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9300000048

第48章 两宫宾天(1)

光绪帝被幽禁于瀛台。他成了慈禧太后的十足的傀儡。他深知,他的生命完全操纵在慈禧太后的手里。珍妃之死,使得他更加了解到了慈禧太后的心肠之狠和手段之毒。于是,他便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他终于病崩了。

她得知光绪帝确切的死亡消息的前一天,便开始立醇王之子溥仪为嗣,命醇王为监国摄政王。

慈禧以一天之差,离世界而去。

第一、光绪驾崩

光绪帝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崩逝于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其实,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后,光绪帝就成了慈禧太后的一个十足的傀儡。召见臣工时,他只有陪坐的份儿,被剥夺了任何发言权。只是在慈禧命他问话时,他才说上一二句不关痛痒的话,且声音极低,有时需太后重复,臣子方能听见。对此,吴永有极为形象的记载:“先相对数分钟,均不发一言。太后徐徐开口曰:‘皇帝,你可问话。’乃始问:‘外间安静否?年岁丰熟否?’凡历数百次,只此两语,即一日数见亦如之。二语以外,更不加一字。其声极轻细,几如蝇蚊,非久习殆不可闻。” 他这样做,一方面固然是怯于慈禧的淫威,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他是有意在韬光养晦,以求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因此,他在慈禧面前表现出来的是忠顺、木讷,好像对政治已完全失去了兴趣。这是他深自愧悔呢,还是韬光养晦?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则不得而知了。

光绪帝死后,不到24小时,慈禧太后亦宾天。即不到24小时,两宫相继死去。而且,光绪帝在先。这就使人们自然地产生了诸多疑忌。联想到他们之间十几年的恩恩怨怨,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巧合?是不是其中有鬼?因此,私家记载便生出了种种猜测,其中一种说法是光绪帝是被毒死的。

而其凶手又说法不一。

第一是袁世凯。

袁世凯因戊戌政变告密有功,颇受慈禧及荣禄的赏识。李鸿章病逝后,袁世凯被任命为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接了李鸿章的班。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又实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后又兼商务大臣、电政大臣及会办练兵事务大臣。袁世凯又训练出了北洋六镇新军,兵力骤增至九万余人,形成了以他为首脑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因其势力急剧膨胀,遭到满洲亲贵的疑忌,慈禧亦担心其尾大不掉,酿成后患。为此,于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1907年9月4日)免去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授为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其目的是剪除其令人担忧的兵权。但不管怎么说,袁世凯仍隐握兵权。袁世凯虽然官运旺达,如日中天,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心病,即他深知,因戊戌政变,光绪帝是对他切齿痛恨的。吴永根据亲眼所见的记载,是很有说服力的。他记道;“宫监对于皇上,殊不甚为意,虽称之为万岁爷,实际不啻为彼辈播弄傀儡。德宗亦萎靡无仪表,暇中每与诸监坐地作玩耍,尤好于纸上画成大头长身各式鬼形无数,仍拉杂扯碎之;有时或画成一龟,于背上填写项城姓名,粘之壁间,以小竹弓向之射击,既复取下剪碎之,令片片作蝴蝶飞。盖其蓄恨于项城至深,几以此为常课。” 这里生动逼真地画出了光绪帝对袁世凯的仇视。光绪帝如此痛恨袁世凯,袁世凯自然心中有数。如果光绪帝死于慈禧太后之后,袁世凯就有被光绪帝杀头的可能。为此,由袁世凯主谋暗害光绪帝也是极有可能的。当时人就有这种猜测。宣统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写道:“我还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 细分析这段话,溥仪是听老太监说的,老太监是听别人说的。因此,这段话不能作为凭据。

尽管袁世凯有作案的动机,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确凿的证据。因此,不能指认袁世凯是谋害光绪帝的凶手。

