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选人的依据
在对外经贸大学,我们只用一场现场角色转换的游戏就能让同学们看到,其实我们的大学生在学校里所坚持的标准或者习惯的东西,与职场的期待有相当的距离,真实的职场选人的标准可能是但不限于:
1.身体状况
不见得因此获选,但却可能因这方面不足而被淘汰。身体状况是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实际上,外貌好,可能是某些人被优先选择的原因,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因此而被放在较靠后的位置。
2.关联性标准
你的校园活动或者社会实践经验,与我们企业的业务、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交对象,以及企业管理层关心的新知识有关,把你写的论文、参与的活动、参与的实习与实践,向目标企业关心的方向靠拢。
3.特长
在某些方面坚持了较长时间的知识、经验累积与反思,并在这方面有了不同于没有专门关注者的知识背景与行动能力。这是坚持的结果,同时坚持会给人以耐受性好与稳定的感觉。
4.潜力挖掘
在培训与能力建设的各方面,让选择者看到你的未来观与对于未来的投资,有长远的成才视野,也有很特别的准备,给人以注重持续发展的印象。
5.激情与活力
表现出有显著的职业偏好或者职业友好度,通常能改变选择者某些刻板的选择标准,热情让很多人有更积极的倾向,但是,其根基是有比较明确的职业偏好,而今天这是一种比较稀缺的资源。
6.职业伦理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与不好,而是在特定场景中处理与其他人关系的经验、分寸与艺术,这样的处理会得到人们不同的认可,这种认可就是真实的职业关系。
7.性格类型
性格非常重要,影响着人们的职业反应模式,但是并不单独发挥作用,而是已经整合在上述的因素中了。性格的明确有助于人们达到自觉的自我认识,包括形成自觉的职业偏好。在同样的性格中,行动经验起了更大的作用,持续与有选择的行动才构成了真正的特长。性格自觉与行动特长结合,导致职业幸福感的高度上升。
8.职场禁忌
毫无生气地对付与行尸走肉般地将就;不明白职业对于自己的意义;等待布置作业般的被动与只会做标准考试题般的刻板;对于专业知识以外的做人道理与社会行为规则基本无知。
当代人才的三特征
人很多,但人才很少,这是很多老总的共同感受。大家说的“人才”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
其一,广有见识且有专注的爱好。对不同学科、不同工作、不同知识类型均有触及,这对今天的大学生尤其有意义,因为太多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何学现在的专业,也不知道学了以后有何职业的爱好,所以急需以广补偏,进而帮助自己从中重新选定爱好。确定爱好,然后在此方向上有所付出、有所钻研,从而使得这一方向由单纯之好,转化为职业理想的目标。有见识者容易找到出路;有见识者容易创新;有见识者能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也富有效率。
其二,广有关系且有单纯的交往模式。大学生需要发展社会不同结构中的关系,使得自己未来能够获得职业帮助,遇到各类问题的时候,能随时得到帮助,这要求社会关系的类型要多而且有差异,这对于从小在父母爱护之下而且主要在应试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来说,是个非常大的考验,因此需要借助于我一再强调的信用技术、差异交往技术、组织技术加以修正。同时,社会交往在今日社会越来越强调桌面化,因此,要尽量抛弃桌底化的交往模式,以正直的方式处理。所谓正直,就是指正大光明地交往,直接大胆地沟通。
其三,广通人情且具有搞定事情的能力。人通人情世故会让大家感到你人好,人有专能会让大家感到你能干。两者皆备,则为人才。而对很多大学生而言,恰是两者皆缺。从小丧失实际担当社会任务的机会,因此失去了直接在完成社会任务过程中,通过接触实际社会、人事而学到人情世故的机会;因为一直接触的是应试与学习课堂知识的教学模式,因此缺少搞定事情的基本技能。所以,大学生需要大量而频繁地参与多种实习的机会,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锻炼,并且了解自己喜欢的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回头再来思想自己在校园中应该尽量去接触与学习哪些课程。而且我也主张,虽然学生不应该不听课,或者通不过考试,但是,学生实在没有必要只听课或者考试考那么好,用60%的时间得到一个基本及格的分数,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懂人情与知技能的事情,人有一技则可通行,人有一技也才有了扩展与延伸的实在基础,否则安身立命都有问题,其他的就更谈不上了。
