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化解我国社会当前公平、公正和效率之间矛盾,并为这种化解提供道义基础和价值导向。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通过职业活动为他人服务。在以职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种人际关系在不断变化,要靠职业道德去调整、约束人们的行为,以促进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一般来讲,人们对社会和谐的直接感受,往往来自于社会不同岗位的从业者对本人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能用本行业职业活动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但有利于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影响人们对“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直接感受。
(2)有利于促进职业活动与从业者之间的和谐
在择业、转岗时经常强调的“人职匹配”,实质上是重视从业者与职业活动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可以通过从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职业要求来实现。特别是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更需要通过从业者遵守职业活动应有的行为准则,使自己能动地匹配职业要求。通过从业者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劳动者与职业活动之间的和谐,是最高层次的“人职匹配”。
在这种和谐之中,能让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不断品尝成功的心理体验,经常得到他人对自身劳动的认同或赞扬,使职业活动与从业者之间的关系,进入和谐的良性循环,并从中汲取努力向上、不断创新的动力。
(3)有利于促进职业与职业之间、职业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和谐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从业者在不同社会分工的岗位上,按应有的行为准则做事,能保证社会分工的正常运转和社会分工之间的协调。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和谐,既包括同一单位内不同岗位之间的协调,也包括不同职业活动之间的协调。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企业内各岗位之间的和谐,社会上各职业之间的和谐,是发展协调性的重要体现。
社会分工在一个单位内的不同岗位之间的协调,有利于企业整体合力的形成,有利于企业团队精神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内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分工在整个社会中的协调,即各种职业活动都按应有的行为准则运转,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与自然界的和谐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业者在各自的职业活动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从资源、污染、安全等不同角度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相关。
现有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完善,必然会增加职业活动与自然和谐的规范,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道义基础。
(5)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因素,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劳动力素质高低的关键指标,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从业人员有了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就能够充分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巩固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用应有的行为要求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认真尽到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必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的积累。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各行各业都讲经济效益,这就促使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不断开拓创新,才能生存发展,这是极大的好事。但行业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会产生很多新的矛盾,形成自我力量的抵消,使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单纯追求利润、产值,不求质量,或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顾社会效益,损害国家、人民和消费者的利益。这不仅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违反了科学的发展观,而且还带来了不安定、不稳定的因素,用职业道德来规范各行各业、各从业者的行为,使他们从思想、感情、作风、意识和行为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办事,这既能保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又能正确处理好职业外部的各种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大批具有良好的管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文明、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问题。由于国际交往日益扩大,难免有外来的不良影响,使一些经历浅、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形形色色的极端个人主义,分不清是非、真假、荣辱,不懂法纪等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干部、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对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建设人才,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职业道德中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诚信友爱”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新型关系。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人们之间以诚相待,才能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使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言而无信,尔虞我诈;一些地方存在道德冷漠症,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因此,以诚信为重点,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道德规范
用诚信道德引导和规范经济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交换关系,要求双方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日益扩展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维系着市场关系和市场秩序。所以,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同时,诚信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市场经济是比较合理、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的手段,但“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充分利用、有效配置一切形式的稀缺资源,而且还会加剧某些资源的稀缺性,如它会把自己的失灵转嫁给社会道德生活,造成社会道德沦丧,此外,其以商品拜物教为主要内容的负面效应,还会诱发一些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去破坏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易、诚实守信规则,从而造成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这些人类共享资源的巨大浪费、破坏,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调节平衡的破坏,引发道德性危机,如诚信缺失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活的无序化、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破坏等。因此,市场经济生活不可缺少诚信这一道德资源。
(三)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
诚信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灵魂。政府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社会正义与公平,也就从根本上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温家宝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任务。政府的诚信建设,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公正性问题。二是政府行为的诚信问题。
制度公正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制度不公就会导致社会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引发社会利益分配失衡或利益冲突,并为各种不法行为、失信行为提供孳生的土壤。政府的公信力,首先体现在所制定的政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制度的公正、公平原则,这是制度伦理的基本价值观。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实际也说明,制度的公正,是目前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一个要素,也是建立诚信政府的重要保证。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集中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弥合权利不对等,起点不公平,信息不对称,事实上的不平等等制度设计缺陷,就成为诚信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
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关键在于政府自身。政府是决策者,又是具体的实施者。符合社会公正的制度,最终要通过各级领导去实施,其实施的状况与其自身行为,决定着政府的公信度和形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不能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缺乏责任意识,致使政策扭曲;有的地方腐败现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温家宝总理讲到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尖锐地指出:有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比较严重。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呼唤诚信政府。建设诚信政府,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依法执政,以诚为本;就要率先把诚信内化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性因素。
(四)诚信道德建设,是保证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精神支撑
诚信道德建设,不仅是道德建设的重点,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其他各方面的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和谐社会几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这一深刻阐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和谐社会构建方面的具体运用,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个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民主法治是政治方面的明确要求,公平正义首先是经济方面的价值目标,安定有序是社会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任务,充满活力是社会建设多方面努力的综合成果,和谐相处是对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要求。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诚信道德的规范、支持和维护。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信的道德素养,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就不可能协调,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做到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生活就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