第二是李莲英。

李莲英(1848-1911年),原名李英泰,字灵杰,道号乐元,入宫后赐名李连英,后被误写为李莲英。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1848年11月12日)李莲英生于直隶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家境贫寒,兄弟五人,李莲英行二。李家村紧靠在子牙河边上,是个十年九涝的低洼地带。只要小雨连绵,便颗粒无收。因为穷,这里许多人家便把孩子送去当太监。清宫里的太监大多是这一带人。李莲英的父亲李玉,因生活无着,就携带全家迁到北京。先在西直门外开了个熟生皮子的作坊,叫永德堂李皮作坊。人称皮硝李。后来全家搬到海甸大有村定居。咸丰四年(1854年)7岁净身。咸丰六年(1856年)9岁进宫。入宫后分到懿贵妃名下,在储秀宫当了一名小太监。李莲英机警聪敏,很得慈禧好感。咸丰十年(1860年)12岁,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随驾去热河。咸丰十一年(1861年)13岁,咸丰帝死,随两宫太后返京。有人说,在辛酉政变中李莲英给慈禧与奕传递密信,因而立了大功。慈禧把这样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13岁的小孩子去完成,这是不可能的。同治六年(1867年)19岁,被封为二总管。同治八年(1869年)22岁,安德海被杀,李莲英晋封为大总管。一个22岁的青年便得此殊荣,不能不说,李莲英有非同常人之处。这正如《李莲英墓葬碑文》所记:“此掖廷人破格之举,自开国以来未有若是之光荣者也。”慈禧还竟然不顾祖制,亲赐李莲英二品顶戴,贵穿黄马褂。李莲英深得慈禧宠幸,权倾朝野,炙手可热。更有甚者,慈禧不顾舆论反对,居然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亲派李莲英以监军的身份,同醇亲王奕、北洋大臣李鸿章一起去视察北洋海军。9月,奕、李鸿章、李莲英查阅了旅顺、威海卫、烟台等处炮台及水陆操练。《李莲英墓葬碑文》记道:“当醇邸观兵海口,公从之,维持左右。”这就开创了有清以来太监干政的恶劣先例。但是,李莲英城府很深。他深知,太监干政是违犯清朝祖制的,有杀头的危险,而且安德海便是前车之鉴。为此,他在出行前,便把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因清朝祖制太监最高不得过四品。而且,据《宫女谈往录》载,在海船上,他不住给他专门准备的仅次于七王爷的豪华的客舱,而是住在七王爷的套间里。同时,不同任何官员接触。平时只是在奕身边站班侍候,低眉敛目,不置一词,自认为是太后派来伺候七王爷的。晚上,亲自动手给七王爷奕洗脚。就这样,一行下来,他反而博得了奕和李鸿章的好感。

作为大太监,李莲英并没忘乎所以。他如同走钢丝,始终小心行事,瞻前顾后,不敢恃宠而骄。

但是,因李莲英为慈禧之宠监,人们便猜测光绪帝衔恨李莲英。传说在慈禧患病时,李莲英为保全自己,同慈禧合谋毒杀了光绪帝。慈禧御前女官德龄在《瀛台泣血记》里写道:“万恶的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经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便暗自着急起来。他想与其待光绪掌了权来和自己算账,不如还让自己先下手的好。经过了几度的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近来奴婢听许多人说,万岁爷的身子很不好。’凑某一个机会,他就悄悄地向太后说,语气是非常的奸猾。‘奴婢愿意去瞧瞧他看,或者可以使他的身体好起来。’他这一串说话的深意,当时太后究竟有没有听清楚,实在没有人敢断定了。但为稍存忠厚起见,我们不妨姑且说她因为病中精神恍惚,所以没有窥测到李莲英的真意。就在李莲英说过这一番话的第二天,光绪便好端端地也害起厉害的病来了。当下少不得就召御医进宫诊视,无奈他们谁都想不到其中会有下毒的阴谋。诊下他的脉,一个也说不出是什么病症。只得随便煮一些开胃安神的药让他喝喝,只有光绪自己心里是明白的。他料定必是给李莲英在饮食中下了毒,存心要谋杀他。但李莲英究竟下了什么毒呢?应该怎样才解救得转,他就无法可想了。那时只有一个人是可以救他的,那就是太后。可惜太后到底不曾出来干涉。于是她就在无形中帮助李莲英达到了目的。” 胡思敬在《国闻备乘》里说:“德宗先孝钦一日崩,天下事未有如是之巧。外间纷传李莲英与孝钦有密谋。予遍询内廷人员,皆畏罪不敢言。” 他们的记载都是耳闻,而非亲见。这就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我们进一步思索,也找不到光绪帝仇恨李莲英的动机。尽管野史记载李莲英如何苛待光绪帝,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李莲英身为太监,他自知是个地位卑下的奴才。他既怕得罪太后,又怕开罪皇帝。因此,他在光绪帝面前始终是诚惶诚恐的。这是在预留地步。慈禧洞烛其心。为此,李莲英曾一度宠衰。只是李莲英仍像没事儿似的示之以诚,才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地位。总之,说李莲英谋害光绪帝只是人们的一种猜测,实在拿不出任何确凿的证据。

