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生产呀,我们干得最优!
献上我们的产品哟,面向整个地球!
源源不断哟,从不停留。
似泉水喷涌哟,滔滔奔流!
松下的同仁呀,团结起来为厂分忧!
誓把公司扩大再生产呀,永不罢休!
这是日本松下公司的励志歌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把“扩大再生产”这种毫无诗意的工业化理念当做了歌颂的对象。
如今,松下已不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嘲笑的那个只知道“扩大再生产”的现代性公司。2008年,它们推出了“个性化、时尚和高科技”手机--为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设计的G51、G70和X88。其中X88手机的形象代言人,正是后现代风格的周杰伦。
一位家长曾说,“发音不清”的周杰伦,很容易让他想到“后现代”这个词汇。周杰伦不仅打破了发声吐字的常规,而且他的文字也是独特的:它们看起来是断续的,但同时又是充满内在张力???。
松下把自己的形象与后现代偶像联系在一起,说明它正在向个性化时尚转变。
像松下这样有头有脸的公司,可以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变,你我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后现代公司的出现,是因为后现代经济的出现。
现代经济是以理性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后现代经济则是综合理性与感性的经济体系。
《后现代经济》的意图,就是用后现代性替换现代性,作为经济学解释的新内核。它依据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二次现代化--工业化之后的信息化--的实践,对经济学提出与近百年人类思潮接轨的要求。
《后现代经济》不是对问题的解决,而是对问题的提出。只不过它不是经验地、就事论事地提出问题,而是把问题归结到现代性的内核,再把它展开为各个分支,由此引发人们对现代性经济学内核系统的怀疑,以及建设后现代经济学系统的兴趣。
后现代经济解决什么问题
后现代经济可以解决“工业病”的问题。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工业病”的集中爆发。“工业病”,就是现代性之病。如果说现代化展现的是现代性正的一面,“工业病”展现的则是现代性负的一面。
“工业病”的核心是理性的异化。理性是现代性的核心价值,理性的异化表现为人的手段对人的目的的反对,仆人对主人的反对。在次贷危机中,华尔街在金融工具上计算的日益复杂化和模型的日益精致化,都在助长与初衷相反的事情:经理人将代理人的利益置于委托人的利益之上。因此,金融泡沫成为代理人对委托人的战争,手段对目的的战争。
“工业病”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它不是工业化过程中偏离工业化本质产生的错误,恰恰是基于工业化的本质而产生的错误。因此尽管人们可以用常规的方法从危机中暂时回到正轨,通过工业化的规范使金融恢复正常,但产生问题的隐患并没有被彻底消除;偏离既已产生,裂痕还将扩大。
理性的绝对化导致物极必反:黑格尔的绝对理性变为后现代主义,政治上的绝对理性演变为两次世界大战,经济上的绝对理性导致经济危机,文化上的绝对理性导致精英的碎片化。
后现代是为矫正现代性的负面作用而来,它是对“工业病”的矫治。
在华尔街崩盘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落入黑暗大海的无助感觉。这就是现代性的标准感觉:个人孤立无援,无足轻重;总有一个超级权力悬在头上,异化于你。后现代的标准感觉则相反:个人始终处在社会网络之中,个人脚下总是地球的中心;而悬在头上的压顶大山,只不过是正在消散的乌云。
这种转换的出现是因为人类继蒸汽革命后,又迎来了互联网革命。
提出后现代经济的缘起,是为了解释互联网的经济影响。互联网与后现代经济存在着一一对应的范式转换关系。
利奥塔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由计算机、信息、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组成的社会,一个由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引起的迅速变化的社会。
后现代经济可以理解为采用后现代生产方式的经济,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互联网代表新的生产力,因此互联网与后现代经济的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后现代经济实际是对互联网经济所反映的核心规律的概括。互联网最核心的生产力特征:一是节点,二是互联。或者说,一方面,价值分布于节点,而不是中心;另一面,价值存在于有机互联、网络共享,而不是机械对立。反映到经济中,前者对应个性化,后者对应网络效应。互联网是这种经济的生产力动力,后现代是这场生产力革命带来的划时代的结果。后现代经济是继蒸汽革命之后,由信息革命引发的又一次经济革命。具体来说,以节点互补为内核的互联网同以社会网络中的个性化为内核的后现代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后现代经济要借助比华尔街的货币力量更强大的力量--信息的力量,来改变主人与仆人的力量倒置,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摆脱不可控的超级异化力量,这就是个性化的含义。
后现代经济对应的核心的现实问题是:网络中的个性化何以可能?
