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写作策略知识对写作心理结构的影响
写作策略是写作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写作心理结构的重要途径。写作策略直接对写作心理结构及其内部的各种写作心理因素进行控制,并能依据其提供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节,从而完善写作的心理结构。学生的写作策略不同于作家的写作策略,它是学生学习写作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它更接近于学习策略。写作是学生学习,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它在学习中不仅是学习写作知识,更多的是进行写作训练,是将学习到的写作知识加以运用,因此它更接近于认知策略。写作策略与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显着的区别。
六、写作策略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较好的写作成绩的取得与教师根据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原理进行教学设计、构思和修改指导以及写作评价,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写作策略性知识呢?具体方法如下:
(一)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概念和规则
策略性知识是在陈述性知识(有关概念和规则的陈述性形式)的基础上转化而来的。因此,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必须以学习构成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和规则为出发点,以灵活运用有关概念和规则展开构思和修改活动为落脚点。现代学习理论认为,概念学习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方法;规则学习方法有“例(规法”和“规(例法”。在进行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概念和规则,必须指出的是,如果学生对构成某规则的概念已经理解,教师则可以直接按照规则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习该规则。
(二)精心选择和运用例文
规则通过例子而习得,对构成写作策略性知识的规则来讲,其例子就是运用规则写出来的文章(例文),所以,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例文来学习规则。由于构成写作策略性知识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运用条件的改变,某种规则往往可以派生出许多子规则。因而,在进行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规则运用的条件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例文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规则使用的各种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有关规则,如教学“按照一定顺序写”的构思规则时,可以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状物、写景和叙事等各种类型的例文。
(三)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转化成自我调控能力,如何使习得的规则转化成自我调控能力呢?在掌握基本能力之初,就应设置变化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以促使学生关注规则使用的各种条件,并对使用规则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意识监控。例如,学生习得了“按照一定顺序写”这一构思规则后,教师可以布置几道作文题让学生进行构思练习。这些作文题之间应该有联系(都围绕“按照一定顺序写”),也要有区别(每道作文题都突出一个子规则,或按时间顺序写,或按空间顺序写,或按事件发展顺序写,等等)。总之,教师要根据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写作策略性知识。如果教师按照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规律进行写作教学设计、构思和修改指导以及写作评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七、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密不可分。一般来说,教学策略意指想要达到预期效果的一整套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特定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它包含了三层基本意思:第一,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第二,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第三,教学策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
写作教学策略问题,实质是写作教学效率问题,是学生的写作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教学活动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写作教学策略,近几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影响写作过程的因素
在实际的写作中,一个人总会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与主题、读者相关的知识,并思考有什么材料可写,这些材料将如何串连、安排;在写作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思考如何遣词用句,以使文章畅达;在写作过程中,或完成某一段落和全文后,也会进行停顿、回顾或修正。台湾学者赵金婷(1992)在研究中发现,写作高成就组的被试,在转译过程中的暂停次数和修改的次数均显着高于低成就者,故可知写作能力愈佳者在写作中各个过程的交互作用愈频繁。
在前面内容里,我们多次提到过弗劳尔(Flower)与海耶斯(Hayes)的写作过程模式,他们认为整个写作包含写作环境、写作者的长时记忆和写作过程三个层面,其中写作过程包括“计划”、“转译”和“修改”三个过程,这些过程又可分为若干子过程,整个写作过程是在写作者自身的监控下进行的,计划、转译和修改三个过程彼此影响,某些过程常会影响到其他过程的运作。当然,影响写作过程的因素还有许多。洪金英(1993)综合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认为有5个因素会影响写作过程:
1.主题知识的影响。指写作者所要传递给读者的特定知识,它会影响写作内容的产出过程,是写作过程中构思的来源。
2.文章结构的影响。儿童对文章结构的认识是随着年龄增长的(En‐glert &; Hiebert,1984),通常写作专家会以特定范式的写法或文章结构来形成写作计划(Hayes &; Flower,1986),这个计划可以引导写作者将什么信息放入文章中,以及如何组织成篇章。
3.元认知策略的影响。元认知是一个人对知道与如何知道的了解,它包括两个构成要素:一是对自己认知过程所了解的知识;另一个是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整。
4.读者知识的影响。指写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意图,如果写作者和读者拥有同样的知识库,那么写作者就无须在文章中仔细陈述所要表达的特定知识;另一方面作者在衡量读者的阅读能力时,会引导其写作内容与方向,提高作品的可读性,方便读者阅读。
5.语言知识的影响。包含文字、句子等基本语文能力以及段落组织与文章结构等文章层次的问题,这些语言知识既是写作的基础,同时也影响写作的进行及作品的质量。
上述主题知识是指围绕某一类事物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如围绕国际象棋的主要内容和有关知识。许多研究表明,主题知识在阅读和写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马库赫恩(Mc Cutchen,1986)认为有关写作任务的主题知识影响记叙文写作过程,特别是写作的内容组织和流畅性。
