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教黑厅与聚义厅之间朱门两处躺了两具尸体,花丛中卧有八具,鲜血淋漓,几无挣扎痕迹。左兴龙道:“这是左刀一队,那边还有几个,全是一刀毙命,只有一个兄弟伤在两处叫了一声,我等才发觉赶来。”
王一仇恨道:“不是刀,是斧!方才我遇到几个,身上都穿着护甲。你叫上度从谠,看住了门,左右两刀专去那些僻静之处摸察,势必将这些狂徒一个不漏全部拿下。”
左兴龙随即留下两人,另去布置。王一仇让人取来铁枪,见司务周围火势蔓延已是难救,便往粮仓而行。接义厅与聚义厅两处火已扑灭,食堂因用砖石造就所以无火,外面两个粮仓烧得正旺,因旁边有井,其余粮仓倒是无碍。井边也有几具尸首,上下湿淋淋的,看样子就是原本看护的教众。
王一仇牵挂段思英,无意停留,匆匆向后赶去。甫近玉桐居,就见三人从中奔出,步履沉稳,颇有从容之态,王一仇无暇理会,抢先几步在前,未行多远,隐隐感觉不妥,不敢大意,枪杆一拉挡在道中,转身回头,却见那三人手执斧钺,横削竖劈,已分上中下三路而来。王一仇后退一步,连拨带挑化去斧钺攻势,随后一式夜叉探海,枪尖飘忽,在三人面门要害盘恒不止。三人务于遮拦,一时难行,忽有一人翻滚向前,落地声脆,显然也是有甲在身,其余两人亦然效法,王一仇持枪在手,劲贯于臂,一连三枪,三人闷声站起,或前或后有血溅出,护甲已被刺透。王一仇挺枪而立,冷笑一声也不说话。
忽然弓弦响动,有人大叫:“小心!”旋即一根羽箭断落脚下,王一仇刚要回头,那三人斧钺齐下,弓弦再响,眼前寒光闪动,有物携风自耳旁掠过,叮叮叮一连几声,三根羽箭与三把飞刀相伴坠地,他心神略分,那三人也是一惊,得此空隙收斧就跑。
王一仇这才看到面前不远站了一人,依稀就是徐运,回头去瞧,段思英也在数丈之外。想必方才是段思英示警不及,探指断下羽箭,其余羽箭则被徐运截住。高处山涧石上还有两人,一个须发甚盛,貌似先前段思英拦下之人,另一个手中搭弓,弓弦响处,羽箭数支并发,却冲徐运而去,徐运信手挥出,就听叮叮当当一连串响动,羽箭与飞刀相撞一一落地。
那使弓之人咦了一声,叫道:“尊驾是谁?”吐字清晰,口音难辨。徐运应道:“熊耳山徐运。阁下如何称呼?”那人一声长笑,说道:“原来是七剑纵横!”并不答话,与那老人转身几个起落消失在树后。
王一仇先向徐运致谢,见段思英气色不佳,想必是方才用功内伤复发,赶紧又请徐运陪他回去,自己持枪追敌。
天明时左右刀队在山壁寻到几道绳索,上去看到山上守卫被杀抛尸山背,想必来人攀山而来缘山而去,追之无益,只得罢了。
几处尸身放在一起,乌压压一片,王一仇从前看到后,站了半晌,最后才让人抬下安置。忙活一夜,只剩司务一方尚存火头,其余各处焦黑破败之中有烟雾断续飘散,教众各个灰头土脸闷声做事,带了丧气的模样。若在平日,他一准上去斥责,眼下他却提不起力气,随便在路边石头上坐下,脸色阴沉半天不发一言。
有人来报说,井里捞起一人,却不是教众,还穿了甲。王一仇急忙过去,看到一具尸体躺在地上,脚边放着一把斧子、一个羊皮袋,衣裳撕烂了丢在旁边,身上一件细甲护住胸腹肩腿,只露出头颈手脚膝盖几处。瞅模样是个粗壮汉子,三十多岁,面色青紫手脚发白,想是溺死井中。
原来几个人打水做饭,瞧见水面发黑有一层浮油。有教众是晚间救火的,说起先前守卫都被杀了扔在井里,捞上来才能顺利取水。于是有人下去摸到尸体跟那把斧子,上下检视,从羊皮袋里找出了黑油。
此时晨曦初现,王一仇打开袋子,其中黑油荡漾如凝脂一般,还有些亮色,用手蘸了少许,粘粘的有些刺鼻。他不识此物,看到那柄斧钺和那身护甲,知道是偷袭之人,让人剥了甲连同斧子、黑油都拿去与众人辨认。
剥甲之人笨拙,一脚踩落尸首头巾,却见头巾轻薄头皮光光,原来是上下裹实束紧了,轻易不能脱落,禁不住说道:“是个和尚!”
王一仇看了两眼,皱了皱眉。
左兴龙赶过来,说到有人前来告辞,他让教众有职司的将住处都让与客人、住不下的安排到诸处客栈,众人这才安稳。言下甚是不满。
王一仇冷冷说道:“世情本就如此,君何其见事晚矣!”
吃罢早饭,耿于怀引了十几人前来,为首之人方巾长衫,俊伟清雅,颏下一缕长须,卓尔不群,正是昆仑派掌门秦翰隽。王一仇、段思英、樊丽梅等上前拜见,李仁恕跪下行礼。
裴烈冷眼瞧着,径直问道:“秦老三,你查得如何了?”
众人随即肃静,都去看秦翰隽。先前裴烈不让李仁恕就坐,不少人都以为是裴烈成心落昆仑派威风,如今听他这么一问才知是两人先前有约。
秦翰隽不慌不忙,坐下去道:“令侄昆仲是在河西失踪,与昆仑派无干。”接着从怀中取出一纸书札,递与裴烈,说道:“令侄昆仲和我河东分舵关氏兄弟的行止都一一查验,既有朋友作证,也有仇敌之言。我带来的人里就有当日在分舵幸免于难的,裴兄不妨问一问。”叫出两人,站在裴烈之前。
裴烈看了看那两人,并不理会,瞧着秦翰隽又问:“我儿裴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