深沉隽永,是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书中收录的杂文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体现了鲁迅博大精神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处处体现着鲁迅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 沉浮诗丛

    沉浮诗丛

    回望往昔岁月,时而热烈,时而低沉,热烈时觉得生活无限美好,低沉时又深感苦闷和忧烦。一路跌跌撞撞、蹒跚举步行至今日,偶得宽余,寻拾旧稿,依时间顺序编纂成集。谨把此诗集作为五十年前知青生活的记忆,献给那已逝去的青春岁月。
  • 小说艺术探胜

    小说艺术探胜

    雷达文学评论集,对驰名全国的佳作和活跃于文坛的许多优秀作家,做了颇有见解的评价和深入的品评与研究。对创作中的艺术问题,给予有益的研究和分析。
热门推荐
  • 世界万物唯我掌控

    世界万物唯我掌控

    主角罗文祥,因祸得福,获取〖万物之主〗这项系统,正式成为一名〖时间刺客〗。掌控时间,掌控世界。【黑铁作家·东皇银龙】【银龙出品·必属精品】【银龙创作·必定扑街】
  • 守护甜心之王子响叮当

    守护甜心之王子响叮当

    史上最倒霉穿越女——冰见雨夏。只是对着动漫鄙视了一眼,便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越了。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牛顿的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第三定律,也不可能就穿了啊!!碰上无良夫妇丢下了她……哇哦,善良的边里唯世。讨厌,冷酷的安藤凌枫。可恶,邪魅的月咏几斗。OHMY!!她可不想撞桃花。
  • 恋上我的薰衣草公主

    恋上我的薰衣草公主

    他和她偶遇在花园里,他便对她一见钟情,给了她一条薰衣草手链,并霸道的对她说:“你只能是我的。”便匆匆离去,长大后,她为找到他,从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变成冷酷无情的杀手,她来到了安格尔圣斯学院,他也来到了安格尔圣斯学院,为了寻找他心中的薰衣草公主,他和她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他的右手藏着神灵啊

    他的右手藏着神灵啊

    你真的以为自己的右手只能用来撸管?不!不是这样的!苏果:让我来告诉你,使用右手的正确姿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苍海疑案

    苍海疑案

    苍海市是中国沿海一座小城市,城市不大,怪案、疑案却是一桩接一桩。苍海市有两个人:徐风,男,二十二岁,内家拳年轻高手,擅长太极拳和八极拳。张建武,男,二十一岁,徐风师弟,擅长暗器,喜欢思考。从BRT案件的破获,两人合力揭开了各个疑案的面纱。
  • 我暗恋青梅已久

    我暗恋青梅已久

    安琪,我想默默守护你,就像小时候一样。不管怎样我只想伴陪你身边。暗恋一个人是苦涩的,可是互相暗恋却是甜蜜的。男主宇向:其实我已经喜欢你很久了,我不想做你的哥哥,我想当你男朋友。安琪:我也喜欢你很久了。
  • 和西的记忆

    和西的记忆

    魂族,妖界,神界`,神族。这些种族的纠纷,只是因为利益而已。但是这一切的所有都不能阻拦爱的界限和力量。
  • 琴瑟无双

    琴瑟无双

    【推荐校园甜宠完结文《近他者甜》】 他是苍月深居简出、无欲无求的逍遥王爷,她是丞相府中家喻户晓的大家闺秀。初遇时,他一身白衣,踏着一片火红缓步而来,身姿卓越,清冷决然。而她,立于琴旁,满眼惊艳。只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两人相识之后,有求的是他,有欲的是他,欲求不满的也是他。某日,苍月长情浑身慵懒、悠闲从容地躺在竹榻上,单手支着下巴,目光炯炯地看着合欢树下扶琴的女子。苍月长情:宁儿,等你及笄之后,我们成亲,可好?无人应答。苍月长情:宁儿,等灭了鬼门,我们成亲,可好?一片安静。苍月长情一脸幽怨:宁儿,再不成亲,本王可要变成苍月的笑话了。合欢树下的女子淡淡抬眸,眼底的波光如湖水般看向男子,绝色精致的小脸无波无澜,想到苍月最近流传的传言,微微点了点头。沈闺宁:好。闻言,某王爷心底一松,随即面色一窘:宁儿这么痛快,难道是听到了关于他畏妻的传言?苍月王朝逍遥王苍月长情一生无欲无求,唯一在意的就是旁人惹他的宁儿不快,他的一腔孤勇,他的一世深情,都给了那个叫沈闺宁的女子。
  • 大明星的小天使

    大明星的小天使

    什么?过不下去了?要离婚?好啊,房子给她,车子给她,公司给她,钱给她,儿子给她,把我也拿给她吧,就这样,反正这辈子杨茜是逃不出吴毅的魔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