沃斯(Voss,1980)发现,不熟悉某一主题知识的大学生所写文章中含有大量不切题的内容。德格罗夫(De Groff,1987)发现,主题知识丰富的小学生所写的文章更长,更具有连贯性。雷希特等人(Recht &; Leslie,1988;Weinert,1989)也发现,丰富的主题知识能够提高低水平写作者在写作涉及主题知识任务时的文章质量。在主题知识上,个体差异可能与年龄增长无关,即主题知识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自然增长。克尔克(K迸rkel,1987)发现,三年级小学生中的英式足球迷所写的这方面内容的习作比五年级和七年级的非球迷学生好。这项研究表明,具有某方面丰富主题知识的儿童在写作涉及该方面内容时更像专家,写作质量甚至超过了年长的初学者。罗素贞(1993)对写作的产出过程研究后认为:
1.写作者所拥有的主题知识愈多,产出观念的总量越高。
2.写作时给予作者愈多有关文章结构知识的提示,作者所产出的观念也越多。
3.作者对题目的熟悉度越低,越容易产生与主题无关的命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写作引导中要先对学生的起点行为及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并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其对所要写的文章主题的了解,增加更多可用于写作的信息与材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出更多的写作观念,使写作进行得更顺利,此外,需要在平时多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结构的认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除了要考虑到以上影响写作的因素外,还要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及教师的写作教学等问题加以探讨。
(二)影响写作教学策略的因素
罗萨恩(Rosaen,1992)研究了写作教学活动,认为影响写作教学策略的有以下一些因素:
1.支持观念和文章内容的产生,协助学生产生观念和探索自己的思考,发展后设认知的知觉和策略,以控制写作过程。
2.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慎重配合,帮助学生发展观念、写作知识、技巧和控制的策略,使他们能管理学习和写作。
3.角色关系。教师以提供辅导、引导,以及在写作过程中允许学生为自己作决定的方式,提供教学的支持。
4.鼓励观念的产生。与能创造出作品的环境相比,学生更需要在强调并酬赏观念发展的环境中写作。
5.学习环境。教师在其他教室活动中,创造出有助于使用写作范式和延展知识的学习环境,以激发积极主动的知识结构发展。
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将以上因素融入,则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思、发展写作策略,并提供写作活动的支持与协助,激发写作动机,使学生的写作知识更完备,写作态度更积极。
孙晴峰(1989)针对小学写作教学策略,提出以下看法:第一,给予学生开放、自由的写作环境,让他们真实、自然地写作;第二,写作教学应在小学生熟悉、乐于写、能够掌握的题材中教授写作的技巧;第三,思路的清晰、思考能力的增强、文章鉴赏能力的提高或写作技巧的学习,应是小学生自主学习后获得的,老师则是给予充分的资源并引导讨论。
(三)有效写作教学策略
写作教学是指师生双方以写作为内容进行的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它包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即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运用写作技巧、培养写作能力,最终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其中,写作知识指题目、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改、表达方式、方法、文风和文体等知识;写作技巧指运用写作知识于实际写作之中的方法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与运用写作技巧则包括直接教授写作知识、进行具体的写作训练与指导。写作策略是学习策略中专门针对写作学习的认知策略。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活动。但从教与学的内容上看,写作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教给学生写作的陈述性知识、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的策略性知识,还包括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策略正是写作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因此,从教学内容看,写作教学与写作策略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目前,在写作教学领域中,常见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1.直观表述法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动觉等)来感受事物,了解事物,启发敏感性,同时,把这种感受具体地描述出来。
这种教学策略在国内写作教学中运用极广,并且已有一些实证研究证实此法的确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写作兴趣。
2.图片联想法(看图作文)
图片联想法是指教师以一张幻灯片或图片,亦可用多张连续的幻灯片或图片,引发儿童的联想,并发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这些幻灯片或图片的内容若暧昧模糊,则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和联想力。
该策略的目的在于利用图画来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启发和引导学生把握图意,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言之有物。
3.虚构情节法
教师设定一些足以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写作题目,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以虚构故事情节的方式叙说动人的故事。教师给予学生的写作题目不一定是学生从来没见过或没听过的,也可以在熟悉的故事中加以改编与创造。
4.巧思奇想法
教师提示一件东西,让儿童叙述他们的新构想,也可以让学生以幻想的方式,叙述自己最新奇的一件发明物的创造发明。引导时,教师可举例让学生阐发,而学生写作时则可依兴趣自定题目,以让学生有更宽广的创作空间。
5.角色替代法
儿童在游戏中经常会运用角色想像。在写作教学时,教师可让儿童设身处地去想像另一不同的角色人物或动物,设想他们处在不同的角度可能的想法、观念、思想或意见等。这样,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能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运用此法时,教师可在教学前先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并在讨论时引导学生探索所想像的角色的特色,将这样的特色写入文章中。
6.假设想像法
写作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假如……”的方式去想像、去幻想另一个不同的世界或可能发生的事。这样的写作题材可以刺激学生在讨论或写作时发挥创造力。
7.头脑风暴法
它是利用集体思考的方式,使思想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导出创造性思考的方法。在班级教学时,按照讨论主题和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采用小组讨论或全班共同讨论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