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儿时小伙伴,谈及儿时的理想以及现如今的工作和人生状态,我们俩人都在感慨,儿时的理想与现在的真实人生状态完全是两种天差地别的、全然不同的状态。是儿时太过于把世界想像得太美好,觉得改变世界这样的事是非常容易做到,而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后,不断地在被现实暴击着,反而是不断地被世界改变,为自己无力改变世界而感到无可奈何的悲哀。
电影《月光男孩》讲了一个成长在美国偏远小镇的底层黑人男孩,在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也就由童年期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之后青年时代的不同状态。
童年期:虽然成长在一个低收阶层、犯罪率高、周围很多毒贩和瘾君子,单亲家庭母亲是瘾君子,得不到好的照顾,自卑懦弱被人欺。一次,一个毒贩看到了被几个孩子追着要欺负他,这个毒贩救下他并把他带到自己家,让他感受到了在家里感受不到的温暖,他甚至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而此此他还不知道这个人在也是毒贩之一。直到他看到了这个人卖毒品给自己的母亲,他的世界崩塌,在儿童的世界里,善良的人是不会做坏事的,无法理解人性的复杂。此后他再也不理会这个人,这个毒贩也没过几年就死了。
青春期:虽然曾经受到那个毒贩的鼓舞想要变强大起来,那个人又很快死了,他也一样经常去那个人的家,甚至有点儿想要把那个人的女友当作半个妈妈来对待,因为在生母那儿得不到温暖。想要变得强大的力量太弱,他一直没能摆脱自卑懦弱,即使是唯一一个能与他走得的一个朋友让他不要再让人来欺负他,去告发那些经常欺负他的人,他却还是没有鼓足勇气去做。直到有一天他在沉默中终于不能再忍下去就爆发了,拿起椅子趁人不注意就砸过去了,把那个人伤得很重,而他呢,也无法继续完成高中的学业,被送到了亚特兰大的一个少管所。
青年期:从少管所出来的他,多年以来就一直没回那个他生长的小镇,他打心底不喜欢那个地方,即使母亲经常打电话说想他了,让他回去看看,他也没回去,十年之后的他已经成为了另一个毒贩--自己童年时代痛恨的样子。童年时曾经给过他一丝温暖的毒贩,他知道这个人的真实身份后与之断交;母亲一直是个瘾君子,对他不管不顾,没能给他家庭的温暖。他长大之后,虽然渐渐能明白母亲当时的处境,并且现在母亲也对于自己年轻时所犯的错在反省、悔过,但是童年阴影对他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合的。对于母亲又爱又恨,自己成年之后和于母亲年轻的很多所为都很相似,这不是自己小时候一直痛恨的,可长大后自己却变成了这个样子,到底是谁的错?小时候想的是长大绝对不想长大后绝对不想成为现在这个令人讨厌的样子,长大后一步步被现实逼迫成为这个样子,也觉得自己无法摆脱既定的命运安排摆布,被现实一步步拖着走,回不了头。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在童年及青少年阶段,是非黑白是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好人没有一点缺陷,坏人身上也没有一个好的细胞,不懂人性其实大部分区域是灰色地带,处于黑白之间的过度。而当我们成年之后进入社会,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之后,也就不会这样的困惑了。但是我们的锋芒和菱角也被现实渐渐磨平,儿时的理想也慢慢被遗忘了。天天在鸡鸣狗盗的苟且中残喘着,偶尔也会看看剧呀、小说呀,听听音乐,或者通过旅行等等来逃离一下。
这也就解释了我们读的小说、看的影视剧一部分是契合我们现实生活的接地气的,而另一部分是脱离现实生活给我们造梦的。最近5年以来,两部在中国内地大受欢迎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和《太阳的后裔》观众不仅于女性观众,男性观众也贡献了一部分收看率。来自外星球的帅气多金、知识渊博的“都教授”,每次都能救女主于危难之时,非常的理想化,符合我们做梦的需求;同样的身材好帅气与女主三观契合,家世学历事业相匹配的“柳大尉”,让观众们感觉这样的男性形象生活中是可出现的,两个人生活中的分分合合与现实生活中情侣的恋爱情况比较贴近。这就是长在我们身体里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合二为一。
还记得1月份南方朋友们的微信朋友圈里被雪景照刷满屏的时候吗?对于从小生长在北方或是山区的朋友们,他们不意为然,而且雪下多了,出行受阻,说不定还会因为这样的恶劣天气,物价会飞涨,一场雪,让人欢喜让人忧哪!当人们总是想着这些现实的问题时,就没有心情去欣赏自然美景了。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两股势力同时作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将我们拉扯。成年人的生活虽然不容易,只要不甘心“在二十五岁就死了,八十才埋“,就不会被现实彻底裹胁,偶尔还是可以抽空做点梦,对抗一下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