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56600000031

第31章 重建金融(7)

由于数据不可得的限制,我们没有办法获得改革以来中国各省市的国有企业部门每年实际获得的信贷规模的数据。但是,我们可以用计量回归的方法来间接地估计出这一数据来。在这里我省略掉具体的估计细节,读者可以参见笔者的论文《中国的金融深化与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简单地说,我们用计量经济学上的“残差结构一阶自相关(AR1)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方法”来估计银行贷款总量中实际给予国有企业的部分。为此,我们假设银行分配给当地国有企业的贷款变动可以用当地国有企业的产出占当地工业总产出的比重变动的固定倍数来表示。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所以国有企业的产出比重与银行贷款的分配结构的关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

利用中国各省市1987~2001年间“国有企业的产出/工业总产出”的比重数据作为解释变量,用“银行贷款/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我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出了银行贷款中给予国有企业的部分。由于银行贷款往往具有时序性质,也就是说银行贷款往往与过去的贷款规模相关,所以对于“残差”,我们采用了一阶自相关的技术调整。估计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在估计了银行贷款中给予国有企业的部分之后,我们用各地区每年总的银行贷款减去估计的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部分就得到了当年非国有企业部门获得的银行贷款比重的估计值。用这个方法,我们计算出了1987~2001年间中国各个省市非国有企业获得的银行信贷占各自GDP的比重。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计算了1987~2001年间中国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广西)与内地(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信贷分配结构的变化模式(见图5-10)。

从图5-10中我们发现,在去除国有企业获得的贷款部分之前(图5-10A),沿海和内地的银行贷款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差无几,在一段时期内,内地的比重甚至超过了沿海地区,但实际上这是由于内地更高的国有经济比重造成的。而在去除了国有企业获得的贷款部分之后(图5-10B),沿海地区总体上则比内地表现出更高的“金融自由化”程度,尤其是1996年以后。我们注意到,1992~1995年间沿海地区的金融深化指标有所下降,我们知道恰恰是中国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快的时期,相对来说金融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于内地来说,1996年之后与沿海地区金融深化差异的扩大是一个不利的信号,凸显了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差距扩大背后的金融原因。

在估计和计算了各地区非国有企业部门获得的信贷比重的年度数据之后,我们就需要进一步从整体上检验一下非国有企业部门获得的信贷增长是否有助于经济增长。为了这一目的,我们选择了GDP和全要素生产率(TFP)两类指标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指标。除了GDP的增长率之外,我们选择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的考虑是:第一,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实际增长的唯一可持续的因素;第二,在最近一些关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别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地区间的生产率增长的差异越来越成为解释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分别使用GDP的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被解释变量),在控制住其他一系列影响GDP增长或生产率增长的因素之后,我们来检验一下非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比重的增长是否有助于经济增长。我们的控制变量包括标准的增长回归所涵盖的因素,如政府的支出、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教育、投资、开放的程度等因素。

如我们期望的那样,涵盖29个省市、跨度15年的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1987~2001年,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后,中国的非国有部门获得的银行信贷支持对于GDP增长和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都显著为正。这个结论与图5-8所反映的负相关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说改革以来中国的信贷增长在总体上未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话,那的确是因为信贷的分配结构尚未能从过度偏向国有企业的格局中彻底扭转过来而造成的。更有意思的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沿海地区与内地在信贷分配结构上越来越表现出差异。如图5-10B所示,非国有企业部门获得的信贷比重在沿海地区比内地省份增长得快,这是解释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增长差距拉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原先,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改革和农村工业化全面铺开之时,经济学家就发现建立一个有利于私产增长和效率改善的金融体制就变得非常必要。但这需要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金融部门的自由化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回顾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历程,我们发现,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高速增长根本不是经济学家原来所预料的那种“金融现象”。金融的发展,尤其是银行信贷的分配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受到了严厉的抑制。中国到目前为止的金融的发展更像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结果。经济增长越来越与政府参与热情和财政开支联系在一起,几乎成了一种“财政现象”。

在研究中国经济转轨的文献里,一些经济学家在理论上把地方政府之间为“招商引资”而竞争产生的一种“纳什均衡”理解为财政分权的结果。他们发现,中国在向市场化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将更多的权力转移给地方政府,产生了财政联邦制的地区分权制度,地方政府为了引进域外资本(包括吸引外资)发展地方经济而展开激烈的相互竞争,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成本,从而限制了预算软约束。实际上,1994年之后,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而展开的竞争导致了对城市形象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在最近的文献里,一项经验研究发现,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事实上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地区差异。该研究证实,1994年之前二者之间的关系显著为负,而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政分权则有利于经济增长。这支持了本文的一种思路和观察结果。实际上,在我们自己的研究中,我们基于1987~2001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发现,在控制住其他因素之后,政府支出比重的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正面的影响。这表明,差不多在1994年以后,“资本形成”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在资本形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的时候,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受到了进一步的抑制和干预。这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局面有直接关系。因为在分税制安排下,共享税和税收返还的主体是增值税,而增值税主要来自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因而分税制和主要建立在税收返还基础上的中央转移支付在实际上是一个扩大地方财政能力差距而更有利于富裕和发达地区的财政体制。更重要的是,分税制的引入和财政体制的改革只涉及了财政体制的收入方面,而没有将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划分清楚,仍然保留了改革前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支出责任体制,让地方政府扮演着中央政府的支出代理人的角色。实际上,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在地方政府层面上切断了收入与支出需求的联系,使地方政府、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政府负担加重了。

