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基金经理跳槽之风在几年前就刮得昏天黑地。2006年有一份数据统计,在2003年到2005年,三年里离职的基金经理平均任期分别为1.25年、1.35年和1.34年,其中有9位基金经理任期不到半年,有35位不到1年。当时为了遏止这股愈演愈烈的跳槽之风,证监会出台了《基金投资人员管理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在合同期同,基金经理不得随意辞职,基金公司也不得随意解聘和更换经理,双方必须按合同办事。如果不按合同办,将在基金经理个人“诚信档案”里记上一笔。同时为了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跳槽的基金经理将被实施半年的“冰冷期”。但意见毕竟是意见,在这个市场里恐怕最没用的就是“意见”了,有意见可以提,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很少有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会按这个“指导意见”行事。“车儿投东,马儿向西。”基金经理哪儿薪高流向哪儿,各找明主,“恨相见得晚,怨归去得迟。”熊市尚且如此,牛市里成了名的经理们还不跳槽跳得腿酸哪。
2007年共有353份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最招人眼球的是大量明星基金经理出走私募。2007年6月,证监会通知基金从业人员可投资开放式基金,8月份,首份基金经理份额激励计划出台,华宝兴业以210万的自有资金全部用于基金经理的份额激励计划。随后,多家基金公司跟进。然而激励他们并不能阻止他们“出走”。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多达163起,占到当时基金经理总数的40%。而从公募转向私募的基金经理就达基金经理总数的30%,只有10%的基金经理从公募基金公司转向了券商、保险和银行等机构。
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吕俊“出走”。吕俊在担任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时,因取得优异业绩而成为基金界的明星。成为明星后,吕俊离职单干了,他成立了一家叫Winswear的资本管理公司,计划推出一个总管理资产达3亿元人民币的证券投资基金,还计划在新加坡启动一笔对冲基金,启动资金为5000万美元,筹资对象为海外华人和部分欧洲投资者。他雄心勃勃地准备为自己大干一场了。
然而基金经理的“本事”不完全属于个人,其中有规模效应的因素。一些转到私募的基金经理上市调研时就受到上市公司的冷遇。公募基金管着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产,所到之处,受到上市公司热烈欢迎,上市公司每年还有开放的交流日,与上市公司的高管与公募基金经理面对面交流,能很好地了解上市的情况与消息。私募基金管的资产才几亿,充其量也只是个超级散户。几亿资金上市公司根本瞧不上眼,不屑与你沟通,顶多泡杯茶给你喝喝。有位“公转私”的基金经理感叹道:“过去对基金公司这棵大树的资源认识不足,看来基金公司隐形资产的价值需要重估。”
同时规模效应还影响市场操作,私募基金资金少,很难影响股价,必须完全跟随着市场走,所以他们一般都比较小心。比如2007年上半年股指狂涨,一批私募基金经理变得越来越小心,纷纷开始看空。到七八月份,一些私募基金经理已经空仓,甚至清盘,其中被誉为“私募教父”的赵丹阳也宣布其管理的基金清盘。一些空仓或清盘的基金经理跑到西藏旅游去了,结果在青藏高原不是“一览众山小”,而是一览股指高,股指迭创新高,使他们成为基民们嘲笑的对象。到2007年10月以后,股指大幅下挫,那些没有清盘或空仓的私募,由于资金量少,难以生产自救,损失惨重。这时“公转私”经理们才意识到私募难做,有些人又产生了重回公募的念头,不过证监会高层对此指示:“基金经理出走可以,但要回来没这么容易!”
基金问题一多,管理层就得清理,于是2007年11月,证监会下发“44号文”,即《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从11月中旬开始,基金大规模暂停申购了。这意味着基金最风光的一年过去了,那些“出走”跳槽的基金经理,终于也明白了自己的本事有多大。要是他们一旦成为小散户,是不是能跑赢大盘呢?
幸运造就一“股神”
在股改启动的大牛市中,无限风光的当然不止基金。有一个所谓的“民间股神”见诸媒体报端。“8000元变10亿”、“谱写中国股市神话的人”之类的报道标题,招人眼球,惹人惊羡。“中国的巴菲特”、“杨百万第二”之类的赞叹在股民中传播着、弥漫着,甚至有些股民喊出了“学习林园好榜样”的口号。
这位“股神”是何方神圣?把8000元弄成了10个亿,咋弄的?
