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三副铠甲起兵
在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间,生活着一支以游猎为业的古老民族——女真族,努尔哈赤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受到明政府册封的官员。但就在努尔哈赤刚成年时,祖父和父亲被设计害死,凶手就是女真族的另一首领尼堪外兰和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年轻的努尔哈赤决心复仇,父辈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是他最大的财产,他就用这些铠甲武装了一批追随者,开始了复仇之旅。
仇人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帮助下,除掉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整天不是喝酒就是玩女人,认为自己从此以后就是女真族的老大。
但急切想报仇的努尔哈赤,当然不会让尼堪外兰快活多久。公元1584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人的小部队攻打尼堪外兰。尼堪外兰正在饮酒作乐呢,听说努尔哈赤要来复仇,心想这小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就凭他那点儿人马,敢跟我斗!可别没事找事啊。
没多久,手下人来报告说,努尔哈赤已到了城下。尼堪外兰仔细一听,外面是喊杀声震天,看来这爱新觉罗家的小子,还真不怕死。于是他召集起本部人马,准备出城会会努尔哈赤。可当他刚出城门,脚跟都还没有站稳,努尔哈赤就一骑当先冲入尼堪外兰的阵营,手下的士兵也纷纷跟上,一个个仿佛出山猛虎一般,逢人便杀,见头就砍。尼堪外兰的士兵自从打了胜仗以后,一个个吃喝玩乐,身体已经弄得非常虚,哪里扛得住努尔哈赤这班猛人。没一会工夫,就被打散了。尼堪外兰见打不过,连忙掉转马头,逃到明朝那边去了。
初战告捷,努尔哈赤很受鼓舞,他写了一封信给明朝中央政府,开出了自己的条件:我知道我父亲和祖父的死与政府无关,所有的事都是尼堪外兰捣的鬼。所以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政府能把祖父和父亲的遗体以及尼堪外兰给我,以使我能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和祖父。
信一到朝廷,朝廷有关人员很是生气,心想:你努尔哈赤好大胆,竟然公开提出要求,这不是要跟朝廷叫板吗?办事的官员就对皇帝说:皇上,咱可不能答应他这个要求。这种事只能朝廷说给你才能要,哪有还自己上竿子要的?如果都随便向朝廷提要求,那朝廷威信何在?皇上威信何在?但也有官员认为,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毕竟没有过错,咱们这边不过听信了尼堪外兰的话就错杀了他们父子,留下他们的尸体又不能吃,还不如给他,咱也落个人情。但尼堪外兰绝对不能给,连投靠我们的兄弟都不能保护,那以后谁还会给咱做事!
阿龙记事贴
历史总在延续
历史总在延续,翻过明朝就是清朝,但对女真族来说,是翻过金朝就到了后金。女真族是生活在中国东北的古老民族,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强大的金朝。到明末时,努尔哈赤经过几十年的征战,把分散的各支女真部落重新统一起来,1616年,建国“金”,以唤起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光荣与梦想,史称“后金”,努尔哈赤自立为汗。两年后,努尔哈赤发布檄文“七大恨”,向明朝政府正式宣战。
经过大家的讨论,考虑到努尔哈赤势头正猛,国家财政又很困难,明朝政府最后决定: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任命他为建州女真的一把手,并赠送好马三十匹,努尔哈赤祖父和父亲的遗体不但送回,还免费给搭配一副好棺材。
明朝中央政府所做的这一切,努尔哈赤当然很高兴。但尼堪外兰的脑袋没给搬家,依然令他很不爽,这个仇,今天先不报,以后总还是要报的。
公元1586年,努尔哈赤又率领自己的全部人马,开拔到明朝的边境,要求明朝边关负责人交出自己的仇人尼堪外兰。这个时候,原辽东总兵李成梁已经被中央停职在家,新接任的负责人不想惹事,一听说努尔哈赤带了人马来要人,立即就吓得浑身冷汗直冒,连忙把尼堪外兰骗上囚车,给努尔哈赤送了过去。贪一时便宜的尼堪外兰,最终被努尔哈赤乱刀砍死。
