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56600000007

第7章 莫干山上论战价格改革(4)

1985年引发对价格双轨制的争论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当时宏观经济的失衡状况和转型初期出现的一些“设租”(rent-setting)和“寻租”(rent-seeking)现象。由于逐步放开了“计划外”的数量和价格管制,在计划内外之间进行的“倒买倒卖”和计划官员权力“设租”的现象开始有所暴露。而在1984~1985年,以所谓“消费基金”膨胀为特征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加,物价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中国的经济学家对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宏观政策争执不休。对这个过程的回顾和讨论我会在“巴山轮会议”那一章里进行,在那一章里我还会集中讨论中国宏观经济的不平衡以及所涉及的通货膨胀的理论与政策问题。

在反对价格双轨制的那一派经济学家中,重要的观点是价格双轨制的推行助推了物价的涨势,让通货膨胀的压力挥之不去。而且,两种价格并存在客观上造成了官员和企业利用体制内外的差价进行套利的现象,滋生了企业向政府的“寻租”活动以及贿赂等腐败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收入的公平分配。

早在1985年年初,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读研究生的郭树清、楼继伟、刘吉瑞和邱树芳等人就首先上书国务院领导,提交《全面改革亟须总体规划--事关我国改革成败的一个重大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们提出,价格双轨制本质上是有冲突的体制,如果长期维持必将引起经济领域的协调失败,产生混乱局面,葬送改革的前途。之后他们在国务院领导的支持下开始研究整体配套改革的方案,并在1985年8月发表了研究报告《关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研究》。在研究报告中他们进一步指出了价格双轨制的“八大弊端”,主张尽快取消价格双轨制,代之以整体配套改革的战略,来解决当前的宏观经济不平衡和腐败蔓延的问题。

1986年,当时在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办公室工作的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和李剑阁等写出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研究报告(最后于1988年以《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为名出版),其中也公开反对价格双轨制。他们认为价格双轨制等于在同一条道路上同时实行可以靠左行驶和靠右行驶的双重规则,必然导致撞车和混乱。同时他们提醒,双重价格并存必然助长计划内外的倒买倒卖和权力“寻租”现象,造成腐败蔓延。根据张卓元提供的资料,有的经济学者主张要尽快恢复计划价格体制来取代价格双轨制,主张80%以上的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要尽快并轨到计划轨道上来,只有少量的、次要的和供求基本平衡的生产资料才可以并为市场轨道。由此可见当时对价格双轨制的批评有多么严重。

1988年,吴敬琏在北京和上海组织了关于价格双轨制带来的种种弊端的讨论会,并将讨论的结果汇编为《腐败:权力与金钱的交换》一书出版。最为硝烟弥漫的论战发生在1988年和1989年之间的《经济研究》杂志上。前文我们提到,华生、张学军和罗小朋于1988年发表题为《中国改革十年:回顾、反思和前景》的长篇文章,文章中提出价格双轨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创举。这个说法很快遭到石小敏和刘吉瑞的批评。他们于1989年年初在《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回应文章,批评和反驳了华生等人的观点。

在1985年前后,支持价格双轨过渡策略的经济学家并不多。除了华生等人之外,刘国光算是支持价格双轨制的。他于1985年在《经济研究》杂志发表文章,认为价格双轨制能为生产者提供有效的激励,强化降低成本的意识,缓解某些物资的短缺,是中国进行价格改革的可行路径。

在1985年9月2~7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即后来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世界银行联合在“巴山”号游轮上举办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人们习惯于把这个会议称为“巴山轮会议”)里,中外资深经济学家不可避免地讨论到了中国价格改革的方式。在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辑出版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巴山轮“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文集》中,刘国光等负责撰写的材料就特别写到会议对价格双轨过渡的讨论内容,尤其提到了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Wlodzimierz Brus)教授对价格双轨制的肯定:

在我国的双重体制中,计划内外产品售价不同的双重价格是计划内外双重计划体制和双重物资分配体制的集中表现。在模式转换过程中,从放调结合的价格改革入手,利用双轨价格逐渐消长,推动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可以避免改革中的大的震荡。正如布鲁斯所说的,在配给体制向商品体制过渡阶段,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消费品方面曾经实行双重价格,但中国在生产资料方面也实行了双重价??,这可能是一项有益的发明创造。它是从旧体制进入新体制的桥梁,可以使行政的直接控制平稳地过渡到通过市场进行间接控制。

