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解禅
几缕调皮的阳光,透过窗棂前树叶的缝隙溜入禅堂。地上恰好有一片刚坠落的叶子,叶面还是亮闪闪的,于是阳光们轻轻一跳,从叶面弹起,正好落在酣睡的阿薰的眼皮上。哇,好刺眼呢,阿薰醒了。
揉揉眼睛。“啊哈,今天天气真不错啊。”
老人家进屋,轻轻拾起这片叶子,笑了笑,跟阿薰说:
“今天我就给你讲一个禅师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拾得。”
阿薰一听,怎么叫这个名字啊?
“这曾是天台山上一位禅师的名字。听说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孩子,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他也乐得别人叫这个现成的名字。”
小香炉心想,俺也是很喜欢阿薰这个名字的,虽然这是老人家随口起的,但是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吃的东西都是香喷喷的,多好听啊。
“拾得平常做些不起眼的扫地打水的活儿,别人并不看重他。他却是生性憨厚朴实,一点也不在乎。有一天,很多香客来天台山念戒修行。拾得大声跟正在念经的大家伙儿打招呼:‘你们聚在一起念叨叨,这是做什么呢?’”
阿薰心想:“那多煞风景啊。”
“当时,师兄维那就立刻瞠目喝问他:‘你小子胡说什么?’拾得很无辜,便对师兄开口唱了一个偈子:‘大德且住!’就是高僧你生什么气啊。‘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你合???一切法无差。’”
阿薰听得晕晕乎乎的,说:“这是什么意思啊?”
“拾得禅师讲了四句话,拾得所说的‘无嗔’,即是放下自以为是,无怒无气,出家的真谛不在于去了寺庵,而在于心净。后两句是讲,我和你本来在一起,一法无二才对。”
阿薰似懂非懂,但是它很奇怪:“不是说这个拾得平时都是打杂的吗?怎么还能出口成章呢?”
老人家微微一笑,把手中的落叶转了转,说:“有觉悟的智慧和知识多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六祖慧能说出‘菩提本无树’的时候,不会写字,还是让别人帮他把字写到墙上的呢。觉悟的人连识字都是不需要的,何况学识呢,而且,往往是学问越多,越难觉悟。”
阿薰想到自己不学无术,暗自高兴,但是它很好奇:“怎么会呢?难道真理不是在知识里吗?”
“既然是真理,一定是无条件的,无边的,但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边界的。一个无边的大海,怎么能装进一个有边的池塘里呢?因为太依赖知识,往往就见不到真理的无边了。”
“那么说,不该学知识了?”阿薰真希望老人家回答是,那样它就可以不学习了。
“知识还是要学,不过知识却不能代替智慧。当然,通过知识可以悟出智慧,正如通过指向月亮的手指,可以看到月亮。不过,手指不是月亮。”
咕噜咕噜,阿薰不敢确定自己是真的懂了,不过,肚子一叫,它知道自己饿了。
“我要吃你前几天刚买回来的香香。”一脸谄笑的阿薰,吃到了好吃的。它边吃边说:“只要让我天天吃好睡饱,我才不介意开不开悟呢。”
“是啊,开启证悟之后,其实也无非是该吃吃、该睡睡,该干什么干什么,每个当下都是合美宁静。如果已然如此,何必开启?”老人家一笑,手拿叶子翩然而去。
阿薰心想:“不过我不能做到每天都无忧无虑,我一直嫉妒小壁虎会跑来跑去的。”
想到这里,阿薰四下张望:“咦,小壁虎呢?跑到哪里去了?出来啊!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一心接茬
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何感悟?
结合自己的经历,你想到了什么?
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贝壳,贝壳的外表不一定都漂亮,里面却都藏着闪光的珍珠。
这一次,你在自己的经历中发现的珍珠是什么呢?它带给“今天的你”的智慧提醒又是什么呢?
回到书中的故事,你的禅心获得了哪些开启的顿悟?
来,再随便听听浑噩阿薰的胡话,解解馋好不好?
无心解馋
戒定慧,
很多人讲戒,却不知为何而戒,
禅的形乃是谦和与平静,
无嗔怒、人心净,
已然是出家。
取其心,何须形式。
很多人非觉得要怎样才叫戒律,才叫出家,
拾得却不这么想,
无嗔,无虑,辱骂我的人,也与我为一,
还需要什么呢?
有了这样的智慧,
端茶倒水、九五之尊又有什么差别呢?
莫要丢了慧而求定,
更莫丢了定而求戒,
那不是买椟还珠是什么?
无嗔即是戒,
心净即出家。
我性与你合,
一切法无差。
--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