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人们在感慨一句话“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在与人沟通交流之时,表达者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A,却常常被误读成意思B,让表达者充满了困惑。
在职场上,上级领导交待下级去办事,交待完毕时往往还会问上一句“你明白了吧?”,下属说懂了。但后来下属办事的结果往往与上级要他做的不一致。明显是下属误读了上级指令的意思,并没弄明白真正的意思,而又不愿意再反问领导一句“是这个......意思?”来确认是否真正明白。
在社交媒体上的某些名人网红,发表了一些言论,某些网友会截取出其中某一句话来讨论,他们不看上下文,就妄下结论来怀疑他们怎么说出这么有失水准的话语。这句话在脱离语境下,被误解,不明就里的网友们可能根本没考虑到这一层,就跟着这些有失公允的论断来说事,对大V名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低级的错误,大概率上不可能浪费时间去做这些,除非是特意想要引发网友们的口水大战上热搜。
这些被误解的表达,常常会让表达者充满深深的忧伤,自己明明的表达没出什么问题,为什么别人会误解。而有时,某些被误解地表达有时还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作家写一本小说,如果有一千个读者,就可能会产生一千种对这个故事的不同理解,与作者要表达的原意不相同。最近看一位作家的访谈录,知道了作家在看到读者对自己作品有如此多差异的解读之后,对这些区别于自己的本意也并不会生气,反而觉得是从不同的角度地在看世界,作家感觉本人从中受到了启发。
可能在文学创作包括最近看了一些创作流行歌曲的作词人他们在谈到创作心得时,他们就是希望听众、观众在听到、看到有画面感的文字,让有幸看到这些文字的人产生带入感,把他们带入由自己的文字创造的情境之中,产生不同的观感、听感就是他们的创作目标。这方面产生千差万别有异于作者本意的东西,是为原作者的作品的锦上添花之举。
于是我在想,现在观众们在看视频时那么喜欢看弹幕,甚至有网友觉得看某些文章、小说下面的读者点评,从视频上飞出来的弹幕比内容本身还精彩,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