很容易看出,经济学家对价格双轨制的争论在理论上已经牵扯到了中国改革的战略采择问题: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到底是应该分步走呢,还是要整体推进呢?在转型经济学(economics of transition)的文献上,这两种不同的战略取向被今天的经济学家习惯地称之为“激进的改革”(radical reform)以及“渐进的改革”(gradualist reform)。但是,国际上的主流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并研究转型战略的理论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这要比中国的经济学家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晚了将近10年。

1986年在中国经济改革推进战略的形成历史上是最富戏剧性的一年。价格双轨制的推行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对于价格改革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经济学家内部出现了分歧。与此同时,经济学家内部对改革的顺序(sequence of reforms)也产生了分歧:应该优先改革什么?当时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是应该先推进价格改革还是先推进所有制改革。

从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10月中央召开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业生产的自由化开始的。中央政府对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并没有形成什么方案,经济改革基本上是局部的以及零敲碎打的。但是在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则有了新的突破,被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为有了“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这个决定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目标,而且在战略上要求转移到以城市为重点,进行全面的改革。

紧接着在1985年9月的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个文件建议用五年的时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基本建立起由企业自主经营体系、市场分配体系以及宏观调控体制三者相协调的基本经济制度。但是在那段时间里,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压力一直存在,通货膨胀也迫在眉睫。如何在那样一种宏观经济的局面下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学界和政府决策部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当时,经济学界很快就出现了关于改革的重心和顺序问题的不同意见。不主张先进行价格体制改革而力推企业改革的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的厉以宁教授提出了著名的论断“中国的改革如果遭到失败,可能就失败在价格改革上;中国的改革如果获得成功,必然是因为所有制的改革获得成功”。厉以宁认为,中国的经济处于非均衡的状态,而且这个非均衡的状态要持续很长的时间,在非均衡的经济里,价格的作用是有限的,通过价格改革来理顺经济关系并不实际。中国的改革应该绕开价格改革,先集中进行企业所有制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再去逐步理顺比价关系。

而另外一些经济学人,主要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书的郭树清、楼继伟、刘吉瑞和邱树芳等以及后来在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办公室工作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周小川和李剑阁等,则不主张实行太长时间的价格双轨过渡,也不支持局部性的改革战略,而是坚持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形成了“整体配套”改革的思想。事实上,早在1985年年初,郭树清、楼继伟、刘吉瑞和邱树芳等人就上书国务院领导,提交题为《全面改革亟须总体规划--事关我国改革成败的一个重大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和后来吴敬琏、周小川等人的一些研究报告肯定影响了当时的国务院领导。

所以,在1986年的1~3月间,国务院领导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多个场合提出,1987~1988年要采取比较重大的步骤,要迈大步子、尽快建立一个有利于微观竞争的好的体制环境,还特别说到“具体说来,明年(即1987年--引者注)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设计、去研究--第一是价格,第二是税收,第三是财政。这三个方面的改革是互相联系的”,“关键是价格体系的改革,其他的改革围绕价格改革来进行”。

国务院领导的这些讲话很快就得到了贯彻执行,整体配套改革的方案也随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吴敬琏在他的著作《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中简单地回顾了他参与其中的一些细节。他说:

为了进行拟议中的配套改革,国务院在1986年4月建立了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在国务院和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拟订了“七五”前期以价格、税收、财政、金融和贸易为重点的配套改革方案。其中的价格改革方案,准备1987年从生产资料价格开始实施。改革的具体办法,类似于锡克早在1981年就向中国同行介绍过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做法:“先调后放”。先根据计算全面调整价格,然后用1~2年的时间将价格全面放开,实现并轨。在财税体制方面的主要举措,则是将当时实行的“分灶吃饭”体制(revenue-sharing system),改革为“分税制”(tax-sharing system)以及引进增值税(VAT)等。

吴敬琏在书中还进一步透露了当时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国务院常务会议在1986年8月批准了这个配套改革的设计方案,邓小平本人也支持这个方案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1986年10月,国务院领导突然转变了想法,与原来提出的价格、税收、财政、金融等整体配套改革的思路相反,转向了以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为主线的思路,而且于1987年和1988年决定在国有企业中实行承包制。换句话说,厉以宁的思路占了上风,取代了整体配套的改革思路。