十种我不喜欢的人
我一向主张应该看人的好的一面,而且我也相信任何人身上都可以至少找到一个长处;我也主张要找喜欢的工作,但可以与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因为天底下我们真正喜欢尤其能长期可持续喜欢的人是有限的。我基本上不主张对其他人有情绪化的不喜欢,也不要把一些事情上的不同主张差异转变成对人的不喜欢。但是纵然这样,我还是不能脱俗,我还是不能禁止我对有些人比较喜欢,对有些人比较不喜欢。尽管我对不喜欢的人很少剧烈地表现出来,但是我还真是有不太喜欢的人,在这里列出十种。
【1】好以自己为是,自我吹嘘,自我贴金,自我传播自己的光荣称号,自封大师或者权威,不让其他人批???的人,尤其是还掌握了点权力与资源的人。
【2】只会说不太会做,而且还很会说其他人,对其他人很挑剔,但是又提不出建设性意见,或者只要好处不想承担代价的人。
【3】只对有权、有钱的人堆笑,对于平头百姓或者一般人就没有感觉的人,只会对美女堆笑的男人。
【4】爱在背后传播八卦,而在当众的时候又很少说话的人,尤其是当面说人好话,背后传人坏话的人,或者自己活着以给人添堵为乐,专门说一些不利己也不利人的话,做些不利己也不利人的事的人。
【5】自己都已经成人还在吃父母饭的人,自己是个大活人一定要依赖别人,愿意让人家养着的人。
【6】懒散,不好学习,说到学点新东西就会头疼,干点活儿也不讲究进步与更新,把混日子当成天经地义的人。
【7】爱找小姐的男人与不问感情愿意傍大款的女人。
【8】本来别人无意与你发展感情,说得很明白了还死缠烂打、没完没了的人,追求不成就脏话连篇、诅咒漫骂、反目成仇的人。
【9】开口闭口就看物质待遇,三句话里半句都离不开股票、房子与奖金的人。
【10】交代事情的时候说明白了,结果发现说了三次以上还是没做明白的人。
我的问题是,如果我真的不喜欢,我会直接说出来,有的时候就有点伤人面子,但是如果不说出来,很多时候憋着难受,也觉得自己很假,更受不了有些情况再三再四地出现。说实话,要真正做个好人还是很难的,尤其是习惯了性情做人法的人。不过我自己还知道一点,不喜欢的人多,就会为更多的人不喜欢,所以,虽然我有不喜欢的人,但是我很多时候还是要想想,是不是因为我自己太怪,而不是别人的过错。比如我喜欢我说得很少就能领悟而且领悟得准确的人,所以对有些再三犯同一错误的人就有点没耐心。我的一位同事就提醒我说,“如果你说了三次人家还不明白,你想想会不会是你说得不够明白呢?”不管怎样,我是那种遇事很留心,但是事后就放下的人,其实我回头想想那些不喜欢的人,我也基本不记得他们,而且我当时场面上有不快,就表现出来了,直接沟通过了,达到沟通的目的就好了。
二十四个职业小问题
职场发展当然有很多问题,但很多问题是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做好了不能保障你有好的职业发展,但如果没做好,则会受到同事与领导的恶评。
【1】对新单位你会说“我们公司”,还是会说“公司”,还是说“你们公司”?
【2】进公司知道怎么称呼你们的老总吗?
【3】第一天上班应该穿什么服装?
【4】作为一个工作人员,接电话的说法与个人以往的说法有啥不同?
【5】你觉得作为一个新职员应该印名片吗?
【6】在新人介绍会上,你会怎么介绍自己的特色?
【7】你会主动与老同事搭话,还是等他们主动与你打招呼?
【8】作为新同事,对办公室里有人不讲卫生、走时不关电灯等如何反应?
【9】起草文件的基本格式你知道吗?
【10】起草文件用什么样的纸张?
【11】文件的订书钉应该钉在什么位置?
【12】会做文件PPT吗?
【13】如果你有自己的手提电脑,上班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电脑吗?
【14】领导让你把今天的谈话写个纪要,你知道怎么写纪要吗?
【15】二十个单位报来情况,要列个表,形成一目了然的情况,你知道怎么列吗?
【16】领导让你订个餐馆,你知道本地有多少个合适的餐馆吗?
【17】你考虑过在其他人面前发言如何形成自己的表达特点吗?
【18】开个小工作会,你会做五分钟小结吗?
【19】不喜欢领导的一些做法,你如何与领导沟通?
【20】领导长得很胖,你怎么描述他的体型?
【21】不满意同事的做法,你如何向领导反映?
【22】你如何向领导毛遂自荐?
【23】你如何向领导查询自己的奖金与待遇水平?
【24】在一个薪资不公开的单位,有同事想和你交流薪资信息,你怎么应对?
