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家公司需要办理某生产线的引进事宜。经过各方面的考察比较之后,该公司选择了英国的A公司。但就在A公司的代表与广州公司代表磋商价格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十分的傲慢,并且为了向我方施加压力,以最后通牒的形式告诉我方,他们已买好了后天回国的机票。在谈判将要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广州公司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谈判专家方先生。第二轮谈判又开始了。方先生先发制人,拿起一些资料向英国公司代表扬了扬说:“很明确的想和你们讲,我们的这个项目目前有几家外商非常感兴趣,他们也给出了他们的报价,其报价和你们的报价相比要优惠的多,你们的价格实在太高了。”其实A公司的报价比其他两家低9%,A公司代表有些怀疑地问:“你说高,高多少?”方先生问答说:“高11%,比如说C公司的设备。”C公司设备是真的,而11%则是虚的。虚虚实实,方先生始终神态自若,对方也就基本上相信了,便说,降价幅度较大,需要与英国总部联系一下。方先生担心对方有什么疑虑,为了缩短谈判的时间尽快签合同,他又穷追不舍轻声地对身边的人说:“他们后天就要回去了,另外那家客商什么时候到?”被问的陪同职员机智地回答:“A公司走后的第二天。”这个情况其实又是为了让对方尽快做决定而用的一个虚构的策略。由于A公司代表“偷听”到我们的内部交谈,客观上起到了以假乱真的作用。他们本来想用后天回国来向我方施压,而现在广州代表却掌握了主动权。A公司代表害怕这笔生意会被别的公司抢去,所以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抓紧与英国总部联系。就这样,很快双方签妥了合同,价格也比较理想,对方让价10%。
虚张声势,虚虚实实是生意场上经常运用的策略,在谈判过程中,适当的时候提供给对方的材料可以是有真有假、亦是亦非的、巧妙的利用这些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事实”去赢得对手的信任,从而打乱对方的判断和决策,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的。以上二例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虚张声势,迷惑了对手,占有了交易先机,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作为领导者和决策者一方面要具有迷惑对手的策略,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在真假难辨的现象面前,具备一颗平常心,以冷静的头脑、机敏的眼光去去伪存真,摆脱对手的圈套和陷阱,取得胜利。
做事绝招:
当以弱示强的时候,虚张声势的谋略也大有用场,它可以作为疑兵之计,使对方难以分辨自己的真实情况,从而掌握主动,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四、因势利导,顺着来
因势利导在词典里的解释是,顺着是发展的趋势去加以引导。
管仲的强齐与致霸,皆采用因势利导的策略,故其成功能如水之就下,事半而功倍。
齐桓公于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即位后,任用管仲执掌国政。管仲初见桓公时即提出“君霸王,社稷定”的主张。但桓公无意建立王业,勉强同意图谋霸业。管仲知道,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是霸业的根本。要“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计未定于内而兵出乎境,是则战之自败,攻之自毁”。所以当齐桓公即位不久,“欲诛大国之无道者”,管仲阻止说:“不可,甲兵未足。”管仲还认为“诸侯合则强,孤则弱”,主张“尊王攘夷”。由此可以看出,齐桓公、管仲图霸的战略方针是:“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王攘夷,争取与国,向外建立霸业。
根据这个方针,管仲因势利导,采取各种措施,从事改革。首先,他采取重农政策:“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因此,他实行“均地分力”,“相地而衰其政”,以调动奴隶们的积极性,因此农业得到很大发展。
因管仲的思想为一纯粹的法治思想,然而其实施时,则仍以齐国的贵族政治为基础,而渗以法治的精神。所以管仲所实施的是贵族改良政治,而非纯粹的法治。
在管仲时代,贵族阶层的势力尚支配一切;又因以前历史,皆为氏族、部落与封建的历史,根深蒂固,原非一时所能改易。且中原的混乱与戎狄荆蛮的入侵,时间紧迫,亦无从容改易的余地。管仲能因势利导,有所建树,诚属时务。
在先秦时代,除了管仲运用“因势利导”的故事为众人所知以外,善用“因势利导”的,还有孙膑。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因势利导,减灶诱敌,马陵伏击,全歼魏军,创造了一个伏击歼敌的光辉范例。马陵之战与桂陵之战的情况有所不同。桂陵之战,孙膑是在魏军回救大梁的归途中设伏,以逸待劳,发挥伏击的突然。而马陵之战,魏军是由郑从西向东回救大梁,距离比齐军近。齐军从东向西直走大梁,只能调动魏军回大梁以解韩国之危,没有截击魏军的可能性。而且魏惠王已经调集十万之师迎击,准备在齐军立足未稳之际,以其“武卒”之优势痛击齐军。在这种情况下,齐军要战胜魏军是没有条件的。
