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大运动已经进行许多年了,在这场滚滚的大运动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到了城市里由村民转变成了市民。在这个身份的转变过程中,也是经历了从被歧视到融入的痛苦历程。时值今日,由农村进入城市的人们也依然受到来自本地城市居民的一些冷眼。
为什么村民们进入城市后会遭遇到市民们的漠视看不起,甚至有人在骂人的时候都会用“某某,你怎么这么农、这么村“的语句来表达呢?在城市居民的眼里,村民们就是脏乱差、缺乏公共道德和意识、没有文化休养的一个群体。城市人对农村人的偏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没文化缺乏教养;
2.不讲卫生,随地吐痰,公共场所抽烟,缺乏公共道德意识;
3.穿着打扮土里土气。
而村民们进入城市里在市民们眼里有这样的表现,主要下面几个原因造成:
1.村民们成长在农村的自然环境。农村人在成长在比较开阔的环境里,人口的密度很小,所以他们的行为在这种环境下也不会对几个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他们不太在意他人的感受。穿着打扮比较随意,不讲究。虽然我也从小是在农村长大,但是也在城里住了近20年了,偶尔回到农村,也会对村民们太不在意别人的各种行为方式感到不满了。比如有次我亲戚家的小孩生病了不舒服,就有许多熟人亲戚来看望,虽说他们是来看望病人的,却又聚在一块儿娱乐,大声喧哗,打牌抽烟吵闹。他们没想过病人是需要安静和无烟的环境才能更好的休息恢复健康。这样的氛围下,病人恢复身体就会需要更长的时间了。城市就是人口密度很大的地方,在公共场所一个很小的举动就可能对周围的陌生人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生活在城市我们得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村民们呆在农村所处的社会环境。乡村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熟人之间的社交,不管是血亲、姻亲,还是乡里乡亲。因为是认识多年的熟人之间的交往,大家的行为显得比较随意,不太在意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的潜在影响。而在城市里生活是经常要与大量的陌生人和谐相处,就得在意他人的感受。就不能穿着太随意,不讲卫生,随便在公共场所抽烟、大声喧哗。时至今日,已经历经城市化进程的10多年,现在我生活的城市里,还是偶尔还是有人会在电梯里抽烟,虽然电梯里贴了禁烟标志来警示大家。
回想自己从农村到大城市生活的这些年,是真的改变了许多。要融入城市生活这种大环境,改变过去在乡村生活中的各种习惯是必然的,否则是无法与周围人的和谐共处的。当然这些改变既有自发的,也有被迫的。回想自己当年刚从农村出来进城读书时,和同班城里的同学确实有许多隔阂和一些被看不惯的言行举止,就感觉到了自己被孤立了。后来,才慢慢了解到了,来自农村的同学的无意识的这些行为给他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为了能和城里的同学融成一个好的集体,也慢慢开始注意纠正这些给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的行为,最后改掉了一些坏习惯。慢慢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之中,也养成了做事要考虑周遭人的感受的一个好习惯。
那些很容易很快变成城市人的那一类人就是从学生时代就在开始在城市生活来自农村的人。因为年纪比较轻,接收新事物、新思想和观念比较快,因而调整和改变原有行为和观念比较容易一些。大学毕业之后也留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市民。
现在经常我们在公交车或地铁上看到穿着干活时穿的脏衣服,还提着尼龙袋的人,他们可能是来自遥远偏僻的山村,但他们也是自己所在城市的建设者之一。但是因为他们太不在意出现在有大量陌生人出现的公共场所,因此让城里人对他们这个群体人的敬而远之,这个群体的人与本地城里人融入程度是比较低的。当然,他们也难以参加到自己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的公共事务之中,也难以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市民,却还依然是一个城市村民。
作为从农村出来的村民,要到城市里去生活扎根,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环境,适度地摒弃掉乡村生活的不好习惯是一个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