第三是崔玉贵。

崔玉贵为慈禧御前的首领太监,也深得慈禧宠幸。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逃跑前命崔玉贵将珍妃从软禁之地北三所提出来,然后扔到井里。珍妃是光绪帝之爱妃。崔玉贵是杀害珍妃的刽子手。回銮后,慈禧为取悦西方列强,便着意改变自己的形象,放风说本不想杀害珍妃,而是崔玉贵误听懿旨,擅自所为,并将其逐出宫去。后来风声小了,又将他召回宫中。崔玉贵自知,如果光绪帝亲政,他是逃不过一刀的。人们也是这样分析的。自然,他便成了杀害光绪帝的嫌疑犯之一。但是,任何人也拿不出像样的证据。

第四是奕劻。

胡思敬在《国闻备乘》里记道:“迨奕劻荐商部郎中力钧入宫,进利剂,遂泄泻不止。次日,钧再入视,上怒目视之,不敢言。钧惧,遂托疾不往。谓恐他日加以大逆之名,卖己以谢天下也。” 奕劻为什么无缘无故要谋害光绪帝呢?这显然是道听途说。

第五是慈禧。

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里记道:“时太后病泄泻数日矣。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既然如此,慈禧似乎就命人将光绪帝先行谋害。但细究原委,这仍然是一种传说,无法指实。

以上人们传说的五名凶手,充其量也只是令人怀疑的嫌疑犯。因为没有任何使人信服的理由证明他们是真正的凶手。

我们知道,如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指令或默许,任何人也是不敢对光绪帝下毒手的。谋害皇帝是大逆不道,要祸灭九族的。即便某些人有这种图谋,也是不敢轻易出手的。

那么,慈禧是不是一定要杀掉光绪帝呢?种种迹象表明,慈禧虽然痛恨光绪帝在戊戌政变期间的叛逆行为,但经义和团事件、仓皇西狩及顺利回銮这样历史的大震荡,也许是光绪帝的养晦之计起了作用,也许是慈禧年事已高,反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太后常劝勉皇帝鼓励精神,有顾恤之意。”“太后此时,知皇帝已无反对太后意旨之心也。帝病亟,太后戒饬太监,以后帝来请安时,不可使久候于外。又命令议国政时,免他跪地迎送之礼。” 慈禧这样做也许是故意给别人看的。但不管怎么说,慈禧自信是完全可以驾驭光绪帝的。她同样自信是完全可以活过光绪帝的。鉴于此,她为什么非要害死光绪帝呢?

其实,光绪帝确实是患病而亡的。

这从朱金甫等著《从清宫医案看光绪帝载湉之死》和《慈禧太后之死》等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光绪帝4岁入宫,照顾他的是太监和宫女,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细心照料,自幼便体弱多病。在如同铁男人似的慈禧的严苛管教下,光绪帝的身心俱受到不可逆转的戕害。

前文已经提到,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四日(1898年10月18日),法国驻京使馆医官多德福曾赴瀛台为光绪帝治病。光绪帝把自己亲自书写的《病源说略》当面交给了多德福。《病源说略》承认自己有病。多德福听诊后,诊断其为“腰败”。“按西医名曰:腰火长症。”同时指出,光绪帝的遗精之症,因“少腹皮肉既亦虚而无力,不克阻精之妄遗。宜先设法治腰,然后止遗精”。当时的光绪帝虽只有28岁,但已是疾病缠身了。

