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维护,有赖于身体中各部分的均衡运转,而“成功”的取得,又有赖于身体与精神两方面的均衡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以求得到身体上的平衡,而身体上的平衡得到以后,则精神上的平衡也就容易得到了。人们得疾病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身体各部分的发展不均衡。例如.对于某一部分的细胞不需要过度的刺激与活动;而有些部分的细胞,则嫌刺激、活动太少。均衡的发展才是正道。
身心不断地活动,是祛病健身的最好方法。要维持健康,必要的活动绝对是前提。
人体中的各部分机体如不经常活动,决不可能保持健康。所以工作中一切行动和过程都是生命中调节机制的结果。“空闲”最是误事。人们的犯罪作恶行为,大都是在空闲时才发生的。一个在正当的事务上忙碌的人,他是安全的。他能避免许多在空闲的时候可能使他误入歧途的种种诱惑。
有一位著名的英国医师曾说,人要得享长寿,必须要做到除了睡眠时间以外使脑部不断活动。每个人必须于职业、工作之外找一种正当嗜好。职业给他以生活资本,嗜好则给他以生活乐趣,可以使他在愉快、高兴的心情下,活动其精神。“行动”的意义等于“生命”,而“静止”则等于“死亡”!
别再胡思乱想
美国《读者文摘》上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有关忧虑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对忧虑心理进行了绝妙的讽刺:
“如此众多的令人忧虑的事情!有旧的,也有新的;有重大的,也有微小的,而富有想像力的忧虑者总有办法将路上的行人同远古时代联系起来。假如太阳燃尽了,一年四季可能完全成为黑夜吗?如果低温冷冻中的人再苏醒过来,他们还能活多久?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小脚指头,他能否在足球赛中进球呢?”
有这样一则故事:
“睡吧,别再胡思乱想了。”一个商人的妻子不停地劝慰着她那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了足有几百次的丈夫。“嗨,老婆啊,”丈夫说,“你是没遇上我现在的罪啊!几个月前,我借了一笔钱,明天就到还钱的日子了。可你知道,咱家哪儿有钱啊!你也知道,借给我钱的那些邻居们比蝎子还毒,我要是还不上钱,他们能饶得了我吗?为了这个,我能睡得着吗?”他又在床上继续翻来覆去。妻子试图劝他,让他宽心:“睡吧,等到明天,总会有办法的,我们说不定能弄到钱还债的。”“不行了,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丈夫喊叫着。最后,妻子忍耐不住了,她爬上房顶,对着邻居家高声喊道:“你们知道,我丈夫欠你们的债明天就要到期了。现在我告诉你们一些不知道的事:我丈夫明天没有钱还债!”她跑回卧室,对丈夫说:“这回睡不着觉的就不是你而是他们了。”
当凌晨三四点的时候,你还在忧虑,全世界的重担似乎都压在你肩膀上:到哪里去找一间合适的房子?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怎样可以使那个啰唆的主管对你有好印象?儿子的健康、女儿的行为、明天的伙食、孩子们的学费……可怜!你的脑子里有许多烦恼、问题和亟待要做的事,在那里滚转翻腾!墙上糊的纸好不好?女儿的男友配得上她吗?粮食会不会又要涨价了?可怜!你脑子里的思绪东飘西荡,你仿佛永远不会再入睡了!
不,你会睡着,只要你采取一个简单的步骤,对自己说一句简短的话,说上几遍,每一次要深呼吸,放松!
你要对自己说,同时心里也要真的这样想:
“不要怕。”
深呼吸,一切由他去!睁开眼睛,再轻松地闭起来,告诉自己:“不要怕。”要仔细想想这些魔力的字句,而且真正相信,不要让你的心仍彷徨在恐惧和烦恼之中。
请记住一点,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忧虑的,绝对没有!你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在对未来的忧虑中度过,然而无论你多么忧虑,甚至抑郁而死,你也无法改变现实。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将忧虑与计划安排混为一谈,虽然二者都是对未来的一种考虑。如果你是在制定未来的计划,这将更有助于你现时中的活动,使你对未来有自己的具体想法与行动计划。而忧虑只是因今后的事情而产生惰性。忧虑是一种流行的社会通病,几乎每个人都花费大量的时间为未来而担忧。
忧虑既然是如此消极而无益,既然你是在为毫无积极效果的行为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那你就必须走出这一误区。其实,对一般人来讲,他们所忧虑的往往是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无论是战争、经济萧条还是生理疾病,都不可能因为我们一产生忧虑就自行好转或消除,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你是难以左右这些事情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所担忧的事情往往不如你所想像的那么可怕和严重,也许想想办法,或者变换一下环境,某些担忧就变得毫无必要了。
有一点“阿Q精神”
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竞争激烈,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时让我们来学点阿Q精神也许不无好处。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阿Q已经成了举世闻名的“典型人物”。在我国,几乎连小学生都知道阿Q,“阿Q精神”更是家喻户晓。
可以说,“阿Q精神”成了我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说每个人都是阿Q,但是每个人都可能有过“阿Q精神”。在某些情况下,“阿Q精神”可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积极作用。譬如,阿Q挨了别人的打,自言自语骂一声“儿子打老子”,他怒气发泄了,心理平衡了,不再感到痛苦了。假如他不骂那一声,而是把怒气闷在心中,那迟早要“憋”出病来。我想,阿Q若不是“闹革命”被抓去杀头,他肯定可以高寿。
细推起来,“阿Q精神”并非中国专利,外国也有“阿Q精神”。如美国总统林肯,他的“阿Q精神”就十分典型。一次,有位议员当众羞辱了林肯,他回家后,气得饭也吃不下,于是摊开信纸,给那位议员写了一封长信,用非常尖刻的语言将对方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美滋滋地上床睡大觉。第二天一早,林肯部下要替他把信发出,他却将信撕了。部下不解,林肯笑着解释,“我在写信过程中已经出了气,何必把它寄出去呢?”
