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海洋,曾带给人们机遇和挑战,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制造过困难。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有很多有价值的、古老的海盗船、藏宝船沉没海底,也有外交贸易船沉没海底,更有曾经的陆地宝藏被沧海淹没。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海底宝藏”,到底海底有多少宝藏,大多分布在哪里,这些都是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待解之谜。
沉入海底的“黄金船队”
自从哥伦布首次发现美洲,浩瀚的大西洋上从此便增添了一艘艘繁忙的船影。满怀着对新世界财富的渴求,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险家们,不停地往来穿梭于新旧大陆之间。
17世纪,欧洲人先进的枪炮,打破了美洲大陆千万年来的宁静,也毁灭了这片大陆上一个个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疯狂地屠杀与掠夺之后,殖民者们满载着血腥与财宝回航了。然而,丰厚巨额的财宝并不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好结果,由于种种意外和内部纷争,许多船只中途便沉入了茫茫大海,给后人在探宝史上留下了一桩桩疑案。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沉入海底的“黄金船队”。
由于西班牙财政状况日渐窘困,国王菲利普五世命令南美洲西班牙殖民政府把上缴和进贡的金银财宝用船火速送往西班牙塞维利亚。但是这样横渡大洋运送这批价值几百亿法郎的财宝必然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船队,而当时西班牙和英国正处在交战之中,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不过,为了解决燃眉之急,1702年,一支庞大的船队还是悄悄离开了哈瓦那港,向西班牙领海火速进发。这支由十七艘大帆船组成的船队(“黄金船队”),载满了从南美洲掠夺来的金银珠宝。
这支“黄金船队”一路小心翼翼,历尽艰辛,终于在6月驶到了亚速尔群岛海域,这里离西班牙领海已经不远。突然间,一支由一百五十艘战舰组成的英荷联合舰队出现在海面上,船员们顿时乱作一团。面对着如此强大的一支舰队,“黄金船队”的抵抗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黄金船队”总司令贝拉斯科当即下令全速将船开入大西洋沿岸的维哥湾,一面死守住港口,一面想方设法将珍宝通过陆地运往首都马德里。
但是,将维哥湾团团包围的英荷联军已获悉了这支船队就是西班牙运宝的黄金船队。在金银珠宝的诱惑下,士兵们人心激奋,个个奋勇争先。英荷联军三千多门重炮轮番轰击,摧毁了维哥湾的西班牙炮台和障碍栅等防守工事,迅速强占了港湾。黄金船队总司令贝拉斯科看着身边一名名倒下的士兵和呼啸而来的炮弹,终于彻底绝望。最后,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下令将运载珍宝的船只全部烧毁,不让这批财宝落入敌人之手。大火迅速燃烧起来,从南美运回来的奇珍异宝,在火海中慢慢消失,沉入深不可测的海水之中。
这一战下来,绝大多数船只都葬身于海底了。从被俘虏的西班牙海军口中,人们大体知道了这批财宝的总量。据估计,此次至少有4000~5000辆马车的金银珍宝沉入了海底。英国人当时也曾多次冒险潜入水下,希望能打捞起这些财宝,但由于潜水技术及打捞手段的落后,他们仅仅捞上了极少部分的战利品。
近三个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寻宝者都在搜索着这笔丰厚的沉宝,黑暗的大西洋海底,冒险家们的身影接连不断。有的空耗了力气一无所获,也有的极幸运地捞起许多珍贵的绿宝石、紫水晶等珠宝翡翠。然而,这些也都是一些零星的收获,绝大部分财宝依旧静静躺在深深的海底。时光的流逝,使这批宝藏在风浪海流的作用下,不仅被蒙上了厚厚的泥沙,而且连位置也有了很大改变,令人难以确定。
尽管现代化的潜水打捞技术不断提高,但这批宝藏依然仿如置身于一个谜局之中,让人们无从下手。变幻莫测的海底世界里,到底何处是这些财宝的藏身之地呢?何时这些财宝才能重见阳光,展示于世人面前呢?