落后地区的政府在收入比重下降和支出比重上升的情况下必然重新寻找途径来解决不断增加的收支缺口。这些方式通常包括:第一,扩大非预算和预算外的收入来源;第二,通过建立政府拥有的公司向银行间接借贷;第三,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去影响银行的信贷分配和间接补贴国有企业。一般而言,地方政府扩大非预算和预算外的收入来源主要用于地方基础公共产品的提供,而干预银行信贷决策并向银行举债则更多地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补贴国有部门等扭曲行为相联系。

不难想象,由于地方财力所限,地方政府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政府早已疲于奔命。对于富裕的地区来说,由于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资源提供给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等,所以更具有“招商引资”的潜力,当地的国有企业的重要性更快地被非国有企业所替代。而且一旦经济发展显示出活力,步入良性循环,也使得地方政府不会过多通过干预银行系统的信贷分配来维持对国有企业的贷款进而维持社会稳定。但是,对于贫穷的地方来说,初始的基础建设水平相对落后,地方的银行系统本来就需要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缺乏资源的地方政府又因为要解决社会稳定(包括国有企业员工下岗问题)、改造和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处处需要向银行借款。这样造成的情况往往是,银行的信贷与地方政府的支出和投资高度互补。实际上这就加大了政府对银行系统的信贷决策和信贷行为的干预与影响力度。一项研究发现,由于地方政府过度投入城市建设和政绩工程,1998~2002年,银行对地方政府的信贷平均每年增长了61.6%,而同一时期,银行对企业的净贷款只增长了10.4%。

总之,在中央与地方实行财政分权的体制下,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绩竞争有助于约束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行为,因此,财政支出和由此诱导的资本形成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在退出直接干预企业之后,地方政府对于银行信贷分配的行政干预却有碍金融资源分配效率的提高和中国金融深化的进程,尤其是在广大的内地省份。

参见Robert King and Ross Levine,1993,“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8(30):717~737.

熊彼特教授的这本名著最初是1912年以德文出版的,1934年才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列入了“哈佛经济丛书”第46卷。中文版是根据英文版翻译出来的,由商务印书馆于1990年6月出版。

张军和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与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参见JunZhang,Guanghua Wan andYu Jin,2007,“The Financial Deepening-Productivity Nexus in China:1987-2001”,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Taylor and Francis Journals,5(1):37~49.

这个数据出自张军,《中国的信贷增长为什么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学术月刊》,2006年第38卷第7期。

小结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依然实现着高速的增长,但其增长模式却受到了经济学家的质疑。因为在此增长模式下,过度投资、地区经济不平衡扩大的问题,尤其是金融深化严重滞后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越来越成为财政现象而不是金融现象。事实上,现阶段的金融体系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并与地方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相互关联,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价值(项目)发现和监督这两方面的金融功能。金融资源配置持续的低效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非国有部门的增长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大大延缓了中国经济发展时期金融深化的进程。

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任何努力都必然要与中国在1994年开始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塑相联系。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税关系的演变(尤其是1994年的分税制)虽然有助于贯彻经济增长的目标,但却强化了财政对金融的干预,不利于金融市场的整合与发展,也难以形成地区平衡发展的机制。由于政治上的妥协,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更多依赖收入返还和固定补贴,而平衡性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真正建立和实施,结果默许和强化了地区在人均财政支出上的巨大差别。落后地区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和日益增长的公共支出以及投融资需求微妙地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行为,助长了地方政府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政府对经济活动和银行信贷分配的干预行为。要纠正地方政府的行为和激励方式,需要将政府体制的改革、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以及银行部门的改革过程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架构中。总的来说,改革三十年来,虽然中国经济在推动实物经济部门的增长方面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但要维持一个依赖金融中介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和保持地区平衡的发展模式,看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类推荐
  • 乌合之众?大众非理性行为的经济学逻辑