所谓时势造英雄,林园并非“羽化而登仙”之辈。此人毕业于陕西一家卫生技术学校,学的是临床医学,跟金融一点边都不沾。毕业后他被分到深圳红十字会医院工作,后来又调到了深圳博物馆。他所干的,与经济,尤其是股票也完全不沾边。1989年深圳股票发不出去,动员党员干部买股票。林园就是在那一年响应了深圳市政府的号召,把自己的积蓄和母亲的积蓄加在一块儿,凑了8000元钱,买了深发展股票。那年他才26岁。这不叫机遇,而是“政治素质”。说句老实话,那时8000元面值的深发展,放到现在近20年,不用忙里忙外地炒进炒出,也在1亿元以上了,不信你自己去比较一下深发展初发时与现在的总股本。
年轻人哪放得住哇。1990年深圳股票交易火暴异常,林园毅然投入做差价的大军。当时深圳有4个股票交易的网点,委托和交易都还没有电脑化,而且有价无市,这样使得深圳各个角落的地下交易价格都不一样,林园和当时其他的炒股者一样,骑着自行车,各个街区跑,来回做差价,这样跑短线4个月后,他的8000元翻到12万元。“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深圳政治素质高的不只林园一个,做差价的炒手也不只他一个。但绝大多数人都被后来的熊市打回原形,深圳第一次熊市平均跌幅在90%,而且连夜排队都抛不掉。就算林园8000元炒成了12万元,基本上也被打回原形了。
幸运的是,林园没被打回原形,他与当时深圳的一批股票大户一样,早早地转战上海股市,躲过了深圳崩盘的劫难。林园到上海后,住在百乐门酒店,继续从事地下股票黑市交易,买进卖出上海股票。直到1992年上海完全放开涨跌停板,从交易所可以买到股票时,林园不得不放弃这种黑市短炒的生涯。这时他8000元资金已被炒到了1000万元了。1993年和1994年,深圳和上海双双入熊。股市里的第一批大户,由于透支严重,纷纷“爆仓”,十有八九被消灭了。上海股市里赫赫有名的三只“羊”,两只被歼灭,只剩下“杨百万”。
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林园,他退出黑市后,居然没再炒股票,可能是因为不习惯在正规渠道进行股票买卖,他退出了市场。把赚到的钱往兜里一揣,衣锦还乡,回老家西安去了。在第二次消灭大户的熊市中,他又成了漏网之鱼。据说他在西安做了两年房地产生意。在房地产上赚了多少钱,他没说,只说那年头跟老婆打离婚官司,并说他离过两次婚。
1996年林园重回股市。这次没了黑市,他只能在正规渠道买卖股票。不过1996年之后的股市,透支风刹住了,狂泻90%、彻底消灭大户的熊市没了,所以林园再怎么炒,也不会输出局。那时四川长虹拉长红,林园赶上了,大批买入四川长虹和深发展,他在60多元抛出四川长虹,在这只股票上就净赚了7000多万元。进入21世纪以后,林园对白酒行业格外感兴趣。2003年4月,他开始买入茅台和五粮液。当时正值熊市,成交量稀少,林园就耐着性子一点点买。买了有六七个月,茅台大多都是20多元的。随着牛市的到来,白酒股涨幅惊人,像茅台复权的话,早已突破200元大关,林园的资产少说也翻了十多倍,突破了10个亿。
按林园自己的说法,他选股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垄断性或产品有独特性(像上海机场、贵州茅台、五粮液、黄山旅游、丽江旅游、云南白药等);二是快速消费品(像伊利股份、瑞贝卡等);三是老字号品牌企业(像同仁堂、马应龙等)。”林园说他买卖股票,不仅满仓,而且透支。在2005年,他借钱买了3只股票和1只招行转债。当然这种做法是要有足够的眼光和控制风险的能力的。2006年大牛市,林园的收益超过400%。
命运唯所遇,有梦也难觅。林园并不是巴菲特,如果他是,肯定把8000元的深发展捂到现在了。他只是在股改大牛市时,资产过亿之后,才开始学习巴菲特。这时他才抓住巴菲特的精粹:靠时间赚钱。他说:“巴菲特52岁时也只有2亿美元,当时美国很多人比他有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为什么会成为美国的顶级富豪?就是他用时间赚钱。”2003年他买入五粮液,平均成本是每股9.5元,2004年10送10,成本摊低为每股4.25元。虽然其后股价一直在5~8元徘徊,但他一直捂着,直到大牛市来临,产生十几倍的利润。
股户们有可以向林园学习的地方吗?恐怕没有。林园在股市初创时期的“黑市”短炒,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两次逃脱被消灭的命运,不是有眼光,只能算幸运。对于没有原始积累的散户来说,这种炒短线的短炒时期已经过去。“卖茶叶蛋胜过造原子弹”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街头摆个摊,不要说发财,糊口都难。1996年的大牛市林园买四川长虹,如果放到现在岂不亏惨了,所以那不是什么价值投资。