以后他的病情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愈益加重。清宫档案中便存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光绪帝自书的《病原》:“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痿弱遗精之故,起初由于昼间一闻锣声即觉心动而自泄,夜间梦寐亦然……腿膝足踝永远发凉……稍感风凉则必头疼体酸,夜间盖被须极严格……其耳鸣脑响亦将近十年。其耳鸣之声,如风雨金鼓杂遝之音,有较远之时,有觉近之时。且近年来耳窍不灵,听话总不真切,盖亦由于下元虚弱,以致虚热时常上溢也。腰腿肩背酸沉,每日须令人按捺……此病亦有十二三年矣……行路之时,步履欠实,若稍一旁观,或手中持物,辄觉足下欹侧荡摇。” 很明显,37岁的光绪帝几乎全身是病。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的病情更为严重。宫中御医无计可施,只得征召江苏名医陈秉钧和曹元恒入京诊视。虽经多方调治,效果仍不明显。四月初四日(5月3日)两位名医在会诊的脉案中写道:“皇上脉弦数较减,轻取重按皆虚弱无力。审察病由,耳响作堵,有增无减,足跟作痛,有减无增。现在腰痛不止,上连背部,下及胯间。考腰为肾府,封藏有亏,肝木上升,脾湿下陷。偏于右者,以左属血、右属气,气血不能流贯,风湿两邪,窜经入络。” 从脉象看,病情愈益严重了。

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再次向全国征求名医。五月初八日(6月6日),慈禧通过军机处向有名的封疆大吏发出急电,催调名医入京。电文曰:“入春以来,皇上圣躬时有欠安。在京名医,诊治无效。希尊处精选名医,资送迅速来京,恭候传诊。”

这次征召来京的名医有吕用宾、周景涛、杜钟骏、施焕、张鹏年等人。其中江苏名医杜钟骏曾著《德宗请脉记》一书,详细记述了他为光绪帝治病的经过。

七月十六日(8月12日),杜钟骏首次在仁寿殿给皇帝请脉。当时,慈禧也在座,以示关怀。

皇上问:“你瞧我脉怎样?”

杜答道:“皇上之脉左尺脉弱,右关脉弦。左尺脉弱先天肾水不足,右关脉弦后天脾土失调。”

皇上问:“予病两三年不愈,何故?”

杜答道:“皇上之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虚者由来渐矣……”

杜钟骏认为光绪帝的病由来已久,不是轻易可以治愈的。

同类推荐
  • 约翰·博格传

    约翰·博格传

    本书从近距离向我们展示了当代最伟大的投资思想以及整个投资行业的“良知”,向我们展现了博格在行业中的颠覆性行为——在其他共同基金经理们疯狂兜售基金、贪婪地向普通大众攫取管理费用时,博格却开创了以低成本为导向、以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为先的被动型指数基金之路。博格因其努力构建的指数基金王国而获得了业内外的广泛美誉,被誉为“金融行业的良知”。
  • 守望者

    守望者

    本书记述了宁波市鄞州区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三十三位代表人物的事迹,他们数十年如一日,醉心于传统文化的守护工作,为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文字朴实而生动形象,富含深刻的文化情怀,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守护。
  •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由童苏平、邢娓娓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他是家喻户晓的反面典型,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第一部秦桧传记,讲述他如何由一个不为人知的乡村教师,凭借权谋、运气、才气,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浮沉,一步一步迈向权力的巅峰。
  • 唐明皇:爱美人更爱江山

    唐明皇:爱美人更爱江山

    《唐明皇爱美人更爱江山》讲述了他励精图治,缔造了开元盛世,万古流芳;他好色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大唐从此万劫不复。功德碑上写不尽他的丰功伟绩,耻辱柱上他的名字也赫赫在目!其内容包括安禄山起兵、潼关失陷、马嵬坡前长恨歌、郭子仪奉诏平叛、被幽禁的太上皇等。
热门推荐
  • 商周之战

