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幕府秋风日夜清,淡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
前面说过,子美听从严将军召唤,返回成都途中就作诗先寄给严将军,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句子:“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表明子美既在养家方面依赖严将军,又在素志雄心方面期待严将军,“衰颜”是自谦之词,“欲付”才是真实的想法。就是说子美已在心理上做好了入幕府的准备,只是,子美想的是可以一展自己儒士仁德之策助将军一臂之力,而严将军似乎和他的想法从一开始就并不完全一致。
仇兆鳌编的杜子美年表说:“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有学者认为节度参谋和检校工部员外郎是先后任命的,甚至有人认为子美去蜀是为回归京都到朝廷赴任,但是后面的《去蜀》诗并未支持这种猜测。根据去蜀之前的幕府诗和草堂诗,我认为两个任命是同时颁布的,否则子美不必辞职,而是直接调任甚至升任,子美的情绪也不会是《去蜀》中表现的那样灰心丧气悲凉无助。我认为同时任命是相当能够说明严武对子美的态度的,节度参谋是幕府参谋部门的一个职位,地位不高;而工部员外郎从正五品,这个官位主要是为解决子美的经济待遇的。即严将军在经济上颇为大方,而在政治上颇为小气,这小气又说明严将军并没有理解子美的雄心壮志,并且不认为子美的经世学问高明到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而这个基本态度在子美幕府上任六个月内并无改变,所以他并没有将子美调任到重要岗位上去。因而又可以倒推从几年前到现在他屡次召唤子美入幕府,并无寻求子美作政治依靠之意,而子美却是多少作了严将军当自己为政治依靠的理解,至少是作了互相依靠的理解,导致他在政治上对严武期待比较高。
怀着这种期盼,子美告别草堂闲散生活,入严武幕府上班。入幕府后的第一首诗《扬旗》,是一首颇具参与意味的主旋律作品,激情澎湃地歌颂严军将士军威,诗有子美的原注说:“广德二年(764)夏六月,成都尹严公置酒公堂,观骑士,试新旗帜。”诗的后半部云:“三州陷犬戎,但见西岭青。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已宁。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
这末尾两句可以说明子美刚入幕府时,曾经相当努力地在适应新环境。蛮荆或荆蛮,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楚地及其居民的贬称,汉末乱世的王粲逃亡荆州,后来跟随曹操打天下,并成为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成就出类拔萃者,创作了经典诗作《七哀诗》,其中与子美诗末句相关的一首,描绘了比子美时代早550年的乱世景象:
西京乱天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应该说王粲的“委身适荆蛮”之哀是无可非议的,还令后世读者同情,子美身处乱世也是这么过来的,也常在诗中正用王粲这句诗,表达相同的悲情。就在不久前同一位朋友游成都宿草堂时,他还拿王粲的经历代言自己躲难的处境:“不关轻绂冕,但是避风尘。……子去何潇洒,余藏异隐沦。……接與还入楚,王粲不归秦。……”(《赠王二十四待御契四十韵》)
而到了写《扬旗》的时候,子美作为幕府官员,由身份变化导致他心理上的微妙变化,破天荒唯一一次反用王粲的“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的意思,鼓励身边同僚更是自我鼓励,“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表达了誓与严将军并肩战斗不做逃兵的决心。也就是说,刚进幕府的子美忽然对“委身适荆蛮”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有了指责王粲的逃避乱世灾祸为逃兵行为的意味。
但是,这种“思想觉悟”只是入幕府后早期独有的。
这一时期子美还写了《东西两川说》献给严武,对边境军事及人员调度,汉族与少数民族政务权力驾驭,加强征收富人税等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策略。
这一次,子美似乎没有诗作表明严武遵从了自己的意见,现实情况的发展也出乎子美预料。
七月,严武亲临前线,作《军城早秋》,颇有边塞军人豪情:“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子美也激动地唱和道:“已收滴博云间戍,欲夺蓬婆雪外城。”鼓励将士乘胜追击打到敌人地盘去。可惜这种热情好像只是昙花一现,立秋以后子美所作的幕府诗,渐渐又回到了从前一贯的悲伤调调上去了。
《立秋雨院中有作》表明仅仅一个月,子美便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处境不舒服了:“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其中关键字眼是“暮齿”,前四句围绕年老的现实,隐约透露出子美察觉到幕府中对他的不利舆论多与他年老多病有关,其次透露出他的意见或策略不被同僚称赞的状态,这又与严武大约没有用到他的策略有关。而作为严武的“空降兵”,子美此时对严武的认识和态度尚停留在对待恩人的状态,后四句表明前面的“愧”是真诚的,表明他十分感激严武对他的关照和礼节,内心里决定要忍耐下去,时间预定在严武立大功回朝廷当宰相一类的大官之时。
值得注意的是“吾还访旧丘”句,若指回成都草堂隐居的话,则说明子美目前已敏锐地感受到从前对严武心怀的过高期待可能是一厢情愿,结合严武并未用自己之策略的实情,此时他已不敢再奢望二人同建功同回朝了。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基本上是“立秋”诗的继续,心思与情绪的纠结重心在“吾兼吏隐名”。
前六句细细层层描绘幕府院中的秋景,雨后云淡风儿清、夕阳西下照楼台,景致美妙,但联系标题之意,子美的叙述态度中已然有了局外人意味,有不以为然与己无关的冷淡感。末两句表明子美关心的是,自己怀念浣花溪和草堂里的花儿们,会不会理解自己的苦恼,会不会笑自己想为官、归隐两兼顾的苦心呢?
