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消息传抵英国海盗盘踞的牙买加。海盗中有一名绰号“黑胡子”的船长和另一名简宁斯船长袭击了西班牙营地,仅简宁斯一人便劫走几千枚西班牙银币。尽管如此,西班牙人于1719年返回哈瓦那时,带回的财宝还有原数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在海底埋藏了近三百年无人过问。随后,这些沉船残骸成为佛罗里达州寻宝工作中重点。直到现在,还有人在寻宝。
古巴岛黄金船上的财宝
17世纪中叶,在古巴岛附近的锡尔伯海域发生过一起震惊世界的运宝船沉没事件,并演绎出一系列曲折的故事。真正的沉船在哪里?沉船的宝藏是否还静静地沉睡在海底?这些都是谜。
“努埃斯特拉”号是17世纪时西班牙在美洲新建的一支船队的旗舰。1641年7月底,“努埃斯特拉”号下海开始它的处女之航,在31艘舰船的护卫下,这只西班牙运宝船开始向东航行。当“努埃斯特拉”号经过佛罗里达角和萨尔岛之间狭窄而纵横交错的珊瑚暗礁水道时,遭遇到强风暴,“努埃斯特拉”号由于桅杆被折断,船帆也被撕破,就只能在海面上随风飘荡。风雨交加,怒吼的海风和汹涌的巨浪把“努埃斯特拉”号推到了锡尔伯海域。珊瑚暗礁咔嚓咔嚓撞击着“努埃斯特拉”号的船底,“努埃斯特拉”号很快就被卷入冲天的巨浪之中。据幸存者透露,当时,“努埃斯特拉”号船上满载着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哥伦比亚的宝石及委内瑞拉的璀璨珍珠。
“努埃斯特拉”号沉没四十二年后,威廉·费布斯前往锡尔伯海滩去搜寻它的残骸,并成为三百年来世界寻宝史上最幸运、最富有的人。
在一次去西印度群岛的航行中,威廉·费布斯无意中听说在这一带海域曾沉没过装有很多货物的西班牙船只。关于这些沉船并未留有确切的记录,但根据传闻,在17世纪中叶,装载有从印加掠夺的财宝的西班牙平底木帆船在此沉没。费布斯听闻后,决心探查这些“巴哈马附近的黄金船”上的财宝。
费布斯为寻求支持者来到英国,荣幸地获准拜见国王查尔斯二世,并被允许租借海军的“洛兹”号护卫舰作为探查的工作母船。1683年,他指挥“洛兹”号在古巴岛北部巴哈马群岛海域对沉船进行调查,由于未发现沉船而决定返回英国,以图东山再起。虽然这次没有得到英国皇家方面的支援,但找到了另外几位赞助者,并设法搞到两艘200吨的船,配备了特别潜水设备,重新组成了探查队。这时,他从乘船由西印度群岛来的旅客那里了解到,自1642年就杳无音讯的西班牙船队中最大的船沉没在伊斯帕纽拉岛海域,于是,探查船重返巴哈马海域。他让潜水工人们仔细地调查了目的地海底的礁石和裂缝,结果在1687年发现了一只覆盖在珊瑚下面的黑色船体。
这一船体倾斜的甲板有十几米长,深度已到了当时潜水作业的极限。这时,仍然使用的水面供氧式潜水设备,长长的呼吸管极大地妨碍了潜水员的自由,即使确认了财宝位置,其打捞作业也是十分困难的。为此,在深处利用了潜水球等设备,使作业能够继续下来,并且在几星期以后成功打捞上来了金条银条。他们用船装载着27吨财宝得意扬扬地返回伦敦。费布斯成功的消息在欧美广为流传,他不仅刺激了海洋探险热和冒险精神,同时,使搜寻海底宝物以发财的愿望形成一股不断高涨的风潮。在伦敦,沉船打捞公司为扩大企业的影响,曾经在泰晤士河由潜水员向市民们展示其技术。
打捞上来的财宝除分给赞助者、船员、潜水员之外,由于当时习惯上将发现的十分之一财宝归皇室所有,因而费布斯首先拿出3万英镑奉献给英国国王,费布斯因此被授予爵士称号。当时,这位无名的海洋冒险家的成果获得多么高的荣誉,从这一件事情就可了解了。他带着分到的16000英镑返回美国,于1692年被任命为首任马萨诸斯州的州长,后来移居伦敦,于1695年四十四岁时死去。
临死之前,他把他成功的探宝历程写成《恶魔及其海底秘话》一书。然而,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费布斯自己在书中对他打捞珍宝的沉船残骸到底是不是西班牙的“努埃斯特拉”号运宝沉船提出质疑,并含糊其辞地指出,他的那次打捞“只不过是一种伪装了的海盗行为”!他在书中的说法,马上引起世界各地寻宝者广泛的关注和各种各样的猜疑和联想。
人们不禁疑惑,莫非他打捞的根本不是“努埃斯特拉”号运宝船?假如不是,那真正的“努埃斯特拉”号是不是还在锡尔伯海域?沉船的宝藏是否还静静地沉睡在海底呢?
