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效率”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无论你是从事企业员工的角度,还是从个体生存的方位来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想把事情做到位,效率是前提。
学会更聪明地工作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社会,努力工作的定义已不同于它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定义,在信息时代,体力工作最努力的人将被支付得最少。而今,人们所需要的是更加聪明地工作。
从前有个奇异的小村庄,村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人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
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得到合同的两个人中一个叫艾德,他立刻行动了起来,每日奔波于1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他的两只桶从湖中打水并运回村庄,并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必须起得比其他村民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由于起早贪黑地工作,艾德很快就开始挣钱了。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钱,并且他对能够拥有两份专营合同中的一份而感到满意。
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比尔。令人奇怪的是自从签订合同后比尔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比尔。这点令艾德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水钱。比尔干什么去了?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四位投资者,和他们一起开了一家公司。
6个月后,比尔带着施工队和投资回到了村庄。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尔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他重新制定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几万的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的水,而所有的这些钱便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账户中。
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最终还是陷入了“永久”的财务问题中。
多年来,比尔和艾德的故事一直指引着人们。每当人们要做出生活决策时,这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帮助,所以我们应时常问自己“我究竟是在修管道还是在运水?”“我只是在拼命地工作还是在聪明地工作?”
聪明地工作的人并不是投机取巧、苟且偷懒,相反,他们是最善于把握人生的人。他们使自己同时也使别人达到了生活的最高满意度。
做事讲求统筹方法
对于计算机来说,由于程序设计师将其设计得具备高效率,它们才有办法同时处理多项指令。然而,人却不需要被设计。要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其实也是很容易的,例如:一边走路,一边思考问题;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一边打电话,一边做面膜;一边做饭,一边扫地;一边运动,一边听录音;等等。
美国总统林肯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这对林肯来说是一个残酷的打击。幸而继母萨拉对他很好,常常督促他读书、学习,而他和继母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自从这位新妈妈来了之后,家务事就不用小林肯操心了,他又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萨拉发现,小林肯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在平时的闲暇时间,萨拉总给林肯讲故事,读名著等。而每到这时候,林肯总是伏在她的腿上,手中拿着自己的玩具,一边听,一边摆弄玩具,不时地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刚开始,萨拉对他的这种态度非常不满,就对他说道:“算了,你既然不喜欢听,我就不讲了。这样下去,你玩你的我讲我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林肯看到对自己有些失望的新妈妈,委屈地说道:“妈妈,我其实听得很认真的。我完全可以把你讲的全部重复一遍,我拆玩具,是因为我想让自己也能够做一个和它一样的同类玩具。我并不想让自己只做一件事情,那样我会觉得自己很笨。我想逼迫自己同时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妈妈,你不要生气好吗?不然的话,我再不拆玩具了,听你讲故事!”
对于任何一件并不真的需要你全副身心关注的活动,你大可不必全神贯注,可试着同时做两件事情。当你的嘴巴和耳朵忙于打电话的时候,手指也无需闲着。
根据日本NHK广播文化研究所和中部广告研究会的调查,日本全国的“兼业视听”正在急剧增加。例如,从早上7时到8时,所有看电视的64%的人,据说同时也在做着其他的工作。再以东京市主妇为目标群体的《兼业视听》节目来说,也调查出为数78.3%的广播、电视都有家庭中的主妇,在收听中兼做其他事情。在美国,已经成为当然事项的“午餐时兼业”,也属于典型的同时处理方法。依据《经营评论》杂志所刊载的消息,最近甚至一部分已经开始出现有“早餐时兼业”的风气了。
纽约是以“午餐时兼业”出名的都市,而住在这里的实业界人士,从正午12时开始,花费足够2小时的时间来进食午餐,甚至要到3小时才吃完的也不在少数。这是因为他们在吃饭的同时,还从事工作的商议、交涉的探询、交换商情等事项。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工作,以便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
日本时间专家小林熏曾在《时间管理学》一书中这样说道:“效率学专家吉尔夫瑞士是个同时处理的老手,他在刮胡子、整理行装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外国唱片来学习会话。同时,对他子女的效率教育也极为彻底。在洗澡的时候他规定他们要背诵外语。吃饭的时候,他常常巧妙地调整谈话题材,来提高其教育效果。”
美国效率专家海德里克在《节省时间的365种方法》一书中说:“如果浴缸需要清洗,可以边洗澡边干,你可以在冲洗完之后或头上正在抹护发素的时候擦洗浴缸。”
我们还可以在洗澡的时候带一个防水录音机,这样在我们刷浴缸的时候就可以听录音了,没准儿还能学点什么别的东西。据说女戏剧演员琼·雷文斯的健身脚踏车上有一只扬声器,在她锻炼的时候会不断地提醒她:“加油,琼!”
