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叫故乡,到不了的叫远方。故乡是那个我们出生长大的地方,记载我们孩童时的美好回忆,长大之后,我们与故乡断开了连接,去了另一个他乡,故乡的种种美好在我们的记忆里封存起来。故乡在我们离家之后,也是一直处于不断的绿展之中,而这些变化发展我们是没有参与进去,我们在他乡生活定居下来。一年可能才回家乡几次,呆不过一个月而已。我们对于故乡的认知一直处于固化的认识状态。回到故乡之后,故乡的一切离我们记忆中的都已经渐行渐远,我们觉得格格不入,无法融入其中。
儿时记忆中的小河流是那么清澈透明,还经常和小伙伴下水去摸鱼;如今的河已经已变浑水。记忆中美丽的小树林小竹林也已经消失了,变成一座座民居。儿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也不知去向,都离开故乡到了其它城市去工作了。
故乡,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上的坐标,还是一个时光源流中的刻度;更多的时候,我们谈起故乡这个话题,它还代表着一种精神层面的向度。那个在“曾经”中存在过的域名,之所以被怀念,乃因它是已经消逝的某种文化或情感之废墟。“故乡”被狂飙突进的时代所拆迁,亦如民间道统之被摧毁,徒余茫茫荒原在笔下凭吊。人之所为人,正是因为会怀念种种日渐消亡的物事,人的成长就是由这些伴随着他成长的记忆中的事物所产生的各种记忆组成,如果这些记忆的人事物变得面目全非或是消亡了,这个人就在故乡也找不到存在感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在外接受了许多外面的新的先进的事物思想理念,对比起那个封闭落后的小乡村那儿的观念还一直停留在过去,改变很小,也会让自己在和故乡人交流起来产生重大的障碍,使得你的脚步踏上家乡故土后就想逃离。因此也只愿意保留儿时记忆里的家乡给自己留下的美好,不愿让不美好的东西来破坏这份美好记忆。也许不回去那个现实中的那个故乡,只靠回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阿根廷影片《杰出公民》里,男主角作家从瑞典皇室手里接过诺贝尔奖、从故乡镇长手里接过杰出公民奖。人生的尴尬,你都知道。坐在飞机上听到广播里自己的名字、录着电视节目猛然插进的广告。人生的莫名,你都知道。你要给同乡少年买轮椅、去赴陌生人的邀约。衣锦还乡,故居作他用墓园已荒芜。唯独这份乡愁安放何处,你不知道。这个故乡是永远也回不去了,只有离开了。这位作家男主角也只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去安放这份乡愁,他的作品是以故乡为背景来展开故事线索。
也许用一首席慕荣的诗《乡愁》最能表达这种情感: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