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还讲到水,水不仅仅柔,水还善于处众人之所恶。众人之所恶就是低,就是低下。每个人都想强,都向高处走,都向高处看。而水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低处是水所要去的所在,所以是众人之所恶,人们都不喜欢低处,而低处正是水所留守的地方。
一个人要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也应当向水学习,也要以低下的姿态对待他人。无求于他人,不把他人当成工具,又以低下的姿态对待他人,这样一种哲学,这样一种智慧,是老子告诉我们的。
3. 领导和下属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个体之间这样一种平等的关系之外,还有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就是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用中国古人的话来讲,就是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老子讲无为,这种无为的哲学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就是“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为”。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应当清楚自己应当做什么事,应当清楚什么事是你应当做的,什么事是你不应当做的。
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他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他的那些大臣们都不行。他日理万机,什么事都想做,什么事都要亲自过问,所以他的那些大臣们就变得无事可做,这叫“君道有为而臣道无为”。
如果说作为君主把什么都想到了,把什么都说了,只是让臣子们做一些具体的事务,那臣子们为什么要为你去操心呢?这样一种做法,只能培养出懒汉,只能使下属成为无能之辈。
一种高妙的做法反而不是这样,我什么都不做,我只是把一个人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让他去做合适的事。这个人合适于做什么?不合适于做什么?做好了有奖赏,做不好受到惩罚。作为君主,作为领导者,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一件事,他不需要具体做事。他只想着我们要做什么事?应当做什么事?至于如何来做,那不是他所要考虑的。老子哲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智慧,对于领导者而言,不是要做事,而是不要做事。
这样一种不做事,表面上看来是无为,但是这样一种无为,可以使臣子有为,这样一种无为造就了臣子的有所作为。我只告诉你应当做什么事,我并没有告诉你如何做这件事。你做好了有奖赏,你做不好当然会受到惩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君主永远不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永远都是臣子。做好了是君主的功劳,做不好是臣子的过错。中国做得好的君主都是如此。
汉高祖刘邦,在他还没有当皇帝之前,曾经和他的部将韩信有过一个对话。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你最多也就是带十万。”刘邦听后很不高兴,就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更不高兴了,“既然你是多多益善,而我最多只能带十万兵,为什么你一直是我的部下?”韩信说:“你不善于御兵,而善于御将。”“御兵”就是直接领兵打仗,“御将”就是如何管理将军。刘邦听了这话以后感到十分高兴。
事实也是如此。刘邦没有多少具体的才能,他的才能是非常有限的。领兵打仗,他绝对不如韩信,但是韩信可以听命于他。所以在军事上,作为将和帅,职能是不一样的。将是要具体领兵打仗的,而帅一定要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委派一个合适的人,让他做合适的事,这是一个君主、一个元帅所要做的事。作为一个领导人,作为现代企业的领导人,所要做的也是这样一件事,是制定规划,制定政策,以及负责督促规划政策的具体落实,其他具体事务不是你要做的,具体事务是由他人来做的。在政策范围之内,在一个部门职权范围之内的事,不是你要管的。领导人应当给他的下属充分的权力、充分的自由,应当给他行使权力的空间,这是我们从老子哲学中可以得到的第三个启示。
4. 个人的精神状态
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有很多不得意、很多不如意,不是你想做什么事,就可以做什么事;不是你想做什么事,就一定可以做成。很多事情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没有做好,因为想得到没有得到,所以我们有失意,有不得志。
老子哲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这种事情面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老子讲“无为”,“无为”并不是不做事,而是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对待一切。不管得到了什么,也不要过分高兴,因为过分高兴可能会引来得而复失;失去了,也不要过分地伤心,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老子哲学对于我们保持这样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有作用的。
老子这样一种思想,在现在也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社会中得到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失去的东西可能比得到的东西还要多。因为一个人的欲求,可以说是无限的。老子哲学告诉我们,一个人欲望太多、欲求太多,可能会带来问题。带来什么样的问题?你的欲望太多,那么你失去的东西也就越多。
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少思寡欲。少思寡欲,这是一种纯朴的生活,是一种自在的生活,也是一种自为的生活。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应当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努力做事的心态;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应当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主要来自于儒家。儒家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但是当我们一个人努力进取了,可能成功,也可能会失败。在失败面前应当怎样?这个时候就需要道家哲学,需要道家哲学的一种智慧。所以我很强调两句话,就是:儒家的精神,道家的情怀。
儒家的精神是什么?是努力做事、不怕困难的精神。成功了当然好,不成功,也应当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这就是道家的情怀。成功了,要继续努力;不成功,也要继续努力。
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那才是一个健全的人。中国文化的优长之处,不在于简单的有一个道家文化,也不简单的有一个儒家文化。如果中国文化只有一个儒家文化,如果一个人完全信奉儒家,他会活得很累,但是,一个人完全信奉道家,它可能会变得消极,变得得过且过。所以,儒家文化需要道家文化来补充,道家文化也需要儒家文化来补充。只有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健全的人。
老子,他不单是一个生活在公元前500多年的人物,老子一直生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活在我们周围,一直活在现在。不同的人可能对老子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对老子有这种理解,有的人对老子有那种理解。但不管怎样,对老子这种不同的理解,都说明老子仍然活在现在,老子仍然活在每个人的心中。
下部 庄子论道
庄子哲学的基本课题是确立人的精神家园。庄子哲学所倡导的人生,就是自然、自在、自由、自性的人生。为了追求这种人生,庄子提倡对于功名利禄应当持超越的立场,对于生死、天命应当持超越的态度,进而,庄子还提倡“齐物”,对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也应当持超越的态度,由此达到个体精神的自由与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