    乌合之众?大众非理性行为的经济学逻辑

    从人类历史中的一次次金融危机,到2015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的股灾,再到2016年以来中国楼市的突然暴涨;从令人咋舌的顶级豪宅汤臣一品的定价策略,到《秘密花园》的突然爆红;从38元青岛大虾的横空出世,到互联网时代免费战略的盛行,我们看到了一连串很难用理性来解释的社会现象,但其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各种复杂的大众非理性选择的身影。本书尝试通过一连串大家熟知的现实案例,借助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思路,将大众非理性行为的玄妙之处向读者娓娓道来,让大家在闲暇时认知一个经济学新世界。
  •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任何灾难——经济领域的或其他方面的,余波中不可避免的互相谴责、推诿已经滋生出许多政治性的修辞和政治性的导向宣传,其中许多反反复复见诸媒体,并有一部分现身学术界。因此,要想穿越政治迷雾,理解究竟是什么将我们带到了何处,关键在于将事实与辞藻剥离。否则,我们的研究工作将难免成为无益的延伸,甚至是重复。
  •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本书记录的二十几个人物,既有中国顶尖的商业领袖,也有大名鼎鼎的社会名流,还有在天津这座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开拓奋进的领军人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巨变,很多普通人的命运也赢得了转机。他们以特有的机智与洞察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传奇。
  • 商界40年:逐鹿人(1999—2008)

    商界40年:逐鹿人(1999—2008)

    逐鹿人(1999—2008)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50个年头,改革开放即将进入第三个10年。1999年9月,国家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4年,国家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运用国家外汇储备等补充资本金进行股份制改革……在这10年里,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中国的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在宏观经济潮流的推动下奔腾向前。在这期间,马云、许家印、董明珠、李书福、江南春等企业家纷纷登场,并被世界瞩目。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势不可当,每年的GDP进入9%~10%的高速增长通道,中国速度震惊了世界。会当水击三千里。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资本市场获得了飞跃性发展,中国的传媒产业也迅速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的巨大需求变为内容产业的发展推力。
  • 国际投资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投资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详细介绍国内外国际投资学理论研究状况,发展过程及未来方向,理性分析中国投资现状并提供发展建议的书。一方面从全球视角看世界,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和政策前沿;另一方面,从中国视角看全球,研究中国双向投资新格局下所涉及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政策前沿。
热门推荐
  • 止观辅行传弘决

    止观辅行传弘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这是一场重生游戏

    这是一场重生游戏

    前世的顾小希是个蠢的,被人利用而不自知。可笑她有实力却赴死。今生的她远离前世种种,想要依山傍水清闲自在。偶得一娃一猫,不要紧,计划照旧。可是为什么她捡的这娃这么聪明?这猫还会写字?哦……原来他们都是重生的啊。那好吧,干脆组个重生家庭吧。可是事情按照越来越离奇的方向发展,最后发现,这一切的一切,竟然是……
  • 新世少年:寻找答案

    新世少年:寻找答案

    落落云、欧心、秋水、木灵、风言,五个本互不认识、过着平静生活的少年,却因为K的到来,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在经过新科技的改造后,他们成了新型的人类,各自拥有着不同的能力,既是联合政府的特工,也是四处出动的少年刑侦。他们心性善良,不断向前追逐着,生活的点滴也从此不再波澜不惊......
  • 私人地球

    私人地球

    拥有穿梭历史长河能力的郑军,本以为整个地球都将被他掌握在手中。但这喷火的飞龙,牛头人身的怪物,都是些什么鬼东西!把我好好的地球还回来啊!
  • 都市之极品仙妻

    都市之极品仙妻

    江城本是奋斗在繁华都市的普通青年,却不想巧合之下救了一个有点中二的美少女。而对方的身份竟然是一位货真价实的仙女,凭借仙女神力,江城逆袭都市,一飞冲天。他本以为自己能够打造自己的都市传说,可偏偏而偏偏月老意外牵错了红线……
  • 灯与河川四月人间

    灯与河川四月人间

    本书介绍的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尽管不那么精彩绝伦,但也值得纪念,毕竟生活并不一定都是精彩绝伦的!
  • 穿越之公主选夫记

    穿越之公主选夫记

    锲子:在天和大陆的东南部,有一个国家叫望月,望月背水而立,风景秀丽,四季如春。传闻望月国都有双骄,一娇生的国色天香,聪慧过人且文武兼备。一娇生的其丑无比,蠢笨如猪且文武不通。单诗茶是个可悲的倒霉鬼,活着时死命维持自己表面的风光,死后依旧放不开。难得她幸运,赶上地府万年大酬宾,被选为十大最可悲的倒霉鬼,不仅获得一次重生的机会,还附带一个大礼包……
  • 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

    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

    这是一个需要静心的时代,远处的喧嚣和近在咫尺的焦躁与急迫,已经让我们不能正常呼吸。进入这本书所描写的场景,可以让你静下来,慢慢发现身边那些生活的美。
  • 久界神王

    久界神王

    宇宙广阔,世界之大,皆有苦难。万界灾难来临,你可愿意成为救世之主。“大爷,我愿意,您是不是还要给我一本如来神掌的武功秘籍,又或者九阴真经之类的?”
  • 请不要平凡

    请不要平凡

    世上总有一些人,他们与众不同,他们能忍受、做到普通人不能的事情,他们不甘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