无独有偶,在1988年5月国务院准备进行价格和工资改革“闯关”的时期,国务院的最高领导最终也是拒绝了吴敬琏和刘国光等人提出的“先治理,再闯关”的意见,而采纳了厉以宁等人提出的通货膨胀并无大害的主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出现在“中国学术论坛网”上的吴敬琏的个人简历中会写有这么一段:

在几个关键时刻他提出了后被证明是正确的政策建议。他提出的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以及不少政策主张(如1984~1988年的反通货膨胀主张等)现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虽然历届政府领导对他提出的看法往往并不以为然。

虽然没有更多的信息来解释为什么国务院的领导在1986年10月突然改变了主意,但是这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应该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将在“巴山轮会议”那一章专门讨论转型时期中国的宏观经济变化。在这里我想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国务院在1984~1985年那一轮的通货膨胀中采纳了紧缩的治理政策,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在1985年下半年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连续两次提高利率,加强信贷的控制,结果中国经济在1986年的第一季度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月份甚至还出现了经济的零增长。面对经济不景气的这个敏感时段,放松货币政策、如何刺激生产的增长极有可能重新成为国务院优先考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改革可能比价格改革和整体配套改革对帮助经济恢复繁荣更具说服力,因为以价格改革为中心的整体配套改革的短期效果很可能是紧缩性的,而以企业承包制和财政包干等为主的改革坚持的则是放权让利式的思路,有助于改进供给和恢复繁荣。

吴敬琏在他的著作《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第66~70页也剖析了价格双轨制和局部市场化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参见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

他们的这个报告后来发表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5年第1期。

参见郭树清、楼继伟、刘吉瑞等,《关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研究》,《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6年第35期。

参见吴敬琏、周小川等,《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

参见张卓元,《九十年代中国价格改革展望》,收录于薛暮桥和刘国光等著,《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探索》,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吴敬琏主编,《腐败:权力与金钱的交换》,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刘国光,《经济体制改革与宏观经济管理》,《经济研究》1985年第12期。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展室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巴山轮“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文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转引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

转引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72页。

参见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72~73页。

参见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

价格双轨制:是奇迹还是神话

同类推荐
  • 国富论

    国富论

    《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品,该书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
  •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本书记录的二十几个人物,既有中国顶尖的商业领袖,也有大名鼎鼎的社会名流,还有在天津这座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开拓奋进的领军人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巨变,很多普通人的命运也赢得了转机。他们以特有的机智与洞察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传奇。
  • 中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研究

    本书介绍了证券市场中政府管制的一般问题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政府管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证券市场管制制度的现状等。
  •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运用,经济学是每个希望生活更幸福的人的学问。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本书的文章大多以短论为主,针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引起作者注意的事件,探讨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文章既有经济学之内的经典解释,又有经济学之外的通俗剖析,文词符合作者一贯的风格,流畅简洁,大处着眼,小处入微,让读者在坐而论道中轻松地领会经济学的高深内容。
  • 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

    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

    爱尔兰的哲学家埃德蒙·伯克曾说过:“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时代。”或许很多人对经济学概念还很陌生,觉得这是一门遥远而专业的学问。但是,经济学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息息相关,影响着人生的每个阶段。即使你头脑中并没有“经济”的意识,经济学也会在你身边体现和发生。
热门推荐
  • 青梅和竹马中的爱情

    青梅和竹马中的爱情

    他和她从小认识,互相喜欢对方,他就这样被她缠住。
  • 诸天最强装逼聊天群

    诸天最强装逼聊天群

    本书又名(诸天装逼吾为尊)(装逼尽头谁为峰)(我有一堆工具人)这就是一个装逼犯得到了聊天群外挂后,教导来自诸天万界群员装逼的故事。群友:这群主太顶了,他的装逼技巧我们实在是学不会啊!......新人新书。求收藏推荐,抱拳!(??ω?)
  • 靳少的娇宠前妻

    靳少的娇宠前妻

    温暖嫁入靳家三年,夜夜独守空房,丈夫在外养的莺莺燕燕差不多一个足球队。被婆婆嫌弃,被丈夫无视,还有小三挑衅上门。她不介意,只要“他”能醒来。“他”是她的天,手里捏着她走向幸福的命脉。直到一日,她的丈夫靳封将她堵在床头,深邃眸子里透着彻骨的凉意:“他能不能醒,还得看你的表现了,靳夫人。”
  •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