孙膑善于因势利导,用退军减灶的手段,制造齐军怯战逃亡、不堪一击的假象,诱敌深入,调动庞涓,使之丢下步军,只率轻锐兼程急追,不但将魏军变成疲敝之师,又给齐军以马陵设伏、以逸待劳、发挥突然性的大好机会。这就注定了庞涓败亡的命运。太子申后军继至,在庞涓覆灭的情况下,也就必然为齐军所歼了。孙膑的因势利导、调动敌人、变劣势为优势、力争发挥突然性的作战指导,是颇有参考价值的。其退军设伏的战法,也给了后人不少启示。
因势利导在古代战争之中运用很广,并且越是因势利导,就越有胜利的把握。因此经营管理者要时刻认清自己的形势,自己的优势,且不可轻易出击,把自己的优势拱手相让他人,让别人牵着鼻子走;相反应学会破解他人之长处为自己所用,以敌制敌,以求掌握先机和主动。
有两家势均力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并且两家公司都有一个非常懂经营和管理的部门经理。全市的房地产经营几乎被两家公司垄断了。面对巨大的商业利润和广阔的房地产市场,两家公司都想挤垮对方,因此颇有些水火不容之势。A公司背景是靠政府扶持,经营渠道、经济市场一致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B公司虽然起步较晚,但公司内部非常重视人才的管理,公司职员都非常年轻富有活力,同时也富有责任心和进取心,因而公司的业绩也蒸蒸日上。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A公司又在另外一个城市办了一个分公司,据行家分析,这个城市更富有开发价值。就在人们纷纷为A公司的飞速发展而惊叹不已之时,B公司的经理室里却正在筹划着一个更伟大的计划。不久,人们听到了关于B公司即将转行的传闻,同时A公司内部也有许多人议论纷纷,都说:“未来的房地产业即将出现本公司‘大一统’的局面我们的经理可以放心地到另外一个城市发展了。”果不其然,不多久,A公司的经理调往外地经营了。可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B公司非但没有转行搞其他项目,而且加大了对房地产业销售的力度,在短短的半年内,就在与A公司平分秋色的基础上,销售额提高了五成。一流的宣传,加之一流的服务使B公司在本地房地产业中一枝独秀。B公司何以在短短的半年内奇迹般地占据上风呢原来,B公司真正担忧的不是A公司本身,而是公司那位能干的经理,就在A公司即将到异地拓展市场之时,B公司故意放出了一个要退出房地产业的烟雾弹,令A公司放松了警惕,再加上A公司确实需要一个懂经营之道的人到新企业掌舵,所以调走了他们的经理,殊不知正中B公司的下怀。A公司之所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他们的经理是最大的功臣,相反,对B公司而言,则是最大的敌人和对手,于是B公司故意让人散布新市场非A公司的经理去不可的言论,使A公司果然中计,B公司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通过这段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B公司妙用调虎离山之计,破解了对手的优势,令对手鞭长莫及,然后趁其空虚之际,迅速回击,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从而以多打少,以强击弱,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取得了全面的胜利。领导者、决策者具有较强的大局观固然重要,但学会全面地分析估量对手也是成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要从对手中找出破绽,寻得空当,对症下药方可以因势利导,化劣势为胜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做事绝招:
因势利导在古代战争之中运用很广,并且越是因势利导,就越有胜利的把握。因此经营管理者要时刻认清自己的形势,自己的优势,且不可轻易出击,把自己的优势拱手相让他人,让别人牵着鼻子走;相反应学会破解他人之长处为自己所用,以敌制敌,以求掌握先机和主动。
五、上兵伐谋,下兵伐城
孙子说得好:“上兵伐谋,次之伐交,中兵发兵,下兵伐城”。此段话大意是:最好的军事行动是利用谋略来取胜的;然而通过外交手段来取胜,也是不错的办法;如果通过士兵的拼杀来取胜,只能是一般的策略,不太好;到了我们不得已去围着别国的城池打战的那个时候,我们的军事行动已经是很糟糕的了。
孙子将“不得已”的“其下攻城”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交伐兵”的最上策、上策、次上策由好到差对照比较后,认为没办法的办法就是死拼硬斗的“攻城”。“攻城”最为繁难,先要准备攻城的兵器及器械,还要修筑攻城的土台,做好这些准备至少得两个“三月”即半年时间,旷日持久,顿兵坚城之下,兵士锐气消耗殆尽,将领不胜其烦挥军攻城,士兵像蚂蚁一样附在城墙上下短兵相接,三分之一士兵丧命了,城还是未攻下。
在我国古代,战争中以伐谋、伐兵取胜的不计其计。而且每次取胜,都是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