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工作日不抱怨”计划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习惯地和周围的人抱怨。“哎!工作太累了,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简直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我们那个老板一点儿人情味儿都没有”, “我那个单位的环境实在糟透了,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
面对诸如此类的抱怨,我们也许已经习以为常。却忽视了抱怨带给自己的巨大危害。抱怨的实质就是对别人提出不满、批评、指责,甚至是诅咒和谩骂。中国有句谚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职场中,无矛头的抱怨伤害了老板、上司或同事,这就不是有碍面子的小问题,而是影响个人前程的大问题了。如果因为一些于事无补的抱怨,就给自己带来祸端,实在是得不偿失。
叶子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她每天工作都阴沉着脸,总是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熟悉她的人似乎从来也没有从她的嘴里听说过“今天真高兴”之类的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话。甜美上班总是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总是在不停地抱怨。有人问她,是因为她不喜欢这份工作吗?她也回答不上来,这已经是这一年的第四份工作了,似乎以前的每份工作都不如她意。
她的一个同事说:“我相信叶子在我们公司干不长。”她的同事分析原因说:她整天抱怨自己的工作,从她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在抱怨,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长期相处。
我们是否非得选择抱怨来平衡我们的情绪不可呢?抱怨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呢?抱怨者的结局已经很充分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越是抱怨越是难以平衡情绪,越是抱怨越会引起他人的厌烦。抱怨者不仅是在破坏自己的形象,当然也是在败坏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严重的则是在自毁前程。
如果我们想抱怨,生活中总可以找到很多的借口,生活的现状不是我们想要的模样。当我们把焦点锁定在我们所抱怨的事情或关注点上,我们的视野将不会聚焦于一个健康、快乐与和谐的世界。但是,我们需要一直抱怨下去吗?
此时,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工作日不抱怨”计划。在一周内的40个小时工作时间内,时刻监督自己,不对环境抱怨,不对老板抱怨,不对同事抱怨,将“不抱怨” 始终贯穿自己的工作之中。
我们从对工作的“抱怨”到“不抱怨”会经过一个渐变的过程,当我们制定“工作日不抱怨”计划,控制怨言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远离他人的抱怨有利于减少无意识的怨言
在每天的工作中,我们被抱怨所包围,自己的,他人的,但我们已经对抱怨声习以为常,并不认为抱怨过多,也不认为抱怨阻碍了自己的发展。这时,我们可以先让自己有意识地远离别人的抱怨,这样一来,当没有人响应我们的怨言时,我们的抱怨也许会减少一些。此外,我们要具有纯粹的潜力,准备创造伟大的作为,不断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一步步走下去,就会有振奋人心的新远景,等着我们去探索。
2.有意识地控制我们的抱怨
有时候,我们清楚自己一直在抱怨。在这个阶段,我们对抱怨有了清晰的认识,抱怨为自己添置了发展和进步的障碍,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发现抱怨竟然有如此的弊害。这就需要我们下定决心要摈弃抱怨,把用来抱怨的时间,全部发挥在工作上,从而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
3.努力使自己做到不抱怨
当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抱怨已经影响工作与生活,就不能再让抱怨的情绪一直追随自己。这时,我们在在工作中以行动拒绝抱怨,当每次发出不必要的抱怨时,就要及时在内心纠正自己。在这个阶段,我们以实际行动推开抱怨,试图改变多年抱怨的习惯,让不抱怨成为自己的工作主旋律。
4.养成不抱怨的好习惯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使自己抛弃抱怨的习惯,让不抱怨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时,我们会发现不抱怨的世界原来比抱怨的世界更加美好。
当我们制定了“工作日不抱怨”的计划,以实际行动改变了自己的抱怨习惯,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工作世界因为不抱怨而发生了质的改变。尝试制定你的“工作日不抱怨”计划, 你的世界一定会因此而改观。
当我们不抱怨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自己的工作心态更加平和,自己的工作效率大为提升。总之我们会发现,工作的世界因为不抱怨而改变。
自我检查,预警抱怨病毒
在职场生涯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工作上的委屈。其实抱怨并不是对待委屈的有效应对之道,抱怨只会让自己的工作状态走向持续恶化。当我们遭遇工作中的委屈时,我们应该进行及时自我检查,预警抱怨的“病毒”蔓延,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委屈。
有些年轻气盛的员工,在工作单位受了一点点委屈,就想不开、闹情绪,最终发展到辞职不干。其实事后想想,事情并不是那么糟。挺一下,不都过去啦?职场工作,我们要有好心态、大气量。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失败感和窝囊气。
如果因为工作失当或绩效不彰,成为上司发泄愤怒的“受气包”,对谁都是痛苦和可怕的体验。纵然如此,我们也不可以将不满的情绪写在脸上。不卑不亢的表现令你看起来更有自信、更值得人敬重,让人知道你并非一个刚愎自用、或是经不起挫折的人。