    这是一支与青春暂别的离歌,这是一首消融了坚实感的诗。这些故事,需要判断力和智慧才能讲得好。这些道理,想通了,你就真的会放下了。这些曾失意的人,是他,是她,也是我们自己。从这里,我们将收获到:如何从不如意的家庭中独立出来,得到安静幸福;如何从迷茫与失意中挣脱出来,实现从容自在;如何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不慌张、有主张;如何在世界的坚硬与冰冷中,心怀温柔,春暖花开。懂得了这些就会发现,青春从不曾走远,只等你赋予她新的意义。过往的一切都是礼物,只需要你含泪带笑去打开,终将满心欢喜。
  • 天杀体

    天杀体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倒下的。第二个倒下的,是人类自身。人类自2300年走出地球后,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千年的黑暗时代,百年的智能人战争,又百年的天杀体之乱,无一不是书写着关于人类的一切希望、斗争和受难的历史。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在这场足够渊源悠久的历史大戏中,天行容若历经重重生死考验,与神斗,与人斗,与过往斗,与未来斗,只为揭开一个个天杀体背后的历史大幕,还人类一个本正源清的世界。
  • 进化NPC

    进化NPC

    穿越到自己参与制作的大陆全民网游开服的游戏世界里,墨凌却穿越到了这款为人族荒古时代游戏的世界,带着双系统成为这方天地的大能。
  • 帝道战神

    帝道战神

    沧海桑田,天道动荡。下界与神界的通道彻底封闭。万年无人在踏神界,少年江战,战天下,斗诸雄,他年我必踏武道巅峰。
  • 倾心的末世小店

    倾心的末世小店

    别人末世打怪,倾心就不一样了,倾心卖东西。问卖什么?卖菜吗?不好意思咱这什么都卖。小到碗筷,大到核弹,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这里没有的。带你看看不一样的末世。????简介实在无能请看正文。(。’▽’。)?本文虽然是末世文但是打的会很少想看打的请绕道。?本文女主金手指超超级大。(ˊ?ˋ*)?以后请多多关照。爱你们呦。(* ̄3 ̄)╭?
  • 最美的舞姿

    最美的舞姿

    唐婉儿和李晓雪都是校舞蹈社团的一员,正当全国中小学生舞蹈大赛要开始的时候,李晓雪的脚受伤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 神偷拽妃,王爷滚远点

    神偷拽妃,王爷滚远点

    绝世神偷,葬身爱人之手,黝黑的枪口,绝了她前世的爱。左相府嫡出的大小姐,天生愚钝、目不识丁、懦弱无能,是左相府的耻辱,南月国的笑话。一场意外,灵魂互换!亲父嫌她?偷!庶母欺她?偷!偷!渣妹害她?偷!偷!偷!恶男负她?偷得他内内都不剩!五年的隐忍,五年的付出,五年的努力,只为了那一刻的惊世风华。当南月国的废材云大小姐褪去伪装,光芒万丈的那一瞬间,又耀了谁眼,悔了谁的肠?当昔日那些嫌她、欺她、害她、负她之人厚颜无耻地来求她相救的时候,她冷冷地勾唇,眼带轻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是南月国的皇室宠儿,有着翩然风姿,妖孽之容,却因天生命硬,连续克死了五个赐婚对象而无人敢嫁。他残暴嗜血,权势滔天,贪官对他闻风丧胆,百姓对他避之若浼,女子对他又爱又畏,而他却唯独对她上了心。红楼之中,她救了身受重伤的他,却将他丢在了舞台上拍卖。宫宴之上,她受众女嘲讽,却搂着他的脖子笑言:说我懦弱?我敢嫁给他,你们敢吗?一句戏言,让皇帝眼前一亮,当即下了圣旨将她赐婚于他……★★★★★大婚当日,一对红装璧人在玄王府中互拜天地,可本该是新娘的她却在月城最大的酒楼包厢里海吃胡喝。酒过三巡,她招呼小二继续上酒,上来的却是一个绝色美男,顿时愣住了:“你……你怎么来了?”美男星眸含情,笑得绝魅:“今日是你我大婚的日子,为夫怎能让娘子独守空房呢?来,先喝个交杯酒吧。”“滚,谁跟你喝交杯酒!”她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