日本“阿波丸”号沉宝之谜
“阿波丸”号是负责为日军运送作战物资的邮轮,往返于日本至东南亚各国的航线上。1944年下半年,美国以向日军占领区的同盟国战俘和难民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为理由,请求日本政府同意美军进入日军占领区的同盟国。日本政府答应了美国的请求,但是提出一个条件是:美国和同盟国必须绝对保证日方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船只的安全。美国和其同盟国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就这样1945年2月中旬,“阿波丸”号起航了。在起航之前,日本政府还同美国方面做了沟通交流。后来“阿波丸”号起航回国。4月1日午夜时分,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射数枚鱼雷袭击,3分钟后,人们看到第一枚鱼雷爆炸的火光并听到爆炸声,接着,后发鱼雷接连爆炸。除1人外,2009名乘客、船员以及船上的一切均沉入海底。
既然双方已有约定,为什么美军潜艇还要对“阿波丸”号发起攻击?是有意还是无意呢?轮船被击沉后,8天后,日本政府没有见到归航的“阿波丸”,通过中立国迅速就这一事件向美国政府发出质询。虽然在这期间,美国政府针对沉船事件召开了紧急会议,但依然摆脱不了尴尬的境地。一时间,“阿波丸”事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不过日本政府先是剑拔弩张,对美国的行为不依不饶,但是之后却不了了之,直到今天仍沉默不语,船上装的到底是什么?其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据美国《共和党报》报道,“阿波丸”上装载有:黄金40吨、白金12吨、工业金刚石15万克拉、大捆价值不明的纸币、人工制品、工艺品、宝石40箱。
而当时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则报道:“阿波丸”被击沉时载有金锭40吨,白金12吨,未加工的宝石15万克拉,美、英、香港货币数捆,工艺品40箱,锡3000吨,钨2000吨,铝2000吨,钛800吨,橡胶2000吨。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当年的陆军伍长(即下士)森川家光说,“阿波丸”所装26辆卡车都是金条。
日本海湾代表团向中国提供的数字是:锡3000吨,生橡胶3000吨,加上锑、钨、水银,总计9812吨。
除了这些金银财宝,据传“阿波丸”号沉船上很可能还有一件无价之宝——“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众所周知,“北京人”头盖骨是在我国周口店地区发现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但在1940年12月26日,日军占领了北平,美日战事一触即发。本来“北京人”头盖骨保管人员计划将头盖骨送往美国,但是运往秦皇岛的专列在中途遭到日本袭击,从此“北京人”头盖骨下落不明,成为一桩悬案。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怎么可能会在“阿波丸”号上呢?
历史记载“阿波丸”乘员全部是日本人。因此有人认为日本人搜罗携带了中国北方的文物宝器上了“阿波丸”,而头盖骨极有可能就在其中。但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日本人为什么要用几年时间,花费周折将化石从中国北方运到东南亚?打捞结果也说明北京人头盖骨不在“阿波丸”号上。
“阿波丸”号至今仍留给人们许多的谜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还历史一个真相。
比萨古船之谜
提到意大利比萨城,人们首先想起的应该是著名的比萨斜塔,闻名于世界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斜塔上做过“两个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现在,这座小城又因“比萨古船”的考古发现而声名大噪。
考古学家在比萨发掘到了古罗马帝国时期的17艘古船。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一批古船遗迹。船上的珍贵货物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包括要运往竞技场的狮子遗留下的牙齿。究竟是何等惨烈的灾难把这些船只深埋地下,以致形成了这个宝藏呢?