这些问题中,有些是你会在单位里得到培训的,如果你在学校时就解决了,那么进入单位一开始就能让其他人对你产生好感。当中大部分问题可得到满意的结果--动点脑筋,花点儿工夫吧。
职业成长四阶段
我把职业成长分成四个阶段:适应期【半年左右】、成长期【一年到一年半】、成熟期【一年半到两年】、拓展期【两年左右】。在典型的情况下,员工在适应期解决进入的问题,在成长期成为岗位合格人员,在成熟期成为岗位专业人士,在拓展期意味着员工达到了教练级的管理水平。一个典型的专业人士,从进入到成为资深职业人士需要经历四年左右的时间。
在适应期,大部分人会觉得不舒服,在干活儿的时候会有很多跟自己原来不一致的感受。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开始的时候不管学什么,好像学了很多,当然也写了一大堆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东西,然后你会进入到适应期,因为在适应期的时候,你包括单位都在看什么东西是对你适用的,然后到岗位化的时候你会在一个点上。一颗灰尘在天空中飘飞的时候,你的空间好大好大,你们在学校里的时候就相当于那颗灰尘,在天空中飘飞。当它落到沙漠里面的时候,好小好小,因为一定会落到一个点上去,然后你就开始了这个点上的生活。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一方面会有一些成就感,另一方面会有一点枯燥,因为老做这个。所以,这两种感受是同时具有的。
到这个点以后,80后能够坚持下去的就比较少。因为大部分的80后在一年的时候就会考虑:咱是不是换个地儿?我们以三十而立来说,如果你二十四岁开始工作,到三十岁之间有六年,80后平均能跳槽四到六次,那么他的特点就是,在差不多成长期中断的时候,他就到另外一个地方成长去了;到另外一个地方以后,他有一个适应期,然后到成长期;到成熟期时,他又跳到另外的一个地方。他老在长,但是他长不大。有的人在试用期就会跳槽,因为他觉得太不适应了。其实全世界的“槽”都一样,到什么地方都有一个公司的试用期,也是你的适应期。“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哪儿都是这样的。你实习过三个单位后,就会发现,乌鸦真的都是黑的,所以你就绝望了,绝望很重要,绝望就是心理断乳期,跟你的校园生活说再见。
我常听新同事说:我长这么大,我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长这么大,我爷爷都没训过我;我长这么大……对,你长这么大,问题是你从来没有在社会上混过,其实你的心理上没有完全转型。成长期之后是成熟期,在这个成熟期中,你能把已经有的基础能力教给其他新同事,也可以寻找可以细化的专业方向去探索,增加些精彩点。然后,我们就进入拓展期,拓展期可以做得更细,就是专家型的方向;也可以做得更宽,就是管理型的方向。在这个阶段,专家具有行业与社会群体认同、外部认同、专业认同的水平。
这四个阶段会是一个有意思的从宽到窄与从窄到宽的两个阶段,开始我们好像模糊地觉得自己什么都可能做,经过了适应期以后,选择一个具体的岗位,然后从这个地方进入成熟期的时候,会经历第二次放大的过程,通过放大你在这个专业岗位上的表现,扩大你的半径与管理幅度,带动团队能力提升与形成独特的专业影响力。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种成长模式,不一定在一个职业中完整地经历这四个阶段,但是有些模式比较不利,比如有人在很短时间内频繁跳槽,老过不了适应期;也有一些不错的模式,比如交错成长型的,原来你在第一个公司达到成熟期,然后去了另外一个相关公司,在达到一个新水平后,再去一个相关公司。还有一种模式是较长时间没离开过一个公司,但是,他在自己不同的阶段,要有向上的新能力,比如培训、交流、换岗等,我把这种模式称作递升型。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以实习或者其他形式的职业体现方式,提前形成职业偏好,提升职业选择水平,以此来提高在正式的职业中的适应性和承受力,降低在适应期中的任意退出频率。
职场新丁职业适应六要
我这里说的新同事,是指在试用期和第一个半年工作期内的职场新丁。从1992年创业以来,我至少接触了三十批新同事,也因为给很多企业做内部管理流程优化咨询的缘故,接触了很多其他企业的新同事。不同的行业与公司当然有些特定的要求,我这里所提示的行为要求,属于有一定普适性的意见。
1.建立耐受性
任何工作都有一个适应期,这个适应期通常会长达三至六个月,从一个环境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中,从比较散漫和以考试为导向的学校到比较纪律化和以绩效为导向的工作单位,拘束感、对考核标准与结果的公平性质疑、工作环境中的等级感、受不喜欢的上司管制都属于常有的现象。要知道这是任何一个单位都可能有的??况,面对、忍受与试图挑战自我,那是新同事更好的做法。习惯在有不喜欢的同事的环境中,找到工作中自己喜欢的地方,习惯在同事身上找到值得你欣赏的特点,并且以欣赏的方式与人互动,然后才可能收获更多正面互动的成果。在工作最开始的三个月,不要评头论足,多提问,少质问;在后三个月,尝试书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尽量提出自己有解决想法的意见,最差的意见是没有解决想法的意见,最幼稚的构想也强过没任何解决构想的牢骚。
2.多干脏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