有个英国谚语说:“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工作中因为某件事发生了冲突,有人会说“你坐那个位置看看,也要这样做”,说的是换位思考的习惯。当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时,你就会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不妥之处,这样,更有利于预警抱怨“病毒”的蔓延与恶化。
在人际的相处和沟通里,自我检查,可以有效地清除抱怨的“病毒”,从而促进与人和谐的交往,友好相处是顺利开展工作的保证。对于一个聪明的员工而言,应该学会做一个预警抱怨病毒的“听诊器”和“变压器”。
“听诊器”的特点,是能探测并判断别人的内部健康信息;对待态度不那么友好的上司或同事,我们要学做“听诊器”--设法了解其内心活动和真实意图,进行“换位思考”。
“变压器”的特点是能够对强大的电压进行缓舒、调节和分流。心理健康的人,面对不快,就能像“变压器”那样善于自动调整自己的情绪,很快通过提高思想认识、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振作精神;但是一些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对挫折耐受力低的人,则会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担心上司对自己心存成见,意志趋于消极。
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差异。作为下级,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所以只要上司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属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反之,如果不去冷静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一味纠缠于上司的批评方式是否对头,甚至出言当面顶撞,只会激化矛盾,更加有损于自己形象。
刘伟经常抱怨自己的主管,原因是他是单位里的“秀才”,在企划部门搞文案,可让他苦恼的是,不管他怎样地努力,都不能使他的主管感到满意。为此,他一度感到灰心丧气,甚至想到辞职。当他的主管调去其他部门以后,他的看法却有了些转变。刘伟承认,正是由于该主管对他近乎苛刻的高标准要求,才使他在其他人的赞美声中不致停步不前,而是负气式地拼命学习、“充电”、工作以提高绩效,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技能和成绩。
在单位里,有时候,我们是可怜的“受气包”和无奈的“变形金刚”,忍无可忍也须容忍、改变自身以求容身。但我们不再抱怨工作中的这些委屈时,我们得到的其实更多——豁达的心境、融洽的人际、腾达的事业……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即使在工作中遭遇委屈,我们也不能以抱怨对委屈,因为你的能力如何、态度怎样将最终得到公司和上司的肯定。预警抱怨“病毒”,忍住一时的委屈,我们将会收获长远的发展。
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言,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当我们受到工作中的一些委屈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无谓的抱怨,因为抱怨是一种负面能量,你越是找人抱怨吐苦水,他并不会因为你的抒发,而减弱他的负面能量。抱怨让我们的心麻木,让我们无法听到圣灵的声音,因而就不能进入感恩、喜乐、平安、反省的状态。
清理抱怨,清理行动障碍
生活中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抱怨命运不公,抱怨生不逢时,抱怨造化弄人。不知何时,抱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甚至成了一种病症。在抱怨中,对于拥有的幸福熟视无睹、不懂珍惜,却单纯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我们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感恩的心态越跑越远。因此,我们要及时清理抱怨,清理影响我们人生前进路上的行动障碍。
歌德说:“把握住现在的瞬间,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赋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行,在实干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态会越来越成熟。有了开始,不久之后你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工作中,我们一旦有了目标与想法,就一定要行动。尽管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但是请不要抱怨不曾得到上苍的偏爱,而是要努力坚持,继续追求梦想的行动,这样,你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史泰龙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
但他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在成功之前,决不放弃!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绝之后,他就把它当做是一次学习。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他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两年来他遭受到一千多次拒绝。
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人们认为他的剧本挺好,但要让他当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一千三百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二十多次的导演对他说: “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从此,史泰龙也成了国际知名影星。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曾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