用新方法破解合作低效的难题
华盛顿合作规律指出: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这与我们中国的老话:“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深刻地指出了合作中“增人不增效”的困境。
难道三个和尚真的会没水吃吗?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讲了一个现代版“三个和尚”的故事,提出了破解这个困境的方法,相信对大家会有一些启发。
有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该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
第一个庙里的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分三段接力挑,第一个挑一段路程,第二个再接着挑一段,然后第三个人挑回庙里。这样一来,大家不但干活的劲头足,而且还不累,于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可以称为“管理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对三个徒弟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引进竞争机制。你们三个都去挑水,谁挑得最多,吃晚饭时给他加一道菜;谁挑得最少,对不起,晚上你就只好吃白饭了。于是,三个小和尚你追我赶,一会儿就把缸挑满了。这是引进新的机制,赏罚分明,可以称为“机制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觉得天天挑水太累,得想个办法。他们砍了一些竹子连接在一起,做了一个运水的管道,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在下面负责摇辘轳,水桶上去了,第二个和尚负责倒水,第三个和尚则暂时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工作,一会儿水缸就灌满了。这就叫“技术创新”。
从主观上强调,合作是重要且必要的,但是故事里的这些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往往能解决依靠个人主观努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好像这三个和尚,如果缺少了这些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仅仅依靠三个人拼命挑水,看似忙碌但得到的效果却并不是最佳的。而通过了这一系列创新,付出的劳动少了,但是获得的成果却更多了,这样的忙碌才是效率和价值的体现。
树立效率意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我们一直在说这句话,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真正认识到,或者说真正做到这一点。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信息的更新更是以分秒来计,“效率”对我们来说更显得至关重要。无论你是从企业员工的角度,还是从个体生存的方位来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想把事情做到位,效率是前提。
有这样一个故事:
数百年前,有一个国王,看上了平民阿笨的未婚妻,欲想霸占,又怕有失风度,于是便把阿笨“请”来,要他完成一项在国王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一个同时只能烙两张饼的锅中,3分钟内烙好3张饼,每张必须烙两面,每面烙1分钟。
如果按照国王所要求的做,按常规最少需要4分钟,可是阿笨改进了工作方法。他先烙两张饼,1分钟后,把一张翻烙,另一张取出,换烙第3张,又过1分钟,把烙好的一张取出,另一张翻烙,并把第一次取出的那张放回锅里翻烙,结果3分钟后3张饼全烙好了。
做事情只要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讲究效率,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效率与时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同一时间里,有的人能做很多事,有的人则做不了几件事。前者效率高,节约了时间;后者效率低,便浪费了时间。
一个有效率意识的人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完成同一件工作的时间尽量缩短。“阿笨烙饼”的故事,不仅体现了效率意识的一种含义,更说明了效率意识的重要性。
有效率意识的人往往会在同样的时间内力争得到最大的收获。
参加商业活动,不同人的收获往往不同。有人只是按程序参加活动本身,活动结束就算完成了任务。而效率意识较强的人则会在活动期间充分结交朋友、洞察商机,有意识地变相推销自己,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整理会议期间的有关资料,并进一步分析、推理,甚至有时还能得出至关重要的情报性结论。
有效率意识的人善于立体操作,即在做一项工作的同时可以交叉或并行另外的工作。参加各种会议是现代职业人士常有的职业行为,但有时一场会议的内容对自己并不是完全有用,许多人会在会议期间感觉无聊,或会后感到收获不大,况且有些会议不能按时开始,按时到达的人便会有一段时间白白地空耗。善于立体操作的人便会带上一本书或需要处理的文件资料,在会议内容对自己意义不大的时候,去做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
当日事当日毕
人性本身是放纵、散漫的,其表现就是对目标的坚持、时间的控制等做得不到位,事情不能按时完成。如果拖延已开始影响工作的质量时,就会蜕变成一种自我怠慢的形式。
当你肆意拖延某个项目、花时间来削大把大把的铅笔,或者计划“一旦……”就开始某项工程时,你就为自我怠慢落下基石。巧妙的借口,或有意忙些杂事来逃避某项任务,只能使你在这种坏习惯中愈陷愈深。今日不清,必然积累,积累就拖延,拖延必堕落、颓废。延迟需要做的事情,会浪费工作时间,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工作压力。
明人文嘉有首著名的《今日歌》唱道:“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