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以不做事,不做事不是说他什么事都不做。他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把一个合适的人,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让他去做事。而他自己不需要做事。丞相作为皇帝的助手,他所要做的事,也是这样一件事:就是向皇帝举荐官员。谁应当合适做什么事,他只需要把这件事做好,其他的事情,他不需要做。这就是“君道无为”。
而臣道呢,必须有为。不能说作为一个部长,作为一个具体的办事的人,也不做事,他是需要做事的。
我们首先要清楚这里的“无为”,它不是不做事。作为君是不做事。不做事,是不做具体的事;作为臣则要做事,要身体力行。自然无为,无为而治,主要是对君道而言的。
无为而治,从君道理论上来讲,有三层基本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也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无为可以使民众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可以使民众做到自然,使民众自其然而然。这就是不扰民、不多事。这就是道家所推崇的“太上,下知有之”。
第二层含义是“我好静而民自正”。作为君王应当无为,无为表现出来的是你的无欲。君王无欲,可以养成自然纯朴的社会风气。
第三层含义是迫不得已而做事,做了事做出了成绩,但却不以功臣自居。即:“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从政治学的意义上来讲,从王道政治的意义上讲,无为具有这样三层含义。所以,无为并不是简单的不做事。
3. 无为是达到自然的一种途径
那么,对于我们一个具体的人,对于我们一个普通百姓而言,我们怎么做到“无为”?
首先,“无为”是我们的一种选择。就像沉默并不是简单的不说话,弃权并不是放弃权利。沉默是我主动选择了沉默,弃权不是我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而是我主动选择了这样一种权利:放弃的权利。我主动地放弃了自己“作为”赞成、“作为”反对的这样一种权利。
“无为”表面上是放弃,实际上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我选择了这样一种权利。作为一个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是因为顺应了当时的一种实际的需要。
在老子哲学中,“无为”是从属于“自然”的。道的本性是自然。自然就是没有外在强迫,没有外在压力,也没有内在欲求,没有内在求索,就是自其然而然。
“无为”是什么?无为是达到自然的一种途径,所以无为是从属于自然的。
为什么要不说话?为什么要不做事?不说话,不做事,不是什么话都不说,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通过这种不说话,通过这种不做事,以此产生一种效果,产生一种结果。
实际上,“无为”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无为”不是简单的什么都不做。表面上看来是不做,但实际上是在做。是在用一种自然的方式去做,是一种把不合时宜的“作为”放弃掉的“为”,是经过思考后所采取的一种“为”。
我们讲到无为,也讲到了自然。如果把自然和无为合起来讲,就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的基本归宿,也是老子哲学的基本倾向。
“自然”和“无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无为是从属于自然的,自然是最根本的,无为是达到自然的途径。
4. 无为也是一种美味的生活
《老子》第六十三章讲: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为了一个什么?为了一个“无为”。事了一个什么?事了一个“无事”。味了一个什么?味了一个“无味”。无为并不是没有作为。
什么叫“无味”?不是像矿泉水那样淡而无味,那也是无味。当然矿泉水这样一种淡而无味,也是很好的。不管你喝什么,例如可口可乐、雪碧,那里边都有味。但其实最佳的饮料、最好的饮料就是矿泉水,没有味。
但这里的“无味”,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你说不出它有什么味。最好的汤,说不上咸,说不上酸,说不上甜,虽然其中有酸、有咸、有甜,但是,既不酸,又不咸、不甜,那叫和,那叫无味。
中国人追求自然,也追求一种无为。追求无为就是追求一种自然纯朴。
现代社会的人,一天忙忙碌碌,家里也许装修得很豪华、很舒适,但就是没有时间待在家里。早早的就离开了家,到晚上很晚的时候才回来。似乎回来只能做一件事,就是吃饭、睡觉。第二天,还得再去忙忙碌碌。那么这样一个家,就是再好,它于我们一个人来讲,又有什么的关系呢?
文明社会使每个人都变得忙忙碌碌,都变得身不由己。这种生活,是我们应当检讨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机器,变成了一个部件,变成了一个碎片,变成了一个螺丝钉,我们身不由己地在做着这样一种机械运动。
老子哲学提倡自然,提倡无为,它就是要给我们的心灵提供一片净土,使我们这种过分紧张的神经,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所放松。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人生就是一场苦役,如果人生仅仅就是一次磨难,那么这种人生,还有意义吗?还有什么意义呢?
老子哲学告诉我们,应当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要为自己的生命寻求一片闲适,寻求一片安静。使自己的心灵在经历动荡,经历波折以后,能够平静下来。
中国的儒家,强调知其不可而为之,强调积极进取。一个人应当有这种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是不行的。一个人不能一辈子不做事,一辈子不发表任何意见,一辈子不曾为自己或者为他人而据理力争。我们需要积极地做事。但人又不只是简单的机械地去做事,并不只是忙忙碌碌。我们应当将这两者结合进来,应当将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情怀结合起来。应当有儒家的精神,也应当有道家的情怀。
儒家的精神是什么?是积极做事的一种精神。道家的情怀是什么?是对于功名利禄一种超越的态度,一切都可以放得下,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真的需要积极做事,需要努力,甚至需要挫折,需要失败。这种挫折、这种失败,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能力。
但是一个人步入中年以后,就要有这样一种心态:事情并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好的,并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成的。做成了当然好,做不成也没有什么不好,也无关紧要。生命并不是要在今天就要将它耗尽,要懂得对于生命的珍爱,懂得对于生活的享受,懂得从劳累忙碌中寻求一片闲适,寻求一片宁静。
静是一片闲适,静是一片安逸。静到无所事事,静到无所作为,静到只是享受阳光,享受独处,享受亲情,享受音乐,享受美味,享受爱情。
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并不是一个人想做就可以做到的,这一切似乎很简单,但又真的很奢侈。这与一个人的年龄、地位、财富、健康等都没有直接关系,它只与一个人的心灵有关系,仅仅需要一颗健康纯净的心。
无为本来就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生活,非常适宜的生活,非常甜蜜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奢侈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