就这样,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不但解决了自己的仇敌尼堪外兰,也得到了明朝政府许的官位,在明朝政府的默许下,他开始了统一女真部落的英雄之旅。
阿龙辞典 八旗制度
女真族后来演变为满族,人们称满族人为“八旗子弟”,其实就是根据他们的八旗制度而来。1601年,努尔哈赤正式创立“旗”的制度,把族民组织起来,兵民合一,平时以打猎为业,战时就成为士兵。初设黄、白、红、蓝四旗,1614年改设八旗,原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这是满八旗。后来皇太极又增加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中以正黄、镶黄和正白为上三旗,地位最高。后来的慈禧太后本是下五旗,为了抬高身份,便入了镶黄旗。
【阿龙看热闹】
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一遇到挫折失败,就抱怨自己没生在一个有背景的家庭,自己的父母不是高官富翁。可他们不知道,从古到今,哪一个牛人的辉煌,不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一心躺在祖宗的家业上过日子的人,最后只能堕落成寄生虫。而靠自己双手闯天下的人,经过社会的锤炼,终能成为一块好钢。
2、 努尔哈赤之死
1626年年初,努尔哈赤在辽东已经打下了一个包括七十多座城池的地盘,场子已经很大了。但有野心的人欲望也是极难满足的。努尔哈赤发动了对明朝的新一轮攻击,和往常一样,他带领军队一路高奏凯歌,直到遇上他命中的克星——袁崇焕,明朝宁远城的将军。
这一年,袁崇焕四十三岁,他是读书人出身,颇具文才武略。当很多明朝将领见到努尔哈赤就竖白旗时,他却积极备战,誓死要保卫宁远城。
努尔哈赤还是老一套,先派人给袁崇焕送劝降信,劝他学聪明点,赶紧投降吧,这样大家都省事,但被袁崇焕严词拒绝。努尔哈赤立即下令猛攻宁远城,袁崇焕率领将士们顽强抵抗,多次打退后金军进攻,并使后金军伤亡惨重。努尔哈赤心想,这个白面书生还挺抗打。行!看不给你来点厉害的,你还不知道老子的斤两!于是他派出一支挖墙专业队,冲到城墙根下,挥动铁铲钢钎就开始挖宁远城的墙脚。
袁崇焕在城墙上一看,后金军正在挖墙脚哩,连忙命令大家往下扔石块和烧着的棉被。这下了不得,城下挖墙脚的后金士兵,不是被砸得脑袋开花,就是被烧成红烧肉。大家一看还挖啥,再不走,都得成烤猪。于是,大家扔下挖墙脚的工具,抱着脑袋就逃了回去。
努尔哈赤见挖墙脚不成,非常恼火,命令军队发起新一轮猛攻。看见后金军如潮水般涌来,袁崇焕连忙命令用红衣大炮(英国早期加农炮,在当时可是先进武器,不到关键时刻,袁崇焕一般不会用)向后金军开火。努尔哈赤以前尝过明军火炮的滋味,火力都很稀松平常,所以这次他也根本没放在眼里,自己带头就向明军的阵地冲去。
袁崇焕站在城楼上,用望远镜观察后金军。真是英雄识英雄,两人从来没打过照面,但袁崇焕一眼就认出了气度不凡的努尔哈赤。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袁崇焕招呼着士兵们,都瞄准了那个老家伙,就用炮打他!别说,还真把努尔哈赤给击中了,老家伙从马上摔了下去,看样子,不死也得重伤了,明军心里那个乐呀。这会儿后金军队也不往前冲了,把受伤的领导抬起来,回营地休整去了。
阿龙记事贴
大清开国史从皇太极开始
1626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去世,儿子皇太极继位。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登基,正式建国“大清”,史称清太宗,追称老爸努尔哈赤为清太祖。不过,在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的前夕,皇太极去世,所以皇太极在位期间,清朝还只是局限在东北的一个新兴小国。
到底努尔哈赤伤势如何,还剩几口气,袁崇焕心里也没底,就想了个法子,派一个代表到后金营中,带上大包小包的礼物,说是“赔礼道歉”来了,要慰问慰问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正躺在床上,哎哟哎哟地喊疼呢,听说袁崇焕派人来道歉,他咬咬后槽牙,心里暗骂:“姓袁的,你还真能整事,想看我死没死,却说什么赔礼道歉。跟你说,老子活得好着呢!”
