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消费者的心中都存在一个情感按钮,他们追求梦想、欲望、情感的体验和满足。而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能在消费者的心中与这些情感建立一种深层次的联系,将情感按钮用品牌来代替。此时,消费者购买品牌的内在动力就来自于对那些梦想、欲望、情感的体验和满足。消费者在消费这些品牌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宣泄着自己的内心情感,展示自己对更加精彩的人生生活方式的追求。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已不仅仅是出于功能利益,而是更多地出于情感利益和象征性利益,追求品牌功能之外的精神性价值和符号象征性价值。
消费者的心理势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品牌的推广策略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事件、社会事件、媒介事件来培育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空间,使消费者在品牌接触中实现自己的欲望需求,满足自己对某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建立个人对群体的身份认同,是打造强势品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消费者的心智中设定一个品牌按钮,并充分地利用相应的消费者心智资源,将会使品牌获得难以匹敌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统一战线的整合博弈之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在中国民主同盟的机关报《光明日报》上,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名单,张治中、傅作义、程潜、张难先、龙云等原国民党军政要员都位列其中。
成者王侯败者寇,这是亘古不变的常理,但是共产党打下天下却不独吞,毛泽东对国民党人的重用臣服天下。
将历史稍微往前翻一页。1946年底的时候,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的时候,应者寥寥,原国民党中宣部长陶希圣大骂民主同盟是“国民之叛徒”“人类之蟊贼”。
不祥之云早就笼罩在了国民党头上。从那一刻起,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就已经黯淡了。而在同一片天空下,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却喷薄而出,在中国的夜晚大放光明。这个与党、军队并列的法宝像一块巨型磁铁,不仅将中国人民牢牢地吸附在自己身边,更让中国各民主党派、国民党中的有识之士纷纷失去自控力。黄济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国民党将领改造纪实》,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
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说:“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毛泽东对统一战线是非常重视的,从他将其视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中就可以看出。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35年12月末,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号召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表示共产党将向所有阶级开放。
依靠统一战线的号召力,红军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在中国西北建立了一个牢不可摧的红色大本营。在统一战线的战略指导下,共产党还成功地争取了张学良东北军、杨虎城西北军的支持,国民党的政权体系风雨飘摇,从内部被一点点地瓦解。
从谋略学的角度来说,统一战线是一种谋势的策略。在毛泽东一生的革命斗争中,在“神圣事业”的旗帜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以共产党为核心的统一战线是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件核心武器。
统一战线说得通俗点,就是建立一个利益高度紧密的共同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只有建立利益共同体,才有可能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因素。
统一战线的具体战术是“化敌为我”,将敌对力量改造后为我所用,将普通老百姓改造为军人,把土匪、中间派改造成同盟军,把国民党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人民军队,等等。敌人力量越来越薄弱,而我方的力量则越来越强大。
“化敌为我”的策略体现很多方面,在战争中的集中表现就是改造俘虏。解放军是靠小米加步枪发家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但是却不会用在战斗中缴获的国民党的山炮,打仗时把山炮和步兵一起拉到阵地上,把山炮当枪使,从炮筒里往外瞄。被俘虏过来的国民党炮兵看了就直笑。大炮怎么能当枪使呢?它是有射程的,要把它拉到阵地后面去,算好射程再开炮才能击中目标。其实,国民党军队的军事素质是很高的。
解放军一想,俘虏的军事素质高,不能浪费,所以中央下了一个文件,凡是抓到的俘虏一个不许放,统统补充到解放军部队里。这个政策被叫作“即俘、即补、即战”,上午被俘虏,下午就参加作战。结果,解放军的部队越打越多,国民党军队则越打越少。毛泽东曾说我军人力、物资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统一战线成功地造就了一场古今中外都非常罕见的“人民战争”。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以60万军队消灭了国民党80万军队,又是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然而,事实上,解放军是以压倒性的人数优势将国民党军打败的。这不难理解。前面我们就提过,在解放军的后方有成千上万的不穿军装的军队,这就是共产党动员的人民群众。有资料统计,淮海战役中先后动员的民工达220万人次,他们为解放军推车送粮,给解放军治伤员,给解放军做饭。古今中外的一切战争中都不曾见过这种宏大的场面。国民党的后勤都是自己动手的,武器辎重都是自己拉着的,老百姓不搞破坏就已经是非常仁慈了,怎么可能会自发支援他们呢?