    商周之战

    商朝末年,西岐西伯侯姬昌攻打崇国,擒拿崇国大王崇侯虎,目标直指商朝,但姬昌还未来得及征讨商朝就病故了,其子姬发率领西岐大军征讨商朝,商朝众多忠义之士竭尽全力阻挡西岐大军,但终究没能阻挡西岐大军前进的步伐,西岐大军在牧野与商军进行最后的决战,商军大败,西岐大军直逼商朝国都朝歌,商朝最后一位大王帝辛绝望自焚于摘星楼,姬发在朝歌称王,是为周武王,周朝开始,姬发于称王第二天率领西岐大军回到西岐,姬发回到西岐后决定将镐京定为国都,下令在镐京建立宫殿,一年后,姬发病逝,帝辛之子武庚在朝歌企图恢复商朝,最终被周公旦擒拿并诛杀,商朝再也没有恢复的希望。
  • 我的系统超正经

    我的系统超正经

    我有系统在手,神豪只是等闲。现代都市中,悄悄藏着实力不显山不露水的才是挂哔,怼天怼地怼空气老子天下第一的是傻哔。那么,又如何才算是人生巅峰?徐硕很冷静,开挂只是开挂,生活还是生活,他甘于平淡。只可惜,他的挂开得太大了,终有一天,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 女总裁和她的私人助理

    女总裁和她的私人助理

    当唐风这个唐家家主,遇上自己的私人助理的时候,一定是各种有爱!唐风当她26岁的时候看着自己这个陪伴了三年的私人助理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助理太了解自己了,有点危险,这种人一定是自己的丈夫的人选,于是想尽方法开始了追夫之路,当郭阳知道自己总裁好像喜欢自己的时候,他只是更加温柔的告诉自己的总裁“你该吃饭了,不然会犯胃病哦!”
  • 摄政王妃别作了

    摄政王妃别作了

    一睁眼就穿成古人,顾云裳只想混吃等死,但是条件不允许,娘不在爹不爱只能自力更生努力宅斗。情节:“顾五小姐这么善良啊,你居然还这么诋毁她,顾云裳你就是一头养不熟白眼狼”顾云裳“对,善良,剃了头就能当尼姑,在这红尘浪费了要不五小姐你考虑下”顾云倾表情僵硬。情节:晏宇国每个人都有一个疑惑“摄政王您皇室贵胄干嘛偏偏对这嚣张跋扈的顾云裳独宠”穆湛扯了扯嘴角“王妃乖巧懂事循规蹈矩多宠些也是无妨的”众人看着门口“穆堪与狗不得入内”一阵无语。
  • 转世龙族

    转世龙族

    逆龙,龙族中落魄的一条小龙,父母为救他而死,因为自身非凡的修为而被龙族长老挖掘。受长老启发,他转世投胎成人,开始了修炼道路上最强的魔武双修!炼神品丹药,取神器套装,学校晋级,宝塔修炼……誓闯修仙巅峰!
  • 调皮小王爷

    调皮小王爷

    在人们的眼中,这个小王爷有些玩世不恭,有些调皮,看似什么都不在意。但是,你却不能说他是个草包,这个小王爷像是一个生而知之的人,知文理,懂古今,能挽救将死之人,又有救国之良策。
  • 花开罂粟

    花开罂粟

    十五岁到二十岁,人生最好的五年和你在一起;十五岁到二十岁,在生命最绚丽的时候拥有你;十五岁到二十岁,在最美的年华里看你在我怀里离开!人生能有多少个五年,又能经历多少爱恨情仇?谢谢你如此爱我,带我感受生命的温度!
  • 一代球王陈追风

    一代球王陈追风

    十六岁帕尔马出道,十七岁意甲首球,十八岁转会尤文图斯,奥布拉克+德里赫特+陈追风+mini罗,无敌中轴线横扫欧洲,陈追风荣膺金球奖,中国球王呼之欲出……
  • 这个星球离不开我

    这个星球离不开我

    我身在远方,想用拼搏吟诵一首诗歌,却不小心被风干成了臭狗屎一坨……被债务折磨近疯的陈海,不慎之下误闯入了一个奇怪的空间……
  • 一念醉生一念醉死

    一念醉生一念醉死

    我是一个酒鬼,有酒就行,无论这酒是风;是雨;是夜;是月;亦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