“克洛斯维诺尔”珍宝知多少?
人为梦想而活。不管那些宝藏是否还在海底,有些人总得干点什么。三百多年以来,渴望得到“克洛斯维诺尔”号沉船的人数也数不过来。沉船总会让人想起宝藏,“克洛斯维诺尔”号就是这样一艘拥有宝藏的沉船。渴望得到“克洛斯维诺尔”号沉船的人,始终没有停止过他们的海上探宝活动。
故事要回到1782年6月15日,那天,有一艘三桅大帆船“克洛斯维诺尔”号离开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港,鼓着满帆在烟波浩渺的印度洋上航行。船上有150名乘客,还有上面所列贵重物品。8月4日,当航行到非洲东南角沿海时,一阵强劲的风暴把船吹向海岸。帆船在风、浪和潮水的共同作用下,迅猛地向着悬崖峭壁冲击。尽管船长采取了应急措施,终于无济于事,木船被撞得粉碎。134人仓皇跳入大海,挣扎着上了岸,但帆船立即又被回流带回大海。不久,这艘千疮百孔的帆船,便带着巨额的财宝和几个未能上岸的水手,葬身海底,遇难地点距好望角约507海里。
一部分登岸的水手情况也不妙,岸边是荒无人烟的热带森林,生存是很困难的。他们为了战胜死神,分成三个小分队在山林中挣扎,用野菜充饥,希望能向好望角靠近,以求生计。但是,不幸得很,一些人死于野兽之口,另一些人又死于野菜中毒,到达好望角时,只剩下六个幸存者了。事后,他们把海难经过和丛林历险写成书,流传于世,引起轰动。但是,最使人们感兴趣的,却是那船上的巨额财宝,它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探宝者前往寻觅。
1787年,人们首次对沉船进行搜索和打捞,但因找不到沉船的确切位置,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1842年,一位船长与十位潜水员合作,在沉船海域寻找了十个月,终于发现了沉船残骸,并踏上了沉船甲板,但未能掀起沉重的货舱盖。他们向英国皇家海军求助,但由于当时潜水技术的落后而无能为力。过了不久,沉船渐渐被泥沙掩埋了。
到了1905年,一些水下探宝者组成“克洛斯维诺尔号打捞公司”,雇用了一批打捞人员前去勘查,用钻机取样法找到了沉船,在钻取的泥芯中有250枚古钱币,并从船上层甲板上取下了13门大炮,总算是有了不小的收获。但埋藏在深处的财宝,由于人不能长期潜入水下作业,因而无法寻得。
1921年,又有人组织“打捞公司”。由于发起人曾是一位陆上黄金采矿者,熟悉矿井隧道开凿方法,准备从岸边开凿隧道通往海底,再在船底打洞捞金。足足花了三个月时间,经过艰苦的凿岩作业,才在40米深处开凿了一条210米长的隧道,终点正好在沉船底下9米深处。当向上开凿时,还未接触船体,比较松软的海底沉积层塌陷了,海水涌进了隧道。曾有一名勇敢的潜水员进洞,摸到了木质船底,但潜水员因无法在水下久留而无法捞金。巨额开支没有得到补偿,结果“打捞公司”被迫破产。随着时间的流逝,隧道也塌崩堵塞,渐渐消失了痕迹,最后沉船位置也无人知晓了。
几十年过去了,一些人寻找海底沉宝的梦并没有破灭。随着打捞能力的提高,促使一些人还想重整旗鼓,似乎有不拿到沉宝誓不罢休的决心。然而,“克洛斯维诺尔”号现在究竟在哪里呢?它上面究竟有没有如此巨量的财宝?这些财宝是否已被人偷偷地捞走了呢?这对渴望寻宝的人们来说,仍然充满着谜。
“圣·玛格丽特”号的迷失
随着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没,其“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国内的经济需求常常需要海外大量的救济。但是一艘又一艘的运金船却常常被海盗或是英国所劫持,或是沉没在浩瀚的大洋底部。“圣·玛格丽特”号就是其中之一。
1622年9月4日,星期天,一支运输舰队从古巴的哈瓦那港出发。这时正值飓风的高峰季节,但舰队所载的货物——新大陆的财宝、金、银、农产品,却是西班牙国内急需的。因此,舰队司令决定去冒一次险。
舰队是在晴朗的天空下出发的,日落时舰队赶上了墨西哥湾流。突然一股未预测到的很小但强有力的飓风进入了佛罗里达州。
