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夜,候窦杀了杨默,转身便向杨默家中走去,正一推门,蓦然看见李氏陈尸席上,周遭也满布血迹,那候窦吓得一惊,后退了几步,心中惶恐地想道:“莫非这是杨默之妻?现在看来,岂不是我害了她的性命???”
正当候窦准备把李氏的尸首拖出去埋的时候,他又转念一想:“如今其人已死,再悔无用,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我且一把火将这府第烧个干净,一了百了”
说罢,便去了杨府内的庖厨处取了几坛酒泼在杨府各处,候窦走出门来,生了一把大火,只往府中一扔,顷刻之间,火光冲天,浓烟弥漫,候窦立在一旁苦笑道:“从今而后,我便十年不至此镇!”。
说罢便回到集镇准备集合剩余弟兄朝东山去,那寨中弟兄见候窦来到,纷纷面露苦***言不发,杨默走上前来激动地说道:“今晚到此劫镇收获俱无,反而赔上了众弟兄的性命,是我对不起弟兄们!”,说完便于旁边一小厮的腰间引出佩刀准备引颈自刎.....
众弟兄见候窦这般,连忙上前拽住了他的胳臂,并道:“俗话讲国不可一日无君,偌大的一个东山又怎能少了一个头领?如今大王若离我们而去,众弟兄也愿以死相随!”
其余众人见此情势,也都哭了开去,连忙附和道:“大王不可轻生!!!”
那候窦悄悄颊了颊眼,发现自己的计谋已经得逞,便故作矜持地说道:“我亦何尝不愿与大家共求富贵,只是如今我害了众多弟兄,其罪难容啊!”
听见候窦如此说,那些小厮的情绪越发的激动了!都伏在地上哀求候窦。
候窦见时机已到,便道:“既然你们不愿我以死谢罪,那我权且将这条贱命留下,日后报答诸位”。
原来候窦此出戏法,在三国时就已有之,话说那司马昭兵败铁笼山后,山上缺水,只有一条路可通,蜀中姜维派重兵把守,要将司马昭困死山上,司马昭被困在山上,断了水路,山上只有一泉,却有六千名兵将,水不够用,死者不计其数,将士多有哗变之心,无奈之下,司马昭心生一计——他跑到铁笼山崖,对将士大呼:“在下才疏智短,兵败至此,连累诸位,我罪难赎”,说完便佯装要跳崖自尽,众将士见得主帅如此诚意,便纷纷停止了内讧,又重新团结起来,最后又得羌人相助,侥幸脱险。
候窦见众人得以安抚,便一跃上马,带领众人回了东山!
那杨父、杨母,避难离开家门,来到义县,距家已是百里之遥,一时之间竟害怕回去,便在此处找了一旅店驻脚,两老商议等过些日子再回去,他们无不认为杨默,李氏也逃了出去,都还活着,岂知........话毕,两老便安心地睡下了。
再说那乔道婆与丫鬟小红二人,自这晚被杨默从后门推搡出去让其逃命后,二人便找了一块棉布裹了婴儿趁着夜色直奔闲云观,至黎明时分,乔道婆与小红带着婴儿到了闲云观中。
这一路,二人提心掉胆,生怕半路再杀出个侯窦来,好在老天庇佑,虽一路坎坷,终也到了,二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得到了舒释,好奇的小红把来油灯,轻轻掀开了那裹着婴孩的棉布,灯光之下,只见布中之婴约莫一尺,生的清秀玲珑,灵气非常,时时与棉布之中随意欢动,旁若无人,一双小眼对着人半闭不闭地随意开合,纤细的小手似乎亦在不停起舞。
正当小红看得入迷之时,突然听见婴儿大哭,小红见状,抱起就哄,可一任小红如何哄她都无济于事,那乔道婆在旁笑道:“终究是没有做过母亲的人,这孩子大抵是饿了,需要喂她些奶吃。”
这时候小红才恍然大悟,红着脸反驳道:“婆婆也是观中之人,须有许多清规戒律要守,莫非婆婆放着这清规戒律去偷了腥?”
只听乔道婆道:“我虽未曾许过人家,但也从那书本之上学得了不少知识,那集镇之中,好多户的孩子都是我接生的,如今这孩子刚脱娘胎,滴米未进,分明是饿了,如此人之常情之理,我又如何不懂?”
小红听后,只觉其说的在理,再左观右看,想这观中净是僧尼,小红便做起了婴儿的奶娘,小红面带羞涩道:“今昔我做了这婴儿的奶娘,待其长大之后,问起父亲,母亲来,我等如何应答?,只是可惜了老爷,夫人......”,刚说完最后一句,又不自觉地呜咽起来。
那乔道婆亦没了主意,只说:“这些事以后再说吧,眼下是如何把她养大!”
小红哺过婴儿之后,那婴儿终于停止了哭声,又因二人自昨晚以来,片刻未歇,自然是疲乏至极,小红便起身将婴儿放进了床褥之中,自己与乔道婆洗完脚各自歇息去了,谁想,此二人刚一入梦,便见得于寝门之下升起许多白烟来,少时,那门也似震忽摇的自己开了,待此二人定睛细看之时,差点没吓的背过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