这以后有两首回草堂休息时写的诗和一首幕府诗,继续纠结出仕与归隐无法兼顾又无法取舍的苦恼。《到村》中说:“老去参戎幕,归来散马蹄。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蓄积思江汉,疏顽惑町畦。暂酬知己分,还入故林栖。”在休假回草堂的路上,在散漫前行的马背上,子美思绪沉浮。“稻粱”、“榛草”句,表面上是说杂草丛生于田间,混淆稻粱的序列,让人收获时不那么顺利,遭遇分辨的麻烦,实际上暗藏一层隐意,即子美对自己谋稻粱必须工作,而工作环境——幕府中的如杂草般的人事关系令自己搞不清头绪非常头疼,有了代价是不是太大的疑惑。
关键的诗句再次出现了,“蓄积思江汉”,此处的江汉正是《扬旗》中指的荆蛮之地,子美说一直想出蜀沿江而下往荆楚而去,可证我前面分析的“休适荆与蛮”是唯一一次反用王粲诗意,是子美刚入幕府为找主人公的感觉,为向严武表忠心,为向同僚争表现而违心表态。当做小吏难受的情况出现之后,子美自然又萌生了逃跑的念头,盼望能够继续从前的设想。
然而,逃跑也一样是一件艰难之事,“疏顽惑町畦”和“稍酬知己分”是难以成行的两大理由:美好的草堂田园风光令疏旷笨拙的我迷恋不舍,严将军的好意也必须暂时酬报。
《村雨》中,子美就报答严武之意深入说服自己道:“世情只益睡,盗贼敢忘忧”,即虽然我不懂世故人情并被其搞得晕头转向,但我还是想为国分忧,无论如何自己在幕府工作还是对平贼乱有用的。
可是,回到幕府上班,夜里不能回草堂,忍耐又到了极限,子美作《宿府》诗悲叹道:“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幕府寒秋,独宿凄凉,月色皎好与己何干?这前四句的意境与情感已然表现的是:内心早已是局外人却深陷局中,被束缚被折磨的受难局面。第五六句表达特别想亲人特别想冲破牢笼般的感觉,可惜亲人“音书绝”,乱世尚未好转依然无路可逃,往哪里去都“行路难”。末尾无奈地劝自己说:“你都忍了十来年了,现在为求得‘一枝安’,必须得再强忍些时日。”
《独坐》《倦夜》两首,依然是吏不得意隐不得兼,左右为难回旋之心曲,从略。
总之,虽说还是在劝自己忍耐,但毕竟已到极限。从子美作《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的时间来看,跟严武九月大捷接近,很可能是因为发生了十分不愉快的事,此事也闹到严武那里去了,子美觉得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便不顾幕府上下欢庆胜利的时节,向严武奉呈表达辞职想法的诗作,用词表意十分直率大胆,表明他此时情感上与严武仍很亲近,有任性撒娇的意味:
白水渔竿客,清秋鹤发翁。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平地专欹倒,分曹失异同。……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信然龟触网,直作鸟窥笼。……束缚酬知己,蹉跎效小忠。周防期稍稍,太简遂匆匆。晓入朱扉启,昏归画角终。不成寻别业,未敢息微躬。……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
这时,子美终于想放弃“吾兼吏隐名”的束缚,决定摆脱幕府小吏青袍加身的不爽,完全抛去参谋的头衔,回归乡村钓鱼客的散漫自由身份了。
诗中子美大量陈述自己老病不适应幕府作息时间和对草堂的想念,大概他认为以此为由辞职,严武更能谅解。
严武的真实反应怎样,因子美无诗可证,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子美诗中反映的离开幕府的时间——大约是年底或立春前夕,来大概猜测严武没有立刻同意子美辞职,但两个月过后他又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