正是统一战线这个巨型磁铁造就了难以计数的武工队、游击队、民兵,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理解,统一战线思想的核心是整合全部利益相关者的的价值,进行全方位营销。利益相关者既包括自己人,也包括对手,敌友的立场是可以进行转化的,它以利益为基本原则。
商战是一个永恒博弈的过程,竞争无处不在,和外部对手存在斗争,和内部自己的人也存在斗争。竞争对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也能合作,而内部人在利益不均的情况下也能分裂。这就是博弈。
所以,“营销统一战线”就是要以“利益共赢”为导向,不以消灭竞争对手,或剥夺支持者的利益为生存基础,而以为利益相关群体创造价值为准则,以共同成长为方向,整合全部相关资源,建立利益相关的价值链,进行全方位营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营销战就是一场社会资源的争夺战。
利益相关群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政府主管部门、执法部门、媒体等公共机构。他们控制着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企业如果站在社会公共机构的角度,以为他们创造价值来设定自己的目标,就能赢得他们的支持,而如果片面追求自己的利益,就等于为自己树立了一个隐形的最强大的敌人,随时都有灭顶之灾。
第二,投资人、供应商、广告公司、咨询服务公司、广大股民、员工等企业品牌的直接受益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群体看似是企业品牌利益的瓜分者,但是有了他们的支持,企业获得的利润会更多。事实上,企业品牌的分红能力越强,它的生命周期也就越长。
第三,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手中的资源是最大的资源。以“利益共赢”为原则,充分利用竞争对手的资源,是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毛泽东的“化敌为友”是这一原则最生动的体现。
第四,消费者。在现代营销观念中,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购买者,而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创意者和生产者。“超级女声”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消费者(粉丝群体)组成了一个联盟,与品牌达成了长久性的情感互动关系。
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都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这就是当代商战中经常讲的“竞合”,是敌是友都要依据利益而决定。
“竞合”是消灭恶性竞争,是各方协同发展的最优选择。对于竞争对手手中的优势资源,“恶性竞争者”总是怀着恐惧或嫉妒的心理,而“竞合竞争者”却善于发现其资源的边际效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各种临时合作或长期合作的关系。
蒙牛在创业初期就打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战略口号,它在和林生产基地树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画面是万马奔腾,广告口号是:“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塞外明珠耀照宁城集团、仕奇集团,河套峥嵘蒙古王,高原独秀鄂尔多斯,西部骄子兆君羊绒……我们为内蒙古喝彩,让内蒙古腾飞。”
伊利是蒙牛的宿敌,但是蒙牛把它排在了广告牌的首位。
其后,蒙牛又率先提出建设“中国乳都”的倡议,高挂免战牌,像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一样,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因为从地区的眼光来看,内蒙古的乳业品牌彼此间是一种竞争关系,但是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内蒙古的乳业又是一种合作关系,他们有着共同的外敌,只有内蒙古的区域品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地位,生存于其中的企业品牌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毛泽东把共产党定位为“广大劳苦大众的救星”,将共产党的宗旨定为“为人民服务”。谁是劳苦大众?谁是人民?这个概念太广泛了。事实上,一切中国老百姓都在人民的范围之内。毛泽东其实是想说,我们共产党是为一切中国人谋取利益的,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自己的同盟军。在具体的执行层面上,毛泽东则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等策略。如此一来,毛泽东几乎整合了全社会所有的进步力量,从农民到土匪,从散兵游勇到国民党官兵,从进步人士到国民党的左翼力量,全方位地整合了社会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军事资源和人力资源,军费、兵员、舆论、武器等一切因素都迎刃而解。
主动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至为重要,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系统,通过客户关系数据库,与消费者建立一种长期的互动关系,关心消费者的利益和感受。长此以往,就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依赖,最终形成一个忠诚的同盟军。
第五,渠道经销商。中国的分销渠道五花八门,分开来看,似乎都很弱小,但是整体来看,其分销力量却非常惊人。所以,与渠道经销商建立统一战线的利益共同体,是企业制胜的最重要法宝。
但是,中国企业与渠道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是最为暧昧的,既无法分离,又彼此算计。很多企业不顾及渠道经销商的利益,甚至以损害渠道经销商的利益来谋求发展,导致与渠道经销商的关系非常僵化,使很多渠道经销商同床异梦,严重的时候还会纷纷倒戈。
随着品牌竞争趋势的升级、终端渠道的日益强大,若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超越狭隘的自私意识,以建立利益相关的价值链为原则,对渠道进行整合及深耕细作,与渠道经销商建立价值共同体。
快运公司宅急送是一个建立渠道统一战线的典范。宅急送在创业初期和许多快运机构都合作过,在国内第一个提出24小时门到门服务。它的速度取决于它的渠道网络。
为了扩大和丰富运输网络,宅急送建立了快运统一战线,即不论是中国邮政、京铁快运,还是个体的快运机构,只要能给宅急送送货,货物上标上宅急送的标志,宅急送就都与之合作,将利润切分一部分给合作者。
最初,宅急送在沈阳没有分公司,从北京寄往沈阳的包裹无法送达。但是,宅急送自己没有,不等于别人没有,它很快与中国邮政达成了合作,宅急送把包裹运到沈阳的中国邮政营业厅,再利用中国邮政的地方网络往下分发。这就是渠道整合。宅急送与中国邮政的渠道合作长达两年多,用极低的成本完成了最初的成长。
除了中国邮政,宅急送还与很多小的运输机构进行合作。比如在西藏、新疆这样的偏远地区,宅急送无法自己建立渠道网络,就和当地的小运输机构合作,由他们往下面的地区发散。这些小的运输机构都是宅急送渠道统一战线的合作单位。
在整合营销时代,厂商想单凭一己之力占领终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生产商与经销商必须建立一种战略合作的渠道统一战线,利用经销商的渠道网络进行联盟营销。
如果我们能回到毛泽东的统一战线,以自身品牌的利益为主导,以消费者为同盟军,以所有利益相关群体的福祉为导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就会在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统一战线的营销学价值在于它包含了一种“协同共赢”的思想,有利于在营销上建立一种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战略格局,在品牌与品牌之间、在生产商与经销商之间、在经销商与终端商之间、在行业与行业之间,甚至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建立一种良性沟通与协调的状态。
现代营销的竞争是一种整合博弈的竞争,它不是以削弱对方为目的,而是以共同成长为方向,是价值的统一和利益的统一。最终能够在营销战争中胜出的,必将是那些拥有强大价值链条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