美国总统如此,市民亦不例外。有位名叫约翰的公民,深夜接到一个不相识女人的电话。那女人对他说:“丈夫有了外遇,不体贴她,经常整夜不归,她感到很苦恼。”约翰问:“你为什么不和他离婚?”那女人回答:“我舍不得离开他,希望他能回心转意。”“那你为什么跟我说?我又不认识你。”“我就是要让不认识的人听我倾诉苦衷,熟人听了反而会惹麻烦。说完了我心里就舒坦了。”近年美国兴起了“诉苦电话”,让那些心中有苦没处说的“美国阿Q”们有个发泄感情的地方。据说,“诉苦电话”生意兴隆,赚了不少美钞。
俄国作家契诃夫不但自己有“阿Q精神”,而且极力将他的“阿Q精神”灌输给读者,让广大市民们在不幸降临时,以“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契诃夫曾经写过一篇题为《生活是美好的》文章,其“腔调”和阿Q的“儿子打老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看这段文字: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要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有穷亲戚到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命会欢乐无穷!”细读并回味以上文字,我们便会感到。契诃夫的这套“理论”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
在法国,有一门新兴职业,叫做“陪话女郎”,也是“阿Q精神”在国外的派生物。顾名思义,“陪话女郎”即专门陪你说话,你心中不管有什么“苦水”,尽管往她身上“倾泻”,她会笑纳,照单全收,全无半丝恼怒。同时, “陪话女郎”还能为你排忧解难,说些好听的话给你解闷,一切都是为了客户身心健康。她们的劳酬是以小时计费,你另给小费她也乐意收下。法国的孤独老人,以及“有闲阶层”的贵夫人之类,就喜欢找“陪话女郎”聊天,前者寻求慰藉,后者意在发泄。他们倾谈心中的苦闷,痛诉人生的不幸。陪话女郎一边认真聆听顾主的“投诉”,一边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说一些对方爱听的语言,直到顾主心满意足这才离去。顾主消了气,陪话女郎得了利,皆大欢喜。
最聪明的要数日本人,他们不但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连运用“阿Q精神”也别有新招。以上列举的几个国家,其“阿Q精神”仅仅用在消除心中怒气求得心理平衡这个层次上面,而日本人却棋高一筹,他们“变废为宝”,用“阿Q精神”来推动生产,提高工效,这就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了。
日本的有识之士领悟到: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上下级长期相处,难免产生矛盾。如工厂的工人和厂长,公司的职员和董事长。有时,下级受了上级的气,只敢怒而不敢言,心理上感到压抑。如果不及时将“压抑”释放出来,将会产生负效应,甚至起破坏作用,不利于工作或生产。于是,头脑精明的厂长和董事长便想出一个高招:将自己的形象做成橡皮模具,大小高矮面部五官和自己一模一样,把模具置于一间“出气室”内。凡心中有气没处发泄的工人或职员,都可以到“出气室”对你上司的模具拳打脚踢,大声怒骂,将你的怒气、怨气统统爆发出来。出了气,心理平衡了,工作效益自然提高。有家工厂作了统计:自从设立了“出气室”之后,该厂的生产效率比原先提高了7.9%,真是受益匪浅。
为此,我们得出结论:“阿Q精神”并非坏事,它内含科学性。对于心理失控的人来说,它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至于因心理压力得不到正确疏导而做出失去理智,譬如打人、毁物甚至杀人、放火或者自杀之类的偏激行为。如今,“阿Q精神”已经走出了中国国界,成了“国际通行”的医治心理疾病的辅助手段,在治疗人类心理失衡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