在滔天的巨浪中船与船之间互相失去了踪迹。财宝船在狂风怒涛的摆布下被刮进了佛罗里达州的暗礁和浅滩中。巨浪怒吼着冲上佛罗里达暗礁,腾空而起,飞溅到远处的浅滩。突然,“圣·玛格丽特”号剧烈地震动起来,很快被冲上了浅滩。飓风在50海里长的航线上摧毁了八条船。其中的两艘,“圣·玛格丽特”号和“亚特查”号分别沉在佛罗里达浅沙滩中和被风暴袭击过的红树岛西南方大约610海里方圆的海域。寻找财宝的打捞行动马上就开始进行了。
1626年6月初,哈瓦那政治家佛朗西斯哥·奴奈兹·梅连的水手用一只铜潜水镜,发现“圣·玛格丽特”号上的主要压舱物。接着梅连的打捞者们捞出199块银锭和3万多枚银币。撤退躲避敌对的荷兰船只后,梅连重返沉船处,打捞起151块银锭、更多的银币、一只大锚、八门铜炮、一些钢和银器皿。1628年又打捞出37块银锭、大约3千枚银币,但大量的财宝仍然留在海底。
1980年的冬天,在“亚特查”号西面用地磁仪搜索毫无结果时,“卡斯第连”号来到东边搜索。在一片宽阔的沙滩边缘,地磁仪在坐标图上绘出独特的线条,潜水员发现一只小锚,接着发现了一只6英尺宽的大锅。一个电子仪器引导“卡斯第连”号驶向北方。使他们感兴趣的是,他们下一个停船处的海底铺满了压舱石、西班牙陶器、靛的残余,被一大块厚皮包缠在一起的四枚银币被打捞上来。
在第一个发现点以北沿岩石断层露头的浅水中,“卡斯第连”的潜水员发现了三大块很沉的金块。这是一条什么船,会不会就是“圣·玛格丽特”号?
据考古学家估计,这个长3英寸(约0.08米)的纯金物件可能是金项链的一部分,至今已在海底沉睡385年之久。
“维格罗娜”号来到一块可能沉有“圣·玛格丽特”号的地区,潜水员惊奇地看到六块银锭整齐地排成两行,间隔非常匀称地靠在基岩上。在清澈的水中视野一览无遗。还看见一条被压舱石、钢锭和密集的装饰物覆盖着的,大约7米长的木船的大部。人们继续在周围的区域打捞,潜水员们发现了一块金块、两块很大的银锭和一只小的银碗,还有摇沙器、蜡台、盘子等。他们花了很大气力才把一包重105磅的银币拉上船。这些银币还保持着原来放在箱子里的形状,但那木头箱子早已腐烂没了。拿银锭上的标志与“圣·玛格丽特”号的舱单对照后,人们惊喜地发现:这只船正是“圣·玛格丽特”号。
靠近“圣·玛格丽特”号中心的地点,1980年5月25日,“卡斯第连”的潜水员们碰到了一条“富矿带”:十一块大金块,四块小金块,一个大金圆盘的一部分重50磅,五枚小埃斯库多金币,六块小银锭,两块古巴钢锭和581枚银币。
7月8日当潜水员在一块锭周围用手摸索时,突然一根大金链跃了出来,接着一根接一根,全附在一起缠成一个金团——共有十五根之多。最大的一根有149个装饰链结。“维格罗娜”号泊在附近,不久又发现六块金块和一个金盘。
1981年深秋,“圣·玛格丽特”号出水的全部财宝证实,它们是撒在一条长4000英尺的航道上。单是黄金就56块,重118磅。费西同他的水手们同时还发现180英尺长的金链和56枚金币,这是在当今从西班牙沉船中打捞出数量最多的一次。但是,至今仍有大量的珍宝遗留在海底,等待人们寻找和打捞。
“皇家上尉”号的宝藏之谜
在17、18世纪,往返于英国伦敦至中国广东之间的19000公里航程异常艰难和危险,一些小的货船经常被暗礁或是海浪摧毁沉入海底。这样的航程只有当船只载满大量的货物时才有利可图。于是一些海上贸易繁荣的国家都开始设计坚固的大型货船,以便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能否避免厄运却无人知晓。
海上贸易繁荣的英国与荷兰率先拟划了解决之道,他们设计了“东方大商船”。“东方大商船”的特殊之处是其巨大的体型,有些甚至重达1400吨。“皇家上尉”的体型在这些大商船中尚属轻量型的,仅重860吨。
一艘“东方大商船”的造价也颇为可观,但它经久耐用,可以连续服务达200年之久。
况且,它满载着生丝、瓷器、麝香、茶叶、丝织品等东方特产,这些货物只要到达英国就可以带来巨大的利润和收益,所以,即便是一路的颠簸辛苦、枯燥寂寞,渴望财富的人们仍然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