于是,努尔哈赤一面让人跟使者说,自己去巡视军营了,叫他先喝点茶水等会,一面让人扶他起来,用布把伤口包上,换上军服,强忍疼痛端坐到大帐里。一切准备就绪后,军士把使者带到了努尔哈赤的大帐。使者一进来,就对努尔哈赤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观察,然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老努精神头很足。他心想,看来这老头没吃炮弹,可以写调查报告了。
但来了总得说两句,于是他向努尔哈赤作了个揖,说:“袁将军这次派我来,主要是向老将军赔礼道歉。昨天我军炮弹放得太多,砸死了不少你们的兄弟,袁将军很难过。再就是他想问问,老将军身体还好吧?”
努尔哈赤笑了笑说:“多谢袁将军的挂念,老夫身体很好,一餐饭解决一只羊,轻轻松松。”使者假装恭维地说:“那就好!老将军一向勇猛威武,打遍辽东无敌手,这次败在袁将军手里,只是意外!只是意外!”努尔哈赤一听使者提“败”字,心里就来气了,但又不好发作,他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胜败都是兵家常事嘛,你回去告诉袁将军,老夫改天再跟他斗斗法。”
斗什么法?努尔哈赤只不过想忽悠一下小袁同志。第三天,后金军队就拔营撤回到大本营沈阳。回来后的努尔哈赤是越想越气,心想自己二十四岁时凭十三副铠甲起家,一生打了多少胜仗,这次却被个书生给打得落花流水,连自己也吃了个当头炮。这太伤面子了!
这年的七月中旬,憋屈的努尔哈赤身上长了毒疮,炮击的伤口也开始复发,病情是一天比一天重。熬到了八月十一,努尔哈赤就去了,终年六十八岁。
【阿龙看热闹】
何必太逞强
在社会中,有些人就喜欢凡事都好强。你跟他唠会嗑,因为一个小问题,他非得和你争个脸红脖子粗不可。你跟他共同完成一件事,他非得和你比比谁的功劳大不可。这些朋友,何必呢?就像赵本山的小品说的,就算你能活一百年,最后还不是要进那个小盒嘛!想开点,在这个世界,谁也不可能是万能的。事事要强,只能得罪别人,苦了自己。
3、 袁崇焕之死
崇祯元年(1628)七月十四日,已担任兵部部长兼右副都御史三个月的袁崇焕,受到崇祯皇帝召见。地点就在紫禁城内建极殿的右后门,此地又称为平台。两个人进行了一番对话,后人称这次谈话为“平台召对”。
崇祯皇帝满脸焦急地问道:“爱卿对辽东局势有何看法?”
袁崇焕立即回道:“如果您把辽东交给我打理,不出五年,辽东可回我大明。”
崇祯大喜:“若爱卿真能在五年内做到,你要什么朕就给你什么。”
如果我们知道当时的情况,就会明白,这两个人都在吹牛。崇祯给不了袁崇焕什么,因为大明天下已经快要倒掉了。袁崇焕更不可能收复辽东,别人不清楚辽东局势,难道与后金对峙了数年的他还不知道?
1626年的宁锦大捷,不过是暂时稳住了山海关外明朝的军事据点,努尔哈赤虽然死了,但他的军队还在,后金的军事压力依然存在,并随时都有可能再次进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只能守,根本就没有进攻的可能性。
袁崇焕跟崇祯说五年之内收复辽东,简直就像个疯子。崇祯也疯,他真就相信了。袁崇焕补充说,辽东战事已经四十多年,原本不容易了结,但皇上励精图治,做臣子的如何不尽力为之?所以,臣尽心竭力五年复辽。
崇祯依旧是崇拜地看着他。
袁崇焕觉得崇祯似乎还没有明白自己的话,就又说道:“这五年之中须事事落实才行,第一是钱粮,第二是武器,户部工部一定要悉心措置,以应臣手。”
崇祯立即命令在场的户部副部长王家祯:“使出你们户部吃奶的力气来,把钱和粮食给我准备充分。”然后他又转向兵部副部长张维枢:“把你们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各种兵器一定要精良。”
交代完这些,崇祯又崇拜地看着袁崇焕。袁崇焕思考了一会,又说道:“在五年之内,我不希望兵部和吏部给我的人是饭桶。”
崇祯皇帝马上让在场的吏部部长王永光和兵部部长王在晋使出吃奶的力气来,照办。
袁崇焕又思考了一会,说道:“以臣之力制服辽东而有余,但调和朝廷众口则不足,嫉妒臣的人虽然不能把我的人怎么样,但能乱我心。我心一乱,如何工作?”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站了起来,坚定地望着面前这位“五年复辽”的英雄,说道:“朕自有主持,五年之内,卿尽管放心大胆地干吧!”
这个时候,袁崇焕对“五年”这两个字简直是讨厌极了,他顺口说道:“臣的能力有限,还希望皇上能指示教训。”
崇祯皇帝比他的能力也大不到哪里去,况且,“五年复辽”这四个字早就在他心里扎根了,他觉得很好,太好了,自己再指示这样一个英雄,简直是天理不容。他说,不用了,你的奏折我已看过,五年复辽,很好。
是很好!但袁崇焕当时的感觉肯定很不好,他还要思考点什么要求出来。崇祯皇帝已经走近他,就像是把自己的脑袋交给他一样,郑重地说道:“早平外寇,百姓有福,朕的后代也有福。真好。”
袁崇焕哽咽着跟崇祯说,皇上对百姓太好了,我若不尽力,我还是臣吗?
他可能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崇祯不但把他当成了大明的忠臣,还把他当成了主宰自己命运的神仙。他可能知道崇祯心急如焚,但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这种如焚的程度有多高,它完全可以把整个大明帝国烧成灰烬。
朱由检很快就赐给袁崇焕尚方宝剑,让他全权负责辽东事务。
袁崇焕回到宁远,全军将士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游击战猛将毛文龙因不听指挥,被袁崇焕用尚方宝剑取了性命。
这个世界上最恨袁崇焕的人,莫过于后金国继任者皇太极,他老爹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的大炮炸伤,后来发病而死,他本人也多次败在袁崇焕手下。袁崇焕重回宁远,成了皇太极的一块心病。他想报仇,但又不敢与袁崇焕正面交锋。
1629年阴历十月,皇太极经过精心准备,率领十几万八旗金军,取道蒙古科尔沁草原奔龙井关(河北唐山)、大安口(河北遵化),扑向北京。
这一招确实让袁崇焕始料不及,他赶紧派兵过去堵截,但是皇太极处处躲避。袁崇焕急点了九千人马日夜兼程,不饮不食,终于赶在皇太极之前到达北京广渠门外,并立即与后金军展开战斗。
袁崇焕和将士们饿着肚子打退了后金军的进攻,为了严肃军纪,他下令决不可以抢夺老百姓的粮食,有一名士兵因为偷了一块面饼,被袁崇焕斩首。
城外的战斗异常激烈,而那些奸佞小人却只顾谗言陷害,说袁崇焕故意把金军引到北京,说他与金军有勾结。
朱由检也是个猜疑心强的皇帝,凡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任凭袁崇焕和将士们饥困疲乏,也不让他们进城休息。
皇太极把八旗军驻扎在皇城南面的南海子,并在这里抓获了两个给皇帝养马的太监:杨春和王成德。皇太极决定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