1998年2月,比萨斜塔以南正在进行铁路延伸工程。因为这一带经常出土文物,所有新的建筑工地上都必须有一位考古学家进行现场监督。考古学家伊林娜·罗西负责此次现场监督。在施工中,一块木头引起了她的注意。在正常情况下,木头在泥土中会腐烂得很快,而这块木头竟然在很深的地下保留了下来。
这个偶然的发现使建筑工程停了下来。伊林娜挖掘了两天,竟然挖出一艘近2000年前的古罗马船只。与此同时,就在几米开外,伊林娜与她的同事发现了另一艘古船遗迹。它的货物还原封未动。令人惊讶的是,这两艘船的发现仅仅才是故事的开始。
几天后,伊林娜又看到了第三艘船、第四艘船。三号古船的缆绳与索具仍奇迹般地保留在原处。这种发现一天天多了起来,后来,几乎每天都能挖出一艘古船。到最后总数竟达17艘。
经过几个星期的挖掘,考古学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艘船上。这艘船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世纪,大约是恺撒时期。船身的长度有9米,有公共汽车般大小,侧舷有12个水手的座位,船上还有一面纵帆。考古学家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文物:古船的船头上有用来攻击其他船只的撞角,靠12个水手划桨和一面风帆提供动力。
在17艘各类船只中,有一艘是货船。货船上有一个水手的遗骸。除了水手的物品外,这艘船至少还携带了300只双耳陶瓶,这些货品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人们可以借此了解古罗马帝国的进口贸易。
考古学家使用X光对船上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陶罐中装有酒类、樱桃干和葡萄。但最令人惊奇的是一个装有沙粒的罐子,里面的沙粒都是经过人工挑选的。这些沙子来自800千米以外的坎帕尼亚,是建筑竞技场所需的优质沙粒。
考古学家发现,在一艘货船里面有用动物骨头制成的“诺亚方舟”。最奇特的发现莫过于一颗狮子的牙齿。这只狮子大概来自非洲,要被送往竞技场去参加斗狮子比赛,那里应该是罗马帝国的大港口。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船只在相同地点沉没?是否有大灾难袭击这些船只?船只一见天日,人们就提出了古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的种种疑问。考古学家测定出船只的年代后,第一条线索出现了。这些船只并非出现于同一时代,它们前后跨越了800年的时间。这些古船必然是被一连串的灾难所摧毁。比萨80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被淹没的历史。水灾使最重要的一批古船遗迹保存下来,这个非凡的考古遗址将给世人带来无尽的想象。
淹没在佛罗里达海里的珍宝
大西洋底几乎是宝藏所在地了。所有的寻宝者都是远涉重洋,但只是少数人把他们的财宝带回了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大西洋海岸边有一些奇怪的景象.每次风暴之后的第一个早晨,就可以看见许多探宝者在沙滩上仔细搜寻,希望发现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大多来自于近岸暗礁及浅滩上冲上来的西班牙沉船残骸。
据统计,在佛罗里达州海岸,约有1200~2000艘沉船。其中有许多艘的沉船时代可以追溯到西班牙运宝舰队横行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的时候。
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期间,西班牙运宝船队都在哈瓦那集中,穿越佛罗里达海峡,顺墨西哥湾北向行驶,过了加罗纳时,趁着西风离开美洲驶回欧洲。
1715年5月,两支小舰队由乌比雅将军和艾维兹将军指挥,在哈瓦那会合。在全盛时期,西班牙海军曾集合一百艘舰船,每年横渡一次大西洋,一直持续到18世纪。当时英、荷正同法国竞争,其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也成了明月黄花,好景不再。
1715年集合在哈瓦那的联合舰队,数目不过十一艘,少得可怜。而且船只本身质量欠佳,几乎没有一艘可以胜任远航。乌比雅将军所率领的五艘战舰中最好的一艘,是原来曾作英国军舰的“汉普顿宫”号,被法军缴获,借花献佛,转赠西班牙。尽管这些船只质量都很差,但这些船上却都载有珍宝。其中还有一批由中国工匠制作的,越过太平洋运到美洲,再由骡子运到墨西哥的彩瓷制品。这些物件都有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
在哈瓦那装船后,十一艘船只顿露险象。它们全部都吃水过深,船缝使劲往内漏水。7月27日起航,其实已近飓风季节,每只船随时都可能沉于海底。但舰队依然向巴哈马群岛以北驶去。最初几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一派温馨和谐的景象。过了几天,天气陡然转阴,视线模糊。入夜后,强风劲吹,海面巨浪滔天,船若浮萍,随风摇动。乘客及货物在船舱内滚来滚去。翌晨,天空依然一片明澄,酷热难忍,天空突然涌出一片紫云——风暴来了!
舰队好容易驶入佛罗里达海峡,不料风势更加大增。舰队驶在佛罗里达险峻的珊瑚暗礁与危险的巴哈马群岛浅滩之间,左惊右险,船只的命运只在须臾之间。
离开哈瓦那这一段航程,飓风猛吹,舰身沉重,头大尾小,各舰在风浪中已是难于驾驭,迅即被吹向佛罗里达海峡时,桅杆折断,甲板上全是碎木板和湿透的绳索。万幸没有被冲下海去的人都跪在甲板上向上天祷告。乌比雅的旗舰首先触礁,其他舰只也跟着触了礁。十艘战舰沉没,只有“葛里芬”号幸免,因为它的舰长不遵从命令,继续向东北航行,因此逃过暴风。
丧生者1000余人,损失金银及其他货物约值2000万美元。有些运气好的生还者被冲上海岸,带着少量漂流出来的财宝走向内陆,下落不明。还有人坐木筏漂流,到达佛罗里达西岸的圣奥古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