如今的林园开始了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是要有调研投入的,林园每年花300多万元到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他如今与一个小型的私募基金干的是一样的事。这点是一般的散户没有财力去学的。对于散户来说,与其学林园,不如学巴菲特,或许还能学得比他更好。
“带头大哥”保护谁
“领着人民大众朝前走,不必告诉他们到哪里去。”这话说得有些绝对,可有时还真对,有些人就是需要领路人。股民中有些人不好学习,你再把林园之类的人从榜样的位置上拉下来,他们就没方向了。尤其是一些证券知识有限,大牛市一来,急于入市的新股民,希望能找个指路人。
于是一个号称指路人的家伙出现了。从2007年2月16日到5月15日共88天,一位注册名为“带头大哥777”的人的网易博客,创造了点击量过千万的网络神话。在散户们眼里,又一位“股神”诞生了。
“带头大哥”真名叫王秀杰,长春市人。他自称出自高干家庭,说老爸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人都喜欢提拔自己,弄出个三公九卿的祖先,也没人会去调查。其实王秀杰的父亲只是建设银行长春市分行的一名职员,母亲是家庭妇女。1992年王秀杰中专毕业后,以老员工子女的身份进入建设银行工作。1995年他进入股市,像所有刚入市的新股民一样,喜欢到处打探内幕消息。2007年2月开始,他在网上设群传授股票经验,自称对股票预测准确率超过93%,又自诩“散户的保护神”。许多人缴费申请加入了“带头大哥777”的QQ群,少的每人每年3000元,多的达到3万元。“天生我材必有用”,指指点点千金来。靠着给散户指点迷津,王秀杰大肆敛财。经查明,“带头大哥777”会员集中在近10个QQ群,约有900多个会员,收取会员费超过1300万元,主要存为短期定期存款。
“带头大哥”看中某只股票,就号召其他会员大客户买进,再由其开设的10多个QQ群的会员分群买进,逐级推高股价,吸引公众投资者跟风。众人拾柴火焰高,俨然组成了一个散户的集团军,一声令下,向某只股票猛冲猛打,最后得胜归来,人人都把“大哥”夸。“带头大哥”之所以吸引那么多股民跟风,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因为大牛市。在大牛市中绝大多数股票都会涨,尤其一声号令,散户一齐上,股票自然涨得凶。对那些新入市的股民来说,这功劳当然应该归于“带头大哥”。有人曾对“带头大哥”4月份的博客文章进行了统计,在20个交易日中,对次日大盘的判断7次是错误的,虽然成功率超过50%,但根本不是什么自称的“93%”。对错题盲目钩,成功率为50%,他能走过50%,说明还是有一点儿眼光的。这“一点儿”或许还是大牛市提供的。
二是因为他的强势语气。一位铁杆粉丝说:“我是刚入市的股市菜鸟,什么都不懂,点击了几个股评家的博客,都像老油条,滑不唧溜的,没带头大哥的股评来得痛快,来得实在。”的确,立场鲜明是他具有号召力的另一个原因。比如2007年2月16日,股市突破3000点后进入调整,在涨跌的争论中,“带头大哥”立场坚定地预测:股市突破3000点后将一路上行。这种鲜明的风格说得许多人“意似痴,心如醉”,立即沦为粉丝。为此“带头大哥”还凛然发话:要带领散户赚钱,打败庄家!被庄家害苦了的散户,自然把他奉为指路明灯。
可这盏指路明灯很快就熄灭了。2007年4月9日,“带头大哥”发文停博三天。在文章中他说:当我这最后一个江湖大佬消失后,这个市场就真的没人管大家的死活了。语气蛮悲壮的,似乎要出事。得此消息,一些股民没了方向,一个劲地上他的博客。5月16日,“带头大哥”的点击量超过150万。5月19日,“带头大哥”郑重声明关闭博客。
“大盘危险的时候我是散户的保护神,可我受到伤害的时候谁保护我?”他绝望地喊道。
再绝望也没用。2007年7月24日,王秀杰被长春市警方带走。因为他搞股评不合法,收钱更不合法。长春市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起诉了他。
类似“带头大哥”这样以网络传授炒股经验的“黑嘴”并不少。证监会2007年7月26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对“带头大哥777”利用互联网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调查终结,同时透露,这类案件一共查了11起。根据已查清的事实,将其中六起涉嫌犯罪的案件和两起犯罪线索移交公安机关。
他不是散户的保护神,倒是给股市的“黑嘴”们带了一个很坏的头。股市没有保护神,散户们只能自我保护。
“2·27”狠拍“幸福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