这是现代经济的反问题。现代经济问的是:如何排除网络效应和个性化?或者用形象的话说:让一切坚固起来。为此现代经济学要把外部性、异质性(品种)外生化,排除在理性之外,将世界进行内部化、同质性的过滤。
把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中的道理抽象出来,我们面对的根本问题是谁更有经济性:是华尔街代表的“规模”是经济性来源,还是普通个人代表的每一个“品种”是经济性的来源。前者导向“超人”代我们进行选择,即不自由;后者导向选择的多样化,即自由。
“网络中的个性化何以可能”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品种经济性问题。品种不光指产品种类,在这里泛指异质性的种类,它代表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等后现代价值。品种经济性是指品种越多,成本越低,收益越高。它与规模经济正好相反,规模经济是指品种越少,成本越低,收益越高。品种经济将个性化和网络化两个方面融为一体。其中,网络化是个性化的条件,个性化是网络化的归宿。
个性化是品种经济的第一个侧面。品种,是质的单位,是“质量”(质的量),个性化是品种在收益上的经济来源。不同品种具有异质性,人们的需求也具有异质性(由此派生出差异化、不可通约性、文化属性等),例如情感需求。个性化是指对不同品种的个人选择,常常具有感性选择特征。由于个人选择不同,产生了品种和选择的多元化。
品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产品种类数是最狭义的品种。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研究的产品多样化,就是这个意义上的品种。
--差异性是同一功能产品的形态变化品种。张伯伦的垄断竞争是在这个层面研究品种的。例如,品牌代表着使用价值相同的产品,因广告等因素成为具有价值差异的不同品种。
--变化性代表由时间差异形成的同一“品种”的差异性。例如,时间变化使同一产品具有不同的时尚价值,成为不同的“品种”。
--复杂度代表了维度上的品种。例如,多维数据库是按异质性维度来对数据的“品种”进行区分的。系统越复杂,我们可以认为它的品种越多,意思是越复杂意味着要处理的异质性维度的品种(俗称头绪)越多。
--管理幅度取决于直接管理的异质对象数目。一个人最多只能直接管七个人,这是指七个不同品性(品种)的人,如果其中六个人是同质的,那就相当于管了两个不同的人。因为对其中一个人发出号令,与他相同的六个人会作出同样的反应,并未增加管理成本。
--灵敏度是单位时间有效响应数量,是品种除以时间。说一个企业比另一个企业灵敏,意味着在同一时间内,这个企业可以响应更多不同种类的挑战。
……
由上面的表述可见,本书所指的品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品种,而是对“产品种类”的抽象,特指可辨识异质性的单位数。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化与品种是对应的。
网络化是品种经济的第二个侧面。没有网络化这个环节,品种在成本上就会不经济。网络化是指异质元素之间的互补,是一加一大于二。但这个“大于”不是源于分工,而是源于融合,融合在这里特指可以使品种经济的协调。在实践中,共享资源的网络平台是融合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和而不同,越聚集越分散。例如平台标准越统一,越有利于多元化的应用增值。人们常用网络效应来描述这种现象。
网络化还指互补关系的有机性,有机性是指非原子化、非契约化、非科层化的社会关系。例如,社会资本可以节省正式缔约的交易费用,就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有机性(如情感特征)。
实践中之所以出现技术融合导致业务融合与产业融合的现象,就是因为个性化和品种多产化要想变得经济,必须均摊网络平台的固定初始投入,在规模经济基础上,进而实现范围经济。
如果说现代经济解决的主要是规模经济问题,那么后现代经济解决的主要是品种经济问题。品种经济的早期形态是钱德勒所说的范围经济,即企业内部产品品种的多元化。互联网出现后,品种经济日益表现为个性化经济(从选择多样化、一对一营销角度看)、集群经济(从区域企业“品种”多元化角度看)、网络经济(从资源共享的基础业务与多样化增值业务分离看)、协同经济(从管理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性角度看)、体验经济(从需求升级和文化多样性角度看)、模块经济(从大规模定制角度看)、平台经济(从共享资源与多元化经营角度看)……
在经济学上,我们也可以用品种维度来作为信息空间维度。因为品种代表异质性的计量维度,而异质性(熵)是信息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用数量(使用价值)、价格(货币价值)和品种(信息价值)三个维度来构筑完整的经济空间,进而解决信息的存在空间问??。
后现代经济学作为对互联网相关实践的总结,主要回应大规模制造(这是现代经济或者说工业经济的主要形式)之后高附加值的个性化经济如何通过网络实现的问题。
问题本身的正当性
最容易遇到的反驳是,现代性是一个哲学问题;经济学是实证科学,只关心资源配置。即使谈论经济哲学,也只是经济伦理范畴的东西,它只是一个小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