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顺治自杀不成,不能赶赴黄泉路陪一程心爱的人,于是就拼命地为死去的爱妃争取身后的荣誉。为了表示哀痛和尊崇,他自己准了自己五天假,并提出要按皇后的规格来安葬董鄂妃。可按老规矩来说,正式的皇后还在位上呢,事情不能这么办。皇后倒是挺贤惠,很识趣,提出自己可以马上空出皇后的位子。可顺治他妈孝庄太后坚决不同意。一看这种情况,顺治又玩起老把戏,拿起随身携带的宝刀又要抹脖子,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为了使心爱女人的葬礼搞得风风光光,顺治真的是豁出去了。其实这时候,年轻的顺治已有痨病(就是现在的肺结核)在身,身体很是虚弱,禁不起折腾。可为了向死去的女人表达自己的爱意,办好葬礼,他是煞费苦心。
他命令,董鄂妃出殡的时候,四品以上的高官和公主、王妃必须参加送葬;从江南和五台山请来得道的高僧为董鄂妃超度亡魂;董鄂妃死去的第一年内,朝廷给官员报告的批复只能用蓝色笔(本来是用朱笔);全国各地,当官的孝衣要穿一个月,平民百姓孝衣也得穿三天,真是举国好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安排全国最牛逼的作家为董鄂妃的“光辉事迹”撰写传记,编辑整理董鄂妃语录;最出人意料的是,一向品行还算端正的青年顺治,竟然把承乾宫为董鄂妃服务过的三十多个太监和宫女给杀了,让他们去给自己心爱的女人殉葬。
这次葬礼是满人入关以来最隆重的一次。
董鄂妃的葬礼完事后,帝国的皇帝顺治该正常工作了吧,事情没那么简单。多情的顺治又说自己已看破红尘,要出家当和尚。他以前就有过要当和尚的记录,但没当成,只逼着大和尚给自己取了个法号“行痴”。
阿龙记事贴
金圣叹之死
1661年,顺治之死竟然在遥远的苏州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金圣叹竟因此丢了性命。苏州府吴县新来了一位县令,官风不好,既贪污腐败,又重典治民,因此惹恼了一方百姓。这天,苏州大设灵堂哭祭顺治帝,金圣叹等一百多名秀才去了孔庙哭庙,同时发泄对新县令的不满,没想到情绪越搞越激烈,一群人边走边喊口号,跑到灵堂,向巡抚大人出示大字报,要求罢免县令。政府当然不是吃素的,于是以秀才们煽动不明真相群众、冲击政府大堂、惊吓了先帝在天之灵为由,上报朝廷处以死刑。
这天,顺治找了位住持和尚来,硬逼着他给自己剃度,铁了心要把自己“准和尚”的身份转正。大臣们和太后是左劝劝、右哄哄,可像犟驴一样的顺治死活就是不松口,命令和尚赶快动手。可在太后和大臣们的眼皮子底下,和尚哪敢动手。就在难分难解的时候,和尚的师傅老和尚来了,老和尚对徒弟说,你敢动皇帝一根毫毛,我就烧死你。这下和尚倒是没被吓住,倒把顺治给唬住了。他心想:总不能自己出了家,而和尚却升了天吧!于是他只好让服侍自己的一个太监作为替身,代替自己出了家。
这样闹来闹去,“病秧子”顺治算是把自己往鬼门关又推了一步。本来他在冬春交替的季节应该去南苑避天花病的,可由于董鄂妃的葬礼和当和尚事件的发生,这年没去成。
待到来年的正月,顺治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那时恰好正在过春节,可朝廷却发了“三不通知”:不能炒豆子(“豆”通“痘”,得了天花会出痘),不能点灯笼,不能乱泼水。这都是一些当时得天花的禁忌。朝廷并宣布大赦天下。可这一切都没能阻止阎王爷的索命令箭。正月初七的深夜,年轻的皇帝在指定了儿子康熙为自己的接班人,留下了几句遗言后,溘然长逝,走完了他短暂而又悲情的一生,年仅二十四岁。
阿龙辞典 董鄂妃
正史记载,董鄂妃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人神共悲,爱情的男主角顺治皇帝更是因此万念俱灰,没多久就因为伤心过度而去世。在顺治亲撰的“回忆董鄂妃”(《端敬皇后行状》)一书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位国色天香、聪明贤惠、集世间女子优点于一身的绝世好女人。不过,董鄂妃成为后世人们的关注热点,并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她的身世之谜。有三种说法:一种说她是内大臣鄂硕之女,来历清白;一种说她其实是汉族女子,而且是南京秦淮河上曾经的头牌名妓董小宛;还有一种说她本是襄亲王的老婆,被顺治看上了,两人迅速陷入爱河,襄亲王并因此致死。
【阿龙看热闹】
西红柿最好炒鸡蛋
一国之主为情而死,或者闹着要四大皆空去出家,按当时的社会标准来看,这无疑是走火入魔后的不务正业。所以说,什么东西该跟什么搭配,什么样的人该做什么样的事,最好按规律办事。如果你不信邪,非得把狗肉和黄鳝一起炖着吃,那最好守在电话旁边,等着打120。如果刘翔非得去和姚明打篮球,那篮球框最好结实点,姚明不得暴扣刘翔N个球啊!人只有放在最合适的位子,才能挖掘他的才能、激发他的热情。也只有这样,事情才能做得漂亮。
10、 郑成功收复台湾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人趁明王朝腐败无能,霸占了台湾的海岸,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征收苛捐杂税。台湾人民不断反抗,但遭到了荷兰侵略军的残酷镇压。
郑成功少年时期,就跟随他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过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心里早就想收复台湾。但外患未平,内忧又起,这个时候,清政府和明政府的决战也渐见分晓,大局已定,郑成功组织了一支抗清的军队,在福建一带继续为死去的明王朝上着班、干着活。
1661年,积极抗清的郑成功在厦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个时候,清军已经基本上占领了福建和广东,对于郑成功所在的厦门实行了严格的封锁。招不到兵、筹不到粮的郑成功只好盘算着向台湾发展。于是,他下决心要赶走荷兰侵略者,做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说什么就来什么。这时候,有一个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人,赶到厦门来见郑成功。他说,台湾人民受荷兰鬼子的欺侮压迫,早就想反抗了。只要大军一到,台湾人民肯定积极响应。临走之前,他还送给郑成功一张台湾地图,并把荷兰鬼子的军事布置也告诉了郑成功。
有了这个可靠的情报,郑成功拿下台湾的信心就更足了。
没过多久,郑成功留下他的儿子带领一部分军队守卫厦门,自己亲自率领二万五千人马,驾着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杀向台湾岛。在前进的途中,有些手下听说西洋鬼子的大炮火力很猛,就有点害怕,想打退堂鼓。郑成功看到这种情况,果断地把自己的船开到队伍的最前面,并激情慷慨地鼓励部下说:“荷兰鬼子的火炮有什么可怕的?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了。”
荷兰侵略者听说郑家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连忙把军队集中在郑成功船队要登陆的港口,还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想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可洋鬼子做的这一切毫无用处,郑成功很容易就率军队登上了海岸。
更让人高兴的是,台湾人民听到郑成功来了,马上成群结队地推着小车,为自己的同胞送来饭和水,那高兴劲儿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已经躲到城堡里的荷兰侵略军,看见郑成功的部队在和当地老百姓上演军民鱼水情,气得是嗷嗷大叫,连忙派了一百多个士兵冲下来搅局。可这些洋鬼子一下来,就被郑家军包了饺子。
气急败坏的洋鬼子连忙又调来四艘大军舰,张牙舞爪地向郑成功的船队开了过去。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一点没慌,他镇定地指挥着他的六十艘战船。郑成功的战船小,行动灵活,不一会,就把洋鬼子其中的一艘军舰给团团围住。郑成功一声令下,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洋鬼子的军舰打了个透心凉,一时间大火熊熊燃烧,把海面照得通红,其他三艘军舰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者遭到这次惨败,吓得一个个躲在城里,当起了缩头乌龟。当然他们也没完全歇着,一面偷偷派人去老窝印尼搬救兵,一面派人到郑成功的大营来讲和。派来的洋鬼子操着一口蹩脚的中国话,对郑成功说:“郑先生,银(您)好!鹅(我)的长官说了,只要你退出呆满